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蓝子散_鬼遗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11.原方121.1.组成: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21.2.功效:金疮,中菵药。121.3.来源:鬼遗卷二。12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122.相似度50%:黄芩芍药汤122.1.组成:条芩3钱,芍药2钱,升麻2钱,甘草1钱。122.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22.3.加:条芩、芍药122.4.减:蓝子、王不留行122.5.功效:麻痘滞下。肠胃热泻。122.6.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123.相似度50%:射干鼠粘子汤123.1.组成:

2、鼠粘子4两(炒,杵),甘草(炙)1两,升麻1两,射干1两。123.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23.3.加:鼠粘子、射干123.4.减:蓝子、王不留行123.5.功效:小儿痘疮余毒所致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123.6.来源:小儿痘疹方论。134.相似度50%:三合汤134.1.组成:升麻半两,桔梗(去芦)半两,甘草半两。134.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34.3.加:桔梗134.4.减:蓝子、王不留行134.5.功效:喉痛。134.6.来源:普济方卷六十三。135.相似度50%:平和饮子135.1.组

3、成: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升麻1分。135.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35.3.加:人参、茯苓135.4.减:蓝子、王不留行135.5.功效:小儿疮疹,及诸疮疼痛,烦渴不宁者;婴儿变蒸,于3日后进1服,可免百病。135.6.来源:颅囟经卷下。136.相似度50%:捻金散136.1.组成:紫草茸半两,升麻半两,糯米半两,甘草1分(炙)。136.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36.3.加:紫草茸、糯米146.4.减:蓝子、王不留行146.5.功效:小儿麻痘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146.6.来源

4、:本事卷十。147.相似度50%:马兜铃汤147.1.组成:马兜铃7个,桑根白皮(锉)3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2两。147.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47.3.加:马兜铃、桑根白皮147.4.减:蓝子、王不留行147.5.功效:肺热实卒嗽,气促急妨闷,喘息不安。147.6.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148.相似度50%:羚羊角散148.1.组成:羚羊角、升麻、细辛各等分,甘草半之。148.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48.3.加:羚羊角、细辛148.4.减:蓝子、王不留行148.5.功效:鱼鳞障,色虽白而不光亮,

5、状常斜歪者。148.6.来源:保命集卷下。149.相似度50%:橘皮甘草汤159.1.组成:甘草1两,升麻半两,生姜3两,橘皮2两。159.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59.3.加:生姜、橘皮159.4.减:蓝子、王不留行159.5.功效:伤寒呕哕不止,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亦可致哕。159.6.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三。1510.相似度50%:解肌汤1510.1.组成:芍药2两,麻黄(去节)3分,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1510.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510.3.加

6、:芍药、麻黄1510.4.减:蓝子、王不留行1510.5.功效:伤寒阴阳俱有余,两手脉浮数,或紧或缓,三部俱有力,无汗恶风,时届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1510.6.来源:伤寒微旨论卷上。1511.相似度50%:解交散1511.1.组成:茵陈1钱,升麻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1511.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511.3.加:茵陈、茯苓1611.4.减:蓝子、王不留行1611.5.功效:小儿伤寒。1611.6.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九。1612.相似度50%:大黄汤1612.1.组成:大黄3两,常山3两,升麻3两,甘草(炙)3两。1612.2.原方对照

7、: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612.3.加:大黄、常山1612.4.减:蓝子、王不留行1612.5.功效:患瘴热实,兼吐利者。1612.6.来源: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1613.相似度50%:黄芩汤1613.1.组成:黄芩(去黑心)3两,石膏(碎)5两,甘草(炙,锉)2两,升麻2两。1613.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613.3.加:黄芩、石膏1613.4.减:蓝子、王不留行1613.5.功效:食饮失度,乳石发,口中发疮。1613.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1614.相似度50%: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1714.1.组

8、成:升麻2两,当归1两,甘草2两,鳖甲(手指大1片,炙)。1714.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714.3.加:当归、鳖甲1714.4.减:蓝子、王不留行1714.5.功效: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1714.6.来源:金匮卷上。1715.相似度50%:黄连葛根汤1715.1.组成:黄连(酒炒)、葛根、升麻、甘草。1715.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715.3.加:黄连、葛根1715.4.减:蓝子、王不留行1715.5.功效:麻后泄泻及便脓血者。1715.6.来源:麻科活人卷三。1716.相似度50%:

9、黄柏升麻汤1716.1.组成:黄柏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生)半两。1716.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716.3.加:黄柏1716.4.减:蓝子、王不留行1816.5.功效:天行口疮。1816.6.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1817.相似度50%:化毒汤1817.1.组成:紫草(嫩者)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1817.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817.3.加:紫草1817.4.减:蓝子、王不留行1817.5.功效:小儿疮痘已出末出。1817.6.来源:活人书卷二十一。1818.相似度50%:化毒汤1818.1.

10、组成:紫草茸、升麻(少用)、甘草(炙)、陈皮各等分。1818.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818.3.加:紫草茸、陈皮1818.4.减:蓝子、王不留行1818.5.功效:小儿麻痘疮欲出。1818.6.来源:普济方卷四三引刘氏家传。1819.相似度50%:钩藤饮1819.1.组成:钩藤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1919.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919.3.加:钩藤、人参1919.4.减:蓝子、王不留行1919.5.功效:小儿壮热不安。1919.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1920.相似度50%:葛根汤

11、1920.1.组成:葛根1钱,升麻1钱,甘草5分,赤芍1钱5分。1920.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920.3.加:葛根、赤芍1920.4.减:蓝子、王不留行1920.5.功效:牙痛。1920.6.来源:医学心悟卷六。1921.相似度50%:葛根升麻加芍药汤1921.1.组成:升麻1钱,葛根1钱,甘草(炙)1钱,芍药2钱。1921.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921.3.加:葛根、芍药1921.4.减:蓝子、王不留行1921.5.功效:痘疮发时身痛,若红点方见,为寒所折,而肉体有热之轻者。2021.6.来源:医学正传

12、卷八。2022.相似度50%:甘草桔梗升麻汤2022.1.组成:甘草半两,桔梗1两,升麻半两。2022.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022.3.加:桔梗2022.4.减:蓝子、王不留行2022.5.功效:小儿斑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2022.6.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2023.相似度50%:干葛清胃汤2023.1.组成:升麻、葛根、甘草、川黄连。2023.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023.3.加:葛根、川黄连2023.4.减:蓝子、王不留行2023.5.功效:酒积腹痛,口苦舌干者。2023.6.来源:症因脉治

13、卷四。2024.相似度50%:黄芩饮2024.1.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寒水石1两1分,升麻1分,甘草(炙,锉)1分。2024.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124.3.加:黄芩、寒水石2124.4.减:蓝子、王不留行2124.5.功效:小儿赤眼。2124.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一。2125.相似度50%:生犀散2125.1.组成:升麻2两,郁金半两,大黄1两,甘草1两。2125.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125.3.加:郁金、大黄2125.4.减:蓝子、王不留行2125.5.功效:一切积毒伏热,吐血衄血,呕咳咯

14、血,伤寒杂病下血。2125.6.来源: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2126.相似度50%:葛根升麻汤2126.1.组成:升麻、白芍、甘草各十两,葛根十五两。2126.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126.3.加:白芍、葛根2126.4.减:蓝子、王不留行2126.5.功效:辛凉疏表,解肌透疹。治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痛;麻疹初起,发而不透。2126.6.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227.相似度50%:紫草汤2227.1.组成:紫草茸半两,紫苏叶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2227.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

15、227.3.加:紫草茸、紫苏叶2227.4.减:蓝子、王不留行2227.5.功效:疮疹热盛而发不透者。2227.6.来源:续易简卷五。2228.相似度50%:紫草升麻汤2228.1.组成:紫草(嫩者)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2228.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228.3.加:紫草2228.4.减:蓝子、王不留行2228.5.功效:小儿斑出不快者,或未出者。2228.6.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2229.相似度50%:紫草化毒汤2229.1.组成:紫草2两,陈皮1两,升麻5分,甘草5分。2229.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

16、不留行4两。2229.3.加:紫草、陈皮2329.4.减:蓝子、王不留行2329.5.功效:痘已出未出,热壅不快。2329.6.来源:痘疹金镜录卷四。2330.相似度50%:竹叶汤2330.1.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升麻1两半,甘草(炙)半两。2330.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330.3.加:黄芩、黄连2330.4.减:蓝子、王不留行2330.5.功效:时气病后目赤涩痛。2330.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2331.相似度50%:越脾汤2331.1.组成:升麻(去节)3钱,石膏(煨)8钱,甘草1钱。2331.2.原方对照:蓝子5合

17、,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331.3.加:石膏2331.4.减:蓝子、王不留行2331.5.功效:风肿感冒,初起体实者,得汗自消。2331.6.来源:一盘珠卷三。2332.相似度50%:玄参升麻汤2432.1.组成:玄参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2432.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432.3.加:玄参2432.4.减:蓝子、王不留行2432.5.功效:热毒发斑,咽喉肿痛;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冬时瘟疫应寒而大温抑之,身热,头疼。2432.6.来源:活人书卷十八。2433.相似度50

18、%:仙砂散2433.1.组成:川芎6两,当归6两,升麻6两,甘草6两。2433.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433.3.加:川芎、当归2433.4.减:蓝子、王不留行2433.5.来源:慈幼新书卷六。2434.相似度50%:稀痘汤2434.1.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2434.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434.3.加:葛根、芍药2434.4.减:蓝子、王不留行2534.5.功效:初发热,痘未出者。2534.6.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三。2535.相似度50%:神功散2535.1.组成:川芎6两,当归6两,升

19、麻6两,甘草6两。2535.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535.3.加:川芎、当归2535.4.减:蓝子、王不留行2535.5.功效:小儿痘疹。2535.6.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四引何知府方。2536.相似度50%:顺流丹2536.1.组成:当归6两,川芎6两,升麻6两,甘草6两。2536.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536.3.加:当归、川芎2536.4.减:蓝子、王不留行2536.5.功效:痘证险逆。2536.6.来源:重庆堂随笔卷上。2537.相似度50%:升麻白虎汤2537.1.组成:石膏、知母、甘草、升麻。26

20、37.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637.3.加:石膏、知母2637.4.减:蓝子、王不留行2637.5.功效:温热发斑。2637.6.来源:麻疹阐注卷一。2638.相似度50%:升麻玄参汤2638.1.组成:升麻2钱,玄参3钱,甘草1钱,石膏。2638.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638.3.加:玄参、石膏2638.4.减:蓝子、王不留行2638.5.功效:蕴毒发斑咽痛。2638.6.来源:痘疹仁端录卷十一。2639.相似度50%:升麻玄参汤2639.1.组成:升麻、玄参、干葛、甘草等分。2639.2.原方对照:蓝子

21、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639.3.加:玄参、干葛2639.4.减:蓝子、王不留行2639.5.功效:外感热甚发斑,隐隐未透。2739.6.来源:证治汇补卷三。2740.相似度50%:升麻丸2740.1.组成:升麻3两,甘草(生用)2两,射干2两。2740.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740.3.加:射干2740.4.减:蓝子、王不留行2740.5.功效:伤寒脏腑虚热,毒气攻冲,咽喉肿塞急痛。2740.6.来源: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三十。2741.相似度50%:升麻汤2741.1.组成:升麻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大黄(锉,

22、炒)半两。2741.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741.3.加:芍药、大黄2741.4.减:蓝子、王不留行2741.5.功效:小儿惊啼,乳不消化。2741.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2742.相似度50%:升麻汤2742.1.组成:升麻半两,甘草半两。2742.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842.3.减:蓝子、王不留行2842.4.功效:代指虽无蕴毒,筋骨中热气尚盛。2842.5.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2843.相似度50%:升麻汤2843.1.组成:甘草1两(炙),升麻1两,石膏(碎)1两,牡丹皮1两。2843.2

23、.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843.3.加:石膏、牡丹皮2843.4.减:蓝子、王不留行2843.5.功效:咽喉生疮。2843.6.来源: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2844.相似度50%:升麻汤2844.1.组成: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2844.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844.3.加:麦门冬、牡丹皮2844.4.减:蓝子、王不留行2844.5.功效:伤寒口舌疮赤烂。2844.6.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2845.相似度50%:升麻含丸2945.1.组成:生射干汁6合,当归1两,

24、升麻1两,甘草3分。2945.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945.3.加:生射干汁、当归2945.4.减:蓝子、王不留行2945.5.功效:咽喉卒肿痛,咽唾不得。2945.6.来源:医心方卷五引僧深方。2946.相似度50%:升麻葛根汤2946.1.组成:升麻10两,白芍药10两,甘草(炙)10两,葛根15两。2946.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946.3.加:白芍药、葛根2946.4.减:蓝子、王不留行2946.5.功效:伤寒、中风、瘟疫,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目痛鼻干;疮疹初发未发;阳明下痢;及牙痛、腮肿、喉痛。大

25、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寒喧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衣,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遍身生疮,脓血脊胀,极痛且痒。脾脏发咳,咳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目上下皮肿而硬者。烂喉丹痧初起,头胀恶寒,肌肤红热,喉间结痹,肿痛腐烂,致身发斑疹隐隐。2946.6.来源:局方卷二。2947.相似度50%:四妙汤2947.1.组成:紫草茸、升麻、甘草(炙)各等分。3047.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047.3.加:紫草茸3047.4.减:蓝子、王不留行3047.5.功效:解毒清热。主治小儿麻痘疮。3047.6.来源

26、:圣济总录卷一六九3048.相似度50%:四味鼠粘子汤3048.1.组成:鼠粘子2两(炒),甘草1钱5分(炙),升麻1钱5分,射干2钱5分。3048.2.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048.3.加:鼠粘子、射干3048.4.减:蓝子、王不留行3048.5.功效:麻疹咽喉疼痛,饮食艰难。3048.6.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八。30301. 原方1.1. 组成: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2. 功效:金疮,中菵药。1.3. 来源:鬼遗卷二。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2. 相似度50%:黄芩芍药汤2.1. 组成:条芩3钱

27、,芍药2钱,升麻2钱,甘草1钱。2.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3. 加:条芩、芍药2.4. 减:蓝子、王不留行2.5. 功效:麻痘滞下。肠胃热泻。2.6. 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3. 相似度50%:射干鼠粘子汤3.1. 组成:鼠粘子4两(炒,杵),甘草(炙)1两,升麻1两,射干1两。3.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3. 加:鼠粘子、射干3.4. 减:蓝子、王不留行3.5. 功效:小儿痘疮余毒所致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3.6. 来源:小儿痘疹方论。4. 相似度50%:三合汤4.1. 组成:升麻

28、半两,桔梗(去芦)半两,甘草半两。4.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4.3. 加:桔梗4.4. 减:蓝子、王不留行4.5. 功效:喉痛。4.6. 来源:普济方卷六十三。5. 相似度50%:平和饮子5.1. 组成: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升麻1分。5.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5.3. 加:人参、茯苓5.4. 减:蓝子、王不留行5.5. 功效:小儿疮疹,及诸疮疼痛,烦渴不宁者;婴儿变蒸,于3日后进1服,可免百病。5.6. 来源:颅囟经卷下。6. 相似度50%:捻金散6.1. 组成:紫草茸半两,升麻半两,糯米半

29、两,甘草1分(炙)。6.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6.3. 加:紫草茸、糯米6.4. 减:蓝子、王不留行6.5. 功效:小儿麻痘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6.6. 来源:本事卷十。7. 相似度50%:马兜铃汤7.1. 组成:马兜铃7个,桑根白皮(锉)3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2两。7.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7.3. 加:马兜铃、桑根白皮7.4. 减:蓝子、王不留行7.5. 功效:肺热实卒嗽,气促急妨闷,喘息不安。7.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8. 相似度50%:羚羊角散8.1. 组成:羚羊角

30、、升麻、细辛各等分,甘草半之。8.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8.3. 加:羚羊角、细辛8.4. 减:蓝子、王不留行8.5. 功效:鱼鳞障,色虽白而不光亮,状常斜歪者。8.6. 来源:保命集卷下。9. 相似度50%:橘皮甘草汤9.1. 组成:甘草1两,升麻半两,生姜3两,橘皮2两。9.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9.3. 加:生姜、橘皮9.4. 减:蓝子、王不留行9.5. 功效:伤寒呕哕不止,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亦可致哕。9.6. 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三。10. 相似度5

31、0%:解肌汤10.1. 组成:芍药2两,麻黄(去节)3分,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10.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0.3. 加:芍药、麻黄10.4. 减:蓝子、王不留行10.5. 功效:伤寒阴阳俱有余,两手脉浮数,或紧或缓,三部俱有力,无汗恶风,时届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10.6. 来源:伤寒微旨论卷上。11. 相似度50%:解交散11.1. 组成:茵陈1钱,升麻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11.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1.3. 加:茵陈、茯苓11.4. 减:蓝子、王不留行11.5. 功效:小儿伤寒。1

32、1.6. 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九。12. 相似度50%:大黄汤12.1. 组成:大黄3两,常山3两,升麻3两,甘草(炙)3两。12.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2.3. 加:大黄、常山12.4. 减:蓝子、王不留行12.5. 功效:患瘴热实,兼吐利者。12.6. 来源: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13. 相似度50%:黄芩汤13.1. 组成:黄芩(去黑心)3两,石膏(碎)5两,甘草(炙,锉)2两,升麻2两。13.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3.3. 加:黄芩、石膏13.4. 减:蓝子、王不留行13.5. 功效:食饮

33、失度,乳石发,口中发疮。1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三。14. 相似度50%: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14.1. 组成:升麻2两,当归1两,甘草2两,鳖甲(手指大1片,炙)。14.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4.3. 加:当归、鳖甲14.4. 减:蓝子、王不留行14.5. 功效: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14.6. 来源:金匮卷上。15. 相似度50%:黄连葛根汤15.1. 组成:黄连(酒炒)、葛根、升麻、甘草。15.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5.3. 加:黄连、葛根15.4. 减:蓝子、王不留行

34、15.5. 功效:麻后泄泻及便脓血者。15.6. 来源:麻科活人卷三。16. 相似度50%:黄柏升麻汤16.1. 组成:黄柏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生)半两。16.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6.3. 加:黄柏16.4. 减:蓝子、王不留行16.5. 功效:天行口疮。16.6.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三。17. 相似度50%:化毒汤17.1. 组成:紫草(嫩者)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17.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7.3. 加:紫草17.4. 减:蓝子、王不留行17.5. 功效:小儿疮痘已出末出。17.6.

35、来源:活人书卷二十一。18. 相似度50%:化毒汤18.1. 组成:紫草茸、升麻(少用)、甘草(炙)、陈皮各等分。18.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8.3. 加:紫草茸、陈皮18.4. 减:蓝子、王不留行18.5. 功效:小儿麻痘疮欲出。18.6. 来源:普济方卷四三引刘氏家传。19. 相似度50%:钩藤饮19.1. 组成:钩藤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19.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19.3. 加:钩藤、人参19.4. 减:蓝子、王不留行19.5. 功效:小儿壮热不安。19.6. 来源:圣济总录卷

36、一六八。20. 相似度50%:葛根汤20.1. 组成:葛根1钱,升麻1钱,甘草5分,赤芍1钱5分。20.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0.3. 加:葛根、赤芍20.4. 减:蓝子、王不留行20.5. 功效:牙痛。20.6.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21. 相似度50%:葛根升麻加芍药汤21.1. 组成:升麻1钱,葛根1钱,甘草(炙)1钱,芍药2钱。21.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1.3. 加:葛根、芍药21.4. 减:蓝子、王不留行21.5. 功效:痘疮发时身痛,若红点方见,为寒所折,而肉体有热之轻者。21.6. 来源

37、:医学正传卷八。22. 相似度50%:甘草桔梗升麻汤22.1. 组成:甘草半两,桔梗1两,升麻半两。22.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2.3. 加:桔梗22.4. 减:蓝子、王不留行22.5. 功效:小儿斑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22.6. 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23. 相似度50%:干葛清胃汤23.1. 组成:升麻、葛根、甘草、川黄连。23.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3.3. 加:葛根、川黄连23.4. 减:蓝子、王不留行23.5. 功效:酒积腹痛,口苦舌干者。23.6.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24. 相似

38、度50%:黄芩饮24.1. 组成:黄芩(去黑心)半两,寒水石1两1分,升麻1分,甘草(炙,锉)1分。24.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4.3. 加:黄芩、寒水石24.4. 减:蓝子、王不留行24.5. 功效:小儿赤眼。2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一。25. 相似度50%:生犀散25.1. 组成:升麻2两,郁金半两,大黄1两,甘草1两。25.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5.3. 加:郁金、大黄25.4. 减:蓝子、王不留行25.5. 功效:一切积毒伏热,吐血衄血,呕咳咯血,伤寒杂病下血。25.6. 来源:医方类聚

39、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26. 相似度50%:葛根升麻汤26.1. 组成:升麻、白芍、甘草各十两,葛根十五两。26.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6.3. 加:白芍、葛根26.4. 减:蓝子、王不留行26.5. 功效:辛凉疏表,解肌透疹。治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痛;麻疹初起,发而不透。26.6.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7. 相似度50%:紫草汤27.1. 组成:紫草茸半两,紫苏叶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27.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7.3. 加:紫草茸、紫苏叶27.4. 减:蓝子、王不留行27.5

40、. 功效:疮疹热盛而发不透者。27.6. 来源:续易简卷五。28. 相似度50%:紫草升麻汤28.1. 组成:紫草(嫩者)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28.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8.3. 加:紫草28.4. 减:蓝子、王不留行28.5. 功效:小儿斑出不快者,或未出者。28.6. 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下。29. 相似度50%:紫草化毒汤29.1. 组成:紫草2两,陈皮1两,升麻5分,甘草5分。29.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29.3. 加:紫草、陈皮29.4. 减:蓝子、王不留行29.5. 功效:痘已出未

41、出,热壅不快。29.6. 来源:痘疹金镜录卷四。30. 相似度50%:竹叶汤30.1. 组成: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升麻1两半,甘草(炙)半两。30.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0.3. 加:黄芩、黄连30.4. 减:蓝子、王不留行30.5. 功效:时气病后目赤涩痛。30.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31. 相似度50%:越脾汤31.1. 组成:升麻(去节)3钱,石膏(煨)8钱,甘草1钱。31.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1.3. 加:石膏31.4. 减:蓝子、王不留行31.5. 功效:风肿感冒,初

42、起体实者,得汗自消。31.6. 来源:一盘珠卷三。32. 相似度50%:玄参升麻汤32.1. 组成:玄参半两,升麻半两,甘草(炙)半两。32.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2.3. 加:玄参32.4. 减:蓝子、王不留行32.5. 功效:热毒发斑,咽喉肿痛;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冬时瘟疫应寒而大温抑之,身热,头疼。32.6. 来源:活人书卷十八。33. 相似度50%:仙砂散33.1. 组成:川芎6两,当归6两,升麻6两,甘草6两。33.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3.

43、3. 加:川芎、当归33.4. 减:蓝子、王不留行33.5. 来源:慈幼新书卷六。34. 相似度50%:稀痘汤34.1. 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分。34.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4.3. 加:葛根、芍药34.4. 减:蓝子、王不留行34.5. 功效:初发热,痘未出者。34.6. 来源:疡医大全卷三十三。35. 相似度50%:神功散35.1. 组成:川芎6两,当归6两,升麻6两,甘草6两。35.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5.3. 加:川芎、当归35.4. 减:蓝子、王不留行35.5. 功效:小儿痘疹。

44、35.6.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四引何知府方。36. 相似度50%:顺流丹36.1. 组成:当归6两,川芎6两,升麻6两,甘草6两。36.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6.3. 加:当归、川芎36.4. 减:蓝子、王不留行36.5. 功效:痘证险逆。36.6. 来源:重庆堂随笔卷上。37. 相似度50%:升麻白虎汤37.1.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升麻。37.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7.3. 加:石膏、知母37.4. 减:蓝子、王不留行37.5. 功效:温热发斑。37.6. 来源:麻疹阐注卷一。38. 相似度50%:升麻玄参汤38.1. 组成:升麻2钱,玄参3钱,甘草1钱,石膏。38.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8.3. 加:玄参、石膏38.4. 减:蓝子、王不留行38.5. 功效:蕴毒发斑咽痛。38.6. 来源:痘疹仁端录卷十一。39. 相似度50%:升麻玄参汤39.1. 组成:升麻、玄参、干葛、甘草等分。39.2. 原方对照:蓝子5合,升麻8两,甘草4两(炙),王不留行4两。39.3. 加:玄参、干葛39.4. 减:蓝子、王不留行39.5. 功效:外感热甚发斑,隐隐未透。39.6. 来源:证治汇补卷三。40. 相似度50%:升麻丸40.1. 组成:升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