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升初知识点数学典型应用题精选小升初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小升初,查字典数学网为你整理小升初知识点数学典型应用题精选的相关内容。小升初知识点数学典型应用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开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算术平均数: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两个以上假设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数量关系式:大
2、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分 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那么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汽车的平均速度 为2=75千米2归一问题:互相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
3、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解题关键:从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例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
4、30米,需要多少天?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6930477431=45天3归总问题:是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例修一条水渠,原方案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
5、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064=1200米4和差问题: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解题规律:和+差2=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例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分 析: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如今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4-12,由此得到如今的乙班是 94-122=41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
6、1+46=87人,甲班为94-87=7人5和倍问题: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115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多7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5倍还多7辆,这7辆也在总数115辆内,为了使总数与5+1倍对应,总车辆数应115-7辆。列式为115-75+1=18辆
7、,185+7=97辆6差倍问题: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标准数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例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63米,乙绳长29米,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长的3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各减去多少米?分 析:两根绳子剪去一样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3倍,实比乙绳多3-1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3-1=17米乙绳剩下的长度,173=51米甲绳剩下的长度,29-17=12米剪 去的长度。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
8、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例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千米,这是速度差。甲在乙的后面28千米追击路程,28千米里包含着几个16-9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2816-9=4小时
9、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水流动的速度。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逆流速度2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路程=顺流速度顺流航行所需时间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例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28千米,到乙地后,又逆水航行
10、,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2小时,水速每小时4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 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顺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 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2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 为2842=20千米202=40千米4042=5小时285=140千 米。9复原问题: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那么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复原问题。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出发,采用
11、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解答复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假设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例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68人,假如四班调3人到三班,三班调6人到二班,二班调6人到一班,一班调2人到四班,那么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1684,以四班为例,它调给三班3人,又从一班调入2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3再加上2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2+3=43人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6+2=38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6+6=
12、42人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1684-3+6=45人。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但凡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根本公式进展计算。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棵树=段数+1棵树=总路程株距+1株距=总路程棵树-1总路程=株距棵树-1沿周长植树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总路程=株距棵树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301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50米。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分析:此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5
13、0301-1201-1=75米11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缺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缺乏,所余和缺乏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第一次多余,第二次缺乏,总差额=多余+缺乏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缺乏,总差额=多余或缺乏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
14、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第一次缺乏,第二次也缺乏,总差额=大缺乏-小缺乏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一样的支数的色笔,假如小组10人,那么多25支,假如小组有12人,色笔多余5支。求每人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分 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12人,比10人多2人,而色笔多出了25-5=20支,2个人多 出20支,一个人分得10支。列式为25-512-10=10支1012+5=125支。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
15、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擅长利用差不变的特点。例父亲48岁,儿子21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分 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4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4-1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 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列式为:2148-214-1=12年13鸡兔问题: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
16、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假如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例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兔子只数170-2502=35只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
17、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鸡的只数50-35=15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化导览系统实施方案
-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改造方案
- 三方监管协议合同模板
- 中国饲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
-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对策
- 工厂智能诊断与维修系统
- 学校供热监测与数据采集方案
- 储能项目资金预算与审计方案
- 工厂智能化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 工匠精神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培训课件
- 文物普查合同7篇
- 行政礼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眼眶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年中医馆转让协议书
- 卵巢纤维化调控网络-洞察及研究
- 智能水肥一体化课件
- 医美行业课件
- 2025年数字游戏设计与用户体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第四章 几何公差和几何误差检测
- 辽宁本溪2019-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3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