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群体_第1页
特殊生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群体_第2页
特殊生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群体_第3页
特殊生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群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殊生 ”一个亟待关注的教育群体无锡市港下中学杨汉安一提特殊生,很多老师可能不觉就会联想到“双差生” 、“后进生”、“问题学生”等名词,即使不直接把“特殊生”和“双差生” 、“问题生”划等号,但在脑子里也基本把两者理解为近亲,其实这是大家认识的误区,什么叫“ 特殊生”呢?虽然笔者不能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完整的定义(教育界也没有定论) ,但是至少把他们与“双差生”等同是不全面的。从字面意思上,不妨简单的把它理解有特殊情况的学生。 什么样的情况该属于特殊情况呢?那无非就是有外在的原因或者内在的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生活、 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那么哪些情况属于特殊情况呢?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我觉得应

2、该属于特殊生: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 2、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上需要帮助的;3、家庭残缺 ,缺乏父爱或母爱的; 4、自身残疾 ,有自卑心理的; 5、从小被人收养又自知身份感到被抛弃的; 6、因外部影响和自身积累的不良习惯而个性顽劣,我行我素的; 7、父母长期在外,孩子和祖辈或者亲戚住在一起的,或者干脆一个人生活的;从以上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双差生” ,所以我才用了“特殊生”这个词。这种称呼不光是为了区别于“双差生” ,更主要的是为了还这些学生一个公道、一份尊严, 孩子的特殊性不是自身造成的, 甚至在他们来到世间前就由别人决定的, 他们是被动的,

3、他们无法选择自己所出生的家庭背景、健康状况,因而他们是无辜的,也是不幸的。 “特殊生”不是坏学生,而是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少数群体” ,其实不是绝对少数,根据笔者的调,我校“特殊生” 比例比较多的班级在三分之一左右。 为什么要关爱 “特殊生”呢?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只有给予他们更多、 更细的关注,才能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同样的权利。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特殊生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 也是我们作为教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4、。情牵“特殊生”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而且随着时代1的发展,他们的特殊情况也不断的发展变化,这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归纳、探索、研究施教的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自己对“特殊生”的教育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够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一、不要歧视学习差的“特殊生” ,要激励他们增长自信心,走好人生路。老师都有偏爱, 即爱优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优生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给老师脸上贴金,成为评优、评先,以及渲染自我的本钱; “差生”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给老师脸上抹黑,成为老师一路前行的“红灯” 。然而,当了一辈子老师的人在回首往事时往往会惊讶地发现:以前的“差生”长大后大有作为,成为老板、经理、业务骨

5、干、专业能手等,他们为家乡,为祖国的贡献并不比当年的优生逊色。再说,学习差的“特殊生”并非一成不变,关键是看如何引导,引导得当, “差生”也会变优生。只是我们对优生的理解要转变一下,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不光学习成绩好的是优生,有一技之长,为人诚实,作风正派,勤劳简朴,劳动积极,动手能力强的也是优生。因此,在对待自己的学生时老师不但要一视同仁,而且要给差生多一份关爱,经常给予思想上的开导,学习上的帮助,言行上的引领,生活上关怀,及时发现他们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让差生看到眼前一片蔚然,从而增长学习的信心、克服困难的决心。笔者曾经带过这样一个学生:父亲是一个私企老板,经常酗酒抽烟,这个孩子出生后

6、先天智力残疾,就是记不住事情,背诵的内容无论如何也记不住,为此父母又生了个妹妹,妹妹天资聪颖,活泼可爱,父母特别偏爱妹妹,他也有所觉察,非常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放学后没有及时离开校园,在自行车车棚里帮本班的一个女孩子修一辆坏了的自行车, 技术非常娴熟,态度非常耐心,认真钻研解决的方法,还能说出自己的理论来,那形象,有点象个老师傅,我突然心理一亮,完全忘记了他是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走上前去,表扬他的技术,得到我的肯定,他马上自信起来,很自豪的告诉我: “老师,我还会修摩托车呢。 ”我马上给予了更进一步的表扬。第二天我就把他的家长找来, 这次不再谈他的学习困难, 而是鼓励家

7、长帮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开一个自己的摩托车修理部,家长很是高兴, 儿子不再是他们眼里的累赘,也要追求自己的事业了。 别看他学习不行, 可一接触到摩托维修方面的书籍,他仿佛是个天才,许多复杂的理论术语、结构图示,他都看的2懂,十几年了,他真的成了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小老板。我自己都觉得是个奇迹。二、不要看不起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的特殊生,要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让他们提高生活的勇气,茁壮成长。首先教师本身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后才能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学生。贫困生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艰辛的,穷人的孩子更需要关爱,上了年纪的老师应该都有体会: 我们在孩提时也是家里经济非常困难, 但由于那个时

8、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好, 所以家境比较不好的同学, 没有太大的比较劣势,而今天可不同了,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富起来, 学校里也多少有了学生中的先富者,他们在不经意地炫耀着自己的财富, 也伤害了家境相对不高的同学的自尊, 人穷志不能短,古人云 :穷无穷种。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恰恰是我们开展教育的好机会, 是培养良好生活作风的好时机。 台湾著名企业家赖东进就是借住在墓地的墓穴、墓道的流浪人员的孩子, 当初谁又会想到他有今天呢, 作为老师不要看不起家境不好的孩子, 要利用各种机会在思想上、 生活上给予帮助,让他们提高生活的勇气,融入学校全体学生中间,让他们享受同样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帮助这

9、些孩子不仅要体现在物质上, 更要体现在精神上, 物质上可以动员群体力量建立互帮体系, “众人拾柴火焰高” ;精神上要体现在片言只语中,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树立正确的贫富观念和班级风气, 最好树立几个家庭经济不是很好但学业很优秀的学生作为学习的典型, 一方面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树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学校师生亲如一家,校园班级无比温馨。 我有这样的一个体会: 当大多数孩子不愿意穿校服、几个家境不好的同学穿校服时,老师在班级多谈谈生活简朴,多举例说说日本对学生的着装统一要求,尤其是谈到不能躺在父母营造的安乐窝里享乐时,那些穿着校服会会心的微笑,感到无比的

10、自豪,心理也会比较平衡 ,班级的人际关系更趋正常,大家自觉地有了自己的交友标准。三、不要放弃表现顽皮的特殊生,要有耐性,不厌其烦地感化他们,让他们寻回正常的人生轨迹 。正因为孩子的顽皮, 才需要送到学校让老师教育,让老师培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遇到一两个或几个顽皮的学生是很正常的现象, 而况,学生的顽皮也有错3综复杂的因素在里面, 包括老师自身的教育不当,也可能是因素之一,不要对顽皮的学生失去耐性, 把一个顽皮的学生教育好, 正是老师展露自己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大好机会, 如果我们像筛豆子般的把自己认为都不好的学生都筛去了, 都是一群乖宝宝了,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 ?我最崇尚的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四

11、粒糖”教育法,说的是: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让男生到校长室。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果给男生: “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 “这也是奖给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

12、哪里是教育,分明是观音手中的玉柳,塑造着教育史上传奇。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后辈教育者要有耐性, 多思考、多琢磨,寻求恰当的教育方法,多从心理方面的入手,对症下药去感化他们,教育无痕, “润物细无声”,当他们寻回正常人生的轨迹,蓦然回首身后的恩师时,大家的会心一笑,会非常灿烂。四、不要忽视特殊生的心理健康,要讲究教育方法,让他们从老师的细微之处见真情。不管是学习差的,表现差的,还是家境贫困的,身心有缺陷的,还是缺乏亲情心理闭锁的特殊生, 其心理健康都是比较脆弱的, 需要特殊的呵护。 当老师的,在对特殊生的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比如体态肥胖的学生想参加班级表演,考虑有些男生可能会起哄, 拿他的肥胖开

13、玩笑, 事先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或者巧妙地建议该生换一个项目;比如关心家庭经济不宽余的学生,注意讲话的语气,避免伤害学生自尊,使他难堪;比如说找顽劣的学生谈话,先从他的优点入手表扬之中带建议,他更容易接受;比如调座位,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调座位很敏感,认为老师调我的座位是对我有意见,甚至家长也很敏感, 认为自己可能没有走后门,可见小事不小,老师在调座位时要向学生讲明原因,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比如说学生损坏公共财物,家长不明不赔偿,老师可以代垫一下, 用实际行动感4化学生和家长;比如说学生经常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老师可以多与之谈心,剖析其行为动机,帮助设计计划改掉不良习惯多利用谈话的机会了解他的生活学习,利用生病、 衣服开线等是适当的机会让他感受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比如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应该主动争取时间给予辅导, 同时不断肯定其点滴进步, 让他们看到希望 特殊生的心理是复杂的, 即使情况不是特别特殊的学生也有脆弱的一面,老师要因人而异 ,因人而导,不厌其烦,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为此我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手拉手” 情感帮教机制真正从内心走近学生,政府或者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