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四离子反应导学案_第1页
2017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专题四离子反应导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四离子反应【考纲要求】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4. 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主干知识梳理】 考点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 .电解质(1)化合物的分类(2)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强电解帝j_ _、绝大多数盐.如_弱电解质、和 如_2 .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 _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 强电解质:用“ _”号连接;弱电解质(或弱酸酸式酸根)用“_

2、”号连接。(2) 多元弱酸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写出。如:H2S:CU(0H)2:两性氢氧化物AI(OH)3的电离(4)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不同。如 NaHSO 溶液中:NaHCO 溶液中:_ ,4 .酸、碱的定义不电离的是( 化合物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合电离的是(能否完全电离:完全电离的是(:不完全电离的是2(1) 酸指电离出的 _全部是_ 的化合物。(2) 碱指电离出的 _全部是_ 的化合物。考点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 .离子反应J (F.竺反应中某屿离了浓度改变生成_ 物质I (a(h等*ft1生成_ 物质如I弱的冷緘IE等主成_物质如C(2,NH:

3、i尊L发半_ 反隊如FeCb与Ck反炖生成FeCI兀2 .离子方程式(1)书写步骤(以 CuSO 和 NaOH 反应为例)写出正确的化哮方程式(卷检杳方程式问边是否符合_守恒和_守恒,国屉顿化还原反战的还要符合_守恒(2)_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_ 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 _ 的离子反应。如 H+ OH =HO 可以表示 与 NaOH 反应,也可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 _ 和 H2O 的一类反应。考点三:离子共存1因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1) H+与_ 、_、_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不能共存;(2) OH与_、_、_等不能大量共存。2 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1

4、) H+与_ 、_等不能大量共存;2 (2) SO4与_ 、_、_ 等不能大量共存;(3) S2与_ 、_、_ 等不能大量共存;把堤藩解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T形式删去方程或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_0H与_、_ 、 等不能大量共存。3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1) 在酸性条件下1NQ 与_ 、_、_ 、_ 等不能共存;2MnQ 与_ 、_ 、_等不能大量共存;3CIO与_ 、_ 、_ 等不能大量共存;4S2与 SO等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2) 在碱性条件下1CIO与 1、B、C、S2等还原性比较强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MnQ 与 1、BL、C、等还原性比较

5、强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 其他Fe3+与_、_、_等还原性比较强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MnO 与乙醇、苯酚、乙醛等还原性比较强的分子不能大量共存。4 .因水解相互促进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1) AI3+与 AIOT、HCO、CO、HS、S2-、sO、HSO、SiO、等不能大量共存;(2) Fe3+与 AIOT、HCO、CO-、SiO2-等不能共存。5.因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1) Fe3+和 SCN、GHsO 不能大量共存;(2) Ag+与 NH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6 .限定条件(1) 基本条件:审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肯定能大量共

6、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2) 溶液颜色如果要求是无色的,则要注意有色离子。如:Fe2+( )、Fe3+( )、CLT( )、MnO2I3_()、Fe(SCN) ()、Fe(C6H5O)6() 等。【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NH3、SO的水溶液均导电,但 NH、SO 不属于电解质(2) 强电解质饱和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3) Fe、Cu、Ag 熔化能导电,故 Fe、Cu Ag 为电解质4(4)NaHCQ 是强电解质,故 NaHCO 勺电离方程式为 NaHCO=Na + H+ C(O铜和食盐水都能导电,都属于电解质;BaSQ CaCQ 等不溶于水,都属于弱电解质

7、H+ OH=HO 不能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NaHSQ4能电离出,故 NaHSO 属于酸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 Ca(OH)2:_。(2) H2S: _。(3) Al2(SO4)3:_。(4) Fe(OH)3:_。(5) NaHSQ4(熔融条件):_。3 .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1) CaCO3与稀 HNO:_ 。(2) Cl2通入 FeCl2溶液: _。稀SQ 与 Ba(OH)2溶液反应: _ 。(4)_ Na 与 H2O 反应:。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Cl2通入 NaOH 溶液:Cl2+ OH =C+ CIO+ H2OB.NaHCO 溶液中加入稀 HC

8、I: cO+ 2=COf+ H2OC.AICI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 4NH 曰20=人 10+ 4Nbf+2H2OD. Cu 溶于稀 HNQ 3Cu+ 8H+ 2NQ =3CIJ+ 2NO+ 4HzO5.25C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 1 的溶液中:Na:K+ MnO、cOB.c(H+) = 1X1001 L的溶液中:Mg*、CLT、SO、NOC.0.1 mol-LNH4HCO 溶液中:K、Na、NQ、ClD.0.1 mol-LTFeCl3溶液中:Fe2+、NH、SCN sO【巩固提升】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

9、离出Na1和 ClTB.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C. 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D. 0.1 mol/L 的 HbSO 溶液中c(H+)为 0.2 mol/L2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A.在 pH= 12 的溶液中,Q、C、HCO、Na*可以大量共存B.在 pH= 0 的溶液中,NaT、NQ、sO、Q 可以大量共存C. 由 0.1 molL1一元碱 BOH 溶液的 pH= 10,可推知 BOH 溶液中存在 BOH=B+ OHD.由 0.1 mol L1一元酸 HA溶液的 pH= 3,可推知 NaA 溶液中存在+ Hb HATOH3.下列离子方程式

10、错误的是()A.向 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T+ 2OH + 2H+TSC4=BaSOj + 2H2OB. 酸性介质中 KMnO 氧化 H2C2:2MnQ+5HO+6H =2 Mn+5Qf+8fOC.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2和 HCI 溶液混合:Mg + 2OH =Mg(OH2)J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Q+ 2H2O2e_=PbOT4H+TsO_4 .水溶液 X 中只可能溶有 K、Mg+ AIO_、A|3T、SiO2_、sO_、cO_、sO_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r-zq过屋稀盐酸p 体甲-1过蚩氨水浴液X沉淀甲片色沉淀

11、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C.KT、AlO_和 SiO3_一定存在于溶液 X 中D. CO_和 sO_- -定不存在于溶液 X 中5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T、MdT、Cu2T、Fe3T、NaT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1) 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2) 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_。6(3) 取(2)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稀氨水(NH3H2O),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_ 。(4) 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的 _。A. Cl_B . NQ C . CO_D . OH参考答案考点一1.(1)非电解质、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酸、强碱;HNQ NaOH CaCQ弱酸、弱碱、水。乙酸、一水合氨。2. 水溶液里或熔融3.(1)=- (2)H2S,H + HS , HS H+ SCU(OH)2;Cu+2OH礦成- +(3)AI+ 3OHAI(OH)3H + AIO2+ HO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