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答案:A解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对推车施了推力,在推力的作用下,购物车前进一段距离,所以推车的力做了功。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力使水桶移动一段距离,提水桶的力做了功。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也是有力但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2 .一木块重30N,
2、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 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A. 0JB. 150JC. 50JD. 200J答案:A解析:由功的定义,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木块移动的距离方向是水平的,即木块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对木块没做功。3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如图 1所示为小汉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A.700JB.7000JC.0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图1中,小汉掷铅球时,在 a到
3、b的过程中(即铅球出手之前),人对铅球有力的作用,铅球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铅球做了功,只是题目中没有给出 a到b的距离,因而做功多少无法计算。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已经脱离手,因此小汉无法对铅球施力,但是铅球由于惯性要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小汉对铅球没有做功。4 .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 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以3m7s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10s,则此过程中()A.重力做了 3000J的功B .推力做了 300J的功C.摩擦力做了 3000J的功D.摩擦力为100N答案:B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物体移动的距离方向是水平的,即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
4、以重力对物体做功为0, A错。容易计算出物体移动的距离为30m,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出推力做的功为 300J, B正确。由物体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为 10N,则摩擦力做功为 300J, C、D错误。5 . ( 201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丫甲>丫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和此之间的关系是( )A. F 甲F 乙B. F 甲 VF 乙C. W>WED. W?<Wk答案:C解析:由甲、乙两个物体完全相同,又都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什么
5、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又因为它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水平方向受平衡力,拉力都等于摩擦力。 即尸甲二尸乙。A、B均错误。因为v甲v乙,相同时间内甲移动的距离大于乙。根据6 .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S (如图2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W、W,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图2A. Wv Wv WB. Wv WhWC. WWWD. W=W< W答案:C解析:由功的定义,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三个过程中力的大小相同,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相同,所以做功
6、相等。二、填空题7 .我国设计的“中华月球车”今年将登陆月球。图3为该车的模型。物体在月球表面附近受到的重力仅为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重力的1/6 ,月球车的质量为 120kg,它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 N o若它在月球表面上方竖直下落4m,则重力对它做的功为 J。答案:200800解析:因为物体的质量与其空间位置无关,所以在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仍然为120kg;先根据求出宇航员在地球受到的重力,然后根据月球上引力的大小为地球上引力的 1/6 求出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月球车在月球上重力做的功。8 .箱子重200N,把它从地面沿着18m长的楼才搬到10m高的楼上,人对箱子做了
7、 J的功;又提着箱子水平方向移动了20m,人对箱子又做的功是 J 。答案:2000解析:人对箱子做的功利用进行计算,其中力F等于箱子重力,距离s应该是10m,而不是18mo这是因为人提箱子的力竖直向上,箱子在竖直方向移动是10m,而不是18ml当提着箱子沿水平方向移动了20m时,属于力与距离垂直,人对箱子不做功。9 . 一建筑工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5m,这是由于小车具有 。在上述小车前进15.5m的过程中,建筑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 J。答案:50 惯性 750解析: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中涉及的距离不
8、是15.5m。实际上只有前15m是小车受推力而移动的距离,后0.5m小车虽然前进,但没有推力,自然推力不做功。因此整个过程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10 .如图4甲所示,一块质量为 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4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06s内拉力F做的功是 J (取g=10N/kg)图4答案:13.6解析:(1)由乙图可知,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F,所以铁块受到摩擦力
9、大小(2)铁块在 06s内升高的距离,因此拉力 F做的功三、计算题11 .如图5所示,物体 G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40N。(1)在拉力F1的作用下使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0.5m,求拉力Fi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2)若将该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2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1m,此时拉力F2的大小恰为20N,求拉力F2在这一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3)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图5答案:20J20J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使用斜面不能省功解析:(1)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运动时,Fi=G=40N,然后利用公式计算。(2)求拉力F2对物体所做的功时,注意物体沿
10、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是1s (3)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力、距离、功的大小,可以知道使用斜面省力不省功。12 .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 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 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如果这个过程用时 35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3)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图6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kg,请根据图6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g取10N/kg)(4)资料表明,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请你分析一下,人步行时还在哪些方面消耗 能量?(写出一条)答案:(1)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2) 1.2m/s(3) 25J(4)四肢的运动要消耗能量;身体肌肉的收缩和拉伸要消耗能量;心脏推动血液循环要消耗能量;人体向外散热要消耗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家园委托协议书
- 车辆保单转让协议书
- 酒厂股份合作协议书
- 高层年度分红协议书
- 雪糕生意转让协议书
- 餐饮机器转让协议书
- 通讯施工安全协议书
- 车辆有偿借用协议书
- 设备制造技术协议书
- 酒店预订年会协议书
- 幼儿园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表
- SCL-90量表详细
- 蒸汽疏水阀性能监测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Armstrong
-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结课论文
-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设计机械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精品课件
-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重点图复习汇集
- 隧道CRD法施工工法
- 年产10万吨飞灰水洗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7单元《当兵的人》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课件1 湘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