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课件_第1页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课件_第2页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课件_第3页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课件_第4页
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围术期输血与血液围术期输血与血液(xuy)保保护护九江市第一(dy)人民医院麻醉科张 杰第一页,共五十七页。主 要 内 容 输血的历史(lsh) 输血引发的问题 减少输血的生理基础 减少输血的措施第二页,共五十七页。现代外科有 三大基础支柱 麻 醉 术 抗 菌 术 止血 输液 输血术 其中同种异体输血,对外科学和相关(xinggun)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三页,共五十七页。一、输血(sh xu)的历史1667年,法国,有记载的人类第一例输血。 19世纪,英国产科医生詹姆士提出只能输人类血液。 1900年,奥地利病理学家Karl发现了血型的存在。 美国(m

2、i u)的拉维生( Lewisohn)试验成功了抗凝剂。第四页,共五十七页。输血使很多原来(yunli)无法进行的手术成为可能。战争中挽救了成千上万名伤员的生命。第五页,共五十七页。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对输血的危害有了新的认识。一项权威性的报告(bogo)指出,大约有66%的输血都是不正确的。近一、二十年来,大量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资料,对输血的危害性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第六页,共五十七页。二、输血(sh xu)引发的问题 传播疾病 抑制(yzh)免疫功能血源紧张 其他第七页,共五十七页。1、传播(chunb)疾病乙型肝炎 我国人群(rnqn)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高达9%,约有 1亿人之多。

3、第八页,共五十七页。献血员虽经严格筛选,但输血后感染乙肝者仍占0.3-1.7%,原因是: 供血者处于(chy)急性潜伏期 或 乙肝病毒低含量携带者 不易检出 。第九页,共五十七页。丙型肝炎 由于丙肝发病平均要在15周后才能检出HCV,故已感染丙肝的献血员常被漏诊(lu zhn),而且还有大约15%的丙肝根本不能检出。 第十页,共五十七页。艾滋病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血液(xuy)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卖血与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第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正规医院所用血液,献血员都经过严格的体检,还会出现感染(gnrn)吗?第十二页,共五十七页。其它经输血其它经输血(sh xu)可

4、传染的疾病还有可传染的疾病还有 巨细胞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丁型肝炎、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型、丁型肝炎、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锥虫病、弓形体病、贝氏虫病、梅毒锥虫病、弓形体病、贝氏虫病、梅毒、 等等 等。等。第十三页,共五十七页。2、抑制(yzh)免疫功能 肿瘤复发 术后感染(gnrn) 器官移植 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第十四页,共五十七页。3、血源紧张(jnzhng) 需血量不断增加,献血量面临不足。 不必要的输血太多,血源浪费严重(ynzhng)。 人们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识远远落后,合理输血的意识远非深入人心。第十五页,共五十七页。从1997年到

5、2010年我国的用血量由800吨增加(zngji)到4000吨。九江市平均每天需要1.2至1.4万毫升。2010年采供血量14吨。2011年九江市约16吨。第十六页,共五十七页。4、其他(qt) 血型不合 血液污染 过敏(gumn) 凝血障碍 等等第十七页,共五十七页。2000年,卫生部制订了临床(ln chun)输血技术规范 -我国第一部输血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制定围术期输血指南第十八页,共五十七页。三、减少输血的生理(shngl)基础 第十九页,共五十七页。虽然 手术中红细胞的丢失使血氧载体减少 但是机体可通过一系列生理代偿机制改善(gishn)氧合 因而 不仅没有危害 反

6、而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十页,共五十七页。1、血粘度降低血粘度降低 全血粘度(zhn d)与红细胞压积呈指数相关,压积增高粘度(zhn d)成倍增高。 所以,血液稀释后,血粘度降低,使组织获得更好的氧供。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七页。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血液(xuy)稀释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液(xuy)流速加快,使血液(xuy)分布更均匀,有利于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七页。增加心排血量 血液稀释后虽然单位血容量中因血红蛋白减少而使氧含量下降,但由于血流速度加快,每搏量增多,故心排血量增加,因此(ync)氧输送量反而有所增加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七页。氧离解曲线右移 血液(xu

7、y)稀释后氧离解曲线右移,氧离子更容易从血红蛋白中释放,使组织得到更多的氧供。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七页。血液稀释后虽然血浆蛋白下降但 可 通 过 肝脏加速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分解 血管外蛋白转移入血管内 以及补给胶体溶液(jiotrngy) 来维持正常的血浆胶体渗透压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只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030%,术前无凝血障碍(zhng i)及肝功不良者,血液稀释不会对凝血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经研究,目前用于血液稀释的新一代明胶液体,大量输入也不会对凝血系统产生明显影响。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七页。只要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030%,由于(yuy)血液稀释后血流改变,对心脑、肾、肺等循环均有一

8、定的良性作用。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七页。四、减少输血(sh xu)的措施 大致(dzh)分为: 减 少 出 血 药物应用 血 液 稀 释 其 他 自 体 输 血 成 分 输 血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七页。1、减少(jinsho)出血 彻底止血彻底止血(zh xu) 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七页。2、血液(xuy)稀释 术中血液稀释是最常用的一种术中血液稀释是最常用的一种(y zhn)方法方法 又可分为:又可分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第三十页,共五十七页。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在病人麻醉诱导前或后,在手术开始前

9、将病人血液从静脉放出,保存在枸橼酸抗凝血袋中待用(di yn),同时输入3倍量的平衡液或等量的人工血浆代用品进行等容交换。 采血量=病人血容量(稀释前Hct一稀释后Hct)稀释前后Hct平均值。 稀释后Hct一般以2030为宜。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七页。晶体液与胶体晶体液与胶体(jio t)液的优劣之争液的优劣之争 晶体液的支持者强调其费用低廉、只要量足效果就好、肾功能保护、过量后再分布快等优点。 胶体液的支持者则强调若要保持有效容量需大量(dling)晶体液,易导致软组织及肺水肿,而胶体液则有扩容性能高、可在血管内滞留较久等优点。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七页。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观点也许是一般情况下可用

10、价格低廉的晶体(jngt)液而大手术时或快速血液稀释时可使用扩容持续时间长、效果好的胶 体 液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七页。 当失血量超过5001000 ml以上时,可部分间断输入浓缩红细胞,使Hct 维持在2030 %左右(zuyu)。当出血较多的手术步骤完成后,再适量补给混悬红细胞,血浆部分则以胶体液代之,如此可尽量减少全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七页。 在术前短时间内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液,使血管内容量高于正常,因而使手术时实际出血相对减少的方法。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七页。注注 意意 估计术中失血量在40 %以下 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zhngchng) 有CVP、BP、HR、

11、ECG等监测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七页。具体方法: 于手术开始前25min内快速输入胶体液15-20ml/kg,使血容量增加20 %左右,必要(byo)时可给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术中用胶体及晶体液保持超容,若Hct 降到25 %以下时则输浓缩红细胞,术毕适当利尿。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七页。3、自体输血(sh xu)自体输血可通过(tnggu)两种方法来实现 术前采集自体血 术中血液回收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术前采集(cij)自体血 成人体重不低于50kg 血红蛋白不低于100g/L 血浆蛋白不低于30g /L Hct 不低于30 % 重要器官或系统无明显疾病 无血行感染(gnrn)或转移性疾病

12、 估计术中失血多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七页。具体方法: 符合条件者,术前每周可采自体血12个单位(200-400 ml),采血前输入等量胶体液或 2-3倍平衡液,最多可采集4个单位,末次采血不得晚于术前3天。采血期间(qjin)每日补给铁200 mg, 术前复查 Hct 及血浆蛋白应接近正常。第四十页,共五十七页。采集的血液 暂存在冰箱(bngxing)中待出血较多的手术步骤完成后再输入患者体内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近年发明的血液(xuy)回收机,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对回收的血液(xuy)自动进行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作到完全无害后再输入患者体内。 理论上可使60%的术中出血得到回输。第

13、四十二页,共五十七页。 血液回收机主要功能: 1、主要是把手术中的失血收集处理后,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2、用于大出血病人的抢救(疾病、战争、野外作业、自然灾害等) 3、术前分离(fnl)自体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进行成分输血。 4、可回收心血管手术、关节置换、脊柱等大手术后无污染的引流液中的血液。 5、提供洗涤红细胞给特殊病人使用。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七页。血液(xuy)回收机临床适应范围:1、创伤外科手术、外伤、战伤出血,2、心血管外科手术。 3、血管外科大手术。 4、骨科全髋置换、脊柱手术(滑椎、脊柱融合术、畸形矫正等)。 5、脑外科手术。 6、妇产科异位妊娠(rnshn)破裂大出血手术及

14、剖腹产大出血手术等。 7、腹部外科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手术等。 8、器官移植手术(心脏、肝脏等移植)。 9、泌尿外科大出血手术。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七页。禁忌症: 1、被严重(ynzhng)污染的血液不能回收; 2、败血症; 3、血液中被恶性肿瘤细胞严重污染的病例。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七页。4、成份(chng fn)输血 由于对受血者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是白细胞与血浆中的成份(chng fn),故只要不是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则应尽可能输红细胞。第四十六页,共五十七页。急性(jxng)出血时的成分输血失血量 输血种类 20% 红细胞 40% 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 60% 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

15、75% 同上血小板或新鲜全血第四十七页,共五十七页。有 何 区 别?全血与红细胞血浆(xujing)第四十八页,共五十七页。 关键的区别在于保存条件的不同(b tn)! 红细胞 4。C 血小板 22。C 凝血因子 20。C由此可以看出,在全血中,根本就不可能有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第四十九页,共五十七页。输血(sh xu)指征ASA输血(sh xu)指南:1. Hb100g/L不必输血;2. Hb60g/L可输血;3. Hb在60-100g/L之间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第五十页,共五十七页。卫生部2000年输血(sh xu)技术规范及CSA2007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病人:1. Hb100g/

16、L不必输血;2. Hb70g/L输浓缩红细胞;3. Hb70-100g/L之间时,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一般(ybn)情况和脏器病变情况决定是否输血。第五十一页,共五十七页。5、药物(yow)应用 术前使用(shyng)促红细胞生成素 抑肽酶(停用) 重组的因子激活物 人造携氧剂第五十二页,共五十七页。6、其 他 动态监测(jin c) 微量标本采集 保持体温第五十三页,共五十七页。小 结凡可输可不输血者最好不输。对手术病人,应尽可能采取认真止血、 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等办法。必须(bx)输异体血时,亦应尽可能采取成分输血。第五十四页,共五十七页。总之,最好(zu ho)的作法是: 只有千方百计减少输血才能将输血的 危害减到最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