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JJF 1932-2021 椭偏仪校准规范》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计量技术规范,主要针对椭偏仪的校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用途的椭偏仪,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薄膜厚度测量、折射率测定等领域内的设备。
根据《JJF 1932-2021》,首先明确了椭偏仪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原理,指出椭偏仪是一种基于光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反射或透射时相位变化来分析样品光学性质(如厚度、折射率等)的仪器。接着,对进行校准时所需满足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规定,比如温度控制范围、湿度要求等,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校准项目,《JJF 1932-2021》详细列举了多项关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波长准确性、角度分辨率、重复性误差等,并为每一项参数设定了具体的允许偏差范围。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校准方法说明,涵盖了从准备阶段到实际操作步骤再到数据处理与报告编制的全过程,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保证校准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21-12-08 颁布
- 2022-06-08 实施





文档简介
UMI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1932—2021
椭偏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Ellipsometers
2021-12-08发布
2022-06-08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932—2021
yO*O*<>•O*O*O«O.<>•O«O. q
2
2JJF1932—2021 $
2
2*O•<>•<>•<>•<>拳O*O»O»O»O參O•■•O'•<>番o/
椭偏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Ellipsometers
归口单位: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五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光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1932—2021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刘文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陈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雷(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五研究所)
参加起草人:
孙权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叶军安(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李奕(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学兔兔标准下载
目录
引言 (n)
i翻 (1)
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4碰 (2)5计量特性 (3)5.1波长示值误差 (3)5.2光谱带宽 (3)5.3人射角示值误差 (3)5.4椭偏角测量重复性 (3)5.5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3)5.6椭偏角示值误差 (3)6校准条件 (3)
6.1环境条件 (3)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3)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
7.1校准前检查 (4)7.2波长示值误差 (4)7.3光谱带宽 (4)7.4椭偏角测量重复性 (4)7.5人射角示值误差 (4)7.6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5)7.7椭偏角的示值误差 (6)8校准结果表达 (6)9复校时间间隔 (7)附录A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 (8)附录B校准原始记录格式(供参考) (10)附录C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2)附录D硅表面氧化硅的椭偏光学模型 (15)附录E波片调节示例 (16)
引言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和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编订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1932—2021
橢偏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波长范围在250nm〜2000nm内的椭偏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497偏光仪校准规范
GJB/J5463光学薄膜折射率和厚度测试仪检定规程
SEMIE141-0705用于集成计量的椭偏仪设备特性指南(Guideforspecificationofellipsometerequipmentforuseinintegratedmetrology)
HandbookofEllipsometry,楠偏术手册,HGTompkinsandEAIrene(eds.)>WilliamAndrewPublishing,2005
EllipsometryandPolarizedLight,櫛偏术和偏振光,RMAAzzamandNMBashara,North-HollandPhysicsPublishing,1977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人射面planeo£incidence
人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张成的面[SEMIE141-0705椭偏装置6]。人射(反射)角规定为人射(反射)光与样品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参见图1(a)。
(a)人射面示意图 (b)椭偏角示意图
图1人射面和椭偏角示意图
n—样品表面法线;0—人射角;rs、rp_s、p偏振复振幅反射系数的模;
83、^一s、p偏振复振幅反射系数的相位
1
学兔兔标准下载
JJF1932—2021
3.2椭圆偏振角ellipsometricangle(乎,厶)
简称椭偏角,也可分别称为偏振角和相位差[GJB/J5463原理2.2],单位为度(°),参见图1(b)。椭偏角是材料的偏振光学特性参量。以反射为例,假设P和s表示平行或垂直于人射面的两正交偏振分量,复振幅反射系数的比值rP/rs^tan(乎)exp(込)。本规范规定乎和△的取值范围分别为[O'〜90°]和[—180°〜180°]。[HandbookofEllipsometry,椭偏角的表示1.3.1]
3.3延迟器retarder
也称为补偿器(compensator),是能在人射偏振光束两正交偏振分量间引入相对相位差(一般称为延迟量,单位为度、弧度)的光学器件。延迟器包括波片、光弹相位调制器、液晶相位调制器、电光调制器、菲涅尔棱镜、Soleil-Babinet补偿器、Berek补偿器等。[EllipsometryandPolarizedLight,Retarders]
3.4偏振态发生器polarizationstategenerator
能够产生特定偏振态光的装置,在椭偏仪中常为线偏振起偏器,或起偏器与延迟器的组合。
3.5偏振态分析器polarizationstateanalyzer
能够部分或完全确定人射光偏振态参数的装置,在椭偏仪中常为线偏振检偏器,或检偏器与延迟器的组合。
4概述
椭偏仪常用于微电子、光电子、薄膜光学、偏振光学等领域的椭偏角光谱测量与分析,按工作原理、结构形式等,可划分为反射、透射式,或单波长、多波长、光谱式,或消光式、旋转偏振光学元件式、相调制型等,或固定人射角、可变人射角式,等等。椭偏仪测量椭偏角的基本原理是,由仪器发出特定偏振态的偏振光,经被测对象表面反射(透射)后,再经偏振、相位延迟元件获得光强度的变化,经仪器分析得到椭偏角。现代椭偏仪一般由准直光源、偏振态发生器、偏振态分析器、(分光)探测系统、样品台、样品对准系统以及计算机组成,如图2所示。
根据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建立描述偏振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可由椭偏角反演分析物理模型的参数,得到材料、表面等被测对象的性质。由于物理模型常常不唯一,模型的人为选择等因素也会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基于椭偏光谱的椭偏仪校准是所有分析的前提和保障。
图2椭偏仪结构示意图(反射模式)
1一准直光源;2一偏振态发生器;3一偏振态分析器;4_(分光)探测系统;
5—被测样品;6—样品台;7—样品对准系统
5计量特性
5.1波长示值误差
对光谱式椭偏仪:在(250〜850)nm波段,不超过士0.5nm(光谱扫描式)或士1.0nm(多通道式);在(850〜2000)nm波段,不超过土4.0nm。5.2光谱带宽
一般不超过±10nm。
5.3人射角示值误差
一般不超过±0.05°o
5.4椭偏角测量重复性
以空气为自然基准测量,在(400〜800)nm波段,氺和△的测量重复性一般不超过士0.03°;其他波段,测量重复性一般不超过士0.06°。
5.5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在633nm波长,对延迟量名义值90°的波片,一般不超过±4°。
5.6椭偏角示值误差
在633nm波长测量椭偏角标准样品时,乎和△的示值误差不超过±0.5°。以上指标不适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
6校准条件
6.1环境条件
6.1.1环境温度:(20±5)°C。
6.1.2相对湿度:不大于80%。
6.1.3电源电压:(220±ll)V。
6.1.4校准现场背景光源、振动干扰应对测量无影响,或影响可忽略。
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2.1波长标准光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标准光源,如低压汞灯、低压钠灯、He-Ne激光器等。
6.2.2角度标准器:至少具有两光学反射面,其夹角大小满足入射角校准的需要,见7.5。可以是经检定合格的正多面棱体,或经校准的专用棱体;被校准的人射角度一般为70°或75°O
6.2.3延迟量标准样品:快轴方位已标出的波片,在工作波长633nm下,延迟量名义值为90°,不确定度优于0.2°a=2),其计量特性可参照JJF1497偏光仪校准规范。6.2.4椭偏角标准样品:单晶硅表面SiO2薄膜(至少包含名义厚度50nm、120nm各一片),中央区域至少有5mmX5mm范围内椭偏角.(波长633nm)的非均匀性优于0.3%(标准偏差/平均值),年变化量小于2%,表面干净光洁,以干净塑料专用容器保存。
6.2.5其他(必要时):自准直仪(检定合格,见7.5),适用于所考察波段的辅助起偏棱镜(消光比达到100000:1),波片和起偏棱镜的旋转、装夹机构。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校准前检查
标准样品表面应光洁无尘埃及明显油污、指纹等,否则应当清洗后再校准(例如,可用丙酮冲洗、高纯干燥气体吹干、使样品在清洁环境中达到稳定;不建议超声清洗)。波片标准样品快轴方向清晰。应有型号、编号等标识。
椭偏仪应附带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工作正常,无影响性能的机械损伤。
仪器预热:一般需至少预热10min(具体参照使用说明书);光源开启后一般需预热10min。
7.2波长示值误差
将波长标准光源的输出引入探测光路,待信号强度足够或最大化、波长标准光源正常工作5min后,用椭偏仪测量特征谱线图谱(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取峰值波长或半高全宽中心波长作为波长示值A:,按式(1)计算波长示值误差。
式中:
A——波长示值误差;
N——测量次数,
A£——波长第i次测量值;
As——波长标准值。
7.3光谱带宽
扫描束灯的253.7nm或546.1nm特征谱线,记录对应图谱,测量半高全宽作为仪器的光谱带宽。
7.4椭偏角测量重复性
椭偏仪入射、反射角设定为90°;具有机械扫描式单色仪的光谱椭偏$,g重复测量时,每次均从同一波长起始点开始扫描;按式(2)得到椭偏角平均值否和K。 -IN qN
平伞"=77(2)
式中,N为重复测量次数,N>6。计算实验标准偏差和〜作为椭偏角测量重复性。
7.5人射角示值误差
如人射光路出口处有聚焦元件(如微光斑附件),应取下,使人射光接近准直光束。利用人射光从角度标准器工作面反射,并与人射光重合,通过比较人射臂仪器示值与角度标准器标准角度,得到示值误差。典型的校准方法如图3所示。
(1) 调整角度标准器的0工作面与椭偏仪工作时被测样品表面平行;
(2) 调节人射臂角度,必要时在保证(1)条件下微调角度标准器方位角,使得人射光经角度标准器工作面反射后与人射光重合,记录此时仪器显示的人射臂角度示值;
(3) 当重复测量时,需取下角度标准器,重复(1)〜(3)的过程;
(4)如果难以实现(2)的操作(例如人射角为固定式),可利用自准直仪对准角度标准器0工作面,调节样品台倾角,使反射光与人射光重合,记录自准直仪在调节前后的示值差值作为人射角示值误差。
重复测量N次(N>9),所得各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应小于0.05°,否则应重新测量。用式(3)计算人射角的示值误差。
1N
么氏—I (3)
式中:
么——人射角0的示值误差;
N——测量次数,
0i——人射角第i次测量值;
么——人射光对准的工作面与0工作面的夹角(标准值)。
图3入射角校准示意图
0—人射角示值(仪器读数);0,一人射光对准的工作面与o工作面夹角(标准值)7.6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椭偏仪入射设置为90°,将波片标准样品C1置于椭偏仪光路中(见图4),调节光轴(快轴)平行于人射面,测量所得椭偏角△就是C1延迟量的测量值。波片调节可参照附录E。
椭偏仪设定为工作模式,测量波片的椭偏角21Ci,用式(4)计算延迟量示值误差。
式中:
——椭偏角△的示值误差;
N——测量次数,
△C:——波片延迟量第i次测量值;
Zlcs——波片延迟量标准值。
7.7椭偏角的示值误差
椭偏仪人射、反射角设定为70°或75°,椭偏角标准样品置于样品台上,调节样品台使样品表面与自准直仪光轴垂直。测量标准样品椭偏角(乎,△),按式(5)和式(6)计算示值误差。
lyt=l
式中:
么——椭偏角乎,A的示值误差;N ——测量次数,N>6;
△:——第i次椭偏角测量值;
A——椭偏角标准值。
8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以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形式给出。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
1) 标题:如“校准证书”;
2)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3) 进行校准的地点;
4)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5) 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6)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7)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
8) 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9) 对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10)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11) 校准环境的描述;
12) 被校仪器工作的波长范围;
13) 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14) 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15)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16)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17)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印证书或报告的声明。
9复校时间间隔
椭偏仪的复校时间间隔根据使用情况由用户确定,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年。但当标准样品清洁后、更换重要部件、维修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校准。
17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供参考)
证书编号:
共 页第 页
校准依据技术文件(代号、名称)校准的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校准地点:
校准使用的主要计量器具: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
确度
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期至
YYYY-MM-DD
证书编号:
共 页第
页
1.光谱带宽:
校准结果
(光谱线: )
2.波长示值误差 单位:nm
标准波长
测量值
平均值
示值误差
注:示值误差=平均值一标准值
3.人射角示值误差
角度标准值:久=
序号
测量值/(°)
1
2
3
4
5
6
:
平均值
示值误差
4.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波片延迟量标准值:4Cs=
序号
测量值/(°)
1
2
3
4
5
6
平均值
示值误差
5.椭偏角示值误差
样品: (编号: )
标准值:^3= ,= 。
人射角:
序号
乎/(°)
△/(°)
1
2
3
4
5
6
:
平均值
示值误差
椭偏角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描述:u9= a=2);uA= a=2)。校准员 核验员
附录B
校准原始记录格式(供参考)
证书编号:
年月日
送检信息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制造厂家
出厂编号
送检单位名称
校准前检查
□仪器
1.开关、键、钮损伤:□无/□有( )
2.显示、软件和存储功能:□正常/□不正常( )
3.机械结构外观:□正常/□不正常( )
4.其他:
□样品
1.样品完整性:□正常/□不正常( )
2.样品表面是否干净:□是/□否( )
3.其他:
校准记录
标准
器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证书编号
证书有效期至
YYYY-MM-DD
技
术
依
据
测
量
条
件
1.偏振元件方位角设定:
□起偏器
□检偏器
□相位延迟器(类型:□波片□其他: )
2.波长
3.如校准橢偏仪用标准样品,则几何条件:□样品几何中心
□其他:
4.如校准椭偏仪,仪器状态:
□光信号水平:
□积分时间:□自适应/□手动( )
□其他:
测
量结
果
样品:
人射角:口70°,口90°,□其他
样品:
人射角:口70°,090°,□其他
序号
^/(°)
△/(')
序号
△/O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三
:
平均值
平均值
标准值
标准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
椭偏光
谱
(适用于光谱橢偏仪,仪器软件生成的图或者光谱数据,可另附页)
导出
参数分析
结
果
(仪器软件采用的光学模型、参数,拟合分析得到的导出参数值)
不确定度描述
= (k=2);UA= (k=2)
(导出参数分析不确定度描述,参照附录D)
备
注
温度 °C,相对湿度 %,地点:
校准员
核验员
附录c
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1测量模型
人射角、波片延迟量、椭偏角(乎,△)的示值误差的测量模型为:
8❹=0一03
(C.1)
汐Ret(久)=2Ac(A)—Acs(又)
(C.2)
=^(A)一^sCA)+ +1乎+》bw乎
(C.3)
KA)=Z\(A)—Zls(A) 80^+么2\+<^bw^
(C.4)
式中:
A ——
-波长;
么 ——
-人射角示值误差;
9
-人射角示值算术平均值;
os ——
-角度标准样品标准值;
汐Ret
-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
△C
-波片延迟量测量值算术平均值;
△Cs
-波片延迟量标准值;
-椭偏角的示值误差;
¥,Z —
-椭偏角测量值算术平均值;
乎,,zAs
-椭偏角标准值;
8改,8g^
-人射角引人的椭偏角示值误差;
-波长引人的椭偏角示值误差;
谷BW乎,
-带宽引人的椭偏角示值误差。
注意,椭偏角示值误差么与人射角、波长和样品均有关,在给定人射角和波
长条件下,采用椭偏角分析导出参数(膜厚、薄膜光学常数等)及其不确定度时,需逐
个样品单独进行。
C.2输出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Sg)=^u2(^)+u\9s)
(C.5)
u(^Ret)=/\/U2(Z\c)U2(Z\cs)
(C.6)
U:
=aA2(^)+W2(氺s)+wi(乎)(氺)+mbw(乎)
(C.7)
U(^)
=a/u2(zA)+w2(Zls)4-lie (Zl)+Mbw(△)
(C.8)
C.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C.3.1人射角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C.3.1.1人射角标准值I的标准不确定度
由检定证书,角度标准器准确度等级为四等,根据检定规程,不确定度为ra=
2),因此角度标准器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i〃
w(0S)=—=0.5〃〜0.0001°
乙
C.3.1.2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取下角度标准器,重新装载、调整、测量,^复9次,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作为入射角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即《(力=0.005°。
C.3.1.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
由于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2(O')+Us(^)=0.005°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Ud)=k• =0.01。(是—2)
C.3.2波片延迟量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
C.3.2.1波片延迟量标准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波片标准样品送上级计量部门校准,其标准延迟量值ACs的不确定度为0.2°(k=
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u(zlCs)=0.2°/2=0.1°
C.3.2.2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重新装载波片,重复6次,考察重复性。632.8nm波长延迟量极差为0.1°,单次实验标准差5=0.172.53=0.04°,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0.04°u(Z\c)= 0.02
76
C.3.2.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
由于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谷Ret)=a/m2(Z1cs)+M2(^c)=0.1°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UC^Ret)=k•U(^Ret)=0.2。(走=2)
c.3.3椭偏角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
采用椭偏仪标准样品评价椭偏角示值误差,名义厚度为50nm、120nm的两个样品编号分别为CRM50、CRM120。
C.3.3.1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设定椭偏仪的人射角为70\各样品测量重复6次,用极差法确定平均值的不确定度。
表C.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CRM50
CRM120
«(乎)/(°)
0.01
0.02
«(△)/(')
0.06
0.02
C.3.3.2标准值^s,Z\s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椭偏角标准样品送上级部门校准,椭偏角的标准不确定度如表C.2所示。
表C.2椭偏角标准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CRM50
CRM120
u(^s)/(°)a=2)
0.3
0.4
u(z\s)/(°)a=2)
0.4
0.4
«(^s)/(°)
0.15
0.2
或)/(0)
0.2
0.2
C.3.3.3人射角引入的不确定度
根据“空气/SiO2/Si”的椭偏光学模型(见附录D),计算人射角在70°变化±0.05°时椭偏角的变化量绝对值,取最大值8沙、8e厶,然后按均匀分布(包含因子取73)计算人射角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如表C.3所示。
表C.3入射角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CRM50
CRM120
W(°)
0.004
0.04
<w(o)
0.24
0.25
0.002
0.02
0.14
0.14
C.3.3.4波长引人的不确定度
在632.9nm处,根据模型计算(参考附录D),波长变化0.1nm对椭偏角的影响按均匀分布处理,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如表C.4所示。
表C.4波长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CRM50
CRM120
UA(^)/(°)
0.002
0.013
wa(Z\)/(°)
0.003
0.007
C.3.3.5带宽引人的不确定度
针对本示例所用仪器,调节狭缝宽度,并用汞灯考察相应带宽,在4.2nm.2.5nm和1.2nm三种带宽下测量633nm波长下椭偏角,结果表明,椭偏角随带宽的变化(么w乎、不明显,变化量和标准偏差基本在同一量级,取最大差值按均匀分布考虑,计算带宽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mbw(乎)=0.027^3 0.01°
«BW(Z\)=0.057^3 0.03°
C.3.3.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
由于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M(抑)=+U2(^s)+w|(^) +uiw(^)
M(<52\) +M2(Z\s)+w|(zA)+Wa(zA)+Ubw(^)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时,取包含因子k=2,结果如表C.5所示。
表C.5椭偏角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
波长/nm
CRM50
CRM120
«(W/(°)
0.15
0.20
! u(^)/(°)
0.25
0.25
u(紳)/(o)a=2)
0.3
0.4
U(M)/(°)a=2)
0.5
0.5
附录D
硅表面氧化硅的椭偏光学模型
在(250〜2000)nm波段范围,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作为波长的函数(色散关系),
常用Cauchy模型描述:
n(A)=A+
B•104
(D.l)
波长A的单位为nm,A、B和C为待定参数;此外,也常采用Lorentz、Tauc-Lorentz等色散模型。
单晶硅的光学常数一般取自文献,硅基底SiO2薄膜标准样品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力资源师专业能力提升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初级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模拟题集及参考答案
- 拉拔试验课件
- 2025年垃圾中转站装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便携式数字地震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付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硼酸铯锂晶体(CLBD)项目发展计划
- 抗美援朝课件
- 2025年系列高效脱氧剂项目建议书
-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 仪表安装规范以及验收
- 《观潮》课件.ppt2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_3~6年级_单词表(带有音标)
-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北京17号线)
- 织造工艺设计指导书
-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综合练习题
- 鲫鱼的外形与内部解剖
- CPS21F变频恒压供水调节器使用说明书1
- 600MW发电机组海水脱硫工艺特点及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