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_第1页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_第2页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_第3页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_第4页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措施 摘要: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掌握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对当地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阿拉善地区自然环境概况的根底上,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以期为爱护与恢复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现状;措施;生态环境建设;沙漠化;水资源;_ 阿拉善阿拉善地区位于中国西北荒漠区东部,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程度高,存在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水资源短缺、植被严峻衰退、草地面积缩小、绿洲萎缩、沙漠化土地扩大、生态难民增

2、多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各级_高度重视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给予了充分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用于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与恢复。生态环境关系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开展。因此,及时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及推动生态经济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自然环境概况 1.1地理位置。阿拉善盟处于_区最西部(北纬37°2442°47,东经97°10106°52),是_区最大的盟。境内东西长800km、南北宽400km,总面积约27万km2,平均海拔为10001400m。阿拉善盟东北与巴彦淖尔盟、_市相接壤,东南与_区隔贺兰山相望,西南毗邻_

3、省,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达734.71km。1.2地貌条件。阿拉善盟地域十分宽阔,地势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走势,由南向北逐渐平缓。全境由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贯穿,形成了总面积约为8万km2的阿拉善沙漠。北部为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由贺兰山、合黎山、首乌山及马鬓山封闭围绕形成了阿拉善内陆高原盆地。自南向北由狼山余脉、罕乌拉山和雅布赖山斜插,将高原分割为沙漠、戈壁、山地、湖盆、平滩等不同地貌类型。1.3气候条件。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被周围的群山阻隔,无法进入,进而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该气候区的特点为降雨稀少、日照强烈

4、、昼夜温差大、风沙肆虐、异常干旱。全盟年平均气温为6.08.5;年平均降雨量为40200mm,由于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多集中于79月,且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平均蒸发量为2866.9mm,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日照时数高达33004700h/a,年太阳总辐射量为615.32690.67kJ/cm3;境内风大沙多,风向多为西北且集中在冬、春季,风期长达56个月,平均风速为2.95.0m/s,沙尘暴日数为912d。1.4水文条件。阿拉善盟地处内陆,水资源匮乏,地表水有限。区内仅有黄河过境,流程达85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5亿m3;西部的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内陆河流,但径流量也逐年减少。全盟地下

5、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水质较差。三大沙漠内聚拢形成了40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盆地,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其蓄积的水可供人畜饮用。1.5植被与土壤条件。阿拉善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地带性。植被稀疏,野生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荒漠植物为主,主要有梭梭、胡杨、柽柳、肉苁蓉、沙冬青、沙蒿、麻黄、小叶锦鸡儿等。阿拉善盟土壤自西向东依次为淡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石膏灰棕漠土,自西向东由半干旱向干旱、极旱过渡。 2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1气候旱化和风沙危害加剧。自1960年以来,全盟降水量持续减少,气候干热加剧。风沙天气长达56个月,持续时间达21h。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达70d,沙尘暴日数平均为50d

6、。沙尘暴加剧了阿拉善地区的风蚀作用,使地表植被退化1。2.2局部地区沙漠化加剧。阿拉善盟是_区沙漠最集中的地区,三大沙漠占全盟总面积的30%。全盟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2.23万km2,且荒漠化土地面积以1000km2/a的速度扩展蔓延。自然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包兰铁路、110国道和_、河套两大粮食基地,严峻制约了当地经济开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土地沙漠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极大。通过近年来对生态环境的爱护与治理,阿拉善东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恢复速度已超过了沙漠化速度;在更为干旱的北部及西部地区,沙漠化仍在加剧2。2.3河水断流,湖泊干涸,绿洲萎缩。额济纳河流为境内唯一的季节性

7、内陆河,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对额济纳绿洲的生存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河上游泄水量骤减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河流上、中游截流,再加上居民用水量逐年加大,导致额济纳绿洲水量急剧减少,河水断流,河流变为干涸的沙沟,绿洲面积萎缩,存在被沙漠吞噬的危险,局沿海等水域、湖泊也逐渐干涸沦为盐漠,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2.4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近年来,降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全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逐渐变差,氟、砷含量超标,地下水高度矿化,土壤盐渍化加重。阿拉善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突出,水成为制约全盟经济开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严

8、峻影响着人畜生存。2.5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随着气候变迁和对原始森林植被的长期大规模破坏,阿拉善地区森林资源不断减少4。由于全盟森林资源总量少、质量低,导致全区土地沙化问题日趋严峻,沙漠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增。近代以来,气候日趋干旱、过度垦殖、超载过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阿盟地区天然植被遭到了严峻破坏,胡杨林、梭梭林面积锐减,草场退化严峻,现有林木也存在着自然更新难等问题,导致生态平衡严峻失调。2.6野生生物资源过度利用阿拉善地区有丰富的高药用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但近些年人为乱采、乱挖现象严峻,导致苁蓉、锁阳和头发菜等野生生物资源急剧减少。过度利

9、用对阿拉善盟的野生生物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5。 3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_及各级_越来越重视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的爱护与建设,并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自治区环保局也予以高度重视,当地_投入了大量资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开展绿洲生态建设3。3.1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针对荒漠地区特别的地理气候特征,阿拉善地区采取了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等技术手段,在爱护现有林地的根底上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建设用材林、薪炭林等防护林体系。全盟以封禁管护和抚育管理为主要措施,实行围栏封育,防止人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爱护

10、了生物多样性,推动了自然植被的天然更新,使其恢复成灌草或森林植被,从而提高了森林质量、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许多地区植被遭到严峻破坏后,种源补给非常困难,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自然补给的能力。为了恢复自然植被,阿拉善地区采取了飞机播种的措施,通过人工补给种源有效固定了边缘沙丘及流淌沙地,防沙治沙效果显著。由于飞播造林的恢复能力有限,因而需要营造防风固沙的人工防护林体系,以提高沙区土壤胖力与质量,形成绿洲效应,进而恢复全盟生态环境,推动农牧业健康持续开展,最终带着沙区人民脱贫致富。3.2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为脱贫致富和爱护生态环境,阿拉善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范围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引导群

11、众自愿移民,建设人工生态绿洲,实现“人进沙退”的效果。以“适度收缩、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开展策略是阿拉善盟生态治理的指导方针;“转移、爱护、建设”是林业开展的主要方针。“善待沙漠,善待戈壁”“以人退带动沙退”的实施,使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使迁移的农牧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逐步实现脱贫致富。3.3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水源缺乏与用水不当是造成阿拉善地区生态问题的原因之一。为改善沙区农业大水漫灌的现状,采取喷灌、滴管和渗灌等节水技术,有效提高了用水效率;实施科学的田间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灌溉深度和频率,做到少灌、勤灌6。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阿拉善

12、盟经济开展中存在着严峻的供水缺乏问题,同时制约着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当地_提出了“阿拉善地区操纵腾格里沙漠东移生态爱护管理暨巴彦浩特引黄工程”“引大济黑”“乱井滩粮料基地四级引黄工程”等引水工程,合理调剂水源,以满足城镇人口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周边环境治理的用水需求7。3.4建立自然爱护区,推动旅游业开展。1992年_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成立,其发挥了爱护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贺兰山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屏障,是_西部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阿拉善高原东缘的“湿岛”和阿拉善东部的天然绿色屏障。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兼具水

13、源修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同时,在必要地段建立了梭梭、胡杨等天然林自然爱护区,改善了生态环境。阿拉善地区采取“以沙漠旅游推动沙漠爱护”的措施,贯彻“坚持绿色开展”战略,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开展”,始终坚持“爱护优先、适度开展”的旅游宗旨,努力建设和改善景观区的生态环境,爱护了地方生态资源。全盟拥有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对有效爱护地质资源发挥了作用8。 4展望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虽然从整体上看,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局部地区的土地沙化程度依旧很严峻,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开展,社会开展与生态建设爱护的矛盾依旧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恶劣的气候环境问题仍然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加强生态爱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生态环境爱护意识。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民众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爱护的重要性,以提高民众的参与性,进而增强公民合理利用和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同时,提升科研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