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动惯量匹配_第1页
电机-转动惯量匹配_第2页
电机-转动惯量匹配_第3页
电机-转动惯量匹配_第4页
电机-转动惯量匹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伺服系统选型及调试中,常会碰到惯量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在伺服系统选型时,除考虑电机的扭矩和额定速度等等因素外,我们还需要先计算得知机械系统换算到电机轴的惯量,再根据机械的实际动作要求及加工件质量要求来具体选择具有适宜惯量大小的电机;在调试时,正确设定惯量比参数是充分发挥机械及伺服系统最正确效能的前提。此点在要求高速高精度的系统上表现尤为突出,这样,就有了惯量匹配的问题。 一、什么是“惯量匹配?/ g4 j) e* S/ J- o; I/ D4 B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给系统所需力矩T = 系统传动惯量J 角加速度角。 加速度影响系统的动态特性,越小,那么由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系统执行完毕的

2、时间越长,系统反响越慢。如果变化,那么系统反响将忽快忽慢,影响加工精度。由于马达选定后最大输出T值不变,如果希望的变化小,那么J应该尽量小。 2、进给轴的总惯量“J伺服电机的旋转惯性动量JM 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动量JL。负载惯量JL由以平面金切机床为例工作台及上面装的夹具和工件、螺杆、联轴器等直线和旋转运动件的惯量折合到马达轴上的惯量组成。 JM为伺服电机转子惯量,伺服电机选定后,此值就为定值,而JL那么随工件等负载改变而变化。如果希望J变化率小些,那么最好使JL所占比例小些。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惯量匹配。 二、“惯量匹配如何确定?7 1 K/ S- m c4 a! g9 g9 K; $ P

3、& _ 传动惯量对伺服系统的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都有影响。 惯量大,系统的机械常数大,响应慢,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惯量的适当增大只有在改善低速爬行时有利,因此,机械设计时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惯量。 衡量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时,惯量越小,系统的动态特性反响越好;惯量越大,马达的负载也就越大,越难控制,但机械系统的惯量需和马达惯量相匹配才行。 不同的机构,对惯量匹配原那么有不同的选择,且有不同的作用表现。 不同的机构动作及加工质量要求对JL与JM大小关系有不同的要求,但大多要求JL与JM的比值小于十以内。一句话,惯性匹

4、配确实定需要根据机械的工艺特点及加工质量要求来确定。 对于根底金属切削机床,对于伺服电机来说,一般负载惯量建议应小于电机惯量的5倍。: B- e* G3 G& m3 k) f3 : O8 W# d 惯量匹配对于电机选型很重要的,同样功率的电机,有些品牌有分轻惯量,中惯量,或大惯量。其实负载惯量最好还是用公式计算出来。常见的形体惯量计算公式在以前学的书里都有现成的可以去查机械设计手册。 我们曾经做过一试验,在一伺服电机的轴伸,加一大的惯量盘准备用来做测试,结果是:伺服电机低速时停不住,摇头摆尾,不停地振荡怎么也停不下来。 后来改为:在两个伺服电机的轴伸对接加装联轴器,对其中一个伺服电机通电,作为

5、动力即主动,另一个伺服电机作为从动,即做为一个小负载。原来那个摇头摆尾的伺服电机,启动、运动、停止,运转一切正常!三、惯量的理论计算的功式? 惯量计算都有公式,至于多重负载,比方齿轮又带齿轮,或涡轮蜗杆传动,只要分别算出各转动件惯量然后相加即是系统惯量,电机选型时建议根椐不同的电机进行选配。 负载的转动惯量肯定是要设计时通过计算算出来拉,如果没有这个值,电机选型肯定是不那么合理的,或者肯定会有问题的,这是选伺服的最重要的几个参数之一。至于电机惯量,电机样本手册上都有标注。 当然,对某些伺服,可以通过调整伺服的过程测出负载的惯量,作为理论设计中的计算的参考。毕竟在设计阶段,很多类似摩擦系数之类的

6、参数只能根据经验来猜,不可能准确。 理论设计中的计算的公式:仅供参考 通常将转动惯量J用飞轮矩GD2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J=mp2= GD2/4g 式中 m与G转动局部的质量kg与重量N;! / K: y# Q2 K 与D惯性半径与直径m;( J2 o* A6 d2 a9 C g=9.81m/s2 重力加速度* . I% S9 V! : s2 l( ?5 W7 _* i H0 M/ Y 飞轮惯量=速度变化率*飞轮距/3752 I W$ y$ A7 H6 J. z 当然,理论与实际总会有偏差的,有些地区如在欧洲,一般是采用中间值通过实际测试得到。这样,相对我们的经验公式要准确一些。不过,在

7、目前还是需要计算的,也有固定公式可以去查机械设计手册的。6 ie! M8 i, G& Y5 y, p7 _# L; l+ B; Z: S8 U, B+ 四、关于摩擦系数?5 s/ _- _7 c+ B5 关于摩擦系数,一般电机选择只是考虑一个系数加到计算过程中,在电机调整时通常都不会考虑。不过,如果这个因素很大,或者讲,足以影响电机调整,有些日系通用伺服,据称有一个参数是用来专门测试的,至于是否好用,本人没有用过,估计应该是好用的。 有网友发贴说,曾有人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设计时照搬国外的机器,机械局部号称一样,电机功率放大了50%选型,可是电机转不动。因为样机的机械加工、装配的精度太差,负载惯

8、量是差不多,可摩擦阻力相差太多了,对具体工况考虑不周。 当然,黏性阻尼和摩擦系数不是同一个问题。 摩擦系数是不变值,这点可以通过电机功率给予补偿,但黏性阻尼是变值,通过增大电机功率当然可以缓解,但其实是不合理的。况且没有设计依据,这个最好是在机械状态上解决,没有好的机械状态,伺服调整完全是一句空话。 还有,黏性阻尼跟机械结构设计、加工、装配等相关,这些在选型时是必须考虑的。而且跟摩擦系数也是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加工水平不够才造成的摩擦系数不定,不同点相差较大,甚至技术工人装配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很大的差异,这些在电机选型时必须要考虑的。这样,才会有保险系数,当然归根结底还是电机功率的问题。9 3

9、 l3 J6 D. A( g% r- 五、惯量的理论计算后,微调修正的简单化 可能有些朋友觉的:太复杂了! 实际情况是,某品牌的产品各种各样的参数已经确定,在满足功率,转矩,转速的条件下,产品型号已经确定,如果惯量仍然不能满足,能否将功率提高一档来满足惯量的要求?答案是:功率提高可以带动加速度提高的话,应是可以的。$ G$ U7 g! z+ J/ T* z7 Z/ , D. 六、伺服电机选型, n1 8 k$ m9 h$ I: j V% rA4 H/ V% A在选择好机械传动方案以后,就必须对伺服电机的型号和大小进行选择和确认。+ X! R, s+ K) C2 w/ |$ f1选型条件:一般情

10、况下,选择伺服电机需满足以下情况:1.马达最大转速系统所需之最高移动转速。9 G3 r- A+ a: T! + e1 u- Q, h& w ( z s$ K9 ; l( P2.马达的转子惯量与负载惯量相匹配。3连续负载工作扭力马达额定扭力* C8 Q5 r7 v: u. v! W; H# * g; |4.马达最大输出扭力系统所需最大扭力加速时扭力9 O. U. k( w7 k( g7 O# f; O) w# : |* z0 y, z2 x2选型计算:1. 惯量匹配计算JL/JM2. 回转速度计算负载端转速,马达端转速3. 负载扭矩计算连续负载工作扭矩,加速时扭矩惯量匹配和最正确传动比1 功率变

11、化率伺服电机的根本功能就是将输入的电功率快速的转换为机械功率输出。功率转换的越快,伺服电机的快速性越好。功率转换的快速性用功率变化率dP/dt来衡量:* Y L% |. 4 + o1 D P=T T=Jd/dt dP/dt=d(T)/dt=Td/dt=TT/J9 f6 l1 F4 f. p Q/ 1 l: v dP/dt=T2/J伺服电机以峰值转矩Tp进行加/减速运动时的功率变化率最大: (dP/dt)max=Tp2/Jm通常用理想空载时伺服电机的功率变化率来衡量伺服电机的快速性。0 L- , d: f9 T! 衡量伺服电机快速性的性能指标还有:/ m* X1 1 3 F+ p, 3 T 转矩

12、/惯量比:Tp/Jm= d/dtl 9 i ? J) H& u& C 最大理论加速度:d/dtmax= Tp/Jml4 _: e; e3 o4 B6 s S: o这些指标都是单一衡量伺服电机加速性能的指标。7 W9 Q9 k2 + vs# v5 k& 2 惯量匹配. E7 ( n! M* z7 P伺服系统要求伺服电机能快速跟踪指令的变化。对一个定位运动而言,就是要求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目标位置。换一种说法,就是在直接驱动负载的定位过程中,负载以最大的功率变化率将输入功率转换为输出功率。0 Y& P( 7 j# D4 r$ 伺服电机驱动惯性负载JL的加速度、加速转矩计算如下:+ 4 E8 f0 l:

13、 M% ! l 负载的加速度系统加速度:d/dt=Tp/(Jm+JL)l 负载的加速转矩:TL= JLd/dt= JLTp/(Jm+JL)l3 M( V+ p % f& g4 d7 e负载的功率变化率为: dPL/dt=TL2/JL s Z0 q. Q5 u$ r- bdPL/dt= JL2Tp2/(Jm+JL)2/JL = JLTp2/(Jm+JL)2从式中可以看出:6 d# w+ S7 A8 D/ h1 G/ e JL远大于Jm时:dPL/dt= Tp2/JL,负载惯量越大,负载的功率变化率越小。l C% k* F1 U$ C3 Y4 q- r/ A JL远小于Jm时:dPL/dt= JL

14、Tp2/Jm,负载惯量越大,负载的功率变化率越小。l4 I) I q$ u! 负载惯量JL相对电机惯量Jm变化时,负载的功率变化率存在一个最大值。l根据极值定理,对应dPL/dt极值的JL值为使d(dPL/dt)/d(JL) = 0的值。 d(dPL/dt)/d(JL)= d(JLTp2/(Jm+JL)2)/d(JL)利用复合微分法那么对(dPL/dt)求导:& O. F6 _) M# J5 x1 Q7 A2 b% m 设 v = (Jm+JL)2 u = Tp2JL dPL/dt = u/v, M* Tw; f/ D1 j9 U* u d(u/v)/d(JL) = vdu/d(JL)-udv

15、/d(JL)/v2( U/ g/ p; jq/ S- B) ld(dPL/dt)/d(JL) = (Jm+JL)2d(Tp2JL)/d(JL)-d(Jm+JL)2/d(JL)Tp2JL/(Jm+JL)4d(dPL/dt)/d(JL)=Tp2(Jm+JL)2-2(Jm+JL)JL/(Jm+JL)4! M! d6 N+ O, I令d(dPL/dt)/d(JL)=0,那么1 . v6 p O2 + _3 % r (Jm+JL)2-2(Jm+JL)JL=06 F0 n1 A# h0 g G3 b(Jm+JL)2-2(Jm+JL)JL=Jm2+2JmJL+JL2-2JmJL-2JL26 - ! : l+

16、 q! e =Jm2-JL20 z- t; f* X: V$ P; u5 n+ L =(Jm+JL)(Jm-JL)% P3 N# p Q! m5 | =08 h b( a. j: . J y 因为Jm+JL0 P, p! g! 4 H 所以 Jm-JL=0,JL=Jm9 B% G6 d% Y; i, P! d, 3 S负载的转惯量JL等于电动机的转动惯量Jm称为“惯量匹配。惯量匹配时,负载的功率变化率最大,响应最快。 9 s; s: z5 |- i/ T9 * S& y) n M3 . 6 3 最正确减速比伺服电机通常是高转速、低转矩输出,而负载要求通常是要求低转速、高转矩,因此伺服电机和负载

17、之间通常要接有减速器,其作用是降低转速、放大转矩,实现电机与负载间转速和转矩的匹配。电机转速与负载转速之比称为减速比。所谓“最正确减速比就是使负载侧的功率变化率最大。! 3 j l# ?: O1旋转运动负载的“最正确减速比设: L-负载角速度7 W, ; C* x/ + _4 $ T+ m-电机角速度 JL负载侧转动惯量 Jc-折算到电机侧的负载转动惯量 i-减速比,i=m/L -减速器效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减速器负载侧的动能等于电机侧动能乘以减速器的效率:5 n0 5 1 |( 7 j JLL2/2=Jcm 2/2 JcJL/(m 2/L2)= JL/(i2)当惯量匹配时,负载侧的功率变化率

18、最大: JcJm) Q0 O$ d$ y& ?- n惯量匹配时的最正确减速比ip:/ D* c/ 7 |+ R JmJL/(ip2)& w, S8 BW0 U+ S# O* c! _. d Ip=(JL/(Jm)( 2 S2 h: X2 k, Q5 N4 I u2直线运动负载的最正确螺矩直线运动负载通常是伺服电机直接驱动丝杠。设: VL-负载运动速度m/min Nm-电机转速r/min, xK/ I6 M- _2 Q ML负载运动局部的质量kg Jc-折算到电机侧的负载转动惯量kg-m2; M) G( q- B( g u c% v7 r -丝杠螺矩m,VLNm -减速器效率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负载直线运动侧的动能等于电机侧动能乘以减速器的效率: MLVL2/2=JcNm 2/2* T* g3 b$ |0 JcML/(Nm 2/VL2)= ML/( VL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