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本—《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1页
标准文本—《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2页
标准文本—《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3页
标准文本—《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4页
标准文本—《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36/T2020ICS2022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2021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Technique specification for tea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2021 - XX - XX发布2021 - XX - XX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14加工场所要求25原料(鲜叶)要求36加工技术要求3前言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江西华紫仁农业开发

2、有限公司、信丰县市场管理局、赣州市综合检验检测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胡居吾、熊伟、李雄辉、万承波、颜瑛、章明、曾永强、丁紫莹、王慧宾、韩晓丹、付建平、黄斌华、曾善荣本标准批准人: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蔓三七茶的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蔓三七鲜叶为原辅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蔓三七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

3、规范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术语SB/T 1003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蔓三七茶以采自江西省境内蔓三七的幼嫩芽叶为原料,按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品质特征的卷曲形代用茶。4 加工场所要求4.1 加工场所基本条件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4.2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5 原料(鲜叶)要求原料鲜叶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污染物和其他非茶类夹杂物。鲜叶分为2个等级:特级、一级,鲜叶分级质量要

4、求见表1。表1 鲜叶分级质量要求等 级 要 求特 级 一芽一、二叶。一 级 一芽二四叶。6 加工技术要求6.1 蔓三七茶的加工各等级品质应符合GHT1091的要求。6.2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冷却摊凉揉捻初烘 烘焙足干拼样官堆装箱入库贮存6.2.1 摊青摊青(贮青)厚度为5 cm15 cm,雨水叶或含水量较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中午或下午采摘的鲜叶宜厚摊,每隔一小时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 以下,防止太阳照射。摊放时间4h6 h,摊放到叶质变软,色泽变暗,手握而不粘时便可付制加工,原则上当天采摘鲜叶应当天加工完毕。6.2.2杀青6.2.2.1 杀青方法使用热风杀青技术,采用金属导热杀

5、青机(滚筒杀青机或瓶式杀青机),按照“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进行杀青。6.2.2.2 杀青时,要求锅壁温度 390 420 ,时间 2 min2.5 min。 6.2.2.3 杀青适度标准叶色暗绿,无光泽,叶质柔软,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显露且无焦边、无焦味,要求杀匀、杀透、不焦糊、不红变。6.2.3冷却摊凉采用自然降温和外力降温(含风力降温和低温降温等) 方式冷却。 要求茶青快速冷却至室温或常温,无渥黄或红变现象,叶质柔软,光泽变暗,不黏手。6.2.4 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进行揉捻,投叶量装至距揉桶口5 cm10 cm处为宜,揉捻时间25 min30 min。要求:叶

6、质变软,有黏手感,手握成团而不弹散,少量茶汁外溢,成条率80%以上。6.2.5 初烘要求风温100 120 ,时间10 min15 min,初烘叶厚度在5 cm以内,适时翻动,使其受热均匀,失水一致。茶条色泽变暗,手摸有刺感,叶缘变脆,含水量降至50%55%即可。6.2.6 烘焙足干设备为烘焙机或烘干机等,温度110 120 ,烘焙厚度4 cm6 cm,含水量达6%以下即可。6.2.7拼样官堆装箱按照相同等级合并、品质互补的原则进行拼配。用洁净无毒无味的锡箔袋、铝箔袋、聚丙烯或聚乙烯袋进行定量包装,然后入库保存。6.2.8 入库贮存存放到专用库房中或用高温冷库贮存,温度0 5 。库房要求干燥、

7、通风、避光、防晒。附件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XXX-2022)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蔓三七产业技术体系来源于江西省重点科技支撑项目(No.20171ACF60009)和赣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二)起草单位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江西华紫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信丰县市场管理局、赣州市综合检验检测院。(三)主要起草人姓 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胡居吾男研究员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标准起草李雄辉男研究员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标准起草万承波男高级工程师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标准起草曾永强男农艺师江西华紫仁农业开发有限公

8、司标准起草2、 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蔓三七,学名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蛇接骨草、白叶跌达、见肿消,菊科三七属,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蔓三七是一种药食兼可的独特植物,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成分及黄酮类化合物,降脂降血糖效果明显;蔓三七有机酸成分中新氯原酸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力功效,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有显著的作用,还具有抗艾滋病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的作用。通过消费者的饮用后,消费者普遍反映比较良好,达到了降脂降压的效果,特别是降血糖效果明显。现在很多消费者血糖血脂偏高、年轻化,蔓三七市场需求前景大,故申请蔓三七的团体标准,以便今后的生产

9、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蔓三七标准化,每批次产品基本一致,符合国家对食品生产安全的要求。目前蔓三七种植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大量的生产并投入市场销售。而蔓三七目前国内没有任何相关的标准可以沿用,蔓三七由江西华紫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申请团体标准后企业便有章可循,按规生产,市场监管部门也能有规可循。3、 主要起草过程1. 样品的收集与检测本次共收集了全省丰城市、靖安县、修水县、信丰县等生产蔓三七的企业100个蔓三七鲜叶样品,包括蔓三七、蔓三七粉及其代用茶,开展了质量指标(绿原酸、溶剂残留等)、食品安全指标(苯并a芘、黄曲霉毒素、抗氧化剂、铅、砷等)和营养成分(角鲨烯、甾醇、维生素E等)的检测,

10、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2. 开展蔓三七产品企业调研在江西省城市、靖安县、修水县、信丰县等等主要生产蔓三七产品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蔓三七产品生产的资源节约属性指标、环境保护属性指标和生态协同属性指标,先后调研走访蔓三七产品企业10家,经统计分析后初步确定各属性指标。3.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组织标准起草小组召开标准讨论会,探讨蔓三七申请蔓三七鲜叶、采摘的基本要求和感官要求,仔细推敲初步确定的各项指标,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4. 公开征求意见在江西省科学院的门户网站上向蔓三七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公开征集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期限为两个月。与此同时,定向向5

11、个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其中,收到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5个。5. 形成标准送审稿在制定本标准时,我们参考了有关的各种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同时,组织标准起草小组召开标准征求意见讨论会,对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探讨和斟酌,科学采纳,最终形成了送审稿,使得标准草案更具有科学、规范和可操作的特点。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一)编制原则本规程的编制严格按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要求编写。1.科学性:规程所规定措施、方法及技术内容科学、合理。2.针对性:规程所提出的技术内容,针对蔓三七加工各环节控制,针对性强。3.可操作性:规程的各项措施实用、易行,可操作。(2)

12、编制依据1. 标准的编制遵循规范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标准格式要求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2.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内容制订遵循“绿色生态、天然”的原则,标准的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及我省科研、生产与市场的状况,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五、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一)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关系目前没有蔓三七相关标准,只有GHT1091-2014代用茶标准,但蔓三七适用性不强。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目前没有蔓三七相关标准 (三)国内外同类标准现状目前没有蔓三七相关标准,只有GHT109

13、1-2014代用茶标准,但蔓三七适用性不强。六、主要条款说明6.2.2.3杀青适度标准叶色暗绿,无光泽,叶质柔软,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显露且无焦边、无焦味,要求杀匀、杀透、不焦糊、不红变。此要求决定蔓三七的汤色、香气、滋味,特别是达到此要求能去除蔓三七的青气(芳樟醇)6.2.6烘焙足干设备为烘焙机或烘干机等,温度110120,烘焙厚度4cm6cm,含水量达6%以下即可。此要求能保证蔓三七的含水量,进一步去除青气,改善滋味的醇和度,解决了好喝的问题。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与依据本标准经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审定,与会专家从专业

14、角度提出了十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标准起草小组认真讨论分析了专家的意见,并按照意见要求再次对文本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了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报批稿。八、主要试验的分析以及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规程规定了采摘鲜叶标准,统一加工,既有利于减少鲜叶的积压,又有利于提高蔓三七价格,提升蔓三七品质,也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茶农和项目单位双赢互利局面。同时蔓三七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工作效益,工作效力增效3-4倍,为生产企业增效。从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是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蔓三七是一种新资源产品,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企业种植、加工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蔓三七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进蔓三七产业化的进程,优化当地农产品结构,促进蔓三七效益大幅提高,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