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生物练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_第1页
2019版一轮生物练习:第九单元微专题九生物与环境中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大题加固练(四)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题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319 页1南方某地区农田弃耕后,很快就长满了一年生的杂草,后 来又出现了灌木。图中曲线 b、c 表示该群落中的植物物种 或个体数的变化。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图中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 演替,_ 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2)图中曲线 a 可表示该群落所含能量的变化;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是因为灌木群落比草本群落的 _ 复杂,具有更强的利用 _的能力。曲线 b 表示_ ;调查该群落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要用到_,使用该方法时,关键要做到 _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3)_ 在出现人为

2、干扰的情况下,图中群落演替的 _能发生改变。解析:(1)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草本阶段,生物比较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弱,容易被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 势的物种发生变化。(2)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所含能量多,因为生物种类较多, 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更复杂,能利用更多的阳光等环境资源。曲线 b 表示在演替 过程数量减少,草本植物个数会减少,因此曲线 b 表示植物个体数。调查双子叶 植物用样方法,使用该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减少误差。(3) 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答案:(1)次生草本(2)垂直结构阳光等环境资源(或阳光)植物个体样方随机取样速度和方向2

3、如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km2)次生杂木林5511.506 3灌丛5116.358 1农田213.941 7人工马尾松林2314.385 7(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一般属于 _ 。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 _吉构。(2) 表中数据表明,4 种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 其中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_ 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 _。(3) 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_ 是捕食者。甲、乙种

4、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2 500-解析:(1)鸟类一般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 嵌性,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简单,物种数量少,故表中农田生态系 统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故表中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的数量较多,乙种群的数量随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甲种群 的数量增加,进而使乙种群的数量增加,乙种群的数量增加又使甲种群的数量降 低,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答案:(1)消费者水平(

5、2)营养结构最简单食物和栖息空间(答案合理即可)(3) 乙负反馈调节(1) 图中共有_ 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_ 。(2) 在植物-鼠一鹰这条食物链中,鼠的能量 _傾“大于”“等于”或“小于”)鹰的能量。(3) 图中鹰同时占有第 _ 营养级,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_该生态系统未体现的成分有。2 00()1 500I 000I 2345fi7S9 1OII12 时间(刀盼(4)_若鹰增加 1 kg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kg。食虫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 的同化量。如果环境中的某种重金属在生物体内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贝 U 该物质 经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

6、高,该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解析:(1)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从生产者 一最高营养级,共有 8 条食物 链,分别是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鸟蛇 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 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食植 昆虫蛙蛇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 有六个营养级,即 与。(2)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鼠属于第二营养 级,鹰属于第三营养级。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鼠同化的能量大于鹰同化的能量。(3)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根据 图示可知,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如所示);由食物链

7、(网)可知,鹰可以捕食蛇,而鹰和蛇都可以以食虫鸟和鼠为食, 故蛇与鹰之间既有竞 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分解者。(4)鹰可以以食虫鸟、蛇、鼠为食,若计算鹰增加1 kg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应选最短食物链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 20% 计算, 即选择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 1 吃 0 沧 20% =25 kg。食虫昆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食植昆虫的同化量。(5)难降解的化合物和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

8、即随着食物链的 延长,营养级越咼,重金属含量就越咼。答案:(1)8 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蛙蛇鹰(2)大于(3)三、四、五、六 竞争和捕食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分解者(4)25 食植昆虫食物链营养级4如图 1 表示某草原自然保护区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 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图 2 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 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圏 1(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 _。图 1 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与_ 勺速率相同(用图 1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_ 。(3)_图 2 所示

9、食物网中有食物链,若去除昆虫,且草的数量不变,则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 。(4)_ 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 请简述理由:_。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 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是以 C02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含碳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2)图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生产者 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相当,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 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根据图 2 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5 条食物链, 分别是草f高原鼠兔

10、f鹰,草f昆虫f鼬f鹰,草f昆虫f高原鼠兔f鼬f鹰, 草f昆虫f高原鼠兔f鹰,草f高原鼠兔f鼬f鹰。去除昆虫后,鹰由原来的第 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变成第三、第四营养级,又因草的数量不变,所以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4)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由于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所以使用药物毒杀 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答案:(1)C02(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5 增加(4)丰富度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进而使得高原鼠兔的数

11、量增 加5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缘,生长迅速, 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 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未被侵入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种类(种)15012169碳储量(吨植被56.250.943.5/公顷)凋落物2.03.55.4土壤161.9143.2117.7(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 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 _(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_填“增强”或“减弱”)。(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

12、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 _ 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 为验证 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 土壤等条件 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1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取。2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 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解析:(1)薇甘菊入侵,导致植物种类减少,故植物群落的丰富度下降,该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比较从未被入侵到重度入侵的三个阶段, 随着 凋落物的增加,土壤中的碳储

13、量在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2)根据题干信息: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 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故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为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3)根据题意,研究者做出了假设“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 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 中”。如果该假设正确,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下,如果比较 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后的入侵种群和未发生适应性变化的入侵种群,前者的生长状 况应该优于后者。所以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生长于原产地的薇甘菊种群+入侵地的环境条件T测定生长情况。实验组:已适

14、应入侵地环境的薇甘菊种群+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 一测定生长情 况。如果实验组的薇甘菊种群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则就可以支持 上述假设。答案:(1)下降降低增强(2)寄生原产地株高、分枝数、生物量 都大于对照组6.科学家根据外来植物入侵程度对弃耕地入侵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 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 行了研究,结果如图 2 所示。请分析回答:摄 M 卩血:冏鳥偕由一呼吸就7J5x10H摄人仏他| .9x10s呼吸駐亍 XlSx 107图 2 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hm2a)(1) 由图 1 可知,随入侵程度的加大,弃耕

15、地原有植物群落丰富度 _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 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2) 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 系,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3) 图 2 中 A 表示的能量是_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 。若有一种昆虫专以某动物的粪便为食,设该动物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昆虫体内的大约为 _kJL(4)下图所示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 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 占比例为 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 y,那么 x 与

16、 y 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根据题图可知,弃耕地群落丰富 度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该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结果,调查说明外来物 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由题意可知,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 之间构成竞争关系,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图 2 中 A 表示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769879(2.44W-1.9 10 ”(1.05X10-3X10)x100%=(2.25W)/(0.75X10) X100%= 3%。某动物的同化量不包括该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所以该动物同化 的能量流向昆虫

17、体内的为 0kJ(4)由题干中的“至少”可知,应该按最大传递效 率 20%计算,a 表示丙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则 1-a 表示直接从生产 者(甲)获得食物所占比例,故有(1 a)x 吃 0% + ax 吃 0% 20% = y,即 y = 20ax+ 5x。答案:(1)减小(或降低)次生 速度和方向竞争 种间关系(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3% 0 (4)y=20ax+ 5x7下列图表表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请分 析并回答相关问题。时间项目东亚飞蝗摄食量东亚飞蝗粪便量东亚飞蝗呼吸消耗量储存在东亚飞蝗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1

18、)图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 _ 从 d 点开始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通过引起种群的_调,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最终降低种群数量。(2)东亚飞蝗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_东亚飞蝗同化的能量中有_%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表中储存在东亚飞蝗有机物中的能 量的去向有:_、_。解析:(1)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在 K/2 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故图中种群 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点是 a。 从 d 点开始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 会引起种群的 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最终降低种群数量。(2)东亚飞蝗捕食农作物,为消费者。东亚飞蝗同化的能量=摄食量一粪便量=410 210 =20

19、0(kJ),除去呼吸消耗量 130 kJ,剩余 70 kJ 用于东亚飞蝗自身的生长、发育和 繁殖,即东亚飞蝗同化的能量中有(70/200)X100% = 3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储存在东亚飞蝗有机物中的能量的去向有: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答案:(1)a 性别比例(2)消费者 35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8近段时间我国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罪魁祸首为化石燃料的过量燃烧,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该生态系统中 A、B(B1、B2、B3)、C 共同构成了 _ 。图中食物链是_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 碳元素主要通过 _ 径进入生物群落,为生物的 _ 乍用,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成分 C 所起的作用是 _。_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600 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_ kJ=(6)森林能保持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