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8单元第2讲体_第1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8单元第2讲体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情1.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n) )20172017 卷 I T T4,20172017 卷 n T T5、T3O,20172017 卷IH T T31, 20162016 卷川 T T3 T T3020142014 卷 I T T31, 20132013 卷 I T T30, 20132013 卷n T T302.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无考题考点一|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 (对应学生用书第 158158 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1.1.体温调节(1)(1) 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

2、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产热-生理:細胞内冇机物氧化分解放能平调衡节融热主耍3S官;昶(2)(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 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3)(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1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2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1) 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2)(2) 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 出。(3)(3) 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1

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产生部位:下丘脑。释放部位:垂体后叶。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教材边角知识根据教材必修 3 3 P Pii积极思维“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机 制”的事实分析,人体体温能否总是维持在 3737 T 左右。体温变化过大会有什么 影响?【提示】 由于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当外界环境变化剧烈 时,或自身因素影响人体体温可能偏离 3737 C。当体温过低时,酶的活性降低, 代谢速率变慢,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当体温过高时,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 失,生命活动出现异常。辨析与识图1

4、.1.判断正误(1)(1)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V) )(2)(2)炎热环境中散热过程大于产热过程,寒冷环境中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X ) )【提示】人体保持体温稳定的原因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即炎热环 境和寒冷环境下产热均等于散热。(3)(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V) )(4)(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 (X ) )【提示】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前者是主要 来源。(5)(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V) )(6)(6)抗利尿

5、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 (V) )(7)(7)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X) )【提示】 体温调节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2.2. 据图思考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的变化有汗腺分泌减弱、毛细血管收缩、立 毛肌收缩等( (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理解一深化探究1.1. 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机休下丘腳f垂佯前叶X- 肌肉、肝胱神经内外坏(1)(1)在体温调节过程中,a a、b b、c c 表示的激素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6、素、皮肤冷觉感受褂皮肤阖觉感受器传人抻軽传入神翌L下丘脳悴濫阖节中枢垂休传出神经甲状服屮狀腺激素由图分析知,通过神经一一体液的调节,体温可以保持相对稳定2.2. 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 过爭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潘透用升商-) )H-下丘脑邂透压感堂器大脑皮 2 产临渴感r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由图分析可以得出: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 6 6 点归纳(1)(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2)(2)水盐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3)(3)在身体多处( (如口咽部) )有感受局部失水的感受器,它可以引起饮水行为。(4)(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

7、丘脑既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分 泌激素) )。(5)(5) 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变化。(6)(6) 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 细胞n熾肌战栗*肾上索分巒+立毛肌收编细胞外液海透压下降细胞外灌压下抗利尿微盍肾小管漳合 件重吸收水_(-) 尿斌垂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机体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要 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运用一考向对练考向 1 1 体温平衡调节分析1.1. (20182018 大连期中考试)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

8、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C. 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D.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 D 入水时皮肤受外界寒冷刺激,通过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通过有关 神经作用于骨骼肌收缩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汗液 分泌来减少散热,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后者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加强代谢增加产热用以维持体温。2.2. (20182018 眉山调研)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导学号:4178

9、012741780127】A A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B. 时间 t tit 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C. 时间 t t2t 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D. 时间 t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 D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 失,以维持体温恒定,A A 正确;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时间 t t3后产热量也是等于散热量,D D 错误。技法总结解答体温调节相关试题的基本程序1.1.首先,要搞清楚是炎热环境还是寒冷环境,注意区分两种环境条件有什么不同。2.2.其次,应该搞清楚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的不

10、同。3 3再次,还应知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 结果。4 4.最后,还应了解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备选习题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部分体温调节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B.B. 图中fff过程属于神经 一体液调节C.C. “X 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D. 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D D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方式调节机体体温,A A、B B 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细胞代谢,即提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加产热,C C 正确;当人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

11、寒冷环境的初期 ,人体会迅速散热,而由于体 温调节特别是体液调节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人体的产热速 率小于散热速率,若人体的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该个体的体温会上升甚 至发热,D D 错误。考向 2 2 水盐平衡调节分析3.3. (20182018 广西南宁期中考试)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 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A .血浆渗透压降低B.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B B 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12、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故 B B 正确,A A、C C、D D 错误A.A. 饮清水后约 1 1 h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B.B. 饮清水后 0.50.5 h,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C.C. 在 3 3 h h 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D.D. 3 3 h h 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D D 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的水平衡,抗利尿激素降低,尿量增加。据图可知,A A、C C 两项正确;因为饮清水后 0.50.5 h h 尿量大量增加,所以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B B 项正确;3 3 h h 后,尿生成速率趋于稳定,两条曲线将可能重叠。5.5.下图表示水盐调

13、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I崗 g 宁由咼 L 兴嗇传全丙 f 产生禍益 増拥饮水 帯一剌就乙中的I1畀 燼透压感受器I垂休肆放一促进丁对水十尿量减少A杭利尿锻索分的审新嘅收A A .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B. 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C.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D. 渴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D 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 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A A 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 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

14、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 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 B 正确。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 C C 正确。渴觉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 D 错误。4.4.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1L1L 清水及饮 1L1L 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规律总结水平衡调节 3 3 种生理指标的曲线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备选习题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 (一种大分子多肽)的产生或作用异 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

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B 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 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低 于正常值D 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 来治疗A A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尿崩症患者常表现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引起的;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由于多尿使细胞外液渗 透压进一步上升,这样下丘脑会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含

16、量会偏高;抗利尿激素的成分是多肽,口服时会被消化道内的消化酶(肽酶)分解。考点二| |血糖平衡调节(对应学生用书第 160160 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1.血糖的概念和含量(1 1)概念:血浆中葡萄糖称为血糖。(2 2)含量: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3.96 6.1.1 mmol/L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 葡萄糖 2 2 h h 后血糖浓度低于 7.87.8 mmol/Lmmol/L2.2. 血糖平衡的调节(1)(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B B 细胞。(2)(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A A 细胞。(3)(3)上述两种激素相互

17、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3. 血糖平衡失调(1)(1)低血糖:血糖浓度偏低。(2)(2)尿糖异常:尿液中含糖量超过正常值。(3)(3)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其 中 U型糖尿病患者已被证实的诱因之一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教材边角知识据教材必修 3 3 P P16最后一段内容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提示】辨析与识图1.1. 判断正误(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持续一段时间后 ( (未进食) ),饥饿感并不 那么强烈了,原因是体内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V) )(2)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与激素作用无关。 ( (

18、X) )【提示】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的结果,参与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两者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3)胰岛素能促进三个血糖去路,同时能抑制三个血糖来源。( (X) )【提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只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 糖物质的转化两个来源。(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V) )(5)在生物体内,肝细胞中的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X ) )【提示】在生物体内的肝细胞中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原,糖原也可以分解成 血糖。(6)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细胞中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

19、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 (X ) )【提示】 核糖体参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加工和运输,线粒体供能。(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关 系。( (V) )2.2.据图思考低jft糖-rtr dL. fck髙血糖腺泡(分谢翁种 消化瞻)膜岛-(1)(1) 图中激素分别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判断依据是胰高血糖素的靶 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而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几乎所有细胞。(2)(2)饭后 5 5 小时,激素的分泌量分别是升高、减少。(3)(3)如果人体组织细胞缺乏激素的受体,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胰岛素无法与组织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

20、。理解一深化探究1.1.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1)(1)图解L 血槍冗比分记+ 曲帕索If .W W、转比成脂舫導tf眼II抑制厂肝常礪甘圳 韭糖菱盾转化”ft.fi 于正常(0.8sfL-1.2B/L)Ff J.W 程蛀钛-素瑞血肝體总、肝肌陶肾小恃全身英他组织细胞另一錢催非抽牺ATz*(灌就呻血糖低WftA 细胸(2)(2)调节方式: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 一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 调节发挥作用。(3)(3)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2胰腺:胰岛 B B 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 A A 细胞分泌胰高血 糖素,升高血糖浓度。3肝脏:进行

21、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2.2.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1)(1)I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 B B 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 绝对缺乏。(2)(2)n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并不明显。(3)(3)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 (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供能不足 F 能常缶亲机休消耗大:斗窑站“ 恤、蛋白质消瘦(4)(4) 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5)(5) 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运用一考向对练

22、考向 1 1 血糖平衡调节过程1 1.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B 细胞( (B 细胞) )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下图,对 其理解错误的是()()A 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 ATPATP 中B.B. Ca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K-ifiiSC C AA 对:葡萄糖经细胞呼吸释放出的化学能贮存在ATPATP 中。B B 对:据题图可知,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过程需要CaCa2+的参与,CaCa2+对此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故 CaCa2+内流可促使细胞释放胰岛素

23、。C C 错:据图可知, 胰岛素的释放是以葡萄糖进入细胞为基础的,故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会促进 胰岛素的释放。D D 对: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而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 程度时,又会使胰岛素释放减慢。该过程是对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 2 2 回答下列问题:(1)(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 B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和_ 。(2)(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 (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 ),发现正常人与 胰岛B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

24、下降 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 _(3)(3)_ 胰岛 B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 _和_ 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1)(1)空腹时,体内血糖的来源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2)(2)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其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在空腹抽血后,正常人和胰岛 B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 萄糖水,血糖浓度都上升,血糖的浓度上升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但是,由于胰岛 B B 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少,所以,其血糖浓度下降

25、速率就比正常人慢。(3)(3)胰岛 B B 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 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合成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这 两个细胞器中进行加工,变成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成熟的胰岛素,进而被分泌到 细胞外。答案(1)(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2)(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 B B 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3)(3)内质网 高尔基体3.3. (2017(2017 天津高考) )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 所示。据图回答:(1)(1)胰岛素受体(InR)(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

26、元轴突末梢释放 _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改善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能。(2)(2)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InR 后,可以(3)(3)某些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InR 的激活能力下降,导致 InRInR 对 GLUTGLUT 转运葡萄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同时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 降低,从而_ 炎症因子对 GLUTGLUT 的抑制能力。最终,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_ 。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 _。解析(1)(1)分析题图可知,胰岛素受体(InR)(InR)被激活后,可促进神经元轴突末 梢释放神经递质,作

27、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得 以改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膜,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2)由题图可知,胰岛素作用于其受体(InR)(InR)后,可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 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从而抑制神经元死亡(3 3) 胰岛功能正常, 即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但体内胰岛素对其受体(InRInR)的激 活能力下降,分析题图,可见这会导致 InRInR 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GLUT)转运葡萄 糖的直接促进作用减弱,且 InRInR 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增强了炎症因 子对 GLUGLUT T的抑制能力,最终使神经元摄取葡萄

28、糖的速率下降,葡萄糖浓度升 高,进一步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比正常人高。答案(1 1)神经递质 信息交流(2 2)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 3)加强下降偏高备选习题(20182018 潍坊模拟) 如图是某人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 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血報A A 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所致B B分泌物甲是由胰岛 B B 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的结果又可影响分泌物乙 的分泌C C. 2 22.52.5 h h 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细胞和肌细胞内糖原的分解和脂肪 等转化成葡萄糖D D据图可知,分

29、泌物甲和乙共同维持血糖平衡,二者是协同作用的关系B B 餐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原因是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分泌物甲是由胰岛 B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物乙是由胰岛 A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 素,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 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是拮抗 作用的关系。考向 2 2 糖尿病的考查4.4. (20162016 江苏高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 岛B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D

30、 1234时间血分潯物甲分筮物乙正常水平B B 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 D 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C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A A 选项错误;胰腺导 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但不影响胰岛素的排出,激素是弥散到体液中的, B B 选项错误;血糖水平的高低能直接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 C 选项正 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抗体把自身的胰岛 B B 细胞当做 抗原进行攻击,使胰岛 B B 细胞受损,数量减少,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低,血 糖浓度高

31、,D D 选项错误。5.5. 人类糖尿病可以分为 I 型糖尿病和 U型糖尿病,下图是 I 型、U型两种 糖尿病简要发病机理模式图,请回答:(1)(1)图中表示的物质是_ ,该物质能促进组织细胞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2)表示的结构是 _ U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比正常值_ 影响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_ 。(3)(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 B B 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 B 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于 _( (填“I型”或“U型”) )糖尿病。在临床中_( (填“I 型”或“U 型”) )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4)(4)影响物质

32、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 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 B B细胞以调节物质的分泌,另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物质的分泌。因此血糖平衡受 _勺共同调节。解析由图分析知,由胰岛 B B 细胞分泌,是胰岛素,其能促进组织细 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2)(2)由图分析知,表示葡萄糖载体,U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受体缺乏所致, 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偏高。(3)(3)由图分析知,I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 B B 细胞合成分泌异常,使胰岛素 分泌不足,因此由酷似胰岛 B B 细胞膜结构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 击胰岛 B B 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为 I

33、 型糖尿病。在临床中 I 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 胰岛素制剂治疗。而 U 型糖尿病不可以。(4)(4)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由题干分析知,血糖平衡受神经和体液( (激素) )的共同调节。答案(1)(1)胰岛素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2)葡萄糖载体高胰岛素受体不足(3)(3)1 型 U型(4)(4)血糖浓度神经和体液( (激素) )规律总结糖尿病的病理及血糖浓度变化曲线的分析1.1. 从“激素”和“受体”两个角度解释糖尿病发生的原因(1)(1)激素:胰岛 B B 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2)受体: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注:因为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

34、缺乏受体而发生的糖尿病,不能用注射胰岛素 制剂的方法进行治疗。(1)(1) 图 1 1 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 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 A A 为正常人,B B 为糖尿病患 者。(2)(2) 图 2 2 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 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 0.80.81.21.2 g/Lg/L 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 b b 为正常人;a a 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 c 为低血糖病患者。(3)(3) 图 3 3 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 ,根 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

35、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 a a 为胰岛素,进食后含 量减少的 b b 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备选习题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 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进食但不运动A A 胰岛 B B 细胞受损B.B. 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C. 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 D 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C C 从图示看出,基因突变鼠在运动后血糖浓度低,因此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或其受体;而胰岛 B B 细胞受损时,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会出现高血糖症。考点三| |尿糖的检测( (实验) )( (对应学生用书第 163163 页) )原理流程1.1.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

36、1)(1)实验原理:葡萄糖+斐林试剂一砖红色沉淀(2)(2)实验流程实验组:斐林试剂 2 2 mLmL +糖尿病患者尿液 2 2 mLmL匀蓝色砖红色沉 加热淀。对照组:斐林试剂 2 2 mLmL+正常人尿液 2 2 mLmL混匀蓝色55无变化。加热2.2. 用尿糖试纸检测(1)(1)实验原理鬧荀黠氧化帚过魚化蛍禽革无色物威堪糖标准色擁ZX/ 您、铀荀椭 炖荀凿酸+比傀 H】0+偽 丑鱼物质備定尿屮的樹萄箱汁址(2)(2)实验流程准备:将 5 5 个分别装有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液的滴瓶和 5 5 条葡 萄糖试纸分别对应做好标记,并在记录本上设计好记录表格检测:分别用滴管从 5 5 个滴瓶

37、中吸取溶液,在对应的葡萄糖试纸上各滴 加 2 2滴观察: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判断出尿糖的含量记录:将实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3. 实验关键(1)(1)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对照实验的一般过程取样( (等量、编号) )f 检测( (等量试剂) )f 观察 f 记录(2)(2)斐林试剂检测时要注意:1取样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2斐林试剂使用时一定注意先加 NaOHNaOH,再加 CuSOCuSO4,并且要水浴加热。(3)(3)关于尿糖试纸的分析:尿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 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对点练习1 1 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

38、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 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葡閣站氧化瞬过義化世騎據无色樹睡幅糖扮准他标樹 rm 普帮椭融+也爲 H;nw3宿色物质欄室尿中的将苗耕含吐A A 过程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B.B. 科学家将上述两种酶固定在糖尿试纸上就可检测尿糖C.C. 步骤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D.D. 为确诊患者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B B 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A A 正确;将上述两种

39、 酶和无色的化合物固定在纸条上,制成测试尿糖含量的酶试纸,B B 错误;步骤 原子氧可以将某无色物质氧化成有色化合物,根据葡萄糖含量由少至多依次呈现 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C C 正确;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不一定为糖尿病,如一 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D D 正确。2.2.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血糖浓度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或糖尿病。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模拟尿糖的检测实 验和问题讨论,请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内容: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 萄糖试纸( (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 ),模拟的尿液

40、样本甲、乙两份。(2)(2)实验原理:_(3)(3)实验步骤:1取_ 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2在上述试管中_3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4然后用一支干净的滴管,从 1 1 号试管中吸取 2 2 滴液体滴在葡萄糖试纸上。5_。将 5 5 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问题讨论:某同学实验所得的 5 5 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仅凭尿液样本还不能断定某人患糖尿病,应该怎样进一步确诊?0解析(2 2)尿糖检测的实验原理根据实验材料可知是: 葡萄糖与葡萄糖试纸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3 3)由实验材料及对照实验的原理知, 实验中应做 5 5 组实验, 即向 5

41、5 支试管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模拟尿液样本甲、模拟尿液样本乙;然后依次进行检测和对比得出结论。(4 4)若实验结果无明显区别, 最可能的原因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样, 造成不同 溶液的混合。仅凭尿液样本并不能判断患病与否,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答案(2 2)葡萄糖与葡萄糖试纸会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3 3)5 5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液、甲尿液、乙尿液 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 纸的颜色变化 重复步骤,并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另外 4 4 种溶液,分别记录试 纸的颜色变化 (4 4)可能用同一支滴管取样品,造成不同溶液的混合可以检测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

42、可)误区警示科学对待检测结果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 ,因为在一 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 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对应学生用书第 164164 页)1.1. (20162016 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

43、恒定B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通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影响垂 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故 A A 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 利尿激素的调节,故 B B 项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饮水量的增 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 C C 项正确。饮水增加会使细胞外液 渗透压降低,增加尿的生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故 D D 项正0确。2.2.(201(2017 7 全国卷 II) )将室温(25(25 C )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 3737 C的哺乳动物( (动物 甲)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 4 4C 环境中 1 1 h h( (实验组)

44、 ),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 ( (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 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_ 。(3)(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_。(4)(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 0 0 C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分解代谢会_ 。解析(1)41(1)41 C 环境对于体温为 3737 C 的哺乳动物来说为炎热环境,在炎热 环境中,哺乳动物的皮肤毛

45、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 热,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之一是增强心脏活动,故其增加时可使实验动物出现焦虑不安等行为。(3)(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41(41 C 和室温),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 即4141 C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 4141 C 引起的。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 0 0 C 的环境( (即寒冷环境) )中, 贝 U在寒冷环境中 哺乳动物机体作出的反应是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 分解代谢增强等。答案(1)(1)舒张增加增加排除 4141 C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 4141 C 引起的(4)(4)增加增强3.3. (2016(2016 全国卷川) )回答下列问题:(1)(1)_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 比,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