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_第1页
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当我满怀激情走进教室,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 充分投入到读诗、背诗、解意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的氛围中时,我庆幸我成功地上完了这节课。临近下课时,我照常问道:?同学们,你们还有问题 吗??。很多同学都满意地回答:?没有。?这时一个平时不 太爱发言的男生发问了:?老师,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首 诗的题目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可诗中一个字也没提 到送别,却描写夏天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这是为什么 呢??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 祥和的教室里顿时嚷开了,?是呀,我们已经学过的送别诗很多,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

2、之广陵 ,诗中都写 出了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这首诗一个字 也不提。?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同学振振有辞地说。?是不是这 首诗有毛病呀??唉!古人作诗也文不符题呀!?教师里早 已像开了锅的粥。面对这一场在我备课之外的暴风雨,我竟哑口无言。是 呀!这诗的诗题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可从诗的字面 内容连送别之情的痕迹也找不着呢!我暗自思忖,不敢冒昧 开口。只好说:?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呀!敢于质疑, 大胆挑战先人的创作是多么不易呀!不过,这首诗题目和内 容究竟有何联系?是否真有问题?这个问题我暂时不回答, 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查阅有关杨万里的古诗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 的资料, 我们明天

3、再来交流解疑好吗??好。 孩子们雀跃起来。就这样我为自己找了个台阶,平息了那一 幕尴尬场面。课后我迫不及待地请教同行,认真仔细地翻阅参考书,一丝不苟地查阅有关资料。终于研读出了晓出净慈寺送林 子方这首?写景道情?的古诗内涵。我恍然大悟,难怪杨 万里被誉为?南宋四家? ,原来他这首送别诗竟是如此清新 含蓄,藏而不露。貌似?咏荷?诗,竟是?情中状景,景中 溢情?呀!再上课时,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直扑昨天师生的课 堂?疑点? ,正准备滔滔不绝地陈述此诗到底情归何处时, 却被学生抢占了说话权。?口才大王?说:?老师,我真佩服杨万里的伟大,他 这一首送别诗写得真是妙呀!虽是描写六月西湖中接天的莲 叶,

4、映日的荷花,可作者正是以花、叶传情,来比喻他和林 子方之间的友情就像莲叶和荷花一样相互映衬,永不分离。?我还读到了这首诗的这样一段评价: 有叶无花叶无神, 有花无叶花失韵,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心相印。这就 更说明了杨万里以传神的诗笔,把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情意比 作花与叶,表达了和友人之间的惜别眷恋之情。这怎能不说 是一首送别诗呢??班长慷慨激昂地陈述着。?我还从我找到的这首诗中感悟到本诗的送别情谊。 诗 的内容是:独坐湖边,不觉是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 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 样艳, 曼舞翩翩, 恰友情花开胜当年。 故友已远, 新人未来。 怎知天不从人愿?莲

5、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 怅离情,荷叶别样红。?昨天发问的同学竟抑扬顿挫地朗诵 起来,师生竟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眼前展现了一望无垠的碧 叶和映日的红荷。而在此情此景中,诗人却和林子方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作者在这里写荷花也许是在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莲而不妖的品质告诉好友林子方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 应像莲花一样正直、清廉,作者是借物寄情。?又一位同学接着说。眼看对此诗的别样离情的解读已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了,我适时收场。?现在你们知道了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为什么不写离别之情却写了接天莲叶无穷 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风光吗??知道啦!?孩 子们满面春风地回答。?这诗

6、有毛病吗??我诡秘地问。?没 有。?孩子们灿烂地笑着。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走出了教学困境。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求知的脸,一双双充满探究充满智慧 的眼,我会心地笑了。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这首 诗我不是已经上过几次了吗?而且我每次都备了课才上呀, 可是竟有如此尴尬的场面出现,让自以为是的我一时语塞。 我到底在怎样备课呢?这真深钻了大纲,研读了教材吗?小 语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 解、和评价的能力? 。而我和文本很好对话了吗?是否真正 走进文本?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让我为自身语 文素养的浅薄而汗颜。更不用说培养学生能力了。通过自我反思, 自我学习, 我知道了古诗本身其内涵就 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诗中作者所处的年代、环境、心 境的不同,导致对诗的境界和情感的理解也是多元的。作为 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 体验。我们在读诗时除读其韵律美,还应体会其意境美、情 感美。在教学古诗时,更要把古诗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载 体,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古诗。让师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心路旅程,去感悟,去发现。而且通过反思我再 次震撼在?学生无尽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探究意识?之 中。他们是一个个独具慧眼的探究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