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二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新人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后提升作业二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新人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后提升作业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45分钟5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016铜仁高二检测)结合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GPSB.GISC.RSD.数字地球2.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AGPSBOSC.RSD.数字地球【解析】1选C, 2选B。第1题,对旱情等灾害的监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 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2016杭州高二检测)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3、4题。I2题,干旱定位导航等功能。匚二I轻早

2、特早I I中早33.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A. 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 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4.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4选D。第3题,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第4题,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手机/GPS可以获取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行车路线追踪。【补偿训练】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M表示()(2)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B.

3、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网络实时监视获取所处位置查找失窃汽车行车路线追踪A.B.C.D.【解析】3选C,A.制作GPS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4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5【解析】(1)选C, (2)选B。第 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 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第(2)题,考查GPS的应用,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2016宁波高二检测)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 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

4、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6.若甲、 乙分别为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生成新图层的图形信息是()【解析】5选A,6选B。第5题,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也就是两种要素的组合,形成的新 图层如A图所示。第6题,城市交通网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应该形成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 分布图形。【方法技巧】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如下四类基本问题:问题内容与分布、位置有关的趋势分析问题GIS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一个地方的地物分布及其组合都存在着一定的模式。通过模式分析

5、,模式问题可以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A.城市道路网类型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功能分区结构D.城市商业网点分布GIS完全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问题6模拟问题利用已掌握的规律建立起一定的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果具备某种条件时,即将出现的结果(2016大兴高二检测)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 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 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材料,完成7、8题。遥感影像土地利托信息数据库GPSQ7.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 RS- GISB.R

6、SGPS- GISC.GISRS- GPSD.RSGISGPS8“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V 7【解析】7选D, 8选 0 第7题,结合材料“首先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应用到RS“经过系统分析”应用到GIS, “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应用到GPS第8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可以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决j* 3策公交线路的合理布局,但无法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布局【方法技巧】“3S”技术选取的判断技巧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

7、,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I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 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如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则应选用GIS,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用GIS。(2017襄阳模拟)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 据此完成9、10题。7( )B.GPS和GISD.RS和GIS( )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解析】9选D, 10选G第9题,人口热力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

8、,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第10题,人口热力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 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交通、商业区布局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 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2014年8月10日晚,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到达7642N,1514W设立短期冰站进行科考作业,这标志着此次北极科考的冰站作业全面展开。材料二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1)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9.绘制人口

9、热力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RSC.RS和数字地球10.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人口密蛊8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_,该项地理信息技术具有 _9_、_、_等特点。(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目前遥感技术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序号应用领域课题名称例防灾减灾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1资源普查2农作物估产3工程建设及规划(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Cj存状态的具体方案。【解析】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

10、时间,并具有全球性、全(2)题,可从防灾减灾、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工程建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A .连续性实时性(答出三个即可)1序号应用领域、课题名称例防灾减灾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1/ “ 资源普查野生藏羚羊种群数量及分布2 “/X、亠IL农作物估产江淮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分析、3工程建设及规划青藏铁路选线分析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为实现黄河流域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

11、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 设及规划等方面设计研究课题。第 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答案:(1)GPS全球性 全天候(2)(课题名称合理即可)10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 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 四是数字模拟系统, 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 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

12、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 五是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 优化选择一个可 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1)“ 数 字 黄 河 ” 的 五 大 技 术 环 节 是 _ 、 _、_ 、_ 和_ ,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 开发与管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 _ 。(2)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方面)(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材料中 表述得很清楚;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可根据建设“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的意 义,并结合黄河的具体特点,综合分析回答。 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应把 与水能有关的信息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