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档来源为 :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 “八法”通常是指汗法、吐法、下法、 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 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一、汗法及护理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为身
2、体发热如同焚烧的炭火,汗出之后,热随汗外散。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再如素问 ? ?热论篇第三十一 :“三阳经络皆受其寒, 而未入藏者, 故可汗而已, 其未满三日者, 可汗而已”。因阳经属腑,阴经连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未及于三阴,仍在肌表,故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 而未满三日,则指病程较短,邪气仍在肌表,亦可以用汗法治疗。这些都是汗法的理论依据。但汗法不是以使人 出汗为目的,主要是汗出标志着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所以,汗法除了主要治疗 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者皆可以用汗法治疗。如:外感风寒、风热;疹未透
3、法或疹发不畅的外邪束表; 头面部及上肢浮肿的水肿兼表证; 疮疡初期兼有表证的红、 肿、热、痛;风湿痹痛等。 护理方法:1 1 病室安静、空气新鲜。2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不易散 寒。3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以助发 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 200200 毫升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汗;若与麻 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4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
4、汗等。在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药,以 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出过多,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可 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若大汗不止,易导致伤阴亡阳,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5 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忌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不利病邪外达;大汗淋漓 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在胸前、背后铺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被,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6 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退,也不可给予冷饮和冷敷,避免“闭门留寇”使邪无出路,而入 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可以针刺大椎、曲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7 7、对表证兼有风
5、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功效。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要使其 遍身微似汗出, 缓缓蒸发,则营卫畅通, 风湿才能俱去。 忌大汗, 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 易于表散; 湿为阴邪, 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而出,则风气随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使卫阳耗伤。8 8、发汗要因人因时而宜,如暑天炎热,汗之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汗之 宜峻等。9 9、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1010、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1111、注意不可妄汗: 凡淋家、 疮家、 亡血家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
6、汗法。 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 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也不宜应用汗法。二、吐法及护理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为例,阐明审因论治,因势利 导的治疗原则。由于吐法可以引邪上越,宣壅塞而导正气,所以在吐出有形实邪的同时,往往汗出,使在肌表的 外感病邪随之而解。常用于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食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不得等。护理方法:1.1. 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2 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药物
7、采取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续二文档来源为 :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服。3 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内容 物吐出。 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 并注意观察病情, 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4 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的衣被,并整理好床单位。5 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复感外邪。6 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冷开水解之。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别处 理;
8、因服巴豆吐泻不止2者,可用冷粥解之。因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呕吐不止者,可用甘 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30.060.06 克开水冲服解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若吐后气逆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7 7、 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给予补液、 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8 8、 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食生冷、肥甘油腻 之品。9 9、 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宜伤胃气,应中病即止。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高血压及孕妇慎
9、用或忌用。1010、 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法。1111、 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呕吐物,以便化验。三、下法及护理 下法,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 ,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主治邪正俱实之证。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到:“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就是下法的理论依据之一。由于邪在肠胃以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 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性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 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兼施之别,以及与其
10、他治法的配合使用。护理方法:1 1、寒下:适用于里实热证,高热烦渴,大便燥结,腹胀疼痛,腑气不通,脉沉实;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 腹胀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或里热实证之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咽喉、牙龈肿痛以及火热 炽盛等证。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1 1)患者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舌燥等表现,应安排在调节温湿度方面良好的病室,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 有利于静心养病。(2 2)大承气汤 , ,应先煎方中的枳实和厚朴 , ,大黄后下 , ,芒硝冲服,以保其泻下之功效。(3 3)服药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观察排泄物性质、量、次数、颜色、腹痛减轻的情况,若泻下 太
11、过出现虚脱,应及时配合救治。(4 4) 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面条等养胃气之品,禁食3 35 5 日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饮 食,忌油腻、辛辣食物及饮酒,以防热结再作。(5 5)服药期间不可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6 6)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2 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结,大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迟。代表方有大黄附子 汤、温脾汤等。( 1 1)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 2 2)同时,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给予温热性味之食品。 (3 3)温脾汤,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煎,药宜饭前温服。( 4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
12、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好转之 势。3 3、润下: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未复,或年老津涸,或产后血枯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代表方有 五仁汤、麻子仁丸等。文档来源为 :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润下药一般宜早、晚空腹服用。在服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 对习惯性便秘病人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也可在腹部进行按摩疗法。4 4、逐水:适用于水饮停聚体内,或胸胁有水气,或腹肿胀满,凡脉证俱实者,皆可逐水。代表方有十枣汤、 舟车丸、甘遂通结汤等。(1 1)逐水药多用于胸水和腹水病证,服药后要注意心下痞满和腹
13、部胀痛情况。 (2 2)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部分药兼有利尿作用。适用于水 肿、胸腹积水、痰饮之症。由于此药有毒而力峻,易伤正气,所以体虚、孕妇忌用,有恶寒表证者不可服用。5 5、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证虚而大便秘结者。代表方有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1 1)患者多属里实便秘而兼气血两虚、阴液大亏者,用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2 2)服用新加黄龙汤需加姜汁冲服,既可以防呕逆拒药,又可以借姜振胃气。四、和法及护理和法, 亦称和解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 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 主要适用于和解少阳, 和中益气、 调和肝脾、调理胃肠,是专治病邪
14、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伤寒明理论说: “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 邪气在里者, 必荡涤以为利。 其于不内不外, 半表半里, 既非发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 和解是专治病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 也没有明显的补益作用, 而是通过缓和和解 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症见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等。调和指治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等症。在太阳病中,和法 首推桂枝汤。护理方法:1 1、 少阳药 服小柴胡汤时忌食萝卜, 因方中有人参,而萝卜可破坏人参的药效,;
15、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 2 234 4 小时时服用,并向患者交待有关事项,鼓励多饮水。服和解少阳药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象、以及出 汗情况。2 2、 调和肝脾药 适用于肝气郁滞而导致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证,配合情志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可以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达怡情悦志,精神愉快,气机调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3 3、调和肠胃药 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常,致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 证。服后应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并注意排便的性质和量。4 4、 服药期间宜给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肥腻厚味及辛辣之品。5 5、 病在
16、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之实证以及虚寒证,原则上不用和法。6 6、 因方中以柴胡为主药,服药时忌同时服用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等西药,以免相互作用 产生毒副作用。五、温法与护理 温法,亦称温阳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的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 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治寒以热”,就是温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寒病的成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或由寒邪直中于里,或因治不如法而误伤人体阳气,或其人素体阳气虚 弱,以致寒从中生。寒病部位,也有在中、在下、在脏、在腑,以及在经络的不同。所以,温法又有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和温经
17、散寒的区别。还由于寒病的发生,常常是阳虚与寒邪并存,所以又常与补法配合运用。另外寒邪 伤人肌表的病证,当用汗法治疗,不在此例。护理方法:1 1 、辨别寒热真假 必须针对寒证,以免妄用温热护法,导致病势逆变。2 2、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护理均以“温”法护之,宜保暖,进热饮,忌生冷寒凉,饮食宜给性温的狗肉、羊肉、桂圆等,以助药物的温中散寒之功效。3 3、温中祛寒药 主治中焦虚寒证,如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恶心呕吐,或腹痛下利,舌苔白 滑等,可选用理中丸、建中汤等。在服理中丸时要求服药后饮热粥一升许,有微汗时避免揭衣服。4 4、 温经散寒药 适用于阳气不足,阴血亦弱,复有外寒伤于经络,血
18、脉不利所致诸证,所以不宜单纯用辛热 之品,要与养血通脉药组合来用。代表方有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之证,服药后应注意保暖。5 5、 回阳救逆药 主治阳气衰微,内外俱寒,阳气将亡之危证。昏迷患者可给鼻饲法用药,服药期间应严密观文档来源为 :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 察患者神志、面色、 体温、血压、 脉象及四肢回温的病情变化。 如服药后,患者汗出不止,厥冷加重, 烦躁不安, 脉细散无根等,为病情恶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方中有附子需久煎。六、清法与护理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
19、种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就是清法的理论依据之一 ,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可适用。由于里 热证有热在气分、血分、脏腑等不同,因此清法之中,又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以及清虚热等六类。清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火热最易伤津耗液,大热又能 伤气,所以清法中常配伍生津益气之品。若温病后期,热灼阴伤,或久病阴虚而热伏于里的,又当清法与滋阴并 用,更不可纯用苦寒直折之法,热病必除。至于外感六淫之邪的表热证,当用辛凉解表法治疗,不在此例。护理方法:1 1、清法用于热证,饮食、室温、衣被、服药等均宜偏凉,
20、病室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环境安静,可根据病情 调节室温。2 2、 煎服药护理:清热之剂,因药物不同,煎药方法亦应有区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应打碎,用武火先煎1515 分钟,后入其它诸药,改用文火,煎至粳米熟;普济消毒饮中的薄荷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应后下以减少有效成 分挥发或分解破坏而损失药效。凡清热解毒之剂,均以取汁凉服或微温服。3 3、服药后需观察病情变化,如服白虎汤后,患者体温渐降,汗止渴减,神清脉静,为病情好转。若患者服药 后壮热烦渴不减,并出现神昏谵语,舌质红绛,提示病由气分转为气营两燔;若药后壮热不退而出现四肢抽搐或 惊厥者,提示热盛动风,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救治措施。对疮疡肿毒之证,
21、在服药过程中若肿消热退,为病退之 象。若已成脓,则应切开排脓;对势入营血者,要观察神志,出血及热极动风之兆,一旦发现,立即处理。4 4、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多食蔬菜水果类及维生素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西瓜汁、梨 汁、柑桔等生津止渴之品。5 5、苦寒滋阴药久服伤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添加醒胃、和胃药;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减量服用; 孕妇忌用。七、消法与护理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 散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就是消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
22、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由于消法治疗的病4证较多,病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症、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消法与下法 虽然同是治疗蓄积有形之邪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中各有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证俱安,邪在 脏腑之间,必须速除,可以从下窍而出。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 而且大多是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症块,不可能迅速消除,必须渐消缓散。消法也常于补法或下法配 合运用,但仍然是以消为目的。护理方法:1 1、消导之剂,要根据其方药的气味清淡、重厚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如药味清淡,临床取
23、其气者,煎药 时间宜短;如药味重厚,取其质者,煎药时间宜延长。2 2、消食导滞剂常用于食积为病,服药时饮食宜清淡,给易消化食物,勿过饱,婴幼儿应注意减少乳食量, 必要时可暂时停止喂乳。3 3、加强病情观察应用消食导滞剂,应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次数、质、量、气味、腹胀、腹痛及呕吐情况 等。如果治疗因湿热滞食,内阻肠胃的患者,在选用枳实导滞丸治疗下利时,属“通因通用”之法,须特别注意 排便及腹痛情况, 若泻下如注, 次数频繁或出现眼窝凹陷等伤津脱液表现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 应用消痞化积药, 应注意患者的局部症状,如疼痛、肿胀、包块等,详细记录症块大小、部位、性质、活动度、有无压痛、边缘是 否光滑
24、。此类药常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等药组方,如果患者突然腹部疼痛、恶心、吐血、便血、面色苍白、汗 出厥冷、脉微而细,则病情加重,已变生他证,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吸氧,作好输液、输血、手术准备工作。4 4、消导类药物有泻下或导滞之功效,只作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5 5、凡消导类药物,均宜在饭后服用。与西药同服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如山楂丸此药味酸,忌与胃舒平、碳 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服,以免酸碱中和,降低药效。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6 6、 该类药一般不与补益药和收敛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7 7、 本类药对于年老、体弱者慎用;脾胃虚弱、或无食积者及孕妇禁用。八、补法与护理补法,亦称补益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 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再 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都是指此而言。补法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的补益,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同时,在正气虚弱不能祛邪时,也可用补法扶 助正气,或配合其他治法,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氮化物纤维在高温工业绝缘材料的应用考核试卷
- 糕点店质量管理与食品安全保障考核试卷
- 滚动轴承的成本控制与降低考核试卷
- 篷布企业供应链优化考核试卷
- 纸张加工新技术与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种子种苗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考核试卷
- 玉米种子质量检测与认证考核试卷
- 空调系统的高效冷却技术考核试卷
- 智能停车场租赁补充协议
- 拼多多平台竞品分析报告及营销策略实施合同
- 2024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宁夏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
- 野外生存优秀课件
- 中职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试卷
- 母亲八十大寿微信邀请函(三篇)
- 装配钳工高级理论3-(试题及答案)
- 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饲料厂)课件
- 胸腔积液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