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渊源与成绩。二教学要求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大体过 程。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教学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标志。(二)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一教学目的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容,了解其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为以后 学习其他基本理论和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容。(二)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了解阴阳五行的概念。三教学容(
2、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及其相对性。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 之间的逻辑关系。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容。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五行的基本概念。五)五行学说的基本容。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名词解释:1精气: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也是的推动宇宙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泉。2、形质:气有无形和有形两种基本状态,以凝聚状态存在而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称之为“形质”。3、 三宝:即精、气、神。精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神是人体 气、神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与表现,故称之为人身之三宝4、 阴阳:阴阳是
3、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况。5、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6、 阴阳可分:任何一种事物的部可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中有阴阳可分,阳中也有阴 至无穷7、 阴阳制约: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对抗,在相互制约之中达到动态平衡。8、 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涵阳,阳中涵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9、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在不断地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10、阴阳互根:指阴阳之间不仅是相互对立,而且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阴依存于阳, 阳依存于阴,阴阳双方均以对方
4、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11、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 阴。12、阴阳交感:交,即接触交合;感,即感应相错。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13、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两者互相协调而维持着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14、阳胜则阴病: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导致阴液的损伤。15、阴胜则阳病:阴长则阳消,阴偏胜必然导致阳气的损伤。16、 阳盛则热:指阳气偏胜,则可产生热性的病变。17、 阴盛则寒:指阴气偏胜,则可产生寒性的病变。18、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19、 五行学说:是以木
5、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 探 索宇宙规律的一种方法论。20、木曰曲直生命活动的总体现。精、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阳可分,如此分下去,以理病理的认识,为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要求(一)脏腑1掌握脏腑学说的特点和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系统连属。2熟悉藏象的含义和容(脏、腑、奇恒之腑的含义及其区别)3了解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二)精气血津液神1掌握精气血津液神功能。2熟悉精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分类、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3了解精气血津液生成及运行。三教学容(一)藏象学说的概述。(二)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系统连属。(
6、三)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四)奇恒之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五)脏腑之间的关系。(六)精的基本概念、生成及功能。(七)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分类及功能。(八)- -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和功能(九)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功能。 (十)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及作用。(十一)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目的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第三章藏象学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对人体生第四章经络(自学)第五章病因病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从病因病机两方面了解中医的病理观, 素及病因分类,以及痰饮、瘀血的概念和 病的性质和特点,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外伤致病因素的特点、
7、理解中医致病因六淫致致病特点,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病因的概念、分类及认识病因的方法。(二)了解六淫的含义,掌握六淫各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了解七情伤的概念、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及致病特点。(四)了解饮食失宜及劳逸失常的病理。(五)了解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的原因;熟悉痰饮、瘀血的征候特征。(六)了解其他因素。(七)熟悉正邪概念;了解邪正相争病机规律及其容(八)了解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病机规律及其容。三教学容(一)病因的概念。二)六淫的概念和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三)七情伤、痰饮、瘀血的含义、致病特点。四)病机的概念。五)虚实的概念及虚实的病机特点。邪正盛衰对疾病
8、转归的影响。六)阴阳偏胜、偏衰的病机特点、临床表现特点。七)气机失调的病机。第六章诊法一教学目的中医诊法是中医获取病人信息,提供诊断依据的核心渠道。通过对中医诊法的教学,求熟悉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及各种病理征象的意义,了解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诊法运用原则等容。二教学要求(一)熟悉中医诊法概念、望神技巧及得神、失神、少神和假神的鉴别要点、常色和各种病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二)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阴、望小儿指纹和望排出物的基本容。三)熟悉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舌诊原理。(四) 病体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呼吸、语言、呕吐等
9、声首的咼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临床意义;了解各种病室、五)熟悉问诊的基本容;了解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七) 熟悉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洪、细、弦、紧、滑、涩、濡、 临床意义;了解相兼脉的主病规律。(八)了解按诊的意义、方法、按胸腹、按肌肤、按手足、伤科局部按诊、按腧穴的容及意义。三教学容(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二)中医诊法的运用原则。(三)各种神、色的临床辨识。(四)望舌苔、望舌质。(五)问诊的主要容。(六)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诊脉的方法,常脉的特征及客观变化,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第七章辨证一教学目的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
10、中医辨证体系主要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通过对中医辨证体系的学习,要求熟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常见证侯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代表方剂。初步学会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知识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辨证。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一般证候的表现。熟悉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了解里证、实证各自包括的容。掌握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与证候表 现。(二)掌握气血津液常见证的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剂;了解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方法、病变围和病机特点。(三)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剂;了解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病变围、病机特点。
11、三教学容(一)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辨证。(二)气血津液不足和运行障碍常见证的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不规则脉)的特征与(三)心、肺、脾、肝、肾病常见证的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第八章防治原则一教学目的中医治疗学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预防、治则和治法。学习本章应对预防、治则和治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熟悉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含义及容。(二)了解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和三因制宜的含义和容。(三)了解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的容。三教学容(一)预防的概念。(二)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的具体方
12、法。(三)标本的概念;治标与治本的应用原则(四)扶正与袪邪。(五)调整阴阳。(六) 三因制宜。第九章中药学概述一教学目的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要求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及临床应用,为学习方剂学及各专业课奠定基础。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中药的含义、毒性、炮制目的、用药禁忌、用量的一般规律、中药的煎服法。(二)熟悉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理论。(三)了解中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的功效、临床应用。 三教学容(一)中药的概念。(二)中药的性能。(三)中药的应用。第十章方剂学概述一教学目的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的基础课之一学
13、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培养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二)熟悉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三)了解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临床运用。三教学容(四)各类常用中药的功效。通过方剂(一)治法与方剂(二)方剂的组成原则及组成变化。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1.金元四大家中,属攻下派的是(B)OA.完素B从正C.杲D.朱丹溪2.下列哪项属阳消阴长(B )) 。A.由春及夏B.由秋及冬C.由冬及春D.由慢变快3.下列何项属子病犯母
14、(A ) 。A.肺病及脾B.肝病及心C.水不涵木D.心病及肺4?“孤阴”、“孤阳”是下列何项关系被破坏(B )。A.阴阳对立Bf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D.阴阳制约5.下列不属小肠生理功能的是(C )。A.主受盛B.化物C.泌别清浊D.腐熟6?与胃相为表里的脏是(B ) 。A.心B.脾C.心包络D.肝7?“水火既济”指(B)。A.心肝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8.心主神志之神是指(Q )。A.广义之神B.狭义之神C.广义与狭义兼有D.眼神9.下列何项不属于津液(D ) 。A.泪B.尿C.涎D.痰10.下列哪项不属气的主要功能(D)固0A.温煦B.气化C.摄D.气机11.循行于下肢
15、外侧中线的经脉是)(B胆经C.膀胱经D.三隹经-八、12.十二经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B)A.经别B.奇经八脉C.脾经D.经筋13.提出“三因学说”的是(C ) 0A.仲景B.吴又可C.元择D.经14.大怒可致(D)0A.呕血B.头痛C.歹食泄D.以上都可以15.以下哪项不属升降失常的病变)A.心血瘀阻B.肺气不降C.腑气不通D.心肾不交16.易阻气机、损伤阳气的病因是)A.燥B.湿C.思D.忧17.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的病理是()OA.胃寒B.胃热C.胃阴虚D.胃气虚18.肺气失宣可表现为(D)A.自汗B.无汗C.鼻塞D.以上都可以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治疗(C )OA.虚热证B
16、.虚寒证C.实寒证D.真热假寒证20.叶天士治温热病伤及胃阴时,主甘寒养胃中加咸寒补肾之品,此属哪项原则(C)A.补不足B.既病防变C.治本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医学基本特点中的整体观念包括了以下哪些容(BD)A.形与神俱B.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C.人禀天地之气而生D.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E.恒动观2.下列同属五行之火的是(BD)OA.肝B.脉C.肉D.舌E.耳3.五行关系中,其次序相同的是(ABC)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制化14.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
17、现在(ABCDE)A.调畅气机B.促进脾胃运化C.调畅情志D.与妇女排经、排卵有关E.与男子排精有6.以下哪项是对的(A CDE)D.调整阴阳5.脾的生理功能有(ABC)A.主运化水谷B.主运化水液C.主统血D.主升清E.主藏血10?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AC)。A.阳盛体质B.阳虚体质C.热性体质D.阴盛体质E.阴虚体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4分)A.手太阴经络大肠B.手太阳经属三焦E.足太阳经起于目眦7.可属生理之火是(B.A.壮火)少火8.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有A.失神B.(ABCDE动血9.大便难的病理可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胃失通降B.肺失肃降C.湿热下注D.C.手少阴经属心C
18、.OC.(ACE1?佐金平木2.后天之精3.血府4.气能生血5.十二经别6.阴损及阳7.因人制宜四、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证包括了病变的部位、 _ 、 _ 以及 _。2.滋水涵木法是滋养 _以养 _ 的方法。3.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_和 _两个方面。4.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 _ ,二为 _。5.疠气致病,具有 _ , _,易于流行等特点。6._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 证,如果阳盛而耗伤阴液,此时阴由相对不足转而绝对不足,则见 _证,或 _证 。7. _所谓扶正,即是 _;祛邪,即是 。五、 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何谓阴阳相互转化?试举例说明。2.简述津和液的联系
19、与区别。3.何谓阴盛格阳?简述其病理表现及治疗法则。4.何谓虚实错杂?导致虚实错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简述标本治法在临床的应用原则。六、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何谓肺主宣发?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三个方面?2.试述寒、湿邪的异同点。练习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2、金元时期重视脾胃的医家是()A、完素B、中梓C、东垣D、叶天士3、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4、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后半夜C下午D、前半夜5、心脏病人,面见黑色是()A水克火B、水侮火C水乘火D、火克水6、泻南补北法是指
20、()A、泻肝补肺法B、泻心健脾法C、泻心补肾法D疏肝健脾法7、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8、“筋之余”是(A难经、经C伤寒论D、神农本草经藏与象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D、象变决定藏变A、藏决定象B、藏变决定象变C象反映藏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脉B、髓C胆D、脑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卫气A元气B、宗气C、营气D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津能载气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下列何项不属气的固摄作用()D、控制痰液A、从头走手B、从手走头C、从胸走手D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足太阳膀
21、胱经 循行中不经、脾经 过大椎的经脉是(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A、脾气虚弱B“乙癸同源”指( )A、肺肾关系B与大肠构成表里的脏是(A心B心在液为( )A汗B9、五更泄泻的原因是(、脾肾阳虚C脾气下陷、心肝关系C肝肾关系)、肝C、肺、涎C、涕D、肾气不固D、心肺关系D、肾D、泪A、固摄血液B、固摄尿手三阴经的走向是( )、从手走胸按十二经流液次序手太阳小肠经上接()D、手阳明大肠经A、督脉B、任脉C、冲脉、胆经C胃经、带脉A、督脉A、督脉B、任脉C、冲脉一源而分为三支的经脉是(决定人体对某些疾病易感性的因素是(提出“三因学说”的医
22、家是(六淫中易伤人体阳气的邪是(六淫中最易耗气伤津的病邪是(六淫中最易扰乱神明的邪是七情伤致病首先影响(疠气致病最主要的特点是(劳神过度主要损伤(瘀血疼痛的特点是(痰饮形成与哪组脏腑失常有关(24、25、26、27、2&29、30、31、32、33、34、35、36、37、A、先天因素、后天因素C、心理因素D、环境因素A、体质、素质C气质、性格A、仲景、陶弘景C无择、钱乙A寒湿、寒风C、风湿、寒燥A、燥邪、暑邪C、火邪、热邪A、暑邪、风邪C火邪、燥邪A气机、气血C、气化、精血A、明显的季节性、强烈的传染性明显的地方性、严重的危害性大怒可以导致(A、呕血B、飱泄C昏厥、 以上都是六淫七情
23、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A、湿惊、寒思C寒湿、湿思A、心肝、心肾C、心脾、脾胃A、抽痛B、胀痛C、灼痛、刺痛下列何项不属亡阳的症状(“气逆”常见何组脏器(F列何项不属治则(A、肺脾肝三焦B、肺脾肾肝三焦肝脾肾三焦D、脾胃肾A、大汗淋漓B、神情淡漠C、脉数疾躁动、四肢逆冷A、肺脾肾、肺胃肝C肺胃肾、肝胃肾A、治病求本B、三因制宜C调整阴阳D、热因热用39、急则治其标适用于()A、神昏B、大出血C尿闭D、以上都是40、 男女异诊,老少异治是指()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能组成一对阴阳的是()A上B、降C水D、左E、下2、 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法则是()A、培土制水法B、培土生金法C滋水涵木法D、益火补土法E、抑木扶土法3、 属心之体、窍的是()A、筋B、脉C、口D、舌E、唇4、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哪两种物质的密切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英语函电全套课件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探索创新思维
-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外科止血包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八中2025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九寨沟县2025届四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25届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大学《数字图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安远县2025届中考物理试题模拟题及解析(江苏卷)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江苏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GB/T 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静水压法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 2022年陕西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题(原题)
- 一带一路论文参考文献(70个范例参考),参考文献
- 销售谈判技巧课件
- 无锡鼋头渚课件
- 管道工技师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JCP-200磁控溅射蒸发镀膜机 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