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试题:综合试卷_第1页
小升初数学试题:综合试卷_第2页
小升初数学试题:综合试卷_第3页
小升初数学试题:综合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升初数学试题:综合试卷一、填空。20分1.江苏省的面积是102600平方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平方千米,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平方千米。2.比20吨多 14 是 吨,比20吨少 14 吨是 吨, 20吨比 吨多 14 。3.12 : 20 = : 2 = % = = 成4.8吨50千克= 吨 15平方分米= 平方米5.在比例尺为1:100的图纸上,测算得一个三角形草坪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实际面积是 。6.六4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5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7.把一个底面半径2厘米、高1.5厘米的圆柱形钢锭,铸成底面积大小不变的圆锥形钢锭,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的

2、比是 。8.A和B都是自然数,且A是B 的 13 ,A和B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 。9.18根1分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 平方分米,周长是 多少分米。10.天平左边的盘里放着一块大饼,右边的盘里放着 38 块大饼和 18 千克重的砝码,天平正好平衡,一块大饼重 千克。11.一个圆平均分成假设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长是 厘米二、判断。5分 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在含盐率为25%的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14。 假如7A=3B,A、B都不等于0,那么AB=37。 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

3、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13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外表积与体积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比较2.以下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S B、F C、T D、P3.有一种手表零件长5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A、120 B、201 C、21 D、12班级 姓名 成绩4.右图是一个长3厘米、宽与高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将它挖掉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外表积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5.小明比小华大2岁,比小强小4岁。假如小华是m岁,小强是 岁。A、m-2 B、 m+2 C、 m+4 D、m+6

4、三、计算。27分1.直接写出结果。6分27+68= 910-540= 91070= 78-0.98=37= 100.1= 3212.5%= 8.10.03=35 + 45 = 12- 38 = 45 32 = 38 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 8470-10465 3.644+4.360.25 19 - 112 49 9.7-3.79+1.3-6.213.解方程。9分 12X+70.3=20.1 12 X+ 23 X= 56 X42= 57 10四、操作与计算。9分1.在以下图里用阴影表示 12 23 。2.以学校为观测点,根据以下条件在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汽车站在学校北偏东45

5、o方向1000米处。 体育场在学校北偏西30o方向1500米处。 电影院在学校正南方750米处。北0 500 1000 1500米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

6、正确模拟,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程度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才能,课堂上,我特别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才能,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才能,强化了记忆,又开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根底。3.用下面的硬纸板中的五块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可以做成不同规格的纸盒,假如要使做成的纸盒容积最大,应该选择哪几块?写出序号: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