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大全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大全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大全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大全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大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必修1 教案大全【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 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 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

2、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 字。上片13 句,四平韵;下片 12 句,五平韵。【示范教案】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 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2 了解词的发展简史。3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 训练学生诵读能力。2 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2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

3、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 ”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 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 “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 “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 “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 “万户侯 ”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

4、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 ”字写出了山之多,“遍 ”字写出了红之广,“漫 ”字、 “争 ”字、 “击 ”字、 “翔 ”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解决办法】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 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3 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活动设计】1 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 课堂随教师诵读 美读 成诵。3 观看多媒体。4 自由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课内美读成诵。2 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二、诵读背诵1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3 全班诵读,背诵。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1

5、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2 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这首词写于1925 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 年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

6、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 ”问题作必要的点拨“意象 ”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

7、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1 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 至 400字赏析短文。2 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附 1: 桂 枝 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布置作业完成课

8、后练习四。附 2:板书设计:万山 峥嵘岁月意象湘江看 作者: “立 ”于 “寒秋 ” 忆 同学少年战斗万类中流击水精神附 3:参考资料周汝昌 词的欣赏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毛泽东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 “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 “雨巷诗人 ”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

9、,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 月 5 日 ,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 , 诗歌赏析:1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2、欣赏

10、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 ,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 ”( 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 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 ,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

11、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生 1 :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生 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生齐答: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

12、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生:肯定更美!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

13、顾盼,但不凄然。4 、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

14、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四、延伸拓展: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踊跃发言:生 1 :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

15、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五、布置作业:1 、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2 、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再别康桥【教学目的】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 。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1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16、【课堂教学设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 1931 ),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

17、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

18、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 11 月 19 日,他搭“济南号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 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36岁。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

19、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

2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1 。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 。讨论这些意象的选

21、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a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 1 节,连用三个“轻轻的 ”,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 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 “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

22、,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篇二:高中语文必修一经典教案(免费 )】雨巷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体会情感。点拨参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1 、第一节“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悠长 ”,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我希望逢着。”“ 希望 ”,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2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 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哀怨 ”、 “彷徨 ”,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

23、心境。“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3 、第四节、第五节“ 她静默地走近。”“ 静默 ”,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 ”色彩,声音要低要沉。“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 ”的飘忽、迷离。“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远了 ” ,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二、默读,整体感知。1 、这首诗写得美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明确:美,是

24、一种凄凉的美、哀伤的美、朦胧的美。2 、这首诗的意境怎样?明确:朦胧、含蓄、空蒙。3 、诗中都有哪些意象?明确: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沾染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诗中的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第二课时三、品味语言、鉴赏姑娘形象。1 、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从诗中找出一句来概括。明确: “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2、为什么说“结 ”着愁怨?“结 ”字有何意蕴?明确: “结 ”字是用来写 “ 丁香 ”的。古典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结雨中愁 ”“ 结愁干绪”, “结 ”字写出丁香花的特点。丁香花,纤小柔弱,清香幽雅。花片单薄,花蕾丛生如结

25、,不绽放,象征情结或心结。“结 ”,有凝固、阴郁的特质,写出了姑娘忧郁的气质,从骨子里散发出淡淡的哀愁,弥漫周身。3 、从诗中找出姑娘的动作、神态描写。明确:动作: 彷徨“彳亍"。这两个词写出姑娘的迷茫、困惑、无助。神态:“冷漠、凄清又惆怅”。 “冷漠 ”一词写姑娘孤独、忧伤中却透着高贵、傲气,很不容易接近。神态还有一个特写,就是姑娘的眼神,用 太息”凄婉迷茫”来写的。 “太息 ”,即叹息,写出了姑娘的神韵。姑娘眼神会说话,会传情,很有内涵。“凄婉 ”的 “婉 ”字写出了姑娘性格的另一面,“婉 ”即“温柔 ”,姑娘虽然忧伤冷漠,但眼神中却有一丝温柔。总结:可见这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姑娘,

26、是一个温柔忧郁的姑娘,是一个很有内涵很有气质的姑娘。4 、诗人与姑娘以怎样的方式相逢?有感情交流吗?从文中找出语言来回答。明确: 相逢方式:“飘过 ”(概括)“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具体)“静默地远了,远了”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点拨:我和姑娘仅仅是擦肩而过,缘分很浅。我没有递上手中的伞,也没有缔结一段千古奇缘。感情交流:“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点拨: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是姑娘与我进行的感情交流,是唯一的交流。尽管我和姑娘各有各的方向,但毕竟有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个眼神,诉说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友爱、一种关怀。四、探究诗人的情感和意象的象征意义。1

27、、为什么和姑娘以这种方式相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姑娘有什么象征意义?点拨: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求。姑娘是诗人追求的那位可望不 可即的伊人,诗经兼葭”中有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寻。姑娘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理想还 很朦胧,希望还很渺茫,但毕竟透出一点点星光。表达了诗人对 心灵慰藉的寻求。姑娘就是理解、关怀、支持自己的人。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孤独的,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人与人之间总是疏离、隔膜。对于一个在痛苦孤寂中挣扎的人来说,多希望有一个人能和自己互吐心曲。哪怕来自路人的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关切的月光,

28、都将成为生命的支撑。“茫茫人海心无岸”,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依托。总结:古人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这首诗,或许,就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 泻。这是一个人在梦中流露自己的潜意识,像梦一般朦胧。2 、雨巷有何象征意义?明确:戴望舒是江南人,杭州人,他少年时期就穿行于江南的这些小巷中。雨巷阴暗、狭窄、潮湿、幽深、空蒙,墙角长满了青苔,墙面已经剥落了。走在雨巷,心情很寂寥,很惆怅,也会像天气一样变得湿漉漉的。身不在雨巷,但心却可能在雨巷,我们的人生有时置于一个逼仄狭窄的境地,你会感觉路越 走越窄,一片风雨凄迷,这便是我们人生的雨巷。课后练习写一篇随笔,化入

29、为出,把自己的收获用文字记录下来。下面两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段300 字以上的随笔。(1 )雨巷读后感 ( 2)雨巷中“姑娘 ”形象赏析教案评价雨巷这首现代诗歌,意境朦胧迷离,一位丁香般惆怅的姑娘彷徨在雨巷中,也彷徨在我们的心中。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我们很困惑。针对这种情形,本教案采用叠印剥离教学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探究诗歌的深层意蕴。本教案分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就是对姑娘形象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语言切入,从诗中找出姑娘的神态、动作描写;然后对语言进行品味揣摩,解读姑娘的形象。其中“冷漠 ”、 “凄婉 ”这两个词很关键,要探究这两个词的深层意蕴,从而对姑娘形象有一个全面的把

30、握。特别是 “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中 “太息 ”这个词,表达了姑娘怎样的情感呢?这一细节描写,也是诗中“姑娘 ”与 “我 ”唯一的一次情感交流,一定要深入探究。为什么要鉴赏姑娘形象呢?是为了进入教学的下一层次。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诗人希望在雨巷邂逅这样一位姑娘呢?为什么仅仅是“走近,走近”“ 远了,远了”“ 消了,散了,消散了 ” 这样的相逢方法呢?这实际上已进入了教学的最深层次,即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究。本教案是分层解读文学作品的一个典范。“披文以人情 ”,层层剥离,不是对诗歌的拆卸和作贱,而是把诗歌的蕴味、情感、灵性融入了我们的心灵再别康桥教学 过程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

31、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 书) 再别康桥二、题解及作者介绍(解释:康桥=剑桥=gambriage )作者: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那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新月派 ”的主要人物还有闻一多一句话、朱湘情歌关外来的风等。关于徐志摩,胡适有一个概括性的评论。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就

32、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我们来看一看他的三个大字。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关于他的爱情,我们都知道什么?在他死后三个女人扑倒在了他的墓碑前:这三个人分别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还有,哪像天上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他波心的,但转瞬就消失踪迹的,没有结果的才女林徽因,这是他灵魂的伴侣啊,他曾经有一首诗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 ,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她奢靡的生活,努力兼职都还养不活的交际花陆小曼。他的逝世也为了省钱养家而导致

33、的。我们知道在1931 年 11 月 19 日,徐志摩要从南京回北平,为了省钱,经朋友介绍而搭坐上了免费的邮班。但不幸的是途中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终年,34 岁。太可惜了,是吧?徐志摩的一生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他最终象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一个是美:如果说他对爱的追求献给了三个女人,那么他对美的追求就献给了他的诗歌。他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尤其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三 、整体感知诗歌( 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这首诗歌。听老师给大家配乐示范朗诵。(老师朗诵)这首诗歌给你们的整体感受怎么样?美吗?大家自己以自己的

34、方式,出声读。老师不提任何要求。开始。(学生整体朗读,老师指导。学生再反吟读。)四、 “三美 ”分析 (学生分析,老师点拨)(一)音乐美和建筑美这首诗歌特别具有音乐的美感。我们来看:全诗一共七节。每一节诗歌都押韵,而且首节和尾节的韵又相同。这就造成一种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形式上看,这首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很有建筑上的美感。(二)绘画美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 ”。这三个“轻轻的 ”是否重复与累赘。为什么? 前两个 “轻轻的 ”是指来的轻轻和去的轻轻。只是来到这里,又只身离去。没人相接与相送,都是很寂静与落寞的。第三个 “ 轻轻的 ” 是什么?我们轻轻的挥手,有

35、什么感觉?大家示范一下,挥动你的手臂。如果很重的挥手,“走了,走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洒脱,很不在乎。而徐志摩的“轻轻的 ”招手,表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 很不舍得离开。第二节里面出现了一个意象。什么啊?“金柳 ”我们看一下作者心中的金柳是一种什么感觉?(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美艳的新娘,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照映在我的心上。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像夕阳中的新娘。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 作者面对此景此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眷爱康桥里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

36、课文描写了哪些意象,老师举例说明如“金柳 ”。同学们分析其他的意象。)第三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荇 ”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作者曾写过一篇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在里面写道“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一个老村子“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作者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一个甘心可见作者对康河的眷恋,第四节,“潭 ” 拜伦潭作者的视角由岸边的金柳,低头转向了水底油油的

37、青荇。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拜伦潭。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淳厚的诗意。在这里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作者彩虹似得梦,作者过去在康桥的美好的生活,像梦一样的生活。作者曾经写道:“ 1920年他在康桥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再会吧。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你是我难得的之际,我当年辞别家乡父母,登上太平洋去,扶桑风色,檀香山芭蕉况味,拼搏大海,开拓我心胸神意。如今都变成了梦里的山河。 ”第五节 作者要去寻梦去了,寻找自己过去的美好的生活。他似乎忘记了,她是要离别康桥的。他撑了一个长篙,向青

38、草更青处漫溯,一直到了星辉斑斓的,从夕阳一直到了星辉斑斓,可见作者在康桥停留的时间之长,这也说明作者不愿意离别康桥了。就在这种无意识中,作者忘记了他的即将的离别。而要在星辉斑斓里放声歌唱了。第六节 作者突然从梦中回到现实,意识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了。心情顿时为之沉默。离绪重重,他不能放歌了,只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一切都寂然了。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别离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康桥的欢乐笑语,都将使人的离去而寂寞。第七节 呼应开头,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使人却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的手法,表露出作者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五 、情感分析

39、小结(师生共同探讨)这首诗歌的感情是一种极平常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感情主线是惆怅的哀惋的离情。第一节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第二、三、四、五节是对康桥美好的回忆,进而由此产生“寻梦 ”的幻想,第六、七节,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因此主线是离别之情的“愁 乐 愁 ”。梦醒了,才知道无路可走的悲痛。但我们看他的离别和别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古往今来,离别总给人一种沉重悲伤的感觉。古江淹在别赋中感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道出了离别让人黯然销魂的特点!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

40、”的苦。古人在别离的时候,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或执手叮咛,或牵衣顿足,其中总有“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味道。离别一般是很感伤的,很沉重的一种感情。那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歌的离别的味道怎么样,有很沉重的感觉吗?为什么?( 还有许多学生学过的离别诗,老师可根据情况举例)这首诗歌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没有声音的存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连 “夏虫都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点声音也没有,在这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的环境中,没有任何的叮咛执手,就会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另外,这首诗歌,诗人选择的独具特色的意象,诗中借以抒情的物象是 “云彩 ”“ 金柳 ”“ 柔波 ”“ 青荇 ”“

41、 青草 ”“ 星辉 ”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有一种脱俗的清新感。六、再次诵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七、分组朗诵,在组内评选出读得最好的组员。板书设计玄彩 金柳青芳依恋之情潭水长篙星辉(客观物象)+ (主观情意)= 意象作业布置1 、 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两首诗比较赏析: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42、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五 . 总结诗歌特点:1. 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 ”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 ”“ 悄悄 ”“ 沉默 ”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 ”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

43、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 ”“ 金柳 ”“ 柔波 ”“ 青荇 ”“ 青草 ”“ 星辉 ”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2. 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拍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 ”“ 荡漾 ”“ 招摇 ”“ 揉碎 ”“ 漫溯 ”“ 挥一挥 ” 等

44、,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3. 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 “ 我 ”与 “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 ”具有 “新娘 ”的魅力, “我 ”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学习目标:( 1 )学习整体感知诗歌,比较鉴赏诗歌。【篇三:(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5教案全集】(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

45、标必修15教案全集目录(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教案全集 2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 教案全集245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 教案全集321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4教案全集635 (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 5 教案全集665(高中语文精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教案全集【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46、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 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 字。上片13 句,四平韵;下片 12 句,五平韵。【示范教案】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 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2 了解词的发展简史。3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

47、、情中显志的特点。二、能力培养目标1 训练学生诵读能力。2 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2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 ”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 对比手法的运

48、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 “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 “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与 “激扬文字 ”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 “万户侯 ”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 ”字写出了山之多,“遍 ”字写出了红之广,“漫 ”字、 “争 ”字、 “击 ”字、 “翔 ”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 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3 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学生活动设计】1 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

49、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2课堂随教师诵读 美读 成诵。 3 观看多媒体。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 课内美读成诵。2 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二、诵读背诵1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2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3 全班诵读,背诵。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1 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这首词写于1925 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 年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50、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 ”问题作必要的点拨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

51、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1 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 至 400字赏析短文。2 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附 1 : 桂 枝 香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52、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附 2:板书设计:湘江 作者: “立 ”于 “寒秋 ” 同学少年战斗万类精神附3:参考资料周汝昌 词的欣赏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诗两首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 生答: “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 “雨巷诗人 ”戴望舒非常成功

53、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 ,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 月 5 日 ,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三 , 诗歌赏析:1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师配乐朗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