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20210119135347)_第1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20210119135347)_第2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20210119135347)_第3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20210119135347)_第4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2021011913534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第3、4课课标3.秦汉大一统国豕的建立与巩固通过了解秦朝的今业绩和汉朝削藩、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今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 原因。要点学纲一、秦朝的)1 .条件;2.秦的心:灭六国(时间、策略、结果),开拓边疆(征 服周边民族地区)。(二)政治经济文化今(巩固的措施)2 .政治上,建立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度,建立 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全国推F县制,颁布秦律;3 .经济文化习俗上

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三)八统L意义二、秦朝的暴政(一)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2.消极影响。(二)秦二世的暴政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匕(一)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 209前206年)1 .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建号“张楚”,结果;2 .刘邦、项羽反秦。(二)楚汉战争(公元前 206前202年)基础知识一、秦朝的统(一)疆土统一1.条件(表1)角度内容要点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发展要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 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求统一逐渐成为共识战国中后期,毛的呼声日益高涨:孟子提出了 “ 塞王二”的思想;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

3、“乱莫大于无天子”只 有统一才结束战乱秦国具有的优势和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据能函之周,拥州之地”; 物质基础雄厚;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变法致强2.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新的统 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3.秦灭六国后,积极开拓边疆。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 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 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 临洗、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巩固统一的措施)(表 2)领域主要措施作用(意义)和影响政治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称号的确立, 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帝的权力建立了一整套 君主

4、专制中央 在也制度,今中央集权国家 由此形成;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 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 深远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 血(特点:秦法严苛)经济务-车轨,修建由都城咸阳通达各地的 范道 和直道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往 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 一步发展;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和国家统一货正统一度量衡编制 3,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文化风俗心文字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图(图1)、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主要表现有:大兴土木,兴师动众;开拓边疆和修建大型工程;“焚书坑 旗”,等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密织开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

5、治阶 层内部矛盾尖锐激化,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 .公元前209年,如、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号为 “张楚”。陈胜失败后,项31、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 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 咸阳,秦朝灭亡。2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 4年的楚汉战争。思考点:刘邦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提示:从刘邦和项羽两个方面去分析。域悔椽处素养共通宵一、秦朝统一与速亡秦灭六国人泰朝开始巩固统(措施):L政治;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工经济文化刘邦军攻入咸阳 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A刘邦延立汉朝,前230年前221年谕210

6、年 匍20T年前20E年v厂战国秦始皇C赢政)统治 泰二世暴政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问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 主游问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为客卿)亦议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 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史记卷八七材料三:战国后期,楚国学者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秦)其固塞险,形势便

7、,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汗(污)其服不挑(轻佻,奇异),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 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kd,滥、恶),古之史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 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 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 数(必然性)也。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卷十一强国篇第十六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10分)材料一中,嬴政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土地得到灌溉;( 2 分)材料二中,“除

8、逐客之令”(不采纳“逐客”建议),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 2 分)材料三中,(秦)“其固塞险”,地理位置优越;(2分)经商鞅变法,秦国实行法治,吏治良好,民风淳朴;(2分)四世秦王励精图治。(2分)综合上述因素,秦国日益强盛,具备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材料四:从公元前 220 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帝国道路修建的作用和影响? (8分)作用和影响:加强了首都与(北部、东北、东面和东南)边郡的联系;促进了沿途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往

9、来; 促进了秦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和治理;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为汉代道路系统建设打下基础;加重徭役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任答 4点8分)材料五: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六: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 “

10、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材料五中,贾谊认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六谈谈你对贾谊观点的认识。(6分)贾谊认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其政不改孤独而有之”(他的政令没有变,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这里指秦王没有沿着商周行分封的道路来“制御其政”)。( 2 分)对贾谊观点的认识:贾谊对秦二世而亡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实际,( 2 分)据材料五可知,秦朝的暴政才是导致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2 分)二、秦朝制度建设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

11、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展( yi ,帝位)以断天下,而 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 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史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 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措(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初编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 6 分)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 4 分)观点:肯定秦始

12、皇功绩。 ( 2 分)材料二: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 定。赵翼廿二史札记分析材料二,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4 分)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 4 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4 分)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

13、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 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四: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 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 分)王夫之:从国家角度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2 分)顾炎武:郡县制的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分)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具制为历朝所沿

14、用(4分) 在人知钳升华与反债认知结构(一)就土统一L条件2.秦的统:灭六国,开拓边疆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暴政原 因国家的初步建立【二)政治经济文化统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三)统一意义L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工经济文化习俗一统一车轨、文字、 货币和度显衡等(一)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2.消极影响(二)秦一世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C )秦末农民起义L陈胜、吴广起义2刘邦、项羽反秦【二)楚汉战争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限时训练总分30分,限时15分钟。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2分,

15、共16分。1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大下分而为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郡县至口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口”处缺失的文字 应该是(B)A.周B.秦C.汉D.唐2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D)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确保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三公权力的行使D.突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3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 织精神”(C)A.能够实现中央集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

16、官员腐败4 .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 朝政。由此可以推知(B)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C.秦朝重视巩固国家统一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5 .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傩( ch 6 u)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据此可知,李斯主张(A)A. 推行郡县制以实现天下安宁 B. 仿效西周分封诸侯以巩固天下C.宣扬“君权神授”实现一统D.利用国家赋税增加官员的收入6 . 秦邮律内容广

17、及文书、驿制、邮驿等法令,明确规定文书传递时限、登记手续、入驿条件、生活待遇、邮驿机构的管理和奖惩办法等。该法令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D)A. 进一步完善秦朝法律制度B. 促进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C.建立完备的邮政通信网络D.保证国家政令的顺畅通达7 . 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 ,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C)A. 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B. 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8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 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表现有 ( D)战乱频仍民族矛盾尖锐刑罚严苛大兴

18、土木A.B.C.D.二、非选择题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4 分)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更,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一、二均摘编自 唐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

19、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明末清初 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柳宗元认为秦、汉的过失分别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分)秦的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 2 分)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分)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2分)相同点: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2分)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6分)差异: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2分)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

20、实质是皇权过分专制。(2分)原因: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顾炎武所处的明清之际皇权专制日益强化,弊端日益凸显。(2分)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案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教案 【教学目标】1 .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包括条件、时间、过程。2 .知道秦朝建立后的制度创新及巩固统一的措施。3 .结合材料及合作探究,理解秦朝统一的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4 .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秦朝灭亡与暴政的联系5 .认识秦朝的建立及其措施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创立

21、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暴政及秦的灭亡 难点: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灭亡的原因【知识概览】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公元前 221年,秦国最终灭掉东方六 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制度上,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此外,秦始皇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统一。但由于 秦朝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教师:公元前221年,中华大地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些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认识 这位不平凡的帝王:秦始皇赢政教师出示PPI介绍赢政:秦始皇(前2

22、59年一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乱局面,完成了华夏大一 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讲授新课】新知讲解一、秦的统一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教师:秦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我们先来认识它。教师介绍秦国崛起的历史:秦国的先祖因为 周天子而得到赏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 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国立国之后,崛起之路并不平坦。直到商鞅变法后, 秦国才逐渐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

23、侯国。这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从公元前 230年 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建立后, 不断开拓疆土。教师出示PPI在北方,派大将蒙恬北南匈奴,收回河套,修筑万里长城、修建直道。(教师强调秦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两至,以及秦朝首都咸阳的位置)在南方,征服百越,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统治。(教师强调指出灵渠、西南夷的位置)合作探究教师提问:1.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希望实现统一吗?学生回答2. 完成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领导者的英明、果敢;正确的方针策略等;民心所向3.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具备这些

24、条件?学生回答4. 秦国是如何实现这些条件的?领导因素:秦王赢政;经济、军事因素:商鞅变法;人才:善于用人等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秦统一的条件政治: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的障碍秦国:秦国地理位置的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商鞅变法后,实现法治、奖励耕战;秦王嬴政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材料引导教师出示PPI郑国渠,介绍: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

25、号称4 万顷)。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元年(前 246) ,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当秦国得知这是韩国的“疲秦之计”时,秦国下达了一个“逐客书”,就是把来自东方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得知此消息,李斯上 谏逐客书 “ .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最终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教师提问:由这段材料可见秦国统治者怎样的优良品质?学生回答:统治者励精图治,广纳贤才自主学习二、秦的巩固 - 制度创新与维护统一的措施教师提问:秦朝采取哪些手段来有效巩固国家的统一?

26、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依据教材P16,完成下列表格,概括秦巩固统治的措施学习自主完成并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新知讲解教师出示PPI秦始皇赢政的示意图。教师讲述皇帝名称的由来:“皇帝” 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教师介绍皇帝制度,出示材料提问:以上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材料引导出示材料: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教师:这个故事就鲜明地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27、,皇帝威严的不可侵犯教师出示PPI介绍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传达皇帝诏令。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全国分为 34 个郡,郡下设若干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任命,没有封地,领取一定的俸禄作为生活来源。权力也要比诸侯小的多,只负责管理地方。县下还有乡、里等基层组织。教师总结:秦朝的国家体制,通过郡县制将地方的权力集中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在中央,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这样,全国听命于国

28、君,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实现君主专制。教师出示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图片出示秦朝修筑的直道合作探究教师提问:秦朝采取这些措施有何积极影响?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经济、文化: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新知讲解三.秦的暴政-暴政体现及影响教师播放视频:秦朝暴政教师提问:假如你生活于秦朝时期,你会怎样的体验呢?教师出示PPI提问:结合视频与教材内容,概括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学生总结秦朝暴政的体现教师出示PPT,出示图片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强调人民生活的艰难),阿房宫、兵马俑(强调 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奢极欲

29、),出示秦长城的图处(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让学生体会秦长城 的双面作用,一方面有利于阻止草原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保卫了中原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长 城加重了人民的苦难)教师出法“焚书坑儒”的图片,出示材料“公元前 213年,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 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 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 御史调查,审理下来

30、,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教师总结:焚书坑儒体现秦朝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教师出示徐福的相关图片,传说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为秦秦始皇寻找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 仙丹。知识小结教师总结秦朝暴政案朝暴政秦始皇大误土木,建造宫殿、陵墓阶版茅有蜂殂门蟆雷花费巨S!黜求仙访药r以求长生不君 盾= 嘛共利公出外巡游封惮等号警开拓边疆.筑畏城、修驰道、直道等28?法家思想治风 严刑取法、刑法芦苛,人们摆手触禁. 会更盾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焚书斓0!辞我桑二世密织刑网,变本加房就'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张良派刺客于阳武县博浪坡刺杀秦始皇。新知讲解四、秦的灭亡-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教师出法图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发动了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