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_第1页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11111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 叙的写作特点。2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1 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3 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2 2 课时。熟读课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这首

2、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 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要学 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 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吧。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饮酒和归园田 居,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顾、温习一下。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 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 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 在 4141 岁辞官回乡,并作

3、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 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 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齐 读。豁然开朗俨然诣太守垂髫刘子骥阡陌交通便要还家熟悉课文:1 1、疏通字词。为业:靠.谋生。 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咸:都。所从来:从哪儿来。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

4、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云:告诉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如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2 2、 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 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 来。3 3、 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缘: 缤纷:仿佛:舍: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父通:具:/、 要:绝境:无论:延:向:志:及: 诣:志:遂:规: 寻:妻子:理清文章线索、结构:1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确: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

5、索,分别写 了发现桃源的经过, 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 离开桃源后再 寻桃源的情形,再寻桃花源的情形。分组讨论,明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2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部分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1 1、熟读并能初步背诵课文。2 2、抄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 2 2、3 3 两自然段。当堂小测,抽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全班齐读课文,思考: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请用几个词概括。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

6、秘、幸福。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 1、桃花源美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 阡陌美。相应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未果” 感受桃花源的幸福。1 1、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教师归纳:黄发垂髻:“怡然自乐”住民:“往

7、来种作”渔人: “设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洒食”2 2、 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 主平等,民风淳朴。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1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2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可结合一定 的社会背景,便于学生理解。3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 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 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8、,客观上反映了 人民摆脱压迫、剥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 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陶渊明不为五 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 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 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 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1 1、背诵并默写全文。2 2、归纳文中的古今异义词。3 3、摘抄文中出现的成语。4 4、预习桃源与沅州。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 2 2】1.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2.2. 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 达的感情。3.3

9、.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 色,并能学以致用。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 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 更要在此提 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 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 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 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 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2 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 炼的语言。3 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

10、暗 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 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像法、小 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提高了能力。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美的意境让 学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走进陶渊明 的内心去理解他写作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让学生也来创作,得到能力的提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

11、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 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1. 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2.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 感情。3.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现象。4.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 引人入

12、胜的写法。1.1.诵读课文。(1)(1) 自读。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 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2)(2) 指名读,点评。2.2.了解文意。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 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 出来全班讨论。质疑求助归纳整理如(1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 2)古今异义字词(3 3) 通假字一词多义同义词成语句子翻译(8 8)故事 内容等。请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学”“桃源放牛”“桃源作 客”“桃源游戏”等角度, 自选一个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描 绘, 不少于 20200 0字。1.1.同学互相就上节

13、课所学来提问。2.2. 按照“捕鱼忘路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 开桃源一一再寻桃源”的渔人行踪线索,讲述桃源故事。过渡: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美、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奇)1.1. 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 开展朗读比赛。2.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女口: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 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 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

14、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 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 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1.1.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 )2.2. 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 学生以文中人物的 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如(1)(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 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2) 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

15、得不亦乐乎,但她 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3)(3) 老人( (黄发) )“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 食。(4)(4) 小孩( (垂髫) )“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5)(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 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 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 ?请你以“奇,那是因 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 答。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1) 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 缤

16、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2)(2) 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3)(3) 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 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 访,竟然“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 源胜境。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 (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 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