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蜀道难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所守或匪亲()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危乎高哉今义:危险古义:(2)尔来四万八千岁今义:你,如此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去连峰去天不盈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去死肌,杀三虫()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汝可去应之()但但见悲鸟号古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无他,但手熟尔()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君西游何时还()(2)砯崖转石万壑雷()使人听此凋朱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又闻子
2、规啼夜月()(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答案一、“匪”通“非”。二、(1)高;(2)那,这里指开国之初。三、(1)距离/离开,离去/除掉,去掉/放弃,舍弃/前去,到去;(2)只,仅,唯独 /只管,尽管/只不过/只要,只须。四、(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砯,名词作动词,冲击;转,动词使动用法,使 滚动。(3)凋,使动用法,使凋谢。五、(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宾语“胡”前置。杜甫诗三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古义:(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 (3)一
3、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古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语千载琵琶作胡语.()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声停欲语.迟()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哀风急天高猿啸哀()君将哀而生之乎()秦人不暇自哀.()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玉露凋伤枫树林()(2)无边落木萧萧下()答案一、(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二、(1)名词,这里指音乐/名词,言语/动词,说话/动词,读yd,告诉,相告;(2)悲 哀/同情/哀叹。三
4、、(1)使动用法,使草木凋落衰败;(2)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落下,飘坠。琵琶行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因为长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3)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色彩 古义:(4)老大嫁作商人妇今义:兄弟排行第一古义: (5)凄凄不似向前.声今义:指方位 古义:曲终收拨当心画今义:小心,留神 古义:(7)整顿衣裳起敛容今义: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古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商人重
5、利轻别离()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转徙于江湖间()感斯人言()本长安倡女()答案(3)容貌;,弹奏/介词判断句,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 年纪大了; (5)时间副词,以前;(6)在中心;(7)整理。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we i,写,创作/动词we we i,替、给。三、(1)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 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本来
6、是长安倡女。李商隐诗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一弦一柱思华年今义:指青少年时代古义: (2)望帝春心托杜鹃今义:指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古义:(3)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古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迷庄生晓梦迷.蝴蝶()迷不知吾所如()棋迷()以迷天下之主()及不及卢家有莫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答案一、(1)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迷惘,茫然。二、(1)迷恋,沉醉/分辨不清/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迷惑;(2)女口,比得上/到达/涉及, 牵连。寡人之于国也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
7、点字的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 涂有饿莩()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 寡人之于国也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古义:(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今义:泛指河流古义: (3) 弃甲曳兵而走今义: 指一般的行走古义: 请以战喻今义:常用于对方 古义: (5) 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今义:经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古义:(6)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今义:保养身体。古义: (7) 王无罪岁今义:没有犯罪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 或或百步而后止()天之行,或日或雨()莫之或止()云霞明灭或.可睹()直直不百步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理直气壮()系向牛头充炭直()直上载公子上座()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罟不入洿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以申之以孝悌之义()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斧斤以时入山林()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谨庠序之教()王无罪岁()然而不王者()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
9、译。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2)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非我也,岁也()译文答案一、“无”通“毋”;(2) “颁”通“斑”;(3) “涂”通“途”。二、(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专指黄河;(3)跑,文中指逃跑;(4)有“请允许我”的意思;(5) “可”是“可以”,“以”是“凭借”;(6)供养活着的人;(7) 不要归咎。三、(1)有的人/有时/表示不定,没有谁/或许;(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正确/ 同“值”,价值、价钱/径直;(3)打开/发射/派遣/花开;(4)几/ 密/数目/屡次;(5)介词, 把/介词,凭/介词,
10、按/认为;(6)比/对/在/向/被。四、(1)鼓,名词作动词,敲鼓;(2)树,名词作动词,种植;(3)衣,名词作动词,穿;(4)谨,形容词作动词,指认真从事; (5)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6)名词作动词,为王, 使天下百姓归顺;(7)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五、(1)状语后置句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多了。(2)状语后置句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3)宾语前置句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4)判断句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劝学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
11、()汛使之然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古义:(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古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义:(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今义:阴间 古义:(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今义:把抽象的思想情感等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古义:用心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假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汉人未可假大兵权()以是
12、人多以书假.余()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木直中绳,注以为轮()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用心一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汴使之然也。()译文答案一、 “有”通“又”;(2) “知”通“智”;(3) “生”通“性”;(4) “汀”通“煣”。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
13、;(4)黄土下面的泉水;(5)“寄托”指寄居存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 借;(3)强健,强壮/有力的/多/尽力。四、(1)水,名词作动词,游水;(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作 状语,向上、向下;(4)二 动词使动用法,使 弯曲; (5)禾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快;(6)数词作动词,专一。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 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14、 过秦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约从离衡()合从缔交()赢粮而景从()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宽厚而爱人今义: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古义:(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 古义:(3)流血漂橹今义:划船的工具古义:分裂山河今义: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 )天时不如地利.,
15、地利不如人和()有蒋氏者,专其利 三世矣()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吾固知公子之还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遗秦无亡矢遗 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策振长策而御宇内()策之不以其道()豕故业,因遗策()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豕故业,因遗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四、指出下列句中加
16、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追亡逐北()(2)却匈奴七百余里()约从离衡()序八州而朝.同列()(5)外连衡而斗诸侯()(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会盟而谋弱.秦()(8)以愚黔首()(9)履至尊而制六合()(10)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12)天下云集响应(13)赢粮而景从(14)内立法度(15)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答案一、(1) “衡”通“横”;(2) “从”通“纵”;(3) “景”通“影”
17、。二、(1)爱护人民;(2)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3)盾牌;(4)戈U分。三、(1)丢失、失去/使动用法,使灭亡/逃兵、逃亡的人/通“无”,没有/逃脱, 逃亡/死亡;(2)有利的形势/锋利/快/有利、条件好/利益、好处;(3)牢固、坚固的地势/ 巩固/坚持、坚决/本来、原来/固执、顽固/固然、诚然;(4)控制并利用/统率、统领/形制、 构造/规模;(5)丢失/丢失的东西/遗漏、忽略/留给;(6)马鞭子/驾驭/策略;(7)趁机/凭借 /沿袭/通过、经由。四、(1)亡,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2)去卩,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3)离,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4)朝,动词使动用法,使朝见;(5)
18、斗,动词使动用法,使 争斗;(6)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7)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8)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蠢;(9)履,名词作动词,登上;(10)瓮、绳,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草绳系;(1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12)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13)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4)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15)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五、(1)被动句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七庙,自身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2)判断句 然而陈涉只是个用破瓮作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穷人,是个地位低下的农 奴,是个
19、正在被征发的人。师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古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学识渊博的人(2)今之众人今义:大家 古义:(3)小学而大遗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4)吾从而师之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5)师不必贤于弟子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6)年十七,好古文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古义:(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齐师伐我()师旷鼓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舍相如广成传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吾从而师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师道也()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小学而大遗()圣益圣,愚益愚()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文(4)不拘于时,
21、学于余。()译文答案一、(1) “受”通“授”;(2) “不”通“否”译文二、(1)求学的人。(2) 般人。(3)小的方面要学习。(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 且。(5)不一定。(6)先秦两汉的散文。(7)用来的,凭借。(8)无论,不分。三、(1)风尚/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古代解释 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作动词,低于;(3)师,名词作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22、、愚人。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3)宾语前置句 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4)被动句 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河内凶凶:有战乱B.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力口:增加C. 填然鼓之.之:代“鼓”D. 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2. 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虽有槁暴,不
23、复挺者.,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J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寡人之于国也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J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
24、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会盟而谋外连衡而斗.诸侯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诸侯恐惧, 弱秦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 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 /B. /C. /D. /6 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不拘于时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何陋之有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 .从父兄。愈自以孤子, 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
25、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 避,操行坚正,拙于 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 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 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 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
26、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 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 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 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 . 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 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 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 还,为文者多拘偶对,
27、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 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 焉。(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荣悴:兴衰。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投:投送B.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C. 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鄙:鄙陋D.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振:传开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养于从父兄AJ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执政览其文而怜之.B. 当时作者甚众
28、,无以过之以功授刑部侍郎C. 申之以孝悌之义£ .故世称“韩文”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3分)()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自以才高,累被摈黜, 作进学解以自喻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B. 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
29、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D. 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 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 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5.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译文:(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译文(3)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译文素材巧链接链接篇目:蜀道难【素材点金】1光影人生。李白的人生是光影人生,官场的阴影遮不住诗仙的光芒;也正是因为有 了政治
30、上的失意与阴影,李白的文学才华才得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2找准位置。李白,是一个人才。但决不是一个治国的能臣,至少也算不上是一个称 职的官员。李白找准了自己诗人的位置,用他的才学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勃勃生机。【素材运用】示例1: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越难上青天的蜀道,飞越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巅,以月亮为杯,影子为友,浇灌你浓浓的愁情。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你为何没 有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你又为何放白鹿于青崖间?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你放浪,官场给你留下阴影、失意、愁苦,于是,你追寻诗坛的光明,你对官场说“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挥一挥手,告别了官场之后,便有了 “
31、七分月光”“三 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你,人生美丽,身后的阴影将你的光明衬托得更加夺目。(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美源于光明与阴影)示例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给予李白这么高的评价,可见李白将其人生价值发挥得何等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找准了自身的位置。皇宫中的富贵荣华、纸醉金迷,官场里的尔虞我诈、 钩心斗角让曾痴迷于功名利禄的李白明白:对于朝廷来说,他只是个闲人,那儿并不适合他。于是, 他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纵情山水,融入自然,“且放白鹿青崖间”,并最终成为中国诗坛第一人。试想,如果当初李白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
32、,那么世间恐怕就会少了一位名留青史的浪漫诗仙,多一个为帝王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如若这样,中国文学史不知会逊色多少。(2010年福建满分作文找准定位,绽放光彩),链接篇目:劝学【素材点金】1 学与思。文章运用连续的比喻句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学习的方法、态度,给人 以启示。语言整饬,形象自然,宜读宜诵,适合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适用主题:如变通、 积累、专心、坚持等。2劝学的败笔。劝学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的劝学篇历来为人传 诵,影响颇广,于是在很多人看来,蟹子就是一种非常懒惰、浮躁的动物。而实际情形是不
33、是这样呢?自然界的实际是这样的:蟹子不是“六跪”, 而是“八跪而二螯”; 蟹子不但不寄居蛇或鳝鱼的洞穴, 而且极其善于挖洞, 且洞中必有水,因为蟹子喜欢其洞底的水最好是 活水泉眼所在。相反,蛇和鳝根本不会挖洞, 鳝鱼经常用蟹子废弃的洞穴,蛇则几乎不喜欢蟹子的洞穴,而是经常杀光老鼠全家住老鼠的窝。于此看来,学识渊博、勤奋好学如荀子者也有知识欠缺之处,也有喜欢主观臆断的一面。适用主题:如怀疑、自信、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等。【素材运用】示例1:学与思。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延伸。荀子也言:“吾尝终日而思 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与思只有紧密融合、相互促进,才有可能达到博学精通、智慧 明达
34、的境界。真正的学问家,单单占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备深思明辨的思考能力。这或许也正是荀子所要告诉我们的。示例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细致认真,不可主观臆 断,甚至凭空捏造。荀子主观臆断,没做调查研究,就把蟹子当成反面教材,坏了蟹子名誉 不算,还让文章的说服力大打折扣,更有损自己的名声, 实在有失大家风度。圣人尚且有其欠缺之处,更何况我们常人呢?我们当引以为戒,谨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训练步步高】【基础训练】1. D 解析A 荒年;B.更;C.音节助词,无意。2. C 解析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
35、助停顿、判断。 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3. B 解析A项中前一 “于”,介词,对;后一 “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 “于”,介词,对。D项前一 “于”,介词,比;后一 “于”,介词,对。4. C 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 王,称王;水,游水。5. C 解析归类依据分别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6. C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 判断句。【提升训练】1. B 解析延:扩展,可引申为传布。2. B 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他。A项,前者介词,表被动;后者介词,在。C项,前者介词,凭借;后者介词,把。D项,前者语气词,不译;后者兼词,于此。3. D 解析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句是 说他偏袒或疏漏。4. D 解析“高傲自大”错。5.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 (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为此事生气。(3)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 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 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燃油泵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
-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025
- 中石油井下作业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质检部岗位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考试基础理论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绿色建筑节能材料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绿色建材认证体系下节能窗品牌建设策略报告
- 2025-2030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政策导向分析
- 2025-2030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械创新方向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报告
- 新生儿输血不良反应护理
- 语文测评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维城市建模技术-洞察及研究
- 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脱审车出售协议书
- (高清版)TSG 09-2025 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
- 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建设与运维赛项中职组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入团考试历年真题及试题与答案
- 纪律条令考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八上生物第一章测试卷(一)
-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