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H/T XXXXXXXXICS03.220.50CCS V 56MH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 XXXXXXXX行李独立运载单元Baggage individual carrier unit(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目 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组成及基本参数24.1 组成24.2 托盘24.3 装载设备34.4 输送设备54.5 分合流设备64.6 卸载设备94.7 码/分盘设备105 技术要求105.1 一般要

2、求115.2 专用要求115.3 安全要求125.4 环保要求125.5 环境要求136 试验方法136.1 试验前的准备136.2 一般项目检查136.3 基本参数检测136.4 专用项目检测166.5 安全要求检查186.6 环保检测186.7 环境检测187 检测规范187.1 检测分类197.2 出厂检测197.3 合格性检测198 铭牌、标识、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和附件208.1 铭牌208.2 标识208.3 使用说明书218.4 出厂合格证218.5 附件219 包装、运输和贮存219.1 包装219.2 运输219.3 贮存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

3、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刚、陈翼、杨秀清、王小锐、李冰楠、何威、刘膑丹、吴仕杰、杨文武、李婷、赵东飞、李貌、张建权、向勇、马俊勇。III行李独立运载单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民用机场内行李独立运载单元的术语和定义、组成及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检测规范等。本文件适用于民用机场内行李独立运载单元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及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4、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3685 输送带 实验室规模的燃烧特性 试验方法GB/T 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7984 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

5、处理等级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443 铸钢件渗透检测GB/T 9770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 14784 带式输送机 安全规范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JB/T 5994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MH/T 5106 民用机场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检测验收规范IEC 60695-11-10 着火危险试验 第11-10部分:试验火焰:50

6、W水平和垂直燃烧试验(Fire hazard testing Part11-10: Test flames 50W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lame test methods)IEC 60707 固体非金属材料暴露于火焰源的可燃性 测试方法清单(Flammability of solid non-metallic materials when exposed to flame sources List of test methods)ISO 9772 泡沫塑料 小样件小火焰水平燃烧性能测定(Cellular plastics Determination of hori

7、zontal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pecimens subjected to a small flame)3 术语和定义MH/T 51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行李独立运载单元 baggage individual carrier unit以托盘为标准容器承载行李,通过双窄带等驱动方式实现行李处理的单元。3.2装载 load将行李从行李输送机转移到托盘内的过程。3.3卸载 discharge实现行李与托盘的分离动作,将行李从托盘内转移到指定出口的过程。3.4码盘 stack将若干个空托盘整齐、规则地叠放成组的过程。3.5分

8、盘 destack将成组托盘逐个拆分的过程。4 组成及基本参数4.1 组成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包括托盘、装载设备、输送设备、分合流设备、卸载设备以及码/分盘设备等。注:本文件中装载设备、输送设备、分合流设备、卸载设备以及码/分盘设备等动力设备统称为设备。4.2 托盘4.2.1 概述承载标准行李的容器称为托盘,典型示例见图1。注:标准行李是指MH/T 5106界定的用于自动化设备处理的行李。标引序号说明:L长度;W宽度;H高度。图1 托盘典型示例4.2.2 基本参数4.2.2.1 托盘应满足表1规格参数要求。表1 托盘规格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长度L1 150 mm2宽度W850 mm3高度H20

9、0 mm4质量37 kg4.2.2.2 托盘最大行李承载质量为50 kg。4.2.2.3 托盘包括托盘本体以及用于单元识别跟踪的标签(如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4.2.2.4 托盘外表面应有便于目视的编号。4.2.2.5 托盘应有防止行李滑落的措施。4.2.2.6 托盘应有排液措施。4.2.2.7 托盘应具有阻燃性,应符合 IEC 60695-11-10、IEC 60707或 ISO 9772 中规定的UL94 HB等级。4.2.2.8 托盘宜具备耐磨性、无毒性、轻量化、抗老化等特点。4.3 装载设备4.3.1 概述将行李从顶部或侧向等不同方向装载至托盘内的设备称为装载设备,类型一般有顶部式

10、(典型示例见图2a)、侧向式(典型示例见图2b)。a)顶部式b)侧向式标引序号说明:H1装载输送机输送带与行李分离点距托盘行李承载面的高度;H2行李通道护板高度;装载输送机末端输送带面倾角。图2 装载设备典型示例4.3.2 基本参数4.3.2.1 装载设备应满足表2性能参数要求。表2 装载设备性能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每小时处理能力顶部1 500件/小时2侧向900件/小时3装载成功率99.9%4.3.2.2 装载设备应满足表3结构参数要求。表3 装载设备结构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装载输送机输送带与行李分离点距托盘装载面的高度H1顶部450 mm2侧向250 mm3行李通道护板高度H2顶部

11、、侧向80 mm4装载输送机末端输送带面倾角顶部18°4.4 输送设备4.4.1 概述4.4.1.1 沿水平直线方向实现输送功能的设备称为直线输送设备,类型一般有纵向式(沿着托盘长度方向输送,典型示例见图3a)、横向式(沿着托盘宽度方向输送,典型示例见图3b)。a)纵向式 b)横向式标引序号说明:H输送面高度。图3 直线输送设备典型示例4.4.1.2 沿上坡、下坡方向实现输送功能的设备称为斜坡输送设备,类型一般有平面式(典型示例见图4a)、曲面式(典型示例见图4b)。a)平面式 b)曲面式 标引序号说明:1设备斜坡坡度。图4 斜坡输送设备典型示例4.4.1.3 沿曲线方向实现输送功能

12、的设备称为转弯输送设备,类型一般有滚筒式(典型示例见图5a)、滚轮式(典型示例见图5b)。a)滚筒式 b)滚轮式标引序号说明:H输送面高度;2设备转弯角度;R设备中轴线转弯半径。图5 转弯输送设备典型示例4.4.2 基本参数4.4.2.1 输送设备应满足表4性能参数要求。表4 输送设备性能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输送速度高速7 m/s2中速2.5 m/s7 m/s3低速2.5 m/s4启停频率a30次每分钟a用于排队使用4.4.2.2 输送设备应满足表5结构参数要求。表5 输送设备结构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输送面高度H直线、转弯输送300 mm600 mm2设备斜坡坡度1斜坡输送20

13、6;3设备转弯角度2转弯输送15°、30°、45°、60°、90°4最小转弯半径R(中轴线)b转弯输送2 550 mmb用于低速设备使用4.5 分合流设备4.5.1 概述4.5.1.1 保持托盘输送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实现分流功能的设备称为水平分流设备,典型示例见图6。标引序号说明:L设备长度;主线与支线夹角。图6 水平分流设备典型示例4.5.1.2 保持托盘输送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实现合流功能的设备称为水平合流设备,典型示例见图7。标引序号说明:L设备长度;主线与支线夹角。图7 水平合流设备典型示例4.5.1.3 保持托盘输送方向,在竖直方向

14、上实现分流及合流功能的设备称为垂直分合流设备,类型一般有一段式(典型示例见图8a)、三段式(典型示例见图8b)。a)一段式 b)三段式标引序号说明:L设备长度;图8 垂直分合流设备典型示例4.5.1.4 改变托盘输送方向,在同一水平面上将托盘沿着垂直于原有轨迹路径进行转移的设备称为横向移载设备,类型一般有分体式(典型示例见图9a)、一体式(典型示例见图9b)。 a)分体式 b)一体式图9 横向移载设备典型示例4.5.2 基本参数4.5.2.1 分合流设备应满足表6性能参数要求。表6 分合流设备性能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每小时处理能力水平分流、水平合流1800件/小时2垂直分合流1500件/小

15、时3横向移载900件/小时4.5.2.2 分合流设备应满足表7结构参数要求。4.5.2.3表7 分合流设备结构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设备长度L水平分流、水平合流6 000 mm2垂直分合流4 600 mm3主线与支线夹角水平合流、水平分流30°、45°4.6 卸载设备4.6.1 概述4.6.1.1 托盘沿输送方向静止,完成行李与托盘分离动作,实现卸载功能的设备称为静态卸载设备,典型示例见图10。标引序号说明:L设备长度;设备倾翻角度。图10 静态卸载设备典型示例4.6.1.2 托盘沿输送方向移动,同时完成行李与托盘分离动作,实现卸载功能的设备称为动态卸载设备,一般由多台卸

16、载模块组合而成,典型示例见图11。标引序号说明:L设备长度;设备倾翻角度。图11 动态卸载设备典型示例4.6.2 基本参数4.6.2.1 卸载设备应满足表8性能参数要求。表8 卸载设备性能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每小时处理能力静态900 件/小时2动态1500 件/小时3卸载成功率99.9%4.6.2.2 卸载设备结构应满足表9结构参数要求。表9 卸载设备结构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设备长度L静态2 300 mm2动态3 500 mm3设备倾翻角度35° 55°4设备倾翻方向单向、双向4.6.2.3 卸载设备宜满足带筐行李在卸载过程中不会与行李筐分离。注:行李筐是指在值机、

17、转机注入和到达注入处,用来输送软包等不适合在皮带输送机上直接运输的行李的容器。带筐行李是指用行李筐承载的行李。在使用行李独立运载单元时,带筐行李直接装载至托盘内。4.7 码/分盘设备4.7.1 概述将若干个托盘沿着高度方向叠放成组的设备称为码盘设备;反之,将成组托盘逐个拆分为单个托盘的设备称为分盘设备。码/分盘设备典型示例见图12。图12 码/分盘设备典型示例4.7.2 基本参数码/分盘设备应满足表10性能参数要求。表10 码/分盘设备性能参数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1每小时处理能力900 件/小时2可叠放托盘个数4个/组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应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的零部

18、件,具备相关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零部件应完好,无局部变形、缺陷及缺损,应具备通用性与互换性。关键零部件、器件应提供失效期,外表面不应有明显划痕、磕碰和变形。5.1.2 零部件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涂漆或静电粉末喷涂方式进行表面防腐蚀处理。涂装前,金属结构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质量等级应达到GB/T 8923.1中规定的Sa2 1/2级或St3级要求。采用涂漆方式时,干膜总厚度应不小于75m;采用静电粉末喷涂方式时,干膜总厚度应不小于60m。漆膜附着力应符合GB/T 9286中规定的2级要求。涂层不应有针孔、气泡、裂纹、脱落、流挂、漏涂等缺陷。电镀件、氧化件、不锈钢外表面及不涂漆的表面不应粘

19、有油漆。来源:GB/T 10595-2017,4.11.1、4.11.25.1.3 机架(机身)应平直整齐、观感良好。支撑结构应牢固可靠,不变形。设备需配置隔振装置,确保设备无明显振动。设备的支撑机架定位可靠、表面平整光滑,应无翘曲、锐边、毛刺及锈蚀等缺陷,符合JB/T 5994 要求。5.1.4 设备所使用的输送带应具有阻燃、防霉、无毒、耐磨、环保等特性,宜具有节能、抗静电特性。阻燃性要求应符合GB/T 3685或同类标准的相关要求,并提供材料的性能检测结果。根据使用条件,所选的输送带应符合GB/T 7984或GB/T 9770等同类相关标准的规定。输送带硫化接头应符合GB/T 7984、G

20、B/T 9770及输送带行业的相关规定。输送带应完好无损伤、无污物。来源:GB/T 10595-2017,4.8.2、4.8.35.1.5 滚筒/滚轮表面应无锈斑、油污及明显划痕。当辊筒材质为铸钢件时,滚筒外部质量按照GB/T 9443的渗透检测要求,表面质量为“光滑”,检验质量分级为2级。滚筒为胶面滚筒时,其胶层应与筒皮表面粘合牢固,不应出现脱层、气泡等缺陷。来源:GB/T 10595-2017,4.6.2、4.6.65.1.6 设备铭牌及其它各类标志、标识应齐全、清晰醒目。5.1.7 设备结构应布局合理,操作方便,便于检修。5.1.8 开关、按钮、显示、报警及连锁装置功能正常。5.1.9

21、各项操作中,指令与动作一致。5.1.10 对于高原地区、盐雾地区,设备应考虑海拔高度、气压、盐雾等因素的影响。5.2 专用要求5.2.1 静态集中载荷检测要求托盘的静态集中载荷应满足50 kg,托盘弹性变形量应不大于5 mm。5.2.2 静态均布载荷检测要求设备的静态均布载荷应满足托盘加50 kg行李的重量,机架弹性变形量应不大于2 mm。5.2.3 空载运行5.2.3.1 设备启停正常、运行平稳,无异常。5.2.3.2 设备在空载时运行正常,控制装置应满足空载运行时所需的各种功能。5.2.4 满载启动输送设备满载启动正常、运行平稳,无异常。5.2.5 连续运行测试要求5.2.5.1 设备应能

22、连续负载运行,运行时间应不低于60 h。5.2.5.2 设备在连续运行过程中,电机应无过热现象,减速箱的最高温度不大于80 。5.2.5.3 各运动部件的润滑部位润滑良好,无渗漏油现象。5.2.5.4 各紧固件连接稳固,无松动。5.2.6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检测要求电机(用于实现输送功能)、滚筒、滚轮、轴承组件、窄输送带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应不大于30 min。5.2.7 有效运行率要求设备的有效运行率应不低于99.5%。5.2.8 失效安全措施要求5.2.8.1 水平分流设备、垂直分合流设备、横向移载设备的分流/移载模块发生故障时,设备应采取措施保障某一方向的输送功能。5.2.8.2 卸载设备的卸

23、载模块发生故障时,设备应采取措施保障托盘输送功能。5.2.8.3 码/分设备的码/分模块发生故障时,设备应采取措施保障托盘输送功能。5.2.9 行李防跌落独立运载单元应具有防止行李跌落的措施。5.3 安全要求5.3.1 一般要求5.3.1.1 凡易对人身造成伤害的部位和运动部件,应按照GB 14784的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标志,并便于观察设备运行状态。5.3.1.2 设备应设置由电气开关组成的闭锁/开锁装置(如隔离开关)。在闭锁位置时,设备应不能进行任何操作。5.3.1.3 设备应具有急停功能。当出现紧急情况能立即断电停机。急停装置的设计应使操作者和其他需要启动装置的人员易于操作,急停装

24、置宜采用红色人工复位式蘑菇型按钮,安装位置应明显并防止人员误操作。5.3.1.4 倾斜向上运行的设备,当其满载停机后逆转力矩为正值时,应设置制动装置。5.3.1.5 倾斜向下运行的设备,当其满载停机后驱动力矩为负值时,应设置制动装置。5.3.2 电气安全性要求5.3.2.1 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T 5226.1的相关要求。5.3.2.2 所有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耐压应符合GB 5226.1的相关要求。5.3.2.3 动力电路导线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5.3.2.4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接地电阻小于4 。5.3.2.5 电机工业防护

25、等级应不低于IP55,绝缘等级应不低于B级。5.4 环保要求5.4.1 设备噪声应不大于75 dB,其中高速直线输送设备噪音应不大于80 dB。5.4.2 电机宜不低于GB 18613-2020中2级能效等级。5.4.3 设备应配置减速电机漏油接油装置。5.5 环境要求设备应能在环境温度为-10 50 ,相对湿度不大于98%条件下正常工作。有特殊要求的除外。6 试验方法6.1 试验前的准备6.1.1 计量器具检测中所用计量器具应根据参数技术指标进行选择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6.1.2 工作电压工作电压:AC(380±38)V (三相五线制)或AC(220

26、±22)V;工作频率:(50±2.5)Hz。6.1.3 测试行李类别与规格测试行李应满足MH/T 5106中用于自动化设备处理的标准行李规格要求。6.2 一般项目检查6.2.1 外观检查按照5.1.1、5.1.3、5.1.4、5.1.5、5.1.6、5.1.7的相关要求进行目视检查和资料查验。6.2.2 漆膜质量检查6.2.2.1 按照5.1.2的要求目视检查漆膜外观。6.2.2.2 用漆膜厚度测试仪测量干漆膜厚度。6.2.2.3 漆膜附着力的试验方法按照 GB/T 9286 的规定执行。6.2.3 开关等装置检查设备处于启动状态下,检查开关、按钮、显示、报警及连锁装置功能

27、。检查动作和指令应一致。6.3 基本参数检测6.3.1 尺寸及质量测量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设备的长度参数,用角度测量工具测量角度参数,用电子秤测量质量参数。6.3.2 速度测量用速度测量工具测量设备的输送速度,设备输送速度允差应在设计速度的±5%范围内。6.3.3 启停频率检测在空载状态下,检测输送设备(用于排队)的启停频率应不低于30次每分钟。在检测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不应出现电机过热、损坏等现象。6.3.4 处理能力检测6.3.4.1 装载设备处理能力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单个装载设备实际装载的行李数量,单次检测时间不低于60s,测量次数不低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

28、公式(1)计算。(1)式中:装载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累计处理的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4.2 分流设备处理能力检测采用6.1测试行李类别与规格,每隔一件行李进行分流,检测通过分流设备的行李总数量。单次检测时间不低于60s,检测次数不低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公式(2)计算。(2)式中:分流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分流设备累计处理的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4.3 合流设备处理能力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通过合流设备的行李总数量。单次检测时间不低于60 s,检测次数不低于3次,

29、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公式(3)计算。(3)式中:合流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合流设备累计处理的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4.4 横向移载设备处理能力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单个横向移载设备实际移载的行李数量。单次检测时间不低于60s,检测次数不低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公式(4)计算。(4)式中:横向移载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累计处理的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4.5 卸载设备处理能力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单个卸载设备实际卸载的行李数量,单次检测时间不低于60s,检测

30、次数不低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公式(5)计算。(5)式中:卸载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处理的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4.6 码/分盘设备处理能力检测检测单个码/分盘设备实际处理空托盘数量,单次检测时间要求不低于60s,检测次数不低于3次,结果取平均值。处理能力按公式(6)计算。(6)式中:码/分盘设备处理能力,单位为件每小时;在处理时间内,累计处理的空托盘总数量,单位为件;处理时间,单位为秒(s)。6.3.5 装/卸载成功率检测6.3.5.1 装载成功率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单个装载设备装载成功的行李数量,检测行李数目至少达

31、到1 000件,测试过程不间断。装载成功率按照公式(7)计算。(7)式中:装载成功率;装载成功率检测时,装载测试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装载成功率检测时,装载后未成功将行李注入至托盘内的行李数量,单位为件。6.3.5.2 卸载成功率检测按照6.1.3的要求,检测单个卸载设备卸载成功的行李数量,检测行李数目至少达到1 000件,测试过程不间断。卸载成功率按照公式(8)计算。(8)式中:卸载成功率;卸载成功率检测时,卸载测试行李总数量,单位为件;卸载成功率检测时,未将行李正确卸载至指定出口的行李数量,单位为件。6.3.6 托盘检测6.3.6.1 使用专用仪器检测托盘识别标签。6.3.6.2 目测托盘

32、外表面可视编码。6.3.6.3 目测托盘应具备防止行李滑落的措施。6.3.6.4 目测托盘有排液措施。6.3.6.5 查验托盘材料的阻燃证明。6.3.7 码/分盘检测检测码/分盘设备码/分盘的能力,可处理托盘数量应不少于4个/组。6.4 专用项目检测6.4.1 静态集中载荷检测6.4.1.1 沿托盘中心线最不利的位置,在以行李最小尺寸宽度为0.1 m和长度为0.2 m构成的单位面积内放置静态集中载荷50 kg。5 min后,检测托盘中心线弹性变形量应不大于5 mm。6.4.1.2 检测次数应不低于3次,检测结果取最大值。6.4.2 静态均布载荷检测6.4.2.1 设备处于停机状态,沿设备中心线

33、连续放置托盘,每个托盘上均放置50 kg行李。5 min后,检测机架弹性变形量应不大于2 mm。6.4.2.2 检测次数应不低于3次,检测结果取最大值。6.4.3 空载运行检查设备启动后应正常,运行应平稳,无异常。6.4.4 满载启动6.4.4.1 在输送设备的中心线上放置载有50 kg行李的托盘。6.4.4.2 检查输送设备启动状态,运行应平稳,无异常。6.4.5 连续运行测试 6.4.5.1 设备连续运行60 h或分段累计运行但每段连续负载运行时间应不小于8 h。如在试验期间出现输送带、滚筒/滚轮、轴承、电机、减速机损坏等情况,试验应重新进行。6.4.5.2 检查设备连续运行测试,应满足5

34、.2.5的要求。6.4.6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检测 6.4.6.1 对电机(用于实现输送功能)、滚筒/滚轮、轴承组件、窄输送带进行模拟故障修复并记录平均修复时间。6.4.6.2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应满足5.2.6的要求。6.4.7 有效运行率检测有效运行率按公式(9)计算:(9)式中:有效运行率;连续运行测试期间设备总测试时间,单位为小时(h);连续运行测试期间设备故障修复时间,单位为小时(h)。6.4.8 失效安全措施检测6.4.8.1 人为设置水平分流设备、垂直分合流设备、横向移载设备的分流/移载模块故障,设备应符合5.2.8.1的要求。6.4.8.2 人为设置卸载设备的卸载模块故障,设备应符

35、合5.2.8.2的要求。6.4.8.3 人为设置码/分盘设备的码/分模块故障,设备应符合5.2.8.3的要求。6.4.9 行李防跌落检测行李独立运载单元应具有防止行李跌落的措施。6.5 安全要求检查6.5.1 一般要求检查6.5.1.1 按照5.3.1.1相关要求逐条进行目视检查和资料查验。6.5.1.2 检查设备闭锁/开锁装置(如隔离开关)应正常。当在闭锁位置时,设备应无法进行任何操作。6.5.1.3 检查急停功能应正常,急停功能复位后整机应运行正常。6.5.1.4 按照5.3.1.4、5.3.1.5要求,在满载向上和向下运行的设备运行稳定时停机,检查设备制动状态,托盘不应与设备发生相对移动

36、。检查次数为3次。6.5.2 电气安全性检查6.5.2.1 检查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T 5226.1的相关要求。6.5.2.2 检查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耐压应符合GB/T 5226.1的要求。6.5.2.3 检查动力电路导线与保护接地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 M。6.5.2.4 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6.5.2.5 查验电机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绝缘等级不低于B级。6.6 环保检测6.6.1 噪声检测 按照GB/T 3768 的方法对设备噪声进行检测。 6.6.2 环保装置检测 6.6.2.1 核查电机铭牌中能效等级等参数。6.6.2.2 目测检查设备应

37、具有减速电机接油漏油装置。 6.7 环境检测 6.7.1 高温检测 6.7.1.1 在50 环境下,选用长度小于3 m的设备静置4 h后,检查设备应能正常工作,各运动部件的润滑部位应润滑良好,无漏油。 6.7.1.2 设备无法测试时,在50 环境下,电气控制装置、驱动装置、输送带、轴承等静置8h后,输送带不应发生热老化、软化、开裂,电气控制装置和驱动单元应正常工作,轴承等机械部件应润滑良好,无漏油并能正常运行。6.7.2 低温检测 6.7.2.1 在-10 的环境下,选用长度小于3m的设备静置4 h后,检查设备应能正常工作,主要运动部件应正常运行。6.7.2.2 设备无法测试时,在-10 的环

38、境下,电气控制装置、驱动装置、输送带、轴承等静置8 h后,输送带不应发生脆化、开裂,电气控制装置和驱动单元应正常工作,机械部件应运行正常。6.7.3 工作电压检测 核查试验环境应符合6.1.2的要求。7 检测规范7.1 检测分类 行李独立运载单元的设备检测分为出厂检测、合格性检测。7.2 出厂检测7.2.1 设备出厂应逐项检测,经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并签署产品合格证书。 7.2.2 出厂检测项目应符合表11的规定。7.2.3 出厂检测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修正、检测,直至合格为止。7.3 合格性检测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合格性检测: 新产品定型;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

39、产品的设计、工艺和材料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 出厂检测结果与上次合格性检测结果相比有较大差距; 民航管理部门提出设备符合性检测要求。7.3.2 合格性检测项目应符合表11的规定。合格性检测项目中若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则应对不符合项目重新进行检测,若仍不合格,则该产品不合格。表11 检测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出厂检测合格性检测本文件章条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一般要求外观检查5.1.1、5.1.35.1.76.2.12漆膜质量检查5.1.26.2.23开关等装置检查5.1.8、5.1.96.2.34基本参数尺寸及质量测量4.2.2.1、4.2.2.2、4.3.2.2、4.4.2.2、4.5.2.2、4.6.2.26.3.15速度测量4.4.2.16.3.26启停频率检测4.4.2.16.3.37处理能力检测4.3.2.1、4.5.2.1、4.6.2.1、4.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