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地理必修 1 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 1 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2.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曲I帝-値河系一一其他行星系I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 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 、十星(3)远日行星: 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

2、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1 .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2 2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11 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 1) 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 2) 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

3、暴(3 3) 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P11) 1 1、3 3 图是正相关,2 2 图是负相关。三、地球运动:1.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2.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宇宙(总星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23 时 5656 分 4 4 秒),360360。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24 小时),360360。59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 0 夕卜,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 1515o/h/h。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

4、m/s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0。3.3. 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365 日 6 6 时 9 9 分 1010 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365 日 5 5 时 4848 分 4646 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 1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 7 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 小)。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黄赤交角(232302626):黄道面+ +赤道面4.4. 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

5、短变化)、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232626)。5.5. 地球运动的计算: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0。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全球共分为 24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15。,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 1 1 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1 1)求时区:时区序号= =已知经度/15/15。,余数7.57.57.5 则整数+ +1 1为时区序号(2 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 + + ”,以西用“一” 日界线:原则以180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太阳

6、直射点南北移动图:.v(北回归线/ 秋分也甜丿春盒弋裔、庚一南回归线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1 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 夜短,反之。(2 2) 某地昼长 2 2 x x,则日出为 1212: 0000 x,x,日落为:1212: +x+x。(3 3)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 6: 0000 日出,1818: 0 00 0日落。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 6: 0000 日出,1818 : 0000 日落。正午太阳高度:H=90H=90- -I(1)(即就是纬差)说明:0为所求地纬度,1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

7、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 或南半球时用 如1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0+ +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12: 0000。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1. 研究手段:地震波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 P)和横波(S S)。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 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 然 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2.2. 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3.3.

8、 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1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一 辐射(保温作用)2.2.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3.3. 等压面的判读:1等压面上凸为高,下凹为低2近地面为热低压、冷高压3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4上升为多阴雨,下沉为多晴朗4 4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通过军港之夜这首歌来记忆)怙 斯凤怖)网风胸fit 14亦氓用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 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2山谷风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

9、;故山谷气温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吹谷风。 夜晚山谷降温慢,山顶降温快;故山谷气温比山顶高,气压比山顶低,吹山风。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5 5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 向低压。6.6.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该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7.7. 摩擦力: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 角。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二、全球性大气环流1.1. (P36P36)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记住名

10、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2.2.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3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注意: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冬季。4.4. (P39P3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 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5 5气压中心:(可能会考,咱们这个做过作业)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 (家古一西伯利亚 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咼压亚速尔咼压6.6. (P41P41)季风:(重点,必考)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

11、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 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7 7气候类型:注: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1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 0, ,降水不多也不少。(2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大气削弱一 地面吸收一 地面辐射一 大气逆植树应在城郊之间)(建工厂应在郊区外,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注:地中海气候降水夏天少冬天多,开普敦是地中海气候。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

12、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三、常见的天气系统1.1.( P44P44)锋面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1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2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锋前锋后都有,主要集中在锋后。(3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即就是江淮准静止锋。2 2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 域。3 3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是顺 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

13、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注:(1 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2 2)我国受气旋影响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3 3)反气旋: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四、水的运动1 1水循环: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 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 动。2.2.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

14、内循环、海上内循环。3 3注意:蒸发是初始的环节。海面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三种循环类型中都有蒸发和降水环节。4 4水循环的原因:内因: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运动。5 5 水循环的意义:迁移交换作用:使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 交换;联系调节作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通过一系列环节和过程联系了四大 圈层并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更新作用: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地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通过流水的侵蚀作用,改变了地表原有的地貌形态,使地貌形态丰富多样。6 6需要同学们将新新学案水循环这一节的课堂互动探究中有个“特别提醒”看一下,

15、理解有印象就可以了。7.7.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刚好相反。& &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9 9洋流的分布:P48P48 世界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咱们做过作业,大家一定要 记下来,通过8/08/0 (大西洋),8/08/0 (太平洋),0 0 来记,考试必考。1010分布规律:(可以结合咱们上课为大家总结的分布规律)考试必考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风,是逆时

16、针的大洋环流。1111 北大西洋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12.12.四大渔场的形成:考试必考1寒暖流交汇形成: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处)、日本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以及英国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一上升补偿流)。13.1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资源分布的影响:四大渔场;影响航运:顺航,省时、节能、安全;逆航,费时、耗能、不安全;寒暖流交汇处易产生海雾,不利于航行。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同时扩大了污染的范围。14.14.厄尔尼

17、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 岸水温升高。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其大气环流图:五、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1. P53P53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和外力作用(能量来自 太阳辐射、重力能)。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2 2 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分为两种: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 方式。3.3. 地壳运动:(1 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2 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以上二者相伴发生,其中以水

18、平运动为主。4.4. 地质构造:(1 1)褶皱背斜岩层由新到老1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常形成山岭(未侵蚀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侵蚀后地貌)2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常形成谷地或盆地(未侵蚀地貌);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侵蚀后1地垒: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上升,构造地貌为块状山地。如华山 西峰、峨眉山万佛顶,庐山等。2地堑:两条断层线之间,岩层相对两侧下降,构造地貌为裂谷、凹陷地带。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等。5.5.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用背斜可找油、找气;向斜

19、是良好的储 水构造,利用向斜可找水;断层处易于找泉,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工程隧道应选址于背斜,而不应选址于向斜,避免透水。(考试必考)6.6.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力越大, 震级就越高。 烈度:地表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7.7. 板块构造: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 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注意: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环太平洋地震大是最大的地震带。8.8. 外力作用:(1 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2 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

20、成侵蚀地貌。如:流水侵蚀:V V 型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冰川侵蚀:U U 型谷(3) 搬运作用(4) 堆积作用:流水沉积如: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风力沉积如:沙 丘,黄土高原的未度空厄尔尼诺:澳大刑亚俩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形成。注意: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一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9.9.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0.10.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P62P62)2 2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

21、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3.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整体。因此气候作为一种要素在形成过程中也会收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 影响,在同一地区表现出整体性,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一定要理解)4.4.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1) 太阳辐射:其在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导致热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是 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 根本原因。(2) 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3) 下垫面:1海陆差异的影响:(P63P63 下至 P64P64 上)2洋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3地形的影响:(P

22、64P64 )4其他因素的影响(4)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P65P65)5.5.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6.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 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是地域分异规律。(1) 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2) 自然带: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产不同的气候类型,受气候的影响,自 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产生具

23、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3) 具体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 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一定的作用。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更为明显。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着 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受水分的影响较 大,同时也受一定温度条件的影响。在中纬度表现明显。3垂直地带性:自然带沿着 海拔高度 变化的方向有规律地更替, 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的变化。注意:A A、基带:与山体所处纬度的自然带相一致。 B B 带谱的变化: :与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相一致。 C C 带谱的数量多少:与纬度高低成反比,与相对

24、高度成正比。D D、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如果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 (包括雪线的海拔高度) )向阳坡高于背阴坡。如果以水分 ( (降水量) )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 (包括雪线的海拔高度) ),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雪线: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常年积雪量= =融化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1. 城市是聚落的形式之一,聚落广义上包括村落和城市两种形式,狭义上指 的是村落。2.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 1)平原:1城市在平原上的分布: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位于 200200 米

25、以下的濒海、濒湖或 沿河平原,我国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阶梯上。2分布益处:A A、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B B、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投资;C C、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2 2)山 区: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城市在山区上的分布:多分布于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2分布益处:水源头充足,水运条件便利(3 3)高原:1城市在高原上的分布: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2分布益处:热带地区高原上较凉爽,而平原地区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居住3 3气候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城市区位:城市大多分布在具有适度降水、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和气候较优越的沿海地区。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比如城

26、市的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的影响。4 4水对城市的影响:1水对城市意义重大: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 和生产用水的需要。2水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如表格所示沿河城市的 坯位类壓区位优势典綁河口处既可与整条河流相通,也可以 与海洋、陆地相也利丁人 流、物凉集敵上海,广 州、新奥两条或务条 河涛的汇合处大量人淙物流在此集聚、中 转.有多方向的水运优势审庆*武R水陆交通的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 处.是人濂、物流的彙蘿.转 运处伦敦.兰 州水远的起点箕物转富、集散地水运转陆运 的转换处水陆交通要道足水运的终点杭州5 5矿产对城市的影响:(1 1)城市的规模:矿业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

27、矿产资源的储藏量和开采水平。(2 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6.6.交通线路的走向一般取决于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但线路的具体走向, 又经常受到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7 7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区位因素主要购响M形平原半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钱时宴尽虽少占 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烬星沿等高线布局.斥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 区充陡坡上修成 7 ”字形弯请或开凿閹道水文线踣应避开沼洋地,彩量避免跨越河流,我减少 桥涵总长度地质注除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雾发地区.特 别區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帯,从背斜部位穿 越代候工桎设计应特

28、别注童沿线地区暴人処等出现 的强度和频率以&冻七、积雲的袜度等.桥涵孔 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來 设计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1、气候变化的尺度地质时期:寒暖交替,气温波动较大历史时期:寒暖交替,气温波动较小 近代气候:气温波动上升2 2、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 1)影响古人类文化和经济活动暖湿时期:古人类文明和经济兴盛;干冷时期:古人类文明和经济衰退(2 2)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3 3、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 1)近代全球气候变化 整体趋势 是变暖的(2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9、1农业:高纬度粮食增产,中纬度粮食减产,但世界粮食总产减少;植物病虫 害增多。2工业: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使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承受更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利于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的发展。3人类健康:持续高温使死亡人数增多, 传染病增多且范围扩大, 发病率增加。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沿海低地被淹没;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建筑物破坏,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会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会使干旱和半干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旱地区土地荒漠化。4 4、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及治理措施(1)(1) 原因1自然

30、原因:全球变暖 可能是气候波动周期 中的一个阶段。2人为原因:人类大规模使用 化石能源,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 温室气体。(2)(2) 治理措施:全人类共同合作,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三、寒潮1 1寒潮: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2 2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24 小时内下降 10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 5 5C以下即为寒潮。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寒潮标准不一样。3 3寒潮形成的原因:高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光热少,地貌覆盖的冰雪对太阳辐 射的反射率很高,使得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从源地想低纬度流动,行成 寒潮。4 4寒潮的多发季节:初春、秋末5 5寒潮的危害:摧毁建筑物;吹翻船只;交通受阻;压(折)断电线、电杆; 农作物、果树、牲畜、鱼等受冻。6 6寒潮的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