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霜的特性與形成探討摘要 霜、露、雨、雪都是空氣中的水在溫度變化時產生的不同型態。本實驗要透過操作步驟,讓學生實際觀察霜的形成過程,共同探討形成霜所需的條件。 霜與雪都屬於冰晶型態,看似相同但兩者的形成條件是有所不同的。霜是當地面的溫度達0時,附著在地面物上的水蒸氣結成的冰晶;雪則是在高空中的水氣結成冰晶,掉落到地面的物體。從霜與雪的比較中,更希望透過此實驗讓學生能在認知上對這兩者有更清晰的差異辨別。一、研究動機自然與生活科技六上課程的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中,我們學到了霜、露、雲、雨、雪等都是因為水氣在空氣中的溫度下降時的變化會造成。霜與雪是生活中常聽聞的名詞,但一般學生卻對兩者有不夠清楚的認知,
2、甚至容易將兩者的概念混淆,因此,為了更加了解霜的特性與形成原理,我們希望透過實驗來實際操作觀察以充分了解。二、研究目的 為建立對霜的正確概念,與使其了解霜的形成原理,以及了解霜與雪性之差異。三、研究器材(一) 燒杯:500毫升三個。(二) 溫度計:三隻。(三) 鹽:取實驗所需之量。(四) 碎冰:取實驗所需之量。(五) 攪拌棒:三隻。四、研究過程 本實驗過程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要進行的是霜的製作過程。霜的製作過程說明:一般以冰和鹽的比例3:1混和,使杯中溫度降到18左右,杯壁變冷後一段時間,在杯壁上就會有一層白色硬硬的固體形成,此物就是霜。 我們將以冰和鹽的不同比例,來探討不同冰和鹽比例下,結
3、霜的速度差異與結霜的量多寡。 第二部份要進行的是霜和雪的形成條件差異的探討。 (一)霜的製作1. 將三個燒杯中分別放入不同冰和鹽比例,即實驗前預設的三種比例:(1) 冰和鹽比例100克:100克;(乙)冰和鹽比例200克:100克;(丙)冰和鹽比例300克:100克。 並在三個燒杯都放入100克的水,以利冰容易溶解並與鹽混合。2. 適用攪拌棒將三個燒杯的冰和鹽均勻攪拌。五、研究結果 (甲)三個燒杯的冰和鹽溶化速度不同。 (乙)用溫度計測量的三個燒杯的溫度下降速度不同。 (丙)三個燒杯的外側杯緣都有附著凝結的水氣,但凝結的水氣量亦不同。 (丁)經過10分鐘後,三個燒杯燒杯的溫度都降至0以下,但(
4、丙)燒杯下降的溫度最低。 (戊)經過20分鐘後,只有(丙)燒杯出現明顯結霜的現象,(乙)燒杯只有些 許結霜,而(甲)燒杯則完全未出現結霜現象。 六、討論 【第一部份】結霜觀察 (一)要增快冰和鹽溶化速度需要適量的水加入,且各組都要加入統一的水量。 (二)三個燒杯不同的冰和鹽比例會影響兩者互融的速度,在適當的比例之下,會有最佳的溶解表現。 (三)三個燒杯中,以(丙)燒杯溫度下降最快且最低。(四)三個燒杯中,以(丙)燒杯結霜速度最快且最多。 (五)從三個燒杯的操作對照可得到,冰和鹽比例以300克:100克作配置之下,結霜 的情況最理想,最能提供觀察結霜現象所需的條件。 【第二部份】霜和雪的差異探討
5、 (一)霜是在微觀情況下有結霜條件時(適度低溫和充足水氣),即可形成; 雪則需要巨觀的條件形成,低溫的高空中、充足水氣和凝結核。 (二)霜和雪的出現的物理型態不同。霜是在局部環境中形成並出現,如:寒冷冬天的地面或水面;雪則是在極低溫的高空中形成,並由地心引力作用而落至地面。 (三)霜和雪的形成都是水循環的一種型態,兩者形成的量多少,都需要視當時空氣中的水氣量和溫度兩個要素來決定。七、結論 由這個霜的形成實驗,我們了解到了結霜需要適當的冰和鹽比例條件,不同的條件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也驗證了課本中的條件。同時,從觀察結霜的過程中,我們清楚的發現不同的冰和鹽比例下,三者呈現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我們從觀察霜的形成中,了解到了霜的形成原理,並了解了霜和雪的概念差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