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 .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及中国军民的抗张;2 .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3 . 了解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难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局部抗战1、背景(1) 1929年秋,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 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2)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 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2、经过(1)东北三省侵略A.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 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 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

2、然袭击,制造了 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B.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 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 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C.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 。应对措施A.国民政府:推行 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 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 迫使日本撤兵。B.: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C.社会: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运动兴起

3、。D.共产党: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 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共产党员杨 靖宇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2)华北地区侵略: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 又将侵略矛头指向 ,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 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 。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应对措施A.学生: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 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即一 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 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 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也就此掀起高潮。B.共产党:1936年,中国共

4、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C.国民党内部西安事变a.背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蒋介石调集包括 的东北军和 的西北军在 内的大军围攻陕北。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b.经过: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 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于12月12日晨,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c.结果: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 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 介石被迫接受

5、 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d.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 方针的 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学而致用:题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题2、在中国西北某小山村的土坯墙上 ,写着醒目的大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 “打 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 ” “中国红军万岁! ” 这

6、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 一 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 外和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 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要求筑成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随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为了表示 ,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分批在庐山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在7月

7、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8月下旬,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路线的形成。周恩来向 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 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 ,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9月22日,国民党 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

8、实现,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学而致用:题3、申报报道说:“本月八日晨一时,驻扎丰台的日军,要求入宛平县城搜查。我国当局以时在深夜不允,日军遂向驻在该地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师吉星文团,开炮百余发挑衅,我军颇有死伤。此报道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平型关战役题4、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 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 ,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的谈判,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这次谈判()A.消除了国共双方的分歧B.推动了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C.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9、三、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成为战时 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 6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人以上。2、殖民统治(1)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 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2)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行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 ,垄断沦陷 区工矿、金融、通业。日军直接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 ,强行“争购”和“配给”,造成普遍的饥僮和死亡。他们还强迫青

10、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3)军事上:日军在敌后 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 政策。从1941 年到1942年,日军在华北连续 5次推行,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华北乡村变成一片焦土。3、重庆大轰炸: 年2月至 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 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万人以上,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4、细菌战:侵华期间,日军践踏 ,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九一八事变时, 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年,细菌战元凶 的细菌部队迁至哈尔滨平房镇,成 为臭名昭著的 细菌部队。1938年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 绝人性的

11、手段杀害中国军民3000多人。5、“慰安妇”制度: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 制度,约20万中 国女性遭受蹂蹒。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 、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学而致用:题5、21世纪初,中国某市民在一次集会上朗读了自己的诗:“金陵噩梦连华夏.七十年来痛未轻”此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B.南京大屠杀C.华北事变D.日本战败投降题6、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 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 ;三是反人道罪, 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

12、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A.建立伪满洲国B.制造卢沟桥事变C.推行奴化教育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1、蒋廷赧曾在1931年发表的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中,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所各自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 ()A.南京国民政府“围剿”井冈山根据地红军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停中日矛盾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消极抵抗政策2、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事实表明()A.国民政府

13、不抵抗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C.九一八事变爆发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3、阅读下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时间历史事件1931年9月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8月洛J1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面战场抗战C.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中共成为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4、下表是“七七事变”前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据此可推知()项目中国日本国力工业总产值13.6亿美兀60亿美元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

14、0%80%军力总兵力202.9万人60余万人有训练的后备兵源50万人409.7万人飞机600架(作战飞机305架)2625 架A. 日本具备有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B.中国抗战拥有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C. 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D.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5、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的是 ()A. 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 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6、 1938 年 7 月 , 日本制定 “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 提出 “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

15、归顺工作 ,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其目的是 ()A. 速战速决B. 民族同化C. 蚕食鲸吞D. 以华制华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人睡“让白骨可以人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 , 把逝名刻作史鉴, 让孩童不再恐惧, 比母亲不再泣叹, 让战争远离人类, 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A. 正视史实, 历史不容篡改B., 科学发展C. 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D.记住历史, 记住仇恨答案一、学而致用题 1 答案及解析: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 , 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 可知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16、坚持抗日,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是南昌起义;C 项错误 , 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 ;D 项不符合材料, 是在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出现的。故选A。题 2 答案及解析:答案: C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认识不清。根据“抗日军队” “统一战线” 可知当时中共已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而这一主张是在1935 年瓦窑氓会议上提出的. 再结合“红军”一词可知当时统一战线尚未正式建立起来。结合早”的时间限定可判断.答案为C项。题 3 答案及解析: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本月八日晨一时”,“宛平县搜查”,“日军开炮”等,可以得出此事件为卢沟桥事变,

17、也称七七事变, 故正确答案B。 A. 九一八事变时间为1931 年 9 月 18日 , 地点在东北沈阳;C. 八一三事变为1937 年 8 月 13 日 , 进攻上海, 威胁南京;D 平型关大捷为国共两党在二战中的合作所取得的大捷。题 4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本题时间为1937年8月,材料信息为国共合作,A、C项过于绝对,B项与材料联系不直接 ,D 项可以体现。题 5 答案及解析: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21 世纪初”“金陵噩梦连华夏,七十年来痛未轻”可知,该事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地点是南京,据此推断是南京大屠杀。故选 B项。题 6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 根据题中材

18、料可知,反人道罪是指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备选项中只有D 项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符合反人道罪的涵义。所以本题选D。、随堂训练5 答案及解析:1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依据材料蒋廷黻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争论主要是因为其分析的是对待外来侵略的态度: 是抵抗 , 还是妥协。结合时间关键词1931年,可知这是针对九一八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而引起的争论,故D正确;文章 琦善与鸦片战争显然讨论的是民族矛盾, 所以A 错误; 这一时期主要矛盾依然是国内阶级矛盾 , 在 1935 年华北事变之后, 中日矛盾成为主姜矛盾, 排除 B; 争论的主题主要是 “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 未涉及国联调停,C 错误。2 答案及解析: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运动,其爆发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企图吞并华北,华北危机空前严重,D 项正确。3 答案及解析:答案: A解析:材料“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 “号召停止内战”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充分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