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人教版(必修上)高中历史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练习L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 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2.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轴(胡人),天下四会,利之所聚, 而奸之所生”。这反映出洛阳() A.成为全国性商业都会B.市的交易突破了空间限制C.市场竞争十分激烈D.大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3.汉武帝从建元五年(前136年)到元光元年(前134年)五月的主要活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儒术取代黄老之学,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国
2、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 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统统罢黜:不断从太学中选拔博士弟子加人官僚集团。上述记载表明,汉武帝()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传承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C.为封建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导致了非儒学学派的消亡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臃: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 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而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5.战国时期兴起的“黄老之学”积极倡导法治,采用道家哲理为理论基础,吸收儒家注重道德教 化的特点和阴阳刑德之说,提出了礼法
3、互补或法教统一的治国理论模式。据此可知“黄老之 学”()A.结束了百家争鸣局而B.迅速成为官方哲学C.有利于新儒学的产生D.是诸子的集大成者6 .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妮娓(小心谨慎之意)廉谨,为丞 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 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D.与“外朝”相互牵制7 .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 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A.铺陈排比,辞藻华丽B.语言通俗深刻C.现实感强D.形式朴实自然8 .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
4、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 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A.张容凿空B.班超投笔从或C.文成公主进藏D.昭君出塞9 .贺昌群在其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中说道:“汉末大一统帝国之解体,先由其政治机构之 崩坏,而后有外戚宦官之擅权,外戚宦官之祸愈烈,政治上之破坏愈大。”汉末外戚宦官弄 权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10 .秦律的发现,印证了下列哪一句史料的内容?()A.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
5、月剥枣,十月获稻。”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11 .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秘密宗教“太平道”作为组织B.同时在多个地方发动起义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D.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12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13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
6、后代统治者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这 一理论的反映的是()A.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世袭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在诏书中常用“奉天承运”14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 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崇尚节俭C.轻徭薄赋 D.民贵君轻15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A.当时的匈奴势力衰弱B.汉武帝个性比较强硬C. “相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朝国力日渐强盛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
7、尊”;西汉时期“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而。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17.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曾分理民政、财政、司 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免了裙带关系18.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 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
8、这样构建“天”的目的是() A.神化儒学,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8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论证“天人合一” “君权神授”观念1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1)为中国版图之确立。(2)为中国民族之技成。(3)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4)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问题:(1)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作用?(2)概述“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3)你是否同意作者关于“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观点?说明理由。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当战国时代,百家并起,而秦是用商鞍而强国,用李斯而得天下
9、的。秦始皇又力主任法为治, 这时候,法家之学,自然盛行。在汉初,最急切的要求,便是休养生息,黄老清静无为之学,当 然要见重于时。所以虽有一个叔孙通,制朝仪,定法律,然而只是个庙堂上的事,至于政治主 义,则自萧何、曾参,以至于文帝、景帝,都是一贯的。.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之主,什么兴辟 雍、行巡守封禅等,在他都是不惮劳费的。于是懦家之学,就于此时兴起了。.武帝既听董 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又听公孙弘的话专为通五经的博士置弟子。于是在教育、 选举两途,儒家都占了优胜的位置。于是“一经说至百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儒家之学遂 臻于极盛了。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一角度或整体),得
10、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 .答案为:C2 .答案为:A3 .答案为:A4 .答案为:C5 .答案为:C6 .答案为:B7 .答案为:A8 .答案为:A9 .答案为:C10答案为:B11 .答案为:C12 .答案为:A13 .答案为:B14 .答案为:B15 .答案为:D16 .答案为:D17 .答案为: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郡县一级下的官吏都属于郡守或县丞的属官,这说明这些官吏都是由 中央政府统一任命,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B正确:材料未涉及制约机制,A排除:CD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18 .答案为:C;解析:根据材料“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可知,董
11、仲舒将“仁”和“天”结合, 就是要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具体的治国国策相结合,以便解决相关 的社会、政治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故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独尊儒术”问 题,故A错误;吸收道家、阴阳家的学说改造儒学是董仲舒儒学思想形成的来源不是目的, 故B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利用“天人合一”的观念论证皇权至上问题,故D项错误。19 .答案为:(1)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 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2)秦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 国历代王朝政治的蓝本。(3)同意说:秦奉行法家思想,
12、并焚书坑儒,结束百家争鸣的局而。这种以思想统一维护 政治统一的做法,奠定了我国历代学术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基础。(也可从历代王朝“儒 表法里”的本质加以说明)或否定说: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定当在汉朝,汉武帝采纳堇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学定位宜学。此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 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20 .答案为:示例:战国到秦汉的变迁推动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战国时期,诸侯并立,战乱额繁。法家强调集权专制,主张奖励耕战.适应了各国富国强兵的 现实需要。商鞅.李斯等法家人物在泰国受到重视,推动了泰国的强大。秦朝建立后.法家思 想成为巩固集权统-的主要思想武器。西汉初年.社会凋敝,急需恢复国力。统治者吸取 秦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技能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与社会公共事务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攻防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中的法律文件研究与试题及答案
- 经济政策评估的标准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考试各类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要素试题及答案
- 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练习计划
- 高效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计划
- 法学概论的法律环境构建与试题及答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版 课件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与回顾检测
- 海洋能发电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
- MOOC 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重庆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YYT 1843-2022 医用电气设备网络安全基本要求
- 管道沟槽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含答案
- 废旧物资合同
- 政工类人员培训课件
- 居家社区养老助洁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