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理解答题技巧一、 解题步骤1、 、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 重视标题 (中心) 、 开头段 (观点) 、 结尾段 (结论) 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注意在认真品读原文,最好用笔标记重要信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速度也要质量,要求阅读二至三遍能读懂全文。2、 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2、3、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基本知识1、写作顺序: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 事物的几个方面。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描写

3、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 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 ,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小了 ,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 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4、2、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1, 景物描写,反映了 ,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

5、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 下定义)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 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 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 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

6、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 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 勇为10、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3 解释说明 ; 话题的转换; 表示话语的中断;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 , 的作用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直接引用特殊含义强调意思特定称谓11、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地点变换的顺序。3、 事情发展的顺序。4、 按总后分、总分总、 先分后总的的顺序。1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 一面 一面 一会儿 .

7、一会儿 既 又 2、递进 不仅 而且 不但 还 连 也 3、选择 不是 就是 或是 或是 宁可 也不 4、转折尽管 可是 虽然 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如果 , 就 ,假使 , 便 , 要是 , 那么 ,6、条件只要 就 只有 才 无论 都 不管 也 7、因果因为 所以 由于 因此 既然 那么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三、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过渡句,承上启下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

8、: 点明中心 (记叙文、小说) ;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 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2、句子含义的解答: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

9、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4、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 词、段、 篇

10、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猪样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 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

11、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 同情。(3)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 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波幅就是这样 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 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公式:1.写人为主:记叙了 赞扬了 表达了2、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 表现了3、写景状物:采用了 手法,借助 描

12、写,赞扬了 抒发 了4、游记:描写了 表达了 感情。5、概括某段大意-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 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 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 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 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 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 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一句来概括段意。(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

13、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 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 所闻、所感。(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 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佳艺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 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 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例: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眼似的,多像少女那 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摸样,绿得似乎碰就会滴下油 来。到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过,摇下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 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要为

14、蓝色天空添一幅美丽的画图。秋天吹得更紧了, 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 子渐渐地被尘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融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养料。6、解释词语的方法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1、组词法: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3、近义词法:如“不畏”就是“不怕”。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5、描绘法: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7、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说明、议论、

15、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 引起读者的兴趣。8、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 种, 比喻、 比拟、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反语。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修辞格

16、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 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 , 的感情,形象生动。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 夸张: ,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 ,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反问:,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 , 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排比:,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

17、写了, ,抒发了作者对, 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设问: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 年全国卷话说知音)问:怎样理

18、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 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9“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A、“XX”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 “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XX”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 “X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X词; 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

19、有科学性。10、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 作诠释、 画图表、 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 打比方、列数据、 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