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古诗词鉴赏一、 内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 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

2、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 “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 “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 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 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

3、)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 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 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 射 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 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 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6、运用技巧,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

4、文构思、修辞特 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 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二、知识归纳1、共41篇)内容/情感题目作者朝代送别诗,表达依依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舍之情,或劝勉友人 乐观开朗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离别之诗,抒发对家 乡的思念。渡荆门送别李白唐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别后对家人,对朋友 的思念。夜雨寄北李商隐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水调歌头苏轼宋武陵春李清照宋望江南温庭筠宋兼葭诗经春秋无题李商隐唐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赤壁杜牧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

5、养浩元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石壕史杜甫唐春望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白居易唐泊秦淮杜牧唐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表达闲适恬淡的心情。饮酒(具五)游山西村陆游宋西江月辛弃疾宋表达忧国之思、报国之志、忧民之心。过零洋文天祥宋已亥杂诗龚自珍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渔家傲范仲淹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雁门太守行李贺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即景抒情/言志登飞来峰王安石宋望岳杜甫唐使至塞上王维唐观沧海曹操三国抒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行路难李白唐相见欢李煜唐抒发对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钱塘湖

6、春行白居易唐表现对年华已逝,好 景不长的感伤。浣溪沙晏殊宋对国事的关心,代父从军的叙事诗木兰诗乐府民歌南北朝表达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关雎诗经春秋2、典故归纳古诗词很讲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可以使古诗词的 容量增大,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古 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熟记典故是我们理解古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将七一一九年级含典故 的诗句归纳如下:(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一一指西晋向秀所作的 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

7、人吹笛, 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一一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 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 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勒石燕然一一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

8、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勒勒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冯唐一一据史记张释之冯唐

9、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典故:射天狼一一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辛弃疾)典故:八百里一一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

10、里跋”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的卢一一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3、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 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处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储直万钱。(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

11、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 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唐 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遇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 的意味。而“折柳”就 有相留之意。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在许多诗人笔卜都是 思乡、念亲的标志,多

12、 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 归之情。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宜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2、月卜七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玉盘)3、晓镜但愁云鬓改,石笈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演洲。(望江南温庭筠)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 苦、苍凉等情思。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颍)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李贺)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落花(落红、残红)歹传达目春勿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14、徊。(浣溪沙晏殊)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松坚贞高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 折,纯净洁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菊坚贞高洁米菊东篱卜,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萍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碎。(过零洋文天祥)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相见欢李煜)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感慨。2、树木丛生,百草丰8Co(短歌行曹操)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

15、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1、 只恐双溪解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3、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4、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归纳(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王湾次北固山下(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一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说明要有藐视和压倒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杜甫望岳( 3)山重水复疑无路,

16、柳暗花明又一村。 常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绝处逢生的情景。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杜牧 赤壁(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苏轼 水调歌头(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得高看得远。王安石登飞来峰4

17、、考点归纳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5、 艺术手法归纳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 3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

18、乐、情景交融等。( 4)行文结构:开门见山、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 )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晓畅、绚丽明快、清新淡雅、言简意赅、含蓄委婉、苍劲悲凉、豪放雄健等。( 7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附: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三、 例题精析主要题型

19、:(一)鉴赏形象题例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 : 这首诗歌的第一题考查的就是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形象的鉴赏,答题时可以先从题目入手,抓住 “早春” 字眼进行想像;然后结合关键词语“近却无”进行分析,最后用通顺的语言把这一画面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例如“草色”,语言力求优美。在组织语 言的时候,关键在于能

20、够紧扣重点词语进行赏析,语句通顺,其次才 是语句有文米。参考答案.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 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 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二)鉴赏语言题例题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 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矶。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 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分析:第二题考察的就是典型的语言鉴赏题,要做好这

21、类题目, 首先要从语言的角度进行思考,包括修辞、用典、句式等方面,其次,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本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切入,抓住“聚” 和“怒”这两个字进行分析。另外,在陈述理由时,要分点说明,即 先说“聚”的含义,再说“怒”的含义,这样写,能够答到考点上, 中考是踩点给分的;而且,也能使自己的答案内容清晰,便于阅卷老 师的批改。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 “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 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 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三)

22、鉴赏表达技巧题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 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 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分析:这道题目的第二个问题,考察的是在尾联中如何运用表达 技巧的问题。要回答好这类问题,首先要对“表达技巧”这个概念有 一个清晰的认识,它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等方 面;从本题来看,在尾联中,重在写景和抒情,通过设问的方式,点 出了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愁”字,表达了一种乡思之情

23、。因此,答题时应仔细推敲尾联在写景上的特点, 即抓住哪些词语,渲染了一种 怎样的情感,情与景是如何融合的。有了这样的思路,答题时才能答 到考点上。参考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 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四)点评思想内容题例题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 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4、?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分析:第二题考察了学生对诗歌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要做好此题,就要善于联系作者的背景,要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 写作风格等,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歌是杜甫早年漫游齐、鲁期间经过泰山时遥望泰山而写的作 品,所以题名“望岳”。诗中描绘了泰山磅礴的气势,雄伟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抱负非凡的广阔 胸襟和对自己前途积极乐观的情绪。回答时还要联系孔子“登泰山而 小天下”这一名言的意思进行迁移,理解不畏艰险,勇攀绝顶,俯视

25、 一切的雄心壮志这些意思,才能准确答题。参考答案I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 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写出了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五)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题例题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问: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分析:这一题的考点是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答好此题,就要 了解后庭花的指代义一一是南朝荒淫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 音,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这一典故,只有了解这一典故,才能理解作

26、者对统治者在国难当头之时,仍沉迷于声色歌舞,不理朝政的激愤和 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积累在初中阶段出现过的典故,对于正确理 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在组织语言回答这类问 题时,要注意认真审题,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做到“问 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例如本题,第一问就先要回答出作者 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然后才说出其中的理由。 要答好第二个问题,同样离不开对典故的熟悉,而且回答时还要规范, 有条理。参考答案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或愤恨 等)。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 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怒和忧虑。五、拓展练习1

2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2、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中,“浮云” 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8、 ?4、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5、读下列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

29、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6、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句子是: 为什么:7、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答问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

30、样的思想感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 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又名 ,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 ”而不用 “更进 ”?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9、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31、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木兰诗)( 1 ) 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 系在一起。诗人以

32、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 打萍”比喻。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 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11、将下列景物与相关的情感连线:梅花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鸿雁凄凉悲伤的象征;草木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鸟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梧桐忠贞高洁柳树离别;松、竹、梅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月亮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12 、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 诗的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作者在写景中选取漂泊无定的扬花和叫着“不归去”的子规

33、这两种景物,有何用意?(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运用 等颜色,烘托了气氛,表达了 感情。14、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34、日圆”这一千古名句?15、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颔联用 和 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 的感懵。16、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

35、)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 和的典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18、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何日遣冯唐” 一典中,作者把自己比作。(2)

36、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 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对故乡无限依恋(或 对故乡的思念)2、“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浮云”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是比喻义。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4、 开轩面场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

37、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 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 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 “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5、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能扣住 “鸿雁传书”或 “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7、 怀旧空吟闻笛赋 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这两句诗生

38、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 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8、阳关曲阳关三叠 更尽”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 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9、(1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2)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10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时起时沉。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2 、(1 )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僻壤的同情和关切。(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