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7.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版)_第1页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专题7.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n)。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n)。、基因突变仁基因突变的实例一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 .基因突变要点归纳rl)NA子屮緘生就菇 手櫃念J对聲塑型墮 丨引起J 越因结构的卷换有逢分裂间期.蟻数第一服分裂前的间期 内W; I则人井子殂制时偶尔发临错谋I扑因上物理因索 化学因盍.仙欝等诱发产牛可产生新船等位融囲 手结果在配子屮,传递给后代I在删齟屮羅不施通过有性歩恭遗皆t岡饼状龍山状1蛊口脈正常1#常血红蛋mt1+易陵裂,使人忠當血性戏血.ateisN咎氯醴tC A AJi.1壤就酸 f 缶肚燃上一个薜帧腋披-牛1C U A11J撷氮袖换t1ff

2、i!本原用CTT .C ATi1d璋因中甌菇对握歩了替换.即G A *SGT AtmlthA血虹蛋片A T考情解读在1然畀中是齊遍存在的陆机養土的J特点*不定向的自然狀态下*突变频率毅低、大多肘生物体雄有离的新基因产生的途秤手盘义牛物应井的楡本来源I宅物进比的原始材料3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连一连)物理因索.亚琦酸、械忒娶似物化学園素V匚二h一某些病毒 /二紫外线、X射线生韌因炭一黄閒攝菌严生的黄關福素、基因重组1 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的自由组合2 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 互换3 人工重组型: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3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4 意义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 础。高频考点一 基因突变类型的判断例 1.(2019 海南,19)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 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C 被碱基对 A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答案】B【解析】根抿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突变可以产生多种尊位基因4正确F X射线属于物J里谱变因子, 可

4、以提高基因突变率,B销误;基因突变包1舌械基对的昔换、増涯、缺失三种睛况,匸逸项属于替换,D选 项属于増流匚、D正确*【变式探究】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 是核酸链,c 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fG”“产11+IA. aT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 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 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2 类型高频谕D. 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bc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A 项错误;只要 DNA 中碱基对发生 改变,该基因就发生了基因突变,B 项错误;图中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是由于密

5、码子具有简并性,C 项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 项错误。高频考点二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例 2.(2019 江苏,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出发菌株乙射线处聖挑取 200 个单细胞菌株 初L选出 50 株复L选出 5 株 X X 射线处理多轮 重复筛选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 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答案】D【解析】A 项,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 菌株不一定符

6、合生产要求。B 项,X 射线等物理因素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 项,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需求的菌株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D 项,人工诱变的突变率高于自发突变,但不一定每轮诱变都是与高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变式探究】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illi ilii iih ilh till正常染色怵突变丨处 啸变2处 啸变活赴 突变4处- (Di - M正常细胞癌细胞A. 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 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7、D. 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答案】B【解折】尊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K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故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 幅因不能称为等位基因,由圈可知,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疑累积的结果,基因突娈具有随机圉口 不定问性于厨示中的基因突娈发生在俸细胞中,不可能传给下一代个体“高频考点三 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断例 3. (2019 江苏,15)经 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 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 通过杂交实验,可以

8、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答案】A【解析】A 项错,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 X 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 不一定有利于生存; B 项对,X 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 项对,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 项对,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可遗传变异。【变式探究】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一般均为纯合子 )变为突变型。让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 )A. 显性突变B.

9、隐性突变C. Y 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D. X 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答案】 A 【解析】由于这只野生型雄鼠为纯合子,而突变型雌鼠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Fi的雌、雄鼠中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即该突变为显性突变,突变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 X 染色体上。高频考点四 突变体类型及位置的确定例 4.(2019 浙江,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 是 1 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 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

10、敏感型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 A【解析】A项,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 缺失后表现为抗性突变体, 则可推测出除草 剂敏感型的大豆是杂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显性基因,缺失后即表现了隐性基EK制的性状。B项,突变体 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会导致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都丢失,经谴变后不可能 使基因从无到有项,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冋性,所以经诱变仍可能恢复为 敏感型。D项,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若该碱基对不

11、在基因的前端(对应起始密 码)就能编码駄谴,肚谁的长短变化需要根据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是否为终止密码子来判断。【变式探究】已知 a、b、c、d 是某细菌 DNA 片段上的 4 个基因,图中 W 表示野生型,1、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 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 基因是()W I| h 1 I_i-2.3-A.基因 aB.基因 bC 基因 cD 基因 d【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突变体缺失d 基因;突变体缺失 b、c、d 基因;突变体缺失 a、b 基因。由题意可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

12、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该酶有活性,说明决定该酶的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都有,而在其他突变体中没有,因此编码该酶的是基因bo高频考点五基因重组的理解例 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基因重组的发生与菲同源染鱼体的自由组宫和同源染邑体非姐妹染邑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育关,A项正砾B项错沽純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断匚项諧鳳同旦橄生个体蔓園型相同梵性状差异 与环境条件或突变有关,与基因重组

13、无关,D项错误。I【变式探究】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 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交叉互换发生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过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重组,D 项错误。高频考点六基因重组与其他变异类型的判断例 6下列图示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答案】A【解析”图所示的AaBb在进行瀾数分裂产生配孑的过程中,会发生非同源染邑俸上非尊位基因的自 由组合,因此符合要求:B厨表示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

14、合,不存在基因重组江團表示减数第二次分黑的 后期,该时期不存在基因重组D團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变式探究】如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A.C【答案】B【解析】图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能 够实现基因汽 细也abAHAbjbAbaabh AaBb Aabb ujBbAB AaBbAABBAABbAbAahhAABbA AbbAaBb:LBAaBBAjRbaaBR型子uh AB Ab aBBAC亲代Act了,代AA氐a asB.D.重组;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易位;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5、着丝 点分裂导致两套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图表示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即基因重组。【举一反三】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hb- i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 与 4 自由分离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

16、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由于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若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理论上应该全部表 现为白色。若出现部分红色性状,可能是图示染色单体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故 A 项不是最合理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即使姐妹染色单体3 与 4 分离,由于其缺失突变,产生的花粉也不育,因而B 项不合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不发生自由组合,因而C 项也不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B 转移到染色单体 1 或 2 上,D 项最合理。1. (2019

17、 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 DNA 是用32P 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艰球菌尺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止错误;格里菲思实殓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尺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方错i吴;H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 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丁:噬菌体侵染细菌实殓证明了D9AD9A是

18、噬菌休的遗 传物质,D正确。2. (2019 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 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牛型-p |p -能0突变型叵 *P-不能100注 P: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由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 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

19、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改止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所以推莓素通过与檢糠体结合抑制具裁译功龍少项错i吴;野生型*咲变型的S12董白中只有一个氮基嗷雷 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造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垂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 基对的替换导致的,亡项昔误;枯草杆菌5?摊雷素鈿亢性逸不是遴審素诱发的,瞬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 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八1. (2019 海南卷.19)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 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 基因 B 中

20、的碱基对 G C 被碱基对 A-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 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A 正 确;X射线的照射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B 错误;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 C 被碱基 对 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C 正确;在基因 b 的 A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 突变,D 正确。(2019 上海卷)10 .图 2 为果蝇 X 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 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f f分叉刚毛m m小翅/菱形眼A

21、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 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 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 X 和 Y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 与 w 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答案】C【解析】若此X染色体来目雄性,宙于XY染邑体大小形态不相同,减数分裂时不能产生墾且型配子, 故AMJ若来自嚨性,由于雌性有两条染色体,同浙染色体押E姐妹峯色单体之间可妒生重组型配 子,故BJE确;若发生交换,应发生在两条X染色体之间,X与Y虽是同源染色体但苴中有同源区与非 同源区之分,非源区的片段不能交叉互頼。不能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C错误;若发生 交换,距离

22、越远的基因交换的频率越高,f与丹两基因何的视离最远,发生交换频率所以.最高。故DIE确C项是说法不准瓠(2019 上海卷)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 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A.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C.有杂种优势D.含四个染色体组【答案】A【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 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由于纯合子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能稳定遗传,故A 正确,B、C 错误;得到的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 D 错误。(2019 上海卷)1

23、6 .图 4 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和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出了一段原来没有过的染色体片段,表示是染色体的易位,故C 正确。(2019 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答案】A【解析】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 Aa, 1 条染色体上 A 所在片段

24、缺失,即表现出 a 的性状, 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 A 项正确。染色体片段缺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突变由 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型,故B 项和 C 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的,则该基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D 项错误。(2019 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 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 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 或 72 条染色体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

25、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图 4A.交换、缺失C.倒位、易位【答案】CB.倒位、缺失D.交换、易位【解析】过程F 与 m 位置相反,表示是染色体的倒位,过程只有F,没有 m,但多ffiF【解析】九秋水ilj素適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扣倍,故启错误。氏丙的染色俸数为朝条,用秋水ilj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法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 体变化属于鎰色体娈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迭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冋故匚瓠D.地理隔离 并耳E新物卡轴彳成的沽途径,故D错。(2019 广东卷)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

26、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B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B链第 39 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点突变(CT丁下用PCR 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 DNA 片段 I,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 的两个片段m 和 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甲。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 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乙。(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 UGA。)“ 酣来M MAJL 船儿点样孔 n =I I- -m m-1丨乙(1) 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 PCR 扩增与体内 DNA 复制不同,前者通过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

27、 解开双链。(2) 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 _ (基因用 A、a 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 平分析, 其患病是_由于(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B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3链第 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 ?,iE常序列38阴40 A匚CAC ACCTGGCTCTCC突变序列-ACCTAC ACC-TGG ATC TCC-m -*1*1甲但_ ,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答案】高温、加热 DNA 解旋酶(2) Aa 母亲减数分裂翻译提前终止,患儿白细

28、胞内合成了不正常的血红蛋白(3)除了第 102 位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患者表现为贫血症【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內容, 主要涉及PCR技权DMA复制、 基因突变、 减数分裂等 知识点巫其联系和应用。(l)PCR技术的核心步骤主要是嘀温变性 T 氐温真性中温延伸, 高温变性是指在厲匕条件下,DNA択螺能结构解休,双琏分幵。而在细胞內则是利用DNA解旋酶破坏氢键使双谁解幵。根据图乙电泳图谱的信息,母亲只有一条带说明基因型是AA,沒有突变位点不被限制酶切割; 父亲有一条1带,带还有带,说明父亲是杂合子,基因型是 g 患儿只有乞带和尬带,没有1带其基因型是迪跆儿和父亲基因型相同,是也患

29、儿基因型涣中的缸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 亲,而母亲是AA,所以患儿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发生突变,患儿发病的原因从 基因表达来看,是基因的突变导致WRNA变化从而使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B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3链第 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除了第102 位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都正常,但患者表现为贫血症,则原因就是3链第 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可以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2019 浙江卷)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 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

30、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 EMS 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EMS 诱变处理并培养等, 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1) 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_ 育种技术。(2) 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1中选择表现型为 _ 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_ 。(3) 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 过程。拟采

31、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2019 重庆卷)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_,将其和农杆菌的 _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_连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 转基因抗虫植株。【答案】(1)单倍体抗性非糯性316(3)非抗糯性P:抗性糯性(Ttgg)IFi雌配子雄配子TgtgTgTTgg抗性糯性Ttgg抗性糯性tgTtgg抗性糯性ttgg非抗糯性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 : 1(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Ti 质粒 DNA 连接酶【解析】该题考查了遗传规律和变异育种的知识甲

32、基因型为rtGG)的花粉经过EMS诱变(诱变使基因 突变,利用了谨变肓种)处理并培养等最终获得了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从中分析可知,甲的花粉(基因 组成为tg,经诱变处理后的)培养得到里倍体但它不可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肓的 丙基因型为ttgg).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肓种。乙(基因勁TtGG)#炳(基因型为社曲杂交,后代为抗性非糅性(基躍为TtG翳啡抗非辖性基因型为ttfig),収其中抗性非糅性基因型为丁心)个偉自交,后代有抗性 斜需性T_G_ 9】醇非抗耳彌性曲_占3 16,抗性糯性匸関占3 1时非抗W生ttgg占1血纯合子自交 后若是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為所以F沖抗世糊性个体目交

33、后代若不抄朋就糰1,和为纯合子窮遗传團 解见答案。由于玉米不具有抗虫基因,该目的基因必须来自其他挪中。在转入受怖细胞之前.要将目的基 因基因载体结合,一般取质粒作为基因载检可以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圖专和正常表达。目的 基因和质粒都是DNA,用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幵后要用DMA连接酶将其连接。(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_ ;母亲的基因型是 _(用 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 1/10。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_ 自由组合。(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

34、(由 146 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 45 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由此导致正常 mRNA第_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 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 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 则需要_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 _ ;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 _技术。【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1/33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基因突变 46(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2 ACTTAG(TGAATC) PCR【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

35、的遗传与诊断及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亲正常,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2/3Aa、1/3AA,与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 AA、Aa)的女性结婚,(由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 1/10,192环19992湎齐+石齐2/3X1X21 = 1/33。男性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相等。(2)依题意,患者体内只含有 45 个氨基酸异常多肽链,可判断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第46 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3)DNA 分子杂交技术应用于基因诊断时,首先用荧光或放

36、射性标记的DNA 单链探针与待测基因杂交。上述疾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含有两条链,所以可设置两种 探针。由 mRNA 的碱基序列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出相应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TGAATC另一条互补链的碱基序列为 ACTTAG 制备大量探针,需要进行 DNA 复制,可采用 DNA 体外扩增(PCR 技术。(1)由女儿患病,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则该女性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11,)子女患病概率为押题专练1.如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 基因发生了一种突变,导致 1169 位的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trflUttjGGGW

37、lKftiiAAA ,AA 行甄 SHVOG CAAW;:AC1氏細t!3UA. 处插入碱基对 G CB. 处碱基对 A T 替换为 G CC. 处缺失碱基对 A TD. 处碱基对 G C 替换为 A T【答案】B【解析】根据團中H6S位的甘氨酸的密码子GGG可知,WNK4WNK4基因是以其DW分子下方的一条脱氧 核琶酸谁为模板转录形成gA的,那么1169位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 AAG,AAG,因此取代赖氨酸的谷氨釀的 密码子最可自猩GAG,由此可推知,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2.5 溴尿嘧啶(5 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 5 BU 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

38、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 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 G 互补配对。在含有 5BU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 变,但(A+ T)/(C + 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5 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 DNA 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B. 5 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C 培养过程中可导致 A/T 对变成 G/C 对D.5 BU 诱发突变发生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答案】B【解析】在 DNA 分子复制时,5 BU 可以代替 T 与 DNA 模板链上的 A 配对,形成一条含有 5 BU 的子链,而这条含有

39、 5 BU 的 DNA 链作模板时,与 5 BU 配对的碱基除了 A 以外, 还可以是 G,若与之配对的是 G,则形成的子代 DNA 与亲代 DNA 就会出现差异,由 G 替代了A,发生了碱基种类的替换,在这个过程中 5 BU 起到了替代效应而没有阻止碱基配对。3.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某基因模板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 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一 GAU、GAC;丙氨酸一 GCA、GCU、GCC GCG)()A. 基因突变,性状改变t 1 哪 I W I 171B. 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 染色

40、体结构改变,性状没有改变D.染色体数目改变,性状改变【答案】A【解析】由題意可知,基因模换施中CTA转变成CGA, mRXA中相应帼码子由GAU转变成GCU,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釀由天冬靈酸糕变成丙氨酸。因此,黄邑短杆閨发生了基园突变,性状也岌生了改哽。 由于只是部井碱星的改变,所以不会导致集色俸结掏和数目的变化。4. 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A.染色体数目变异B.基因突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基因结构改变,为基因突变,B 正确。5. DN

41、A 聚合酶是细胞复制 DNA 的重要作用酶,DNA 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 变的 DNA 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 DNA 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产生。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 DNA 复制的速度B. 翻译这些突变酶的 mRNA 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C 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答案】D【解析】这些突变酶只是使 DNA 复制的精确度更高,并不能提高DNA 复制的速度,故 A项错误;既然发生了基因突变,故翻译突变酶的mRNA 序列必然会发生改变,故 B 项错误;突变酶催化的是 DNA 的复制,其作

42、用的底物为 4 种脱氧核苷酸,故 C 项错误;突变酶减少了 基因突变的发生,因此不利于生物的进化,故D 项正确。6某炭疽杆菌的 A 基因含有 AiA66 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 A 基因的 2 个缺失 突变株 K(缺失 A?、A3) 、L 缺失 A3、A4、A5、。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 X 与突变株 L 共同培养, 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 6 个小段都不缺失);若将 X 与 K 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 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 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 A 基因的()A.A2小段 B.A3小段C. A4小段D.A5小段【答案】A【解析】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突变株L 缺失 A3、A4、A5、A6小段,但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