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治风剂_第1页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_第2页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_第3页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_第4页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 述一、定义二、分类三、适应证一、定义、分类一、定义、分类组成功用主治辛散疏风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疏散外风风病熄风止痉药平熄内风二、适应证二、适应证 病因:外感风邪 外风 病位:肌肉、经络、筋骨、关节风病 症状:瘙痒,肢体痛、麻、活动障碍 内风 病因:肝风内动 症状:眩、颤、抽、半身不遂 同 外感风邪,病位浅表异 病位、病机、临床表现外风证与表证有何异同?第一节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甘草组成3、以茶清调药,取其性寒以清头目,并制风药之温燥,苦降以制风药之升散。以防伤津耗气之偏。组方及功用特点2、诸药归头部不同经脉,故偏正头痛皆可治疗

2、1、集大队味辛升散疏风之药,故疏风止痛力强功用 疏风止痛主治 风邪头痛,偏寒者尤宜。应用指征1.多有受风病史;2.多表现为偏头痛;3.或兼恶风寒、鼻塞、脉浮等表证;4.无热象(口渴、舌红、脉数等)。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中经络由于风邪(外风或内风)而引起的以口眼歪斜、肢体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与中脏腑相对),属于“中风”范畴。释义(外风),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无意识障碍为特征。(气血不足),外受风邪,入中经络,郁而化热。3.本方由祛风、清热、养血、益气之品配伍组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4.临床还可用治风湿热痹。本方要点消风散外科正宗提要2.使用指征:皮疹瘙痒、色红,抓破流水3

3、.理解方中当归、生地、胡麻仁的配伍意义4.内服本方,配合药渣煎汤熏洗可提高疗效5.本方中成药有“消风冲剂”故配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和血风热久羁,耗伤阴血苦燥渗利之药亦易伤阴血虚易感风邪血虚瘙痒更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牵正散杨氏家藏方提要1.本方是治疗口眼歪斜(面瘫)的代表方剂3.本方从祛风化痰止痉立法(白附子、僵蚕、全蝎)第二节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1.本证病机为何?如何立法?2.试联系方证病机简述其配伍意义。3.方中桑叶、菊花作用如何?4.方中茯神木为何物?有何作用?5.本方用于热极动风之证有无欠缺之处?6.本方临床还可用于何证?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1.何为类中风?2.本证

4、病机与证候性质如何?如何立法?3.教材所述临床表现有何规律?4.试联系方证病机简述其配伍意义。5.方为何重用牛膝为君药?6.方中茵陈、川楝子、麦芽的配伍作用?天麻钩藤饮 杂病证治新义提要1.本方为治疗阴虚阳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等(常见于高血压病)最为常用的方剂。2.本方与镇肝熄风汤临床所治证候有程度轻重之异。3.本方立法用药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路。大定风珠温病条辨1.本方是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的代表方剂。(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2.阴虚风动与热盛动风证临床表现何异?3.本方所用滋阴药有何特点?提 要方名证候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病机 热极动风 阴虚风动 主症 高热烦躁抽搐有力 低热神倦手足蠕动 舌象 舌红苔黄 舌绛苔少 脉象 弦数 微细 见于温病极期见于温病后期牡蛎鸡子黄、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阴血白芍、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生地、胡麻仁、麦冬甘润滋阴龟甲、鳖甲咸寒滋阴潜阳熄风本方乃加减复脉汤变化而来复脉汤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