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 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体验和思考,还有个人修身经验的总结。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 人格力量。【教学目标】1 .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常用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3 .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 .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难点】1 .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2 .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2、体味、感悟和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3 .学会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4 .尝试组织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教学指导】1 .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2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特点。【课时安排】纪念白求恩2课时植树的牧羊人2课时正 少冉正少1课时诫子书2课时13纪念白求恩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7072页【教学目标】1 . 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3 .理解白求恩同

3、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重点难点】1 . 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 .理解白求恩的精神。3 .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4 .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所写的,写于 1939年12月21日。【作者简介】毛泽东( 198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4、,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 沁园春长沙 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白求恩简介】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 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 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他于1939年11月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 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

5、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新课讲授】(一)字词积累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派遣纯粹晋察冀鄙薄殖民见异思迁精益求精(二)整体感知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请学生回答。1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根据重点句归纳出各段的要点。讨论并归纳: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 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白求恩

6、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 .各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明确: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三)课文精析1 .学习课文的第1段。(1)开头两句的记叙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先概括简叙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2)这几句记叙能否去掉?为什么?明确:不能。去掉这

7、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3)有人认为,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你怎样理解?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中Kl就变几另外T 11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4)这段文字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分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广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 至结束广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

8、大的国际主义精神。(5)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6)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2 .学习课文的第2段。给第2段分层,概括每层的意思。明确:第2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句):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二层(第-句):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第三层(第-句):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课堂小结】纵观全文,结构上采用了 “总一分一总

9、”的形式。文章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在议论文中,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2 .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赞扬某个人。3 .预习本课的第 3、4段。【板书设计】国际主义精神纪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念I十)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10、神求恩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L心的精神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纪念白求恩的前两段,归纳了各段的内容要点,了解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纪念白求恩。【新课讲授】(一)课文精析1 .学习课文的第3段。(1)第3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3段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2)本段中运用了不少成语,请找出来,说说运用成语的好处。明确:如:精益求精、见异思迁等。好处:成语言简意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注意积累并准确地运用)2 .学习课文的第4段。(1)第4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

11、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2)找学生朗读本段,然后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第一层(前四句):叙述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第二层(后四句):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3)学生朗读本段,体会在叙述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只”表达了遗憾之情。“仅”表达了歉疚和痛惜的心情。又用沉痛的语气直抒自己对 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悲痛心情,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朗读应体现作者的感情,语气要平缓, 略带沉重。(4)第4段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为什么单提“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明确:这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有这种精神,才有其他精神,这也是对三种精神的总结。(5)作者在结尾用了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

12、恩精神的意义? “高尚”“纯粹” “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 “有益于人民”分别指什么?明确:排比句式。“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兴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6)运用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明确:这五个句子言之有序, 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以此收束全文, 铿锵有力,既热情赞美了共产主义者白求恩同志,又大大提高了人民学习的热情。(二)问题探究1 .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明确:第2、3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人民极端的

13、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对比手法的好处是:正反对比,鲜明有力。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中心。2 .第2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白求恩的?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 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3 .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1段,而把写其

14、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 3段?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 剥削者服务,评价一个人,思想道德标准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白求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在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把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来阐述。4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明确:(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15、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最后是准确而灵活的遣词造句。细读本文,可以发现作者的遣词造句准确而又灵活。例如:作者三次提到白求恩的

16、人生态度,第2段说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在第1段说的是“毫无利己的动机”,第4段说的是“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却又不能互换。5 .概括文章主旨。明确: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 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课堂小结】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 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炼,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相关练

17、习。2 .背诵课文第4段。3 .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段。4 .预习第14课。【板书设计】对比白求恩不少的人、一些人纪念白求恩正面侧 结合面相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的精神极端 的热忱(正面)赞美白求恩 崇高的共产 主义精神14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 求恩(侧面)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7478页【教学目标】1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 .品味本文的语百风格。3.理解本文的主题,体会牧羊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重点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本文的主题,体会牧羊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贝克制作成动画

18、片,并荣有一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费雷德里克 获第六十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作品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让 乔 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 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1895年出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他从小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了和平的信念。1921年,他开始创作写诗,1929年,发表山岗并获奖。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再次应征入伍,因发表反战文章和散发反战小册子等行为,同年9月在马赛被捕。经纪德等作家的营救,不久被释放。他再次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

19、克继续写作。1951年,他最重要的作品屋顶上的轻骑兵发表。1953年,获摩纳哥文学大奖。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成电影。【相关背景】这篇小说的原文题目为这植树的人,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据绘本最后一页的作者简介,这部短篇原是让乔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编辑被这个故事所打动,由此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牧羊人,于是退回了稿子。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有人还在好奇故事的真实性。让乔 诺回信说,

20、写的是故事,布菲是虚构的。【新课讲授】(一)字词积累慷慨无私帐篷废墟 干涸 坍塌 缝隙刨根问底 酬劳沉默寡言山毛棒敬佩琢磨微薄不毛之地呼啸富饶溜达戳(二)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明确: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写的。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就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1945年6月,

21、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2 .理清故事情节,划分结构层次。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独自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住在结实 的石房子里,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房屋倒塌、泉眼干涸、狂风呼啸着、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再见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他不再放羊,添置了 蜂箱,改养蜜蜂了。他一直在种树, 种橡树、山毛棒、白桦树。一片灰灰的薄雾,一大片茂密的橡 树,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 林,在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 溪水。取后次相见他已经87岁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风穿过 树林的响声,昔日的废墟上建起了 干净的农舍,干涸的地里冒出了泉

22、水,乡村里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三)课文精析1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 1段。(1)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2)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 ?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明确:文中的“ 1913年” “1920年” “1945年”,从前至后总共三十多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2 .学生默读“我”初遇牧羊人的部分。(1)找出描写高原的语句。这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一眼望去,到处是荒

23、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 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属于环境描写。作用: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作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 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 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 的奇迹。(2)作者远远望见牧羊人时用什么来形容他?牧羊人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明确:“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

24、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安静,忠厚,不张扬”。(3)全班学生齐读课文的第 4至7段。思考:这四段写了什么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描写了牧羊人给我打水喝, 石房子的室内的环境及挑选橡子的细节,寥寥几笔就将牧羊人的生活描述出来。这四段是从正面直接地刻画牧羊人的形象,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细心认真、有耐心、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坚韧执着、勤劳的人。3 .学生默读“我”再见牧羊人的部分。(1)作者再次来到高原,看到高原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林”,

25、“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 “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2)牧羊人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明确:他不再放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他除了种橡树,还种山毛棒、白桦树。原因:因为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谷底比较湿润,适合种白桦树。(3)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 “奇迹”指什么?明确:“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课堂小结】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

26、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这是作者“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也是我们听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2 .观赏动画短片植树的男人,写一篇观后感,或根据课文写写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r初遇牧羊人: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再见牧羊人: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林,茂盛、挺拔;看到了溪水植树的牧羊人最后一次见牧羊人:飘着香气的微风,传来风穿过树林的响声,建起了干净的农舍,流淌着泉水,人们生 i活得幸福、舒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的前三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作者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

27、是怎样的情景。【新课讲授】(一)课文精析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三段。(1) 1945年,作者再次来到高原,看到高原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 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这里变得富饶,建起了干净的农舍, 流淌 着源源不断的泉水,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2)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与第 1段前后呼应。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 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

28、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明确:本文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以“我”作为见证人,通过“我”的所见所感,概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了大片的树林, 把荒原变成了绿洲的故事,启示人们:只要有梦想,并坚定不移地实践,就能够获得成功。(二)问题探究1 .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材料的详略的?明确:关于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时所看到的巨大变化和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的内容,作者写得很详细。而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几句,写得简略之极。文章材料的详略,是按照表现人物的需要合理安排的。2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

29、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明确: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对他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和富饶。3 .作者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认为第几段中的描述最能印证“最了不起的奇迹”?请在原文中画出来。明确:第20段。4 .请你在文中找出作者赞美牧羊人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 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他 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

30、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无比敬佩之情。(三)品析语言1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明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 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2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明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四)拓展延伸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课堂小结】孤独的牧

31、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心血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上, 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 的田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人一定可以改 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一定可以创造奇迹,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2 .预习第15课。【板书设计】<f 初遇牧羊人荒漠详写 ,再见牧羊人 (线索);绿洲植树的牧羊人 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J略写:1920年后作者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8083页【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

32、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3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重点难点】1 .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2 .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 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 总是想象着飞机座

33、舱被炮弹集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 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 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 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侦察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 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亨特)他小时候到底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走一步, 再走一步,

34、相信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文题解读】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困难,勇敢些!“走一步”,把困难踩在脚下;“再走一步”,继续战胜困难,终将成功。题目是作者对自己小时候学到的经验的形象化总结,具有象征意义, 既是文中情节发展的高潮,又是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形象概括。“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具有强调作用。题目告诉我们,无论是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化大为 小,一点一点解决,就会变难为易,闯过难关,取得最后的胜利。【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 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 【新课讲授】(

35、一)字词积累灼扒趴酷热厌倦附和突儿嘲笑怦怦晕眩哭泣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二)朗读训练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三)整体感知1 .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记叙文六要素相对应的内容。明确:(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酷热的日子。(2)地点:悬崖上。(3)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爸爸。(4)起因:“酷热” “厌倦” “寻觅其他好玩的事”。(5)经过:冒险、脱险。(6)结果: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2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章共2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T7段):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岩壁

36、上的小山道,上下不得。第二部分(第1828段):脱险。写“我”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了小山道。第三部分(第29段):感悟。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四)问题探究1 .从文中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明确:孱弱多病,常受到妈妈“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的警告(或“乖、 懦弱、胆怯”)。2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和句子。明确:晕眩、我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哭泣、呻吟、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无法思考。3 .这些语句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明确: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屈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

37、、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4 .文中“我听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一句,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明确: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5 .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的变化过程。明确: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信心大增“我做到了最后:激动抽泣。6 .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抱“我”下来呢? “爸爸”这一形象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何作用?明确: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课文中的爸爸

38、眼看孩子在悬崖上动弹不得,完全可以直接爬上去抱孩子下来,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虽然孩子安全了,但孩子的能力不能得到丝毫的提高,而且今后会更加自卑和胆怯。因此爸爸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 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 作用。【写作特色】1 .以小见大,富含哲理。文章记叙了作者八岁时爬悬崖遇险后经父亲帮助而脱险的全部经历。这件事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对“我”人生的启示意义却十分深远,即面对

39、困难时不要产生畏惧心理,困 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把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文章同时也 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生活中总结经验和智慧,这些经过思考所悟出的道理将会成为一笔让自己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2 .巧用伏笔,叙事周密。本文脉络清晰,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文中处处巧用伏笔,前后照应,叙事周密。如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巧设伏笔,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爬上去了, 唯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情节。又如对悬崖的描写,既说明其险,又为“我”因胆怯而 不能攀爬作了必要的交代,记叙周密,笔笔都见匠心。这样的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照应

40、 的写法,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3 .心理描写,细腻传神。当“我”爬上小山道时,“感到阵阵晕眩";当爸爸指导“我”下悬崖时,“我”觉得“这 看起来我能做到“;“我”成功走了第一步后,“我”有了点儿信心;又走了一步后自信心更 强了等,这些心理描写极为细腻, 为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以诙谐之笔写出了 “我” 的胆小恐惧。【课堂小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把这一 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这篇课文,特别是“

41、只管迈出第一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这篇课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 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 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课后作业】本文在心理上的描写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脱险”部分,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结合

42、在一起,把作者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精彩。请同学们模仿着写一篇运用心理描写的小作文, 例如发试卷前的心理,来学校报到前的心理等,写在随笔本上。【板书设计】人生启不“我”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指导有了信心爬悬崖的经历产生成就感只管迈出第一步, 站稳脚跟之后,再 迈另一步,直到达 到预期的目标。16诫子书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 .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 .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 .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 .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3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

43、妙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 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汉贼明大 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 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 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对后人的谆谆教诲。【作者简介】诸葛亮( 181 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发明家。琅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 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 对促成孙刘

44、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 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 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被追谥为忠武侯。 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 代表。著有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悼周瑜隆中对诫子书等。【新课讲授】(一)初读课文1 .题解。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 .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读音。(2)注意词句停顿。3 .教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夫/君子/之行

4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纠正,后齐读。)4 .学生自由朗读,互读。5 .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二)精读,疏通文意1 .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 .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3 .指定学生进行翻译,其他学生纠正,教师明确。4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1)词语

46、:夫 静以淡泊无以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驰 枯落接世穷庐(2)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三)研读,赏析文章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 终因积劳成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