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65-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T 1765-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T 1765-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T 1765-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T 1765-202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93.080.01CCSR 18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765202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aintenance of expressway asphalt pavement2021 - 09 - 30 发布2021 - 10 - 01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2/T 17652021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符号25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2路面技术状况检测2路面技术状况评定26 路面主导病害诊断与预防养护方案选择3预防养护方案确定流程3路面主导病害

2、诊断4预防养护方案选择5预防养护时机67 封层类6含砂雾封层6微表处7复合封层108 罩面类12超薄罩面13薄层罩面14附录 A(资料性)含砂雾封层施工流程16附录 B(资料性)微表处施工流程17附录 C(资料性)复合封层施工流程18Ihttp:/www.bzfxDB42/T 1765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山

3、东省高速路桥养护有限公司、宜昌砼富公路养护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英杰维特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方华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阴泰富沥青有限公司、湖北楚天联发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厚记、区桦、成猛、李伟、黄绍龙、宗炜、朱鸿飞、卢天翔、沈凡、姚林、夏齐勇、张军、解传凯、杨一凡、方四发、杨继军、金帆、王远辉、许亮、周杰、卢吉、夏咸明、宋振辉、邵璇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 邮箱: hbzjjglc。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请反馈至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4、联系电话:邮箱:136537501。IIIDB42/T 1765202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的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路面主导病害诊断、预防养护对策选择以及相适应的预防养护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设计与施工,其它公路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

5、B/T 16582塑料用毛细管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部分结晶聚合物熔融行为JT/T 533沥青路面用纤维JTG 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路面预防养护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PPM)沥青路面整体性能良好但存在病害隐患或有轻微病害,为延缓路面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性养护工程。路面矫正养护pavement corrective maintenance在路面结构强度或路面状况不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针对某种或多种路面病

6、害进行的矫正修补。路面主导病害dominant pavement damage(DPD)在路面已出现的多种类型的病害中,对路面路用性能影响更明显的主要病害。含砂雾封层fog seal with sand采用专用高压喷洒设备将由乳化沥青基或煤焦油基材料、陶土、聚合物添加剂、细砂组成的混合料, 喷洒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封层。微表处microsurfacing采用专用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设计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上,并形成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封层。17高黏改性乳化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emulsified asp

7、halt以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为改性剂,蒸发残留物60动力黏度大于20000 Pas的拌和型改性乳化沥青。水性环氧乳化沥青 waterborne epoxy emulsified asphalt以水性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的拌和型改性乳化沥青。超薄罩面ultrathin overlay铺筑厚度小于25mm的功能性罩面。薄层罩面thin overlay铺筑厚度在25mm至40mm之间的功能性罩面。4 符号PCI1以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条状修补等裂缝类病害为计算指标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2以坑槽、松散、泛油、块状修补等表面类病害为计算指标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3以沉陷、波浪拥包等

8、变形类病害为计算指标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BCR-SBRSBR改性乳化沥青BCR-HV高黏改性乳化沥青BCR-WE水性环氧乳化沥青MS-3-LNMS-3型低噪音微表处5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5.1.1 在实施预防养护之前,应对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车辙深度、平整度、结构强度、抗滑性能进行检测。5.1.2 应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采集路面技术状况数据。5.1.3 应依据检测时间不超过 6 个月的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确定预防养护方案。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5.2.1 路面技术状况宜采用 100m 为基本评定单元。5.2.2 按 JTG 5210 的要求计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9、 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5.2.3 路面损坏采用损坏状况指数 PCIn,按照病害类型和产生原因分三类,对应的病害类型见表 1。PCIn 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1)公式(4)。表1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n 对应病害类型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n对应病害类型PCI1(裂缝类)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条状修补PCI2(表面类)坑槽、松散、泛油、块状修补PCI3(变形类)沉陷、波浪拥包ADRi=100 wiAi(1)PCI =100- (DR + DR + DR + DR + 10 DR) (2)110123410PCI2=

10、100-0(DR5+DR6+DR9+DR11)1(3)PCI3=100-0(DR7+DR8)1(4)式中:DRi第项路面损坏类型对应的路面破损率,为第项路面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iA 第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A调查的路面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m2); wi第类路面损坏的权重,具体见表2;0模型参数,采用15.00;1模型参数,采用0.412;第项路面损坏类型。5.2.4 沥青路面损坏分类及权重见表 2。表2沥青路面损坏分类及权重损坏类型类型()权重()计量单位龟裂11.0m2块状裂缝20.8m2纵向裂缝32.0m2,影响宽度(0.2m)乘以损坏长度横向

11、裂缝42.0m2,影响宽度(0.2m)乘以损坏长度坑槽51.0m2松散61.0m2沉陷71.0m2,路面局部下沉波浪拥包81.0m2泛油90.2m2条状修补100.2m2,按长度(m)乘以 0.2m影响宽度计算块状修补110.1m26 路面主导病害诊断与预防养护方案选择 预防养护方案确定流程路况调查与检测是否满足前提指标要求否是路面主导病害诊断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分析路面矫正养护初选预防养护方案费用效益等综合分析确定预防养护方案图1预防养护方案确定流程图 路面主导病害诊断6.2.1 路面主导病害诊断指标包括前提指标和判断指标,在满足前提指标要求时,用判断指标确定路面是否需要进行预防养护。预防养护路

12、况要求见表 3。表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路况要求路况指标预防养护路况要求前提指标PSSI80PCI170RQI80RDI60判断指标PCI17090PCI290RDI6090SRI806.2.2 前提指标有一项不满足表 3 中要求时,路面不宜进行预防养护。6.2.3 主导病害根据判断指标 PCI1、PCI2、RDI、SRI 评定分值进行确定,具体如表 4 所示。表4主导病害判断标准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1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2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主导病害75809080轻微车辙80抗滑性不足90-路面损坏(表面类)7080-路面损坏(裂缝类)6075-车辙 预防养

13、护方案选择封层类精细抗滑磨耗层含砂雾封层BCR-WE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表处BCR-HV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微表处BCR-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6.3.1 沥青路面常用预防养护技术有封层类、罩面类等。按照结构、材料的不同对预防养护技术进行分类,具体见图 2。纤维封层+微表处复合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薄层罩面罩面类超薄罩面SMA-10、SMA-13BPA-10、BPA-13SMA-5、SMA-10、CPA-7、CPA-10、ARC-5、ARC-8预防养护技术分类图2预防养护技术分类图6.3.2 在进行预防养护方案选择时,应根据路面主导病害初选 2 种及以上处治措施,并结合气候条件、交通组成及路面

14、现场病害状况等确定预防养护方案。6.3.3 针对各种路面病害,可按照表 5 初选预防养护方案。表5预防养护方案选择病害类型预防养护方案含砂雾封层精细抗滑磨耗层微表处复合封层超薄罩面薄层罩面路面损坏(裂缝类)路面损坏(表面类)车辙抗滑性不足注: 推荐,可选6.3.4 预防养护正式实施前,应将 PCI1、PCI2、PCI3 对应的路面局部严重病害进行预处理,具体措施可参考表 6。表6局部病害预处理措施病害名称预处理措施块状裂缝局部铣刨沥青面层,增加防裂措施后重铺沥青面层,对基层破损严重的进行换填处理严重纵向、横向裂缝局部铣刨沥青面层,增加防裂措施后重铺沥青面层,必要时对路基/基层压浆处治坑槽坑槽修

15、补沉陷局部路面调坡,必要时对基层或路基压浆处治波浪拥包局部铣刨重铺沥青面层 预防养护时机6.4.1 预防养护时机宜根据路况指标的值域范围判断养护需求时机,可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确定养护最佳时机。6.4.2 对预防养护需求时机的规定见表 7 所示。表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需求时机指标养护需求程度PCI190无需养护8090可进行养护80应进行养护PCI292无需养护9092可进行养护90应进行养护SRI85无需养护8085可进行养护80应进行养护RDI92.5无需养护9092.5可进行养护6090应进行养护6.4.3 沥青路面常用预防养护技术实施时机可参考表 8。表8沥青路面常用预防

16、养护技术实施时机分类预防养护技术实施时机封层类含砂雾封层含砂雾封层通车 25 年,或上面层渗水系数120ml/min精细抗滑磨耗层精细抗滑磨耗层通车 25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40%微表处BCR-SBR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通车 25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40%BCR-HV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通车 25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40%BCR-WER乳化沥青微表处通车 25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50%复合封层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微表处通车 36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60%罩面类超薄罩面超薄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通车

17、46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65%薄层罩面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通车 58 年,或交通量达到设计年限累计交通量的 70%7 封层类含砂雾封层7.1.1 含砂雾封层预防养护技术适用于表面有松散麻面、渗水、沥青老化且抗滑性能较好的沥青路面。7.1.2 含砂雾封层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保持干净、干燥。7.1.3 施工前应对公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标线等外露部分做防污染遮盖。7.1.4 不应在气温低于 10、雨天、路面潮湿情况下施工。7.1.5 含砂雾封层胶结料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可掺加聚合物、矿物等成分的黏结性材料,应符合表9 相关技术规定。表9含砂雾封层胶结料技术要求检测

18、指标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残留物含量(%)56JTG 5142 附录B.1干燥时间(h)2(60 )/6(20 )JTG 5142 附录B.2粘结强度(MPa)0.15JTG 5142 附录B.3布氏粘度(25 ,Pas)2.5T06257.1.6 含砂雾封层细粒砂宜采用机制砂、金刚砂等,机制砂宜选用优质的火成岩生产,细粒砂的细度应为 3050 目。7.1.7 含砂雾封层的喷洒量应根据原路面技术状况、表面致密程度、粗糙度大小、松散麻面等情况合理确定。7.1.8 含砂雾封层应采用专用洒布设备喷洒,保证洒布宽度喷洒均匀。7.1.9 含砂雾封层的养生时间应根据材料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未干燥成型前严禁通行

19、。7.1.10 含砂雾封层施工流程图见附录 A 所示。7.1.11 含砂雾封层施工过程中应对其混合料和现场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相关要求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表10含砂雾封层施工过程控制要求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测方法稳定性(%)1次/车15JTG 5142 附录B.4耐磨性(g/m2)1次/3个工作日600JTG 5142 附录B.5外观全线连续表面喷洒均匀,无积聚目测洒布量(kg/m2)1次/工作日0.1T09827.1.12 含砂雾封层施工验收应满足表 11 的要求。表11含砂雾封层验收要求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测频率检测方法表观质量外观表面均匀全线连续目测边线连续平直全线连续目

20、测宽度不小于设计值全线连续钢卷尺法抗滑性能摆值Fb(BPN)不低于原路面5个点/km摆式仪:T0964构造深度TD(TD施工前-TD施工后)/TD施工前20%5个点/kmT0961渗水系数(ml/min)105个点/kmT0971微表处7.2.1 微表处预防养护技术适用于轻度车辙、轻度松散、抗滑性能不足及轻度表层裂缝等病害,可用于路面早期封水,不宜用于处治严重结构性病害(严重纵向裂缝、严重横向裂缝、块状裂缝等)。7.2.2 微表处用乳化沥青可采用 SBR 改性乳化沥青(BCR-SBR)、高黏改性乳化沥青(BCR-HV)和水性环氧乳化沥青(BCR-WE)。BCR-SBR 改性乳化沥青和 BCR-

21、HV 高黏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2 的规定。表12BCR-SBR 和 BCR-HV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BCR-SBR 改性乳化沥青BCR-HV 高黏改性乳化沥青施工方式拌和用拌和用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T0653破乳速度慢裂或中裂慢裂或中裂T06581.18mm 筛上剩余量%0.1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计 E25330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计s1260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6262T0651针入度(25)0.1mm40804080T0604软化点5780T060660动力粘度Pas20000T0620延度(5)cm4030T060

22、5弹性恢复(25)%-90T0662溶解度(三氯乙烯)%97.597.5T0607贮存稳定性1d%11T06555d%55T06557.2.3 BCR-WE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中,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不宜小于 5%,BCR-WE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3 的规定。表13BCR-WE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 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筛上剩余量(1.18 mm 筛)%0.1T0652破乳速度慢裂或中裂T0658蒸发残留物断裂伸长率(25 )%100GB/T 528与矿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积2/3T0654黏度恩格拉黏度 E25330T0622沥青标准黏度 C25,3s1260T0621

23、贮存稳定性1 d%2T06555 d%107.2.4 微表处用于低温、潮湿、隧道等特殊环境时,为了提高微表处混合料早期强度,满足 10 小时内开放交通的需求,可采用化学破乳乳化沥青。7.2.5 微表处用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火成岩石料。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 坚固性不大于 12%,砂当量不小于 65%。用于低温、潮湿等特殊环境时,细集料亚甲蓝值应小于 1.2g/kg。7.2.6 微表处施工前,宜在原路面洒布一层粘层,用量为 0.3kg/m20.4kg/m2。7.2.7 长大纵坡路段宜采用 MS-3 型微表处,其它路段宜采用 MS-3-LN 型低噪音微表处,即将 MS-3 型微

24、表处最大粒径调整为 8 mm,以降低路面噪音,具体要求可参照表 14 的规定。表14微表处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84.752.30.150.075MS-3 型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MS-3-LN 型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波动范围55554327.2.8 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15 的规定。表15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BCR-SBR微表处BCR-HV 高黏微表处BCR-WE 水性环氧微表处粘聚力试验30 minNm

25、T075460 min2.02.02.0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1 hg/m2450450260T07526 d640640350负荷车轮碾压试验粘附砂量g/m2450450300T0755轮迹宽度变化率%522可拌和时间25 s120120120T0757注: BCR-SBR微表处适用于轻度松散、抗滑性不足等表面类病害的预防养护,BCR-HV高黏微表处抗车辙性能优良,适用于车辙病害的预防养护,BCR-WE水性环氧微表处抗车辙和耐久性能优良,适用于交通量大、对耐久性要求高的路面预防养护。7.2.9 微表处应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摊铺机的拌和箱应为大功率双轴强制搅拌式,摊铺箱应带有两排布料器,摊铺机应

26、具有精确计量并记录或显示材料用量的功能。7.2.10 微表处用于处治车辙病害时,若车辙深度小于 10mm,可直接按要求一次全宽刮平摊铺;若车辙深度在 10mm20mm 之间,应按两层进行摊铺,第一层采用专用的 V 形摊铺箱对轮迹带车辙进行填充, 摊铺完开放交通 24h 后进行第二层全宽刮平摊铺。7.2.11 微表处施工流程图见附录 B。7.2.12 微表处施工过程中应对稀浆混合料和现场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相关要求应符合表 16 的规定。表16微表处施工过程控制要求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稠度1 次/100m适中经验法沥青用量1 次/工作日施工配合比的沥青用量0.2%T0722、总量检验法

27、矿料级配1 次/工作日满足施工配合比的矿料级配要求T0725、总量检验法浸水 1h 湿轮磨耗1 次/7 个工作日满足表 15 的指标要求T0752外观全线连续表面平整、均匀、无离析、无划痕目测横向接缝每条对接、平顺目测边线全线连续任一 30m 长度范围内的水平波动不得超过50mm目测或用尺量法7.2.13 微表处施工验收应满足表 17 的要求。表17微表处验收要求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测方法表观质量外观表面平整、密实,均匀,无松散,无花白料,无轮迹,无刮痕全线连续目测横向接缝对接,平顺每条目测纵向接缝宽度40 mm不平整6 mm全线连续3 m 直尺边线任一 30 m 长度范围内的水平波动不

28、得超过50mm全线连续目测或用尺量表 17微表处验收要求(续)检测项目质量要求检验频率检测方法抗滑性能摆值 Fb(BPN)455 个点/kmT0964横向力系数54全线连续T0965构造深度 TD(mm)0.605 个点/kmT0961渗水系数10 ml/min5 个点/kmT0971厚度-10%5 个断面/km钻孔或其他有效方法注: 横向力系数和摆值任选其一作为检测要求。复合封层7.3.1 高速公路用复合封层由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与微表处复合构成。7.3.2 复合封层适用于处治沥青表面层轻度、中度龟网裂、轻度松散、轻微车辙、路面抗滑性能不足等病害,纤维封层与微表处构成的复合封层还可用于处治

29、轻度纵向裂缝、轻度横向裂缝病害。7.3.3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胶结料宜采用 SBS 改性沥青、橡胶沥青等,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8、表 19 的规定。表18SBS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 ,100 g,5s)0.1 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0T0604延度(5 ,5 cm/min)cm20T0605软化点75T0606动力粘度(60 )Pas3000T0620运动粘度(135 )Pas3T0625闪点(COC)230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99T0607弹性恢复(25 ,10 cm)%80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 h软化点差)2.5T06

30、61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1.0T0610针入度(25 )%65T0604延度(5 )cm15T0605表19橡胶沥青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80旋转黏度Pas3.04.0T062525针入度(0.1 mm,100 g,5 s)0.1mm4060T0604软化点65T0606弹性恢复%60T0662延度(5 ,1 cm/min)cm5T06057.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集料应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火成岩石料。宜采用 912mm 或 710mm 粒径集料。7.3.5 纤维封层结构如图 3 所示。纤维可采用聚酯纤维、矿物纤维等,具体指标要求见表 20 和表 21。图

31、3纤维封层结构图表20聚酯纤维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长度平均值mm1938JT/T 533 附录R偏差%10JT/T 533 附录R直径平均值m1020JT/T 533 附录H偏差%10JT/T 533 附录H断裂强度MPa450JT/T 533 附录S断裂伸长率%20JT/T 533 附录S密度g/cm31.3600.050JT/T 533 附录I 或J卷曲纤维含量%3JT/T 533 附录U熔点240GB/T 16582表21束状矿物纤维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长度平均值mm6、9、12JT/T 533 附录R偏差%10JT/T 533 附录R直径平均值m16JT

32、/T 533 附录H偏差%10JT/T 533 附录H断裂强度MPa1000JT/T 533 附录S断裂伸长率%2.03.0JT/T 533 附录S断裂强度保留率%85JT/T 533 附录S吸油率(倍)0.5JT/T 533 附录D密度g/cm32.6JT/T 533 附录I 或J含水率%0.2JT/T 533 附录E7.3.6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的碎石用量、胶结料和纤维用量应根据原路面的表面状况、交通量、施工经验等,并结合碎石粒径进行确定。碎石封层的碎石用量和胶结料用量可参照表 22 执行。表22碎石封层材料规格和用量碎石规格碎石用量(m3/1000 m2)热沥青用量(kg/m2)细粒式5

33、8690.91.27108111.11.4中粒式91210131.41.7121513161.72.0注: 纤维封层中热沥青用量宜增加0.30.5 kg/m2。7.3.7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用碎石宜采用沥青拌合站进行沥青预裹附或烘干除尘处理,预裹附碎石的沥青用量应符合表 23 的规定。表23预裹附碎石的沥青用量碎石规格(mm)587109121215沥青用量(质量比,%)0.37.3.8 碎石封层应采用同步碎石封层车施工,同步完成胶结料和碎石撒布,纤维封层宜采用专用设备同步完成胶结料洒布、纤维和碎石撒布。7.3.9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施工过程中如发现空白、缺边等洒(撒)布

34、数量不足的情况,应及时人工补洒(撒)胶结料和碎石,胶结料积聚应予以刮除,过多的浮料应予以回收。7.3.10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洒(撒)布完后应及时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的行驶速度不宜超过 3km/h。7.3.11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在碾压结束、待沥青冷却至常温后即可进行微表处施工,微表处的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与使用性能要求、施工与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文件 7.2 节的有关规定。7.3.12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施工过程中应对其材料和现场质量进行抽样检测,相关要求应符合表 24 的规定。表24碎石封层施工过程控制要求检测项目检测频率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外观全线连续胶结料无明显囤积、流淌或漏洒

35、,碎石洒布均匀、无明显囤积、漏洒目测胶结料洒布量(kg/m2)1 次/工作日设计值0.2T0982、总量检验法胶结料洒布温度()1 次/工作日符合设计要求温度计测法纤维洒布量(g/m2)1 次/工作日设计值5总量检验法碎石覆盖率(%)1 次/工作日7080JTG 5142 附录 C.27.3.13 复合封层施工流程图见附录 C 所示。7.3.14 复合封层施工验收应满足表 25 的要求。表25复合封层验收要求检测项目检验频率质量要求方法厚度均值5 个断面/km不小于设计值T0912,每个断面挖坑 3 个点合格值设计厚度-10%渗水系数(mL/min)5 个点/km10T0971纵向接缝高差(m

36、m)全线连续63m 直尺抗滑性能摆值 Fb(BPN)5 个点/km45摆式仪横向力系数(SFC)54T0965 或 T0967构造深度(mm)0.60构造深度仪宽度(mm)5 个点/km不小于设计值钢卷尺法注: 横向力系数和摆值任选其一作为检测要求。8 罩面类超薄罩面8.1.1 超薄罩面预防养护技术适用于沥青表面层轻度、中度龟网裂病害、轻度松散、路面抗滑性能不足、泛油、轻度纵向裂缝、轻度横向裂缝等病害。8.1.2 超薄罩面宜半幅实施。8.1.3 超薄罩面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保证原路面干净、干燥,并根据原路面破损情况对局部严重病害进行预处理。8.1.4 超薄罩面方案制定前,应对护栏安

37、全高度、安保设施净空、构造物净空、桥梁恒载进行检测或验算,不符合要求的应提出处治方案。8.1.5 超薄罩面用沥青胶结料宜采用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型)、橡胶改性沥青。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6 的规定。表26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型)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型)试验方法针入度0.1 mm40804060T0604延度(5 ,5 cm/min)cm4030T0605软化点(环球法)8575T0606闪点(COC)260230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99%99%T0607运动黏度(135 )Pa.s33T0625动力黏度(60 )Pa.s1200002000

38、0T0620粘韧性(25 )Nm20-T0624韧性(25 )Nm10-T0624储存稳定性离析(48 h2.52.5T0661弹性恢复%9585T0662RTFOT 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60.6T0610针入度比%7575T0604延度cm3020T06058.1.6 超薄罩面用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8.1.7 超薄罩面铺筑前,应在原路面表面喷洒一层粘层。8.1.8 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宜采用 SMA-5、SMA-10、CPA-7、CPA-10、ARC-5 和 ARC-8, 矿料级配公称最大粒径与铺筑厚度相匹配,矿

39、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27 的规定。表27超薄罩面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4.752.30.150.075SMA-51009010035652236182815221318915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CPA-7100551001540123511198153123927CPA-10100851001843123511198153123927ARC-510080100205014361026718512410ARC-810040701736112581961551241

40、08.1.9 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按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确定其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方法按照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并按照表 28 的规定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表28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SMA-5/10CPA-7/10ARC-5/8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101.663.5101.663.5双面击实次数次757575空隙率%34131836矿料间隙率%171815沥青饱和度%758520507090马歇尔稳定度kN666残留稳定度%8585冻融劈裂强度比%8080车辙动稳定度(

41、60 )次/mm500030005000沥青析漏损失%飞散试验的沥青混合料%151510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DRCVCADRC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me40008.1.10 超薄罩面施工验收应满足表 29 的要求。表29超薄罩面验收要求检测项目检查频度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厚度均值每1 km5个点不小于设计值T0912合格值设计值的-10%T0912平整度(mm)连续检测1.5T0932IRI(m/km)2.5T0933宽度每1 km5个点不小于设计值T0911构造深度每1 km5个点0.6T0961摩擦系数摆值BPN每1 km5个点45T0964横向力系数每1 km5个

42、点54T0956或T0967渗水系数每1 km5个点符合设计要求T0971与基面粘结强度每1 km3个点0.3(25 ); 0.2(35 )拉拔试验注: 横向力系数和摆值任选其一作为检测要求。薄层罩面8.2.1 薄层罩面预防养护技术适用于沥青表面层轻度、中度龟网裂病害、轻度松散、轻微车辙、路面抗滑性能不足、泛油、轻度纵向裂缝、轻度横向裂缝等病害。8.2.2 薄层罩面应半幅实施。8.2.3 薄层罩面施工前,应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保证原路面干净、干燥,并根据原路面破损情况对局部严重病害进行预处理。8.2.4 薄层罩面方案制定前,应对护栏安全高度、安保设施净空、构造物净空、桥梁恒载进行检查或验算

43、,不符合要求的应提出处治方案。8.2.5 薄层罩面用沥青胶结料可采用 SBS 改性沥青、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型)、橡胶改性沥青。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8 的规定,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6 的规定。8.2.6 薄层罩面用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8.2.7 薄层罩面施工前,可在原路面表面喷洒一层粘层,也可在原路面表面铺筑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8.2.8 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薄层罩面结构组合与厚度应符合表 30 的规定。表30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与薄层罩面结构组合与厚度使用条件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厚度(cm)薄层罩面厚

44、度(cm)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在中、良等级,交通量大、重型车较多的路段3.5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在中、良等级,中等交通量的路段3路面技术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在中、良等级,交通流量小、重型车少的路段38.2.9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类型可采用 SMA-10、SMA-13、BPA-10 和 BPA-13,矿料级配公称最大粒径与铺筑厚度相匹配,SMA-10 的矿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27 的规定,SMA-13、BPA-10 和 BPA- 13 的矿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31 的规定。表31 薄层罩面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

45、过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1652.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BPA-101008010025402235132591971451137BPA-13100801006080254022351325919714511378.2.10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按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三个阶段进行, 确定其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配合比设计方法按照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并按照表 32 的规定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验证。表32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检测指标单位SMA-10/13BPA-10/13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101.663.5双面击实次数次7575空隙率%341015矿料间隙率%1718沥青饱和度%7585马歇尔稳定度kN66残留稳定度%85冻融劈裂强度比%80车辙动稳定度(60 )次/mm50003000沥青析漏损失%0.10.1飞散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损失%1515粗集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