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徐林祥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从此开始了“语文”一词广为使用的新时代。“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圣陶:答滕万
2、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页。“语文”既作为课程名称,又作为教材名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以“语文”命名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大意,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无论是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文”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确表述为:“语文”即“语言”,包
3、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中华函授学校编语文学习讲座丛书(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的命名及其解说,曾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为题的讲话中说:“解放初期有一个出版总署,底下有一个编审局,就是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务是编教科书。这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这门课,是老办法小学叫
4、国语、中学叫国文好呢,还是想法统一起来?当时有一位在里头工作的同志提议说,我们就叫它语文行不行?语也在里头,文也在里头。后来就决定用语文这个名称了。”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张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写的说“语文”一文中也说:“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国大陆已经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当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
5、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张志公:说“语文”,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在“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使用的过程中,对“语文”含义,除了“语文就是语言”之外,还有“语言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等几种不同的解说。针对这些解说,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
6、言文章为较切。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惬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以外之文章。”叶圣陶:答孙文才1960年1月2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含义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语文”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
7、“语言和文字”,一是“语言和文学”。该词典在解释“语言”一词时称:“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39页。这就是说:“语言文字”专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吕叔湘认为:“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讲,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另一种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了。中小学这个课程的名字叫语文,原来的意思可能是语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为语言文学。”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吕叔湘先
8、生这里虽然也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可见,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章”(“文章”为书面语言)、“语言文字”(“文字”为书面语言的符号)、“语言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含义。既然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应理解为“语言”,那么为什么这门课程不叫“语言”而称“语文”呢?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有时仅指口头语言,叫做“语文”,是为了强调这门课程不但包含口头“语”,而且包含书面“文”。1980年7月14日,叶圣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解释说:“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
9、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页。我们理解:“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指的是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
10、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参见徐林祥、屠锦红:语文:一体三维,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正如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钟启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宁先生则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养成学生从语料中发现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的锐敏性、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贮存语言材料的正确、
11、有效方法,促使他们通过自学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训练他们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体、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最后,还要以语言为桥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创造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意识。”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近几年来,在关于“语文”含义的讨论中,又有三种新的解说:“言语”说、“文学”说、“文化”说。有学者认为:“语文指的是汉言语,语文教育是我们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余应源:语文“姓”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3期。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缩小了语文的外延。语文学习,既包括言语的学习,也包括狭义的语言的学习。虽然作为母
12、语课程内容的语言系统及规则,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发的经验和认知多少获得一些,但这些毕竟是零碎的,与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通过较高级的思维活动系统地学习是不能相比的。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于可以使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这其中便包括语言系统及规则的学习。也有学者认为,语文就是文学,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同样把语文的所指缩小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方面,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无疑要
13、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料,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性质又是相同的。语文学习既然包含语言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就已经包含了作为语言的成品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文学教育就已经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了。而以文学来解说语文,将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读写排除在语文之外,则显然是不妥的。还有学者认为:“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语文就是文化。”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78期。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又将语文泛化了。文化是什么?“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合同代理协议书范本
- 会计英语(第六版)课件 Lesson 4 LONG TERM ASSETS
- 2025林地流转合同样本
- 营销知识培训大纲课件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基础卷( 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培优卷(含答案)
- 2025年合同变更与解除管理规定的工程案例分析
- 2025年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市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驱动因素分析报告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二单元共2套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设备租赁合同
- 国内外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 2025-2030中国DCS控制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赌博退款协议书范本
- 叉车基本技能培训课件
- LKJ2000监控装置故障处理分析行车安全与设备68课件
- 2024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笔试真题解析
- 国家能源集团陆上风电项目通 用造价指标(2024年)
- 新2024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3D打印混凝土表面增强技术-全面剖析
- 高三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