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一一传统习俗一、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 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事件:节日习俗:(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己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 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
2、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 简要论述。二、班级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民间吆喝”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 完成以下任务。(1)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在黑板上写一组对偶句做标语。(2)语文老师让你去邀请教历史的王老师来参加明天的班会活动,你打算怎样 向王老师说?(3)老师给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是搜索家乡的“吆喝”文化,你打算 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把你们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4)假如由你来向教历史的王老师提两个关于“吆喝”的问题,你打算提什么 问题?(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年”。由于春节历史悠久,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故在各地
3、产生了许多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个你家乡的春节习俗。(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小德一家就选择了去旅 游。在某个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小德看到了景点大门上有一副对 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间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是仇,魏是恨,仇 恨中有仁有义,单刀独辅汉江山。请说出该对联重点写的人物是谁,并概括对联 中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人物:故事:(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 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80字左右)A组:热闹洋溢张灯结彩欢声笑语齐心协力兴高采烈B组:一边一边不仅而且四、你校正在开展以
4、“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请你写出记忆最深刻的一副春联。上联:下联:横批:(2)下面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的两幅获奖作品,你喜欢 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 60字。盐淮中学八(2)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节日对联,请写出对应的传统节日。 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重阳节赏菊习
5、俗形成的原因。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 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 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3)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 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 如玩手机呢! ”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六、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民俗采风
6、】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 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2)【活动二: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 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 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 小吃。(3)【活动三: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七、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广泛、非常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仅叫法就 有二十多种,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里组织了 “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 下列任务。
7、(1)【观点论辩】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啧呐,不 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不以为然,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 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就这一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 言之成理。(2)【材料探究】2009年9月,我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时至今日,人们仍在 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A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 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B】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 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利旅游产品中融
8、入端午元素,町以产生多种积极影响: 可以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 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 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A】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修改:oB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改为"” o(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上联:弘扬传统文化下联:八、综合性学习。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 出奥秘来,但
9、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 几”的原因。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 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 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 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 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 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
10、,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 地方的特色鼓?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九、综合性学习。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发扬中国 传统戏曲之国粹,把我们的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为此,他们决定以“拯救戏曲” 为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1)【设计开场白】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50100字)(2)【谈谈看法】会上,同学们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请谈谈你的看法。(3)【认识脸谱】在这次班会中,特以中国传统艺术一一脸谱,作为欣赏对象, 请你写出下列脸谱的行当。 十、综合性学习。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 节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