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博导读错字_六年级散文_第1页
听博导读错字_六年级散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听博导读错字 很多年前听过一个“脑筋急转弯”:说是有一个字,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大 学教授,还是语言学家,都会把它读错。 问这是何字?被问的人脑筋转啊, 转啊, 转出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却是个“错”字。 “错”字不读“,错那”还算 大学教授和语言学家么? 脑筋急转弯其实就是博人一笑, 算不得什么智力测验。 如果要说体现了一点 智力,那也只是一点出题者挖空心思的小聪明。 但这道“急转弯”却给我们表达了一层意思:大学教授和语言学家,是不会、 也不应该读错字的。 然而,在前不久本人参加的一个学习班上, 还真听到一位大学教授、 而且是 一位博士生导师,在课堂上读错了许多字。 他把“给予”的

2、“给)读成 geigei,把“弹丸之地”的“彌(n n)读成 tantan,把“河 堤”的“堤didi)读成 titi,把“任弼时”的“任(二声)读成四声 博导口吐莲花吐出的这些错字,一听之下,着实让我惊讶。 本省名牌大学不多,博士点自然不多,博导也就不会多。凭心而论,这位博 导的课真是讲得可以,名真是没有虚传。然而这么金贵的博导,怎么就读错了许 多字呢? 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搞学问的或者搞写作的,编出各种笑话,来讽刺我们一 些日理万机的行政领导。说他们如何没有文化,如何不会写讲话稿,甚至念都不 会念,念得错字百出。 我就看过一篇小说,说一个识字不多的厂长用了一位很会写东西的秀才做秘 书,那秀才

3、也真会写,各种好词语用得连篇累牍。可这厂长却把秀才的好词语也 念得连篇累牍,惨不忍听。秀才于是想出了妙计:把那些难认的字用同音字代替。 于是,以后秀才写稿就把“草菅人命”写成“草坚人命扌巴“同仇敌忾”写成“同仇 敌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后厂长再也没念过错字了。厂内厂外的人都说, 秀才的稿子写得好,厂长的水平有提高。秀才和厂长都得意极了。 可是,后来厂长退休了,来了位年轻的大学生厂长,新厂长早就知道这位秀 才的文名,可秀才写了十几年“同音字”,习惯成自然,一下改不过来。新厂长一 看他写出的材料满纸错别字,一气之下就让他下岗了。可怜那秀才一世英名,最 后竟栽在那“同音字”上! 其实读错字的又何

4、止一位博导?清华大学校长差点就读错了字。 宋楚瑜在清 华大学演讲时, 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先生的一幅小篆书法, 乃清末著名学者黄 遵宪赠梁启超的赠梁任父同年 :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 ?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 ! 清华校长在念这首诗时竟然磕磕巴巴,并且还有读不出的字(侉) ,让亿万 电视观众和国人大感意外和失望,让众多网民在网上大喊要校长“引羞辞职” 。 在我们老家, 念错字和不识字一样, 都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我在读初 中时,就曾经因为没有读出一个字而蒙羞多年。 我们村有个人在兰州当兵, 那天 他家里收到来了信,收信的老人拿着信到处找识字的人念信。那天也

5、该我倒霉, 这么大的村子,他怎么就找到我家门口了呢?怎么又正好有这么多人在场呢?老 人首先问我这信是哪儿写来的。 可是,我望着信封上的第一个字就犯了难: 一个 笔划太多而又嫌潦草的大字, 挡住了我目光前进的步伐。 我踯躇半天,嗫嚅半天: 是个.什么 .州? “唉,兰州嘛,兰字都不认得! ”有人快速反应。 “现在的中学生真是没得用!”有人大发感慨 “人家虎秀毛鹰脑小学没毕业都比你强啊!”有人由此及彼 虎秀毛鹰脑是我们生产小队令人尊敬的会计, 我每次见了他都要恭敬地叫他 叔叔的,他写的字就像现在电脑上设置的斜体,斜得那么统一,那么标准。老人 一听有人提到虎秀毛鹰脑,马上受了启发,拿了信就走,留下个

6、满脸通红的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像现在,到处都看得到繁体字,何况那信上还是些手写 的、有点潦草的繁体字;我也根本不知道本村有人在什么兰州当兵, 要不我蒙也 得给它蒙出来啊。 后来,我就开始为捍卫一代中学生的名誉而动开了脑筋。要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地去苦读繁体字显然不行,一是没有这么多信让我读,二是不可能一家家去 展示我学到的新成果。 后来终于想出了办法:给县广播站写稿。那时有线广播的普及率比现在的电 视机还高,每家的厅堂里都挂着一个。终于在一个黄昏来临、整个村子炊烟四起 的时候,村人们一边做饭一边听到了一个甜美的女声:“现在播送埠前公社五星大 队龙回仁同志来稿:扎根农村学大寨,誓教家乡变新颜

7、”这一广播,就等 于一夜之间给我“平反”了。令人尊敬的虎秀毛鹰脑叔叔虽然繁体字认得比我多, 字也“斜”得比我好, 但人家一辈子都没让那“话匣子”里的甜美的女声叫过一声“来 稿”呢。 后来写得多了,居然被那甜美的女声叫得有些心猿意马了, 居然忘了当初关 于“扎根农村”的誓言了,居然去参加第一次恢复的高考了。要不然,我早就在老 家娶了个刘海上沾了草屑的村姑,生几个流着鼻涕的小儿,种几块肥薄不一的水 田,盖一栋两到三层的小楼,过一种田园诗一般的生活了,也不至像现在这样患 上“三高”“四高”体内各项指标严重超标。 现在想来,这一切很可能与当年那个没能认出来的繁体的“兰”字有关。 说实话,一听到博导读错

8、字时,我的心情有些复杂。首先是惊讶,觉得堂堂 博导怎么也会读错字呢?那些笑话告诉我们, 读错字这项工作好像专门是一些行 政领导干的呀。 接下来就有些窃喜了:因为本人也会读错字啊。中国字真是太复 杂了,似是而非的形,似是而非的音,似是而非的意,实在太多太多了。一个最 普通不过的“和”字,居然有五个读音! “已”“己”“巳”三个这么相近的形,居然是 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有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音!窃喜之余,就是忧虑了(当 然是杞人忧天的忧),长此以往,国人的素质就够呛了! 读错字其实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更体现了一个人的政治素养。 早就有人把读错字、 写错字上升到爱不爱国的政治高度。 你热

9、爱你的祖国, 怎么 能不尊重你祖国的语言文字呢?都德的 最后一课 很多人都学过, 这篇小说的 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 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 表现了法国人的 爱国主义感情。小说自 1873 1873 年发表以来,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并常被选为 中小学语文教材, 流传广泛, 脍灸人口。 而对于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近 代中国,更是容易引起共鸣。当时有个叫健铁的作者就赋诗发表了读后感 最后一课题辞 : 柏林书到意苍茫, 汉麦先生辍讲章。 四十年来求学地, 知从何处话兴亡。 凝神端坐睨诸生, 忍泪念愁哭不成 祖国文章君识否, 山残水剩最凄清。 一声木铎日轮高, 却怪先生新换袍。 稚子亦知亡国恨, 春风和泪看胡桃。 上完这堂课,这些法国的小学生就再也不能学自己的文字、 说自己的母语了。 他们为以前没有认真学好法文课而后悔了。 如今强大了的中国,国人当然没有了当年那些法国小学生和中国健铁们的心 情了,包括博导在内的我们,也就不把错读几个字当作什么大事了。 纯洁和规范祖国语言文字,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机构和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 作。前不久,南昌市的文字机构就组织了许多教师和学生, 对市内的店铺招牌和 户外广告上的不规范用字进行了清理, 并将这一活动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