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邵东市2020-2021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夕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 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 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 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 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 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
2、时,他父亲赶考铎羽而归。苏 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 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 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 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 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 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
3、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 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 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 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威朋友的思念,也有 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三军:春秋时大国军队分为中军、上军、下军,也有称中军、左军右军的, 文中泛指军队。B. 尚:古指迎娶公主。因为帝王之女尊贵而不敢言娶,隐含高攀之义。又称“尚 主” “尚公主”。
4、C.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也叫“百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魏武侯乘船出行,行至河水中央时赞叹说,险固的山河是国家之宝,而吴起 则认为,君王应该修德,德政才是治国之宝。A. 魏国以田文为相,吴起不服。田文承认自己在强兵卫国、理政治国方面不如 吴起,但在当时的形势下,自己任相更合适。B. 吴起担任楚相期间,对内严明法纪,裁减冗员,对外加强国防,扩展疆域, 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却招致贵戚权臣的怨恨。C. 楚悼王逝世,贵戚大臣乘机作乱,吴起为保护悼王尸体而伏在悼王身上,结 果被乱箭射死。肃王即位后,下令诛杀作乱者。13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2)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14. 吴起在鲁国遭到谗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0. C11. A 12. D(1)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毒疮里的脓液,怎么还哭 呢?(2)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归顺服从,你比我吴起如 何?13. 不孝。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不仁。为了大将之职杀害妻子。招嫉。 因战功而招来同僚嫉妒。(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渭上秋夕闲望潘闿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6、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此诗作于潘闿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 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 朝。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 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A.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 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B.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 爱自然、乂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
7、情感。C.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15.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意象:残阳、秋雨、鸣蝉。手法:采用视听结合或声色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 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 动静结合,“残阳初过雨”属于静态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动态描写。 借景抒情,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 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8、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2)老子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表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o(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 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
9、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 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 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 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 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 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 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 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 唱的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
10、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 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 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万人空巷纷至沓来欣赏铺天盖地B.倾巢而出闻风而至鉴赏遮天蔽日C.倾巢而出纷至沓来欣赏遮天蔽日D.万人空巷闻风而至鉴赏铺天盖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 的段落为主。B. 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
11、以昆曲剧目中 的段落为主。C.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D.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Illi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清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A19. C比喻、夸张;声如丝线,表明歌声具有细、高、绵长的特点;“穿云裂石”, 夸张,突出歌声高亢嚓亮,“听者心血为枯”,夸张,突出歌声感染力强,听者 全身心投入。(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色达藏戏源于青海省智钦寺,早期是跳神的寺庙乐舞。1948年,色达日洛活佛 在安多藏
12、戏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加入景片、道具和弦乐器,改编创作了大量剧目,(),成为当地普及面最广的民间艺术。色达藏戏讲究唱、舞、韵、白、技、表六项基本功,其最大的特征就是 , 用藏戏把各类藏民族艺术联系起来,贯穿成为一体。演出中,演员自弹自跳自唱, 另外 ,一场演出有可能用到形形色色上千件道具; ,常能以磅礴的气势感染观众,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培养了一大批藏戏人才,在色达广泛地传播藏戏A. 大批藏戏人才得以培养,使藏戏在色达广泛传播培养了一大批藏戏人才,使藏戏在色达广泛传播B. 大批藏戏人才得以培养,在色达广泛地传播藏戏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13、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 C 22.示例:集各家之长道具非常繁杂演出场面壮观 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 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 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 阻的过程。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800字。【答案】把握今天,收获明天我们企盼学业成功,实现自己人生中最
14、美的梦想,这无疑需要顽强的拼搏和不懈 地奋斗。经过无数的起起落落,企盼的心情,反而越加强烈,学业水平考试为期不远,就 在明天的明天。明天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明天画上美丽的色彩, 画上最亮丽的一笔。一道烦人的数学题,能让我绕来绕去,30分钟绕不出来,一但点破,却能经久 不忘。多怀念小学生活,愣没碰上这样的题,这就是长大带来的结果,但长大是 不可逆转的现实。面对遇到的和尚未遇到的难题,我需要破解之方,需要从容淡定,更需要百折不 挠的毅力。一位名人说过:“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样的 坚持多了,也便成了进步。“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人此语,不无道理,曾读过故事
15、:有掘井者,费尽移山心 力掘了四口井,皆不见水,自认为无水、便弃之而去,其实那第三口井,距水颇 近,甚至只须数镐之劳,胜利的水就会汨汨流出,目标咫尺,竟毫无耐心半途而 废,岂不哀哉!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国维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快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上很好的座右铭。这些经典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握 正确的方向,“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对五光十色,面对各种诱惑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如何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今天,是我们能否实现
16、美好理想的一个关键点。我们有了一个理想的学校,有了周围“数以千计,近朱者赤”的好同学,不等于 我们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好学校,好老师和好同学是人生的幸运,但是决定的 因素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于自己能否把握住今天,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 一步步实现人生理想。加油!我和我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明天,我们把握住今天!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 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 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 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
17、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 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 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 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 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 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 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煮在论词绝句 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 播。日本词人学习、
18、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 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 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春在城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 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 铁焯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 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 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 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
19、文章卓牵”,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 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 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 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硬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 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 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 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 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
20、宇”,森槐南的水 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醛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 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 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义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 森川竹硬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 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 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 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
21、,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 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 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木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 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 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 夏承煮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 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 口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
22、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 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 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A.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 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B.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 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C.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 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
23、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 的胸襟。A.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 消极懈怠。B. 苏轼在I、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 孤高心境。C.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句强化了全 词的主题。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 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 C 2. B 3. C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
24、举例论 述。5. 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 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 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 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 艺术境界达到极致。(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 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 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
25、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 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总指挥萧克将军的女生呢。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 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 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 口号。1934年12月2 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 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 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
26、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 爽朗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 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 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 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 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 能。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 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
27、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 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红二、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 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怕是着了共产党的魔,先是大儿和二女 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 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 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缚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 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 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
28、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 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表来的一大 把野菜。见而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 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 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 时会分娩也得出发。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 蹲在地上起不来。母亲四处侦巡
29、一遍,肴见路边有个只剩四堵颓败断墙的藏民放 羊用过的土堡,忙把幺姨搀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 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 土堡里出生的意思。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第三天,幺姨刚被扶上马走了几步,就一头栽下来。恰巧杨尚昆夫人李伯钊大姐 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 有一斤大米的干粮袋,扔了过来。幺姨拼尽全身力气说,不行呀,李大姐,过草 地,粮食是每个人的命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幺
30、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 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 不想被命运打败。(有删节)文本二:我近年写的是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 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 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 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
31、写作必须遵守的原 则。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 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 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选摘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 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B. 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 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 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C. 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儿句对话,就
32、为读者勾勒出一位 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D. 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 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6. 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 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A. 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 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B. 鲁迅 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曰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
33、。C. 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7. 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8. 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 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答案】6. B 7. C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 情。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 运低头。8. 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 “红色意境”;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费美之情,体现了 “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 则。 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 家进步的动力之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湖南2025年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9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2025年江安县事业单位上半年考核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效能源利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市政工程实践技巧试题及答案
- 文化融合在管理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量子通信技术在智能工厂设备远程服务与维护中的应用预研分析
- 咖啡连锁品牌扩张战略与2025年品牌年轻化布局研究报告
- 行政管理中的道德决策难题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管理思路试题及答案
-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考题附答案
- 重力坝毕业设计-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设计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工程投标密封条
- 浅圆仓仓顶钢桁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 新建铁路晋豫段站前工程设计技术交底材料(站场)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应用题基础篇【含答案】
- 深圳某旅游口岸施工组织设计
- GB∕T 25684.6-2021 土方机械 安全 第6部分:自卸车的要求
- 物料管理入门练习作业答案
- 学生活动场地借用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