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小摄影师_(无答案)_第1页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小摄影师_(无答案)_第2页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小摄影师_(无答案)_第3页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小摄影师_(无答案)_第4页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小摄影师_(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摄影师?导学案教学目的1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保护:学习小摄影师尊敬、爱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德。2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心保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练惯用“突然一词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在学习本课生字、词的过程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沿用前两课

2、学过的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以此进展稳固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 1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学习本课生字,老师可继续指导学生借助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其步骤是:一读;二画;三查;四选;五按要求填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检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先回忆自学生字的方法步骤,然后口头答复,借以强化要求。 2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练习,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及根据词义选择适当的字义等等,因此占用时间较长,约为1520分钟。这时老师可放手让学生开展自学。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

3、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和纠正。 2指名让学生分析字形构造。 如:“摄、贴、吩咐、胶、秘、社为左右构造;“基、突、卷、杂为上下构造; “侧为左中右构造; “者为半包围构造。 3识记字形。 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识记字形。 比方:“贴和“沾、“吩和“份、“杂和“朵等。 可作补充练习,加以稳固复习。如: 4指导书写。 “卷下面的第七笔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杂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写成“几,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钩,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理解词义。 联络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的意思。 联络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摆弄:本

4、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络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小男孩对高尔基提出要求。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为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突然事先没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一点儿也没想到要发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说一句话。 在训练学生用“突然一词说话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展。 1理解词义。 “突然是指事先没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2找出例句。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

5、,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3分析例句: 1高尔基正在读书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等待拍照时,小男孩哭了起来。 经过分析要让学生弄清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意料之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突然一词把前后两种情况连接起来。 4体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事件在瞬间发生或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选择练惯用“突然一词说话的素材。 5练习说一句话: 1老师举例范说: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到地上,“啪

6、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2学生口头练习。 在学生口头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指名让学生进展评议。 如:1选择的语言环境是否确切;2句子是否通顺。以此训练学生说话和听话的才能。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2围绕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这个小摄影师指的是谁?文中写了他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写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概述内容。 例:文中写_小男孩得到高尔基的特许为他的事情。 或:高尔基工作很忙,却特许一

7、个_小男孩来为他的事情。 二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围绕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其详细步骤是: 1指名读考虑、练习中的第1题: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出示辅助考虑题: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借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书考虑有两个目的。一是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班内的墙报上。他的希望得到高尔基的允许,这样小摄影师便来到了高尔基的面前。二是借助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读书考虑的习惯,边读让学生边用指定的符号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借以强化训练学生读书考虑的习惯。 3指名读有

8、关句子,答复以下问题。 1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后讨论,这段话有几句?其中哪句话写明了小男孩为什么来的原因? 2指名让学生用“画出有关句子,并集体讨论订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展读书考虑及会根据要求找答案答复以下问题的强化训练。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4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之所以能进来是得到了高尔基的特许。“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这是小男孩的恳求得到特许后的结果。讨论中,老师应有意识地检查订正学生画的句子是否正确,再次进展强化训练。 4归纳小结,练习读写句子。 1小男孩想给_照张相贴在_。 2小男孩能进来是因为

9、_。 用填写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展小结,同时,再次强化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 即:1读文想问题2画句找答案3读句知内容 5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后考虑练习第2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出示辅助问题,让学生从三个方面考虑: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标画要点。 6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读文中原句答复考虑题。 3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

10、男孩的吩咐坐下。 4讨论:“吩咐是什么意思?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懂得“吩咐是口头指派或命令的意思。一般是在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的时候才使用它。在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愿,并尽量使他满意,充分表现出高尔基作为长者对下一代的慈祥。 5在 中填写适宜的词语练习说话: 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6指名填写后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填写“突然一词? 正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准备拍照的时候,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这署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所以用“突然一词来连接句子。用这样的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突

11、然一词的用法。 7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8课堂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跑出去? 讨论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摄影师此时心里非常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消耗了高尔基许多珍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忽略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非常懊悔,哭着跑了。 9讨论:高尔基在后面喊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什么?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

12、“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这句话中作者对高尔基语言与动作的生动描写突出了中心,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慈祥。感情色彩非常浓重。 10老师范读,让学生仿读后指名读,从中体会情感。 7再次小结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强化记忆。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络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检查复习。 二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1指名读课后第2题:读句子,答复括号里的问题。 2出示第一句: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3讨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 在这句话中“摆弄是支

13、配、调整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体会:一是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二是指小男孩为调整坐姿。“很久很久说明用了很长时间,联络下文,门卫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的办公室,因为他的工作很忙。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破例让小男孩进来拍照,已是特殊照顾。这时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很久,占用了高尔基很多珍贵的时间,但是为了孩子,高尔基舍得花费时间接待他,耐心地摆着姿势,等着他拍照,足以说名高尔基关心保护少年儿童。 4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第二个句子及括号中的问题。 5出示重点句及问题。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假如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14、? 6课堂讨论: 句中“他指谁?联络上文我们知道来访的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高尔基的共有两句。但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却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要让学生从“我很忙这三个字中体会“不见的意思。说明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对关心下一代的事却是非常重视的。“假如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与上句相比,冷淡与热情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联络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具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应让学生联络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根据,并发挥想象。 如:小男孩会再来,因为_。 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谈看法。理由是: 1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2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所以他会再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课文中大量篇幅描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朗读中应根据人物的身份、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