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同步测试苏教版_第1页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同步测试苏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 4- 1 - 第 11 课端午日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 cn)(zh cn)酒(f t)(f t)水茶(d mg)(d mg)缠(gu (gu 2.2. _ 端午日作者 _ ,湖南凤凰人, _ 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小说 _ _ ,散文集 _ 等。 3.3. 七年级(3)(3)班同学组织辩论赛,论题是“”辩论后,作为正方主辩,你代表正方作总结 陈词,请把你说的话写在下面。 4 4从 20082008 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此举在全国 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

2、节、中 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 数据统计。 调奁对象 调査壇目 j 中老年 I 年 城蛆鹽陽 多対居民 城锁号民 呢當欢试中国传觥节日 95.5 70.1% 更喜欢过两方节日 36.2% 4SK 29.9 a a .根据上表,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1)(1) 在我国, _ (2)(2) 在我国, _ b b 对国务院的举措,你所持的态度是什么 ?说说理由。 态度: _ 理由: _ 二、阅读理解、分析 ( (一) )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 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 1111 点钟左

3、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 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 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 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 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 - 2 - / 4- 2 - 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 1212 个到 18 18 个

4、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 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 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 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 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 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 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 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 胜利

5、庆祝的 500 500 响鞭炮。 5 5这段文字提及了端午日的两种习俗。分别是, 。 6 6选文描述欢庆节日的全茶峒人的情景,其目的何在? 7 7文段开头,连用三个“莫不”请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8 8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尤其是描写赛船时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外貌和动作的 词语更是出彩,请找出这些词语,并体会其对表现赛船场面的作用。 9 9“龙舟竞渡”是本文详写的内容,结合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划船人的精神风貌? (二) 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沈从文 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举行赛船。这些特制 龙船多享而长,有的且分五色,头尾高张,转动十分灵便,平时搁在岸上,

6、节日来临前, 才由二三十个特选少壮青年,在鞭炮轰响、欢笑呼喊中送请下水。初五,叫小端阳,十五 叫大端阳,正式比赛或由分三到初五,或由初五到十五。沅水流域的渔家子弟,白天玩不 尽兴,晚上犹继续进行。三更半乏后,住在河边的人从睡梦中醒来时,还可听到水面漂来 蓬蓬当当的锣鼓声。近年来我的记忆专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在一条六百里长的沅水 和五个支流一些大城小镇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 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 因此还可联想起许多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较早出现的龙舟,似应数敦煌壁 画,东王公坐在上面去会西王母,云游远方,象征“驾六龙以驭天” 。画虽成

7、于北朝人手, 最先稿本或可早到汉代。其次是洛神赋图卷 ,也有个相似而不同的龙舟,仿佛“驾玉 虬而偕逝”情形,作为曹植对洛神的眷恋悬想。虽历来当做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手笔,产生 时代又可能较晚些。还有个长及数丈元明人传摹唐李昭道阿房宫图卷 ,也有几只装饰 华美的龙凤舟,在一派清波中从容荡漾,和结构宏伟建筑群相呼应。只是这些龙舟有的近 于在水云中游行的无轮车子,有的又和五月端阳少直接关系。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 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 、宋人龙舟图 、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 、宋人西湖竞 渡图,明人龙舟竞渡图画幅虽不大,作得都相当生动美丽,反映出部分历史真 实。故宫收藏清初十二月令画轴五月端阳龙舟图 ,

8、且画得格外华美热闹。 此外明清工人用象牙、竹木和剔红雕填漆做的龙船,也有工艺精巧绝伦的。至于应用 到生活服- 2 - / 4- 3 - 用方面,实无过西南各省民间挑花刺绣;被面、帐檐、门帘、枕帕、围裙、手巾、 头巾和小孩穿的坎肩、涎围,戴的花帽,经常都把“闹龙舟”作主题,加以各种不同艺术 表现,做得异常精关出色。当地妇女制作这些刺绣时,照例必把个人节日欢乐的回忆,做 新嫁娘做母亲对于家庭的幸福愿望,对于儿女的热爱关心,连同彩色丝线交织在图案中。 闹龙舟的五彩版画,也特别受农村中和长年寄居在渔船上、货船上的妇孺欢迎,能引起他 们种种欢乐回忆和联想。 ( ( 选自沈从文散文选 ) ) 1010作者

9、回忆中的“端午”主要是什么地方的风俗 ? ?为什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 ,这“种 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 ? ? 1111“端午”给作者的“特别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 ? 1212第二段介绍了中国用“闹龙舟”作题材的作品,你认为介绍这些作品有什么作用 ? ? 1313端午节除了赛龙舟外,还有哪些习俗,请列举出 3 3 个。 参考答案 1 1蘸 凫 峒 裹 2 2沈从文 现 边城 长河 湘行散记 3 3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过时,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4 4a a (1(1) ) 中老年人比青少年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2) (2) 城镇居民比

10、乡村居民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b b 态度:赞同。 理由: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亲情;有利于构建和 谐社会;有利于丰富百姓的生活。 5 5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龙舟竞渡 6 6让人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爱国、爱民。 7 7( 1 1)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 2 2)为下文设置悬念 8 8写外貌的: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写动作的:持、划、挥动、指挥、敲打、调理。这 些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9 9描写出划船竞赛,又着重写划船人及其精神风貌:占主体地位的浆手、带头的指挥员、 调理下浆节拍的鼓手和锣手,凸显他们奋力拼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