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氨中毒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镂的碱性溶液。氨在20c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作业人员吸入氨气引发氨中毒事故。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本公司生产厂制冷车间.制冷设备及管道。使用液氨作为制冷剂,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轻度中毒表现为咽喉疼痛、咳嗽或咯血、胸闷或胸骨后疼痛。严重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

2、高浓度引起肺水肿。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生产过程中由于制冷间冷机轴封损坏、冷机氨气管路有泄漏。发生氨泄漏。氨气检测仪发生报警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救护人员未做好个人防护可能导致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2 .应急工作职责2.1 组织机构应急救援总指挥:维修主任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制冷间负责人应急救援组成员:制冷人员、维修人员应急疏散组成员:安全员应急抢修组成员:维修人员事故调查组成员:安全员2.2 职责2.2.1 总指挥职责a)负责预案的制定、修改、审批;b)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c)检查督促做好氨中毒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d)负责应急时的全面组织和指

3、挥;2.2.2 副总指挥职责a)组织实施硫化氢中毒事故预防、控制、应急救援;b)发生事故时,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c)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d)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并进行改进。2.2.3 应急救援工作组成员职责:a)应急救援组职责是:1)迅速组织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搜救。2)根据需要调集人员对事故现场实施处理。3)负责事后现场的恢复工作。4)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5)负责救护车的联系和伤员的护送。b)应急疏散组职责是:疏散周围人员防止发生次生事件G)应急抢修组职责是: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进行抢修,防止发生次生事件。d)事故调查组职责是:

4、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上报。3,应急处置程序1.1 事故报警1.1.1 报警信息接收与通报发生氨中毒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维修主任,维修主任负责和应急救援工作组的成员取得联系,同时向厂领导汇报。1.1.2 上报内容a)事故信息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具体位置。b)中毒者伤势及症状。G)采取的应急措施。d)发现者的姓名及联系方式。1.2 应急救援的原则1.2.1 所有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设施,确保应急人员安全。1.2.2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利用应急力量及装备对中毒者迅速实施救助,赢得最佳时机,确保应急救援有效实施。1.3 应急措施启动总指挥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本方案。

5、总指挥及救援组成员立即赴现象进行急救。1.4 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接到指令的应急救援组成员迅速赶到制冷间实施救援。如需就医拨打120,指派一人到单位大门口接应引导。1.5 事故扩大及同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应急救援组或应急救援总指挥确认事故响应级别需要提高时,应积极开展人员救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求援助。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通知,由公司应急总指挥启动公司职业病危害综合应急预案。4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1 采取有效个人防护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不得冒然行到。4.2 急救措施4.2.1 发生氨中毒事故制冷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压缩机运行。4.

6、2.2 救援组人员佩带防毒面具和正压式呼吸器进入现场实施救助。同事疏散组人员将周围人员疏散至上风口安全区域。4.2.3 进入现场排险人员必须保证两人,戴上防护面具进入机房关闭设备供液阀门。把氨中毒人员搀扶机房外,事故现场外的上风口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抢救。4.2.4 伤员抢救a)氨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三类:1)氨液溅到皮肤上时引起类似的烧伤伤害。2)氨液和氨气对眼睛有刺激性或烧伤性伤害。3)氨气被人体吸入,轻则刺激呼吸器官,重则导致昏迷甚至死亡。b)救护方法1)当氨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氨液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2%口酸水冲洗皮肤,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6摄氏度,切记干加热,当解

7、冻后,在涂上消毒凡士林植物油脂活泼万花油。2)当呼吸道受氨气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弄湿衣服,捂住口和鼻子,由于氨易容与水,因此,可显著减轻的刺激作用,或用食醋把毛巾弄湿,在捂口、鼻,由于醋蒸汽与氨发生中和作用,使氨变成中性盐,这样,也可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3)当呼吸道受刺激较大而且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着饮入0.5%的柠檬酸水、柠檬汁或食用醋,但切勿饮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会助长氨的扩散。4)不论中毒或窒息程度轻重与否,均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救护,防止继续吸入含氨的空气。5)当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

8、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并立即送医院抢救。4.3 现场恢复4.3.1 抢修组做好个人防护,打开事故现场的门窗进行通风,关闭泄漏点相关的阀门。4.3.2 打开喷淋水管,对准泄露部位进行稀释淋水,以降低室内氨气浓度。严禁动用明火,防止发生火灾事故。4.3.3 采取相应办法对漏点进行维修,检测氨气体待未检出时,制冷车间可以恢复正常运行状态4.4 应急结束4.4.1 应急指挥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安置。4.4.2 应急终止条件:事故隐患消除,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污染不再扩展。5 .事故调查处理5.1 相关人员配合安全员进行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5.2 事故报告的

9、主要内容5.2.1 事故放生的时间、地点。5.2.2 事故单位的负责人。5.2.3 事故已经造成人员的伤势情况。事故造成的影响。5.2.4 事故的经过及原因,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措施。5.2.5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等。6 .注意事项6.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6.1.1 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需检查面具是否有裂痕、破口,确保面具与脸部贴合密封性;检查呼气阀片有无变形,破裂及裂缝;检查头带是否有弹性、滤毒盒座密封圈是否完好;检查滤毒盒是否在使用期内。2)使用时将面具盖住口鼻,然后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顶;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然后扣住;风干的面具请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吸气阀

10、的密合性,并将面具放于洁净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6.1.2 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检查:按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须在27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1Mpa。报警器检查: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2)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区。6.2.1 判断病人意识、心跳、呼吸是否停止如病人突然倒地或抽搐后,可用指甲掐鼻唇沟处,如毫无反应为意识丧失,

11、无胸腹部呼吸动作为呼吸停止。在颈动脉摸不到脉跳为心脏停止,颈动脉最易摸到的位置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当确定病人意识已完全丧失,无心跳、无呼吸或仅有极微弱缓慢的心跳和呼吸时均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可以先用中等力量拳击心前区,若心脏不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尽快向医院求救。6.2.2 胸外心脏按压1)病人仰面平卧,最好躺在硬地或硬板床上,以加强按压效果。按压部位:成人在胸骨的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2)抢救者用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手指翘起,另一手掌置于前手背后,双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掌的正上方;有节律、垂直地施加压力于病人胸前。抢救者跪在病人一侧或站在一侧,按压力量要适中,能使胸骨下降35厘米为宜。3)每一次按压与松弛相接,时间各一半,松弛时手掌根部不用力,但不要离开胸部,使胸骨自然回到正常静止位置,按压次数为每分钟80100次。4)注意事项:按压力量不宜过重或过轻;按压部位一定要准确;要耐心地持续按压,及时在运输途中也不能间断。6.2.3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与胸外心脏按压配合同时进行(二人抢救)或相继进行(一人抢救)。1)通畅气道:病人平卧,肩颈部垫一软垫,使病人头向后仰;抢救者用一只手抱在病人后颈部,另一只手掌放在病人前额部稍用力向后压,使病人头后仰,或者一手拖住病人下颌用力上举,一只手向下压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