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 11 .甲、乙、丙三人在 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 丙每天分别能植树 24 , 30 , 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 B地植树,乙先在 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总棵数是900 + 1250 =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 24 + 30+ 32 =86棵需要种的天数是 2150 +86 = 25天甲25天完成24 X25 =600棵那么乙就要完成 900-600=300 棵之后,才去帮丙即做了 300 +30 = 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2 .有三块草
2、地,面积分别是5, 15, 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 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因为第一块草地 5亩面积原有草量+ 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 X30 = 300份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 +5=60份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 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 X45 = 1260份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 +15 = 84份所以45 30 =15天,每亩面积长 84 60 =
3、 24份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 24 +15 = 1.6份所以,每亩原有草量 60 30 X1.6= 12份第三块地面积是 24亩,所以每天要长 1.6X24 =38.4份,原有草就有 24 X12 =288份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 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 288 +80 = 3.6头牛所以,一共需要 38.4 +3.6 =42头牛来吃。两种解法:解法一: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 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 ;每亩45天的总草量 为:28*45/15=84 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 84-60 ) / (45-30 ) =
4、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 , 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 24 亩 80 天共有草量 3072+288=3360,所有 3360/80=42(头)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 ) / (45-30 ) =24 ; 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 15 亩 80 天所需牛 180/80+24(头)24 亩需牛:(180/80+24 ) *(24/15 ) =42 头3 .某工程,由甲、乙两
5、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 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 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 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甲乙合作一天完成 1+2.4=5/12 ,支付1800 +2.4= 750元乙丙合作一天完成 1 + (3 + 3/4 ) = 4/15 ,支付1500 X4/15 = 400元甲丙合作一天完成 1 + (2 + 6/7 ) = 7/20 ,支付1600 X7/20 =560元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 +4/15 +7/20 ) +2 = 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
6、50 +400 +560 ) +2 = 855元甲单独做每天完成 31/60 -4/15 = 1/4 ,支付855 - 400 =455元乙单独做每天完成 31/60 -7/20 = 1/6 ,支付855 - 560 =295元丙单独做每天完成 31/60 -5/12 = 1/10 ,支付855 -750 = 105元所以通过比较选择乙来做, 在1+1/6 =6天完工,且只用 295 X6= 1770元4 . 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 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
7、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18把这个容器分成上下两部分,根据时间关系可以发现,上面部分水的体积是下面部分的+3=6 倍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高度之比是(50 20) : 20 = 3: 2所以上面部分的底面积是下面部分装水的底面积的6 +3 X2 = 4倍所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容器底面积之比是(4-1) : 4 = 3: 4独特解法:(50-20 ) : 20=3 : 2,当没有长方体时灌满 20厘米就需要时间18*2/3=12(分),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 12-3=9 (分钟)的水量,因为高度相同,所以体积比就等于底面积之比,9: 12=3 : 45 .甲、乙两位老板分别以同样的价格购进一种时装,乙
8、购进的套数比甲多1/5 ,然后甲、乙分别按获得80%和50%的利润定价出售.两人都全部售完后,甲仍比乙多获得一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又恰好够他再购进这种时装10套,甲原来购进这种时装多少套?把甲的套数看作5份,乙的套数就是 6份。甲获得的利润是 80%X5 = 4份,乙获得的禾1J润是 50%X6=3份甲比乙多4-3=1份,这1份就是10套。所以,甲原来购进了 10X5=50套。6 .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 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 5.经过2+1/3 小时,A , B两池中注入的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 25% ,乙管的注水速
9、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 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 少小时注满B池?把一池水看作单位“ 1”。由于经过7/3小时共注了一池水,所以甲管注了 7/12,乙管注了 5/12。甲管的注水速度是 7/12 +7/3 =1/4 ,乙管的注水速度是1/4 X5/7 =5/28 。甲管后来的注水速度是1/4 X (1+25%) = 5/16用去的时间是 5/12 +5/16 =4/3小时乙管注满水池需要 1 +5/28 = 5.6小时还需要注水 5.67/34/3=29/15 小时即1小时56分钟继续再做一种方法:按照原来的注水速度,甲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7/12 =4小时乙管注满水池的时间是7/3 +5
10、/12 =5.6小时时间相差5.6 4 = 1.6小时后来甲管速度提高,时间就更少了,相差的时间就更多了。甲速度提高后,还要 7/3 X5/7 =5/3小时缩短的时间相当于 1 1+ (1+25%) = 1/5所以时间缩短了 5/3 X1/5 = 1/3所以,乙管还要 1.6+1/3=29/15小时再做一种方法:求甲管余下的部分还要用的时间。7/3 X5/7 + (1 + 25%) =4/3 小时求乙管余下部分还要用的时间。7/3 X7/5 = 49/15 小时求甲管注满后,乙管还要的时间。49/15 -4/3 = 29/15 小时7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
11、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 3/10 ) : (1/2 -3/10 )=7:2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 2: 7,所以小明步行 3/10需要5+ (7 2) X7 = 7分钟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 = 70/3分钟。8 .甲、乙两车都从 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 B两地的距离等于 B, C两地的距离. 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 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 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 7分钟,
12、甲车则不停地驶往 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 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乙车比甲车多行 117 + 4 = 8分钟。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 8 + (1 80%) = 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 X80 %= 32分钟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 +2 +7 = 27分钟。甲车在乙车出发后 32 +2+ 11 =27分钟到达B地。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9 .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 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 1
13、5: 10 = 3: 2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 2所以,两城相距12 + (3 2) X (3 + 2) =60千米10 .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我的解法如下:(共 12辆车)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3吨(4个)2.5吨(5个)1.5 吨(14 个)1吨(7个)车的数量4个4个4辆2个2个2辆6个6个3辆2个1个1辆6个2辆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211 .师徒二人共同加工 17
14、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 =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 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 3 + 4=7份,师傅加工了 3份,徒弟加工了 4份。12 .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 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 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这个题
15、目和第8题比较近似。但比第 8题复杂些!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 + 4=16分钟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 + (180%) = 80分钟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 80 X80 % = 64分钟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大轿车出发后80 +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 40 +5 = 45分钟离开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 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 17 + 64+2 = 49分钟 了。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
16、4+ (180%) X80%=16分钟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 +64 16 =65分钟追上。所以此时的时刻是 11时05分。13 . 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 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 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 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 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 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 /14 + 1/20= 17/140;因为1/ (17/140) =8 (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 1/35,这 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1/35 ) / ( 1/14 ) =
17、 2/5 小时=0.4 小时。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 + 0.4 = 16.4小时。14 .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 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 4 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黄气球总价:(18/3) * 2= 12元,花气球总价:(14/2) *3 = 21元。15 . 一只帆船的速度是 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 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 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船的顺水速度:60 +20 =80米/分
18、,船的逆水速度:60 -20 = 40米/分。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 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 2。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3小时30分* 1/ ( 1 + 2) =1小时10分=7/6小时。(7/6小时=70分)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80 * 7/6=280/3 千米。(80 X70 = 5600 )16 .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 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 ;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 ,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
19、吨?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 + 37 = 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乙粮仓差1 1/2 =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 11/3 =2/3没有装满。说明乙器M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 +1/2 =4/3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 80 + (1 +4/3 +2) = 48吨乙仓库的容量是 48 X4/3 = 64吨17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 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根据题意得:甲数=乙数X商+ 2;乙数=丙数X商+ 2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 2。商是大于0的
20、整数,如果商是 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 2,就不符合要求。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 2倍。因为甲数十乙数=乙数X (商+1) +2 = 478因为 476 = 1 X476 =2X238 =4 X119 =7X68 = 14 X34 =17 X28 ,所以“商+ 1 ” V 17当商=1时,甲数是240 ,乙数是238 ,丙数是236 ,和就是714当商=3时,甲数是359 ,乙数是119 ,丙数是39 ,和就是517当商=6时,甲数是410 ,乙数是68 ,丙数是11 ,和就是489当商=13时,甲数是444 ,乙数是34,丙数是32/11 ,不符合要求当商
21、=16时,甲数是450 ,乙数是28,丙数是26/16 ,不符合要求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18 .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 1小时到达,如果 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 20% ,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原定时间是1+10%x (110%) = 9小时如果速度提高20 %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 9+ (1+20%) =3/2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 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 =2/3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 + (1 2/3 ) =
22、 540千米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第1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 =10 : 9,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 : 9,所以减时间为:1/ (1-9/10 ) =10小时;原时间为 9小时;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 : 5,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 (1/6) =6小时,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 9-6=3小时,原速度为 180/3=60 千米/时,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 千米19 .某校参加军训队列表演比赛,组织一个方阵队伍.如果每班6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 4个班的同学参加,如果每班70人,这个方阵至少要有3个班的同学参加.那么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
23、为几人?利用平方数解答题目:根据题意,方阵人数要满足60X3方阵人数W 60X4,并且满足70X2方阵人数W 70X3说明总人数在 60 X3= 180和70 X3 = 210之间这之间的平方数只有 14 X14 = 196人。所以组成这个方阵的人数应为196人。20 .甲、乙、丙三台车床加工方形和圆形的两种零件,已知甲车床每加工3个零件中有2个是圆形的;乙车床每加工 4个零件中有3个是圆形的;丙车床每加工 5个零件中有4个 是圆形的.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了 58个圆形零件,而加工的方形零件个数的比为4:3:3,那么这天三台车床共加工零件几个?我用份数来解答:甲车床加工方形零件 4份,圆形零件4
24、X2=8份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 3份,圆形零件3X3=9份丙车床加工方形零件 3份,圆形零件3X4=12份圆形零件共8 + 9 + 12=29份,每份是58+29 = 2份方形零件有 2 X (3 + 3+4) = 20个所以,共加工零件 20 + 58 = 78个(170 + 10*4 ) /7=30 个30*4 40 = 80 个或者:把师傅加工的零件数减去10*3 =30个,师傅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的1/4。(170 10*3 ) / ( 3+4) *4 = 80 个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321 .圈金属线长30米,截取长度为 A的金属线3根,长度为B的金属线5根,剩下的金 属线如果
25、再截取2根长度为B的金属线还差0.4米,如果再截取2根长度为A的金属线则 还差2米,长度为A的等于几米?用盈亏问题思想来解答:截取两根长度为 B的金属线比截取两根长度为A的金属线少用2 0.4 = 1.6米说明每根B比A少1.6+2=0.8米那么把5根B换成A就会还差0.8 X5 = 4米,把30米分成3 + 5 + 2= 10根A,就差4 + 2 = 6米所以长度为A的金属线,每根长(30+6) +10 = 3.6米利用特殊数据与和差问题思想来解答:如果金属线长30+2=32 就够5个A和5个B,那么每根A和B共长6.4米每根A比B长(2 0.4) +2 = 0.8米A 长(6.4+ 0.8
26、) +2 = 3.6 米22 .某公司要往工地运送甲、乙两种建筑材料.甲种建筑材料每件重 700千克,共有120件,乙种建筑材料每件重900千克,共有80件,已知一辆汽车每次最多能运载4吨,那么5辆相同的汽车同时运送,至少要几次?这是最优方案的问题。每次不能超过4吨,将两种材料组合,看哪种组合最接近4吨,最优办法是 900 X2 + 700 X3 = 3900千克所以,80+2 = 40, 120 +3 = 40,所以,40+5=8 次23 .从王力家到学校的路程比到体育馆的路程长1/4 , 一天王力在体育馆看完球赛后用17分钟的时间走到家,稍稍休息后,他又用了 25分钟走到学校,其速度比从体
27、育馆回来时每分钟慢15米,王力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用份数来解答:把家到体育馆的路程看作4份,家到学校就是 5份从体育馆回来每分钟行 4+17 = 4/17份,去学校每分钟行 5+25 = 1/5份所以每份是15 + (4/17 -1/5 ) =425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425 X5=2125米24 .师徒两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由于配合得好,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要提高1/10 ,徒弟的工作效率比单独做时提高 1/5.两人合作6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2/5 ,接着徒弟又单独做6天,这时这项工程还有 13/30未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师傅一人做,几天完成?徒弟独做6天完成:1 13/302/5=
28、1/6,所以徒弟独做的工效为:25 .六年级五个班的同学共植树100棵.已知每个班植树的棵数都不相同,且按数量从多到少的排名恰好是一、二、三、四、五班.又知一班植的棵数是二、三班植的棵数之和,二班植的棵数是四、五班植的棵数之和,那么三班最多植树多少棵?一班=二班十三班,二班=四班十五班;可知,五个班的总和=一班+二班+三班+二班=二班X3+三班X 2= 100所以二班X 5 >100 >三班X 5所以二班人数超过 20 ,三班人数少于20人如果二班植树21棵,那么三班植树(100 -21 X3) +2 = 17.5 ,棵数不能为小数。如果二班植树22棵,那么三班植树(100 22
29、X3) +2 = 17棵所以三班最多植树17棵。26 .甲每小时跑13千米,乙每小时跑 11千米,乙比甲多跑了 20分钟,结果乙比甲多跑了 2千米.乙总共跑了多少千米?乙多跑的20分钟,跑了 20/60 X11 = 11/3千米,结果甲共追上了 11/3 -2 = 5/3千米,需要 5/3 + (13 11 ) = 5/6 小时,乙共行了 11 X (5/6 + 20/60 ) = 77/6 千米27 .有高度相等的A, B两个圆柱形容器,内口半径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容器A中装满水,容器B是空的,把容器 A中的水全部倒入容器 B中,测得容器B中的水深比容器高的7/8还低2厘米.容器的高度是多
30、少厘米?这个题目要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与高的关系!容器A中的水全部倒入容器 B,容器B的水深就应该占容器高的(6X6) + (8X8) =9/16所以容器高2 + (7/8 9/16 ) = 6.4厘米28 .有104吨的货物,用载重为9吨的汽车运送.已知汽车每次往返需要1小时,实际上汽车每次多装了 1吨,那么可提前几小时完成 .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次数要整数才行。需要跑的次数是104 M =11次5吨,所以要跑11 +1 = 12次实际跑的次数是 104 + (9+1) = 10次4吨,故10 + 1 = 11次往返一次1小时,所以提前(12 11) X1 = 1小时。29 .
31、师、徒二人第一天共加工零件225个,第二天采用了新工艺,师傅加工的零件比第一天增加了 24% ,徒弟增加了 45% ,两人共加工零件 300个,第二天师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徒弟加工了几个零件?这个题目有点像鸡兔同笼问题:如果两人工作效率都提高24%,那么两人共加工零件225 X (24 %+ 1 ) = 279个说明徒弟提高45 %24%= 21 %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加工300 -279 = 21个所以徒弟第一天加工 21 +21 % = 100个,那么徒弟第二天加工了100 X (1 +45%) = 145个那么师傅加工了 300 -145 = 155个零件。30 .奋斗小学组织六年级同学到百
32、花山进行野营拉练,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去时用了 4天,回来时用了 3天,问学校距离百花山多少千米?利用等差数列来解答:行程每天增加2千米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天按照原来的速度行使,从第二天开始,都比前一天多行2千米。所以形成了一个等差数列。由于前面四天和后面三天行的路程相等。去时,四天相当于原速行四天还要多2 + 4+6=12千米返回时,三天相当于原速行三天还要多8 + 10 + 12 = 30千米所以原速每天行 30 12 = 18千米,可以求出学校距离百花山18 X3+ 30 = 84千米(1/6) /6 = 1/36;徒弟合作时的工效为:(1 /36 ) * 6/5 = 1 /30;师傅合
33、作时的工效为:(2/5)/ 6 1/30 = 1/30;师傅独做时的工效为:(1 /30 ) * 10 /11 = 1/33;师傅独做需要:1 / ( 1 / 33 ) = 33天。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431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 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各用了多少度电?50度用因为33+8 = 41, 33代=63,即都有余数,所以,既不可能两户都达到或超过电量,也不可能两户都未达到50度用电量,因此只有一种情况:32 .王师傅计划用2小时加工一批零件,当还剩 160个零件时,机器出
34、现故障,效率比原来降低1/5 ,结果比原计划推迟 20分钟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效率比原来降低1/5,即变为原来的4/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的5/4,比原来多用:5/41=1/4所以,推迟的20分钟就是原来完成160个零件所用时间的1/4。原来完成160个零件需要:20/ ( 1/4) = 80 分钟这批零件共有:160 / ( 80/120 ) = 240个。160个的时间比是4:5,相差1份,是20分钟4份是80分钟160 个前做了 120-80=40 分,80 分 160 个,40 分 160/2=80160+80=240我也来做一种方法:推迟的20分钟,即1/3小时相当于后来用
35、时的 1/5 ,所以,后来用时1/3 +1/5 =5/3小时 原来的工效做160个零件就用了 5/3 1/3 =4/3小时。所以,每小时可以完成160 +4/3 =120个2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就有 120 X2 = 240个33 .妈妈给了红红一些钱去买贺年卡,有甲、乙、丙三种贺年卡,甲种卡每张 0.50元,丙种 卡每张1.20元.用这些钱买甲种卡要比买乙种卡多 8张,买乙种卡要比买丙种卡多买 6张.妈妈给了红红多少钱?乙种卡每张多少钱?买甲比买丙多8+6=14 张,而丙每张比甲贵 0.70元,多买14张甲一共0.50*14=7 元,所 以可以支付丙 7/0.70=10 张,钱数一共是 1
36、.20*0=12 元,可以买乙10+6=16 张,所以乙 的价钱是12/16=0.75 元。34 . 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 .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三个儿子共拿出 1200 X3=3600元,这3600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每个儿子应该分得 3600 +2= 1800兀。三间房子共值 1800 X5 = 9000元,那么每间房子值 9000 +3=3000元。再做一种思路:每人应该分得3+5 = 3/5间
37、房子,那么分得房子的就多分了13/5 =2/5间也就是说2/5间房子值12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 1200 +2/5 =3000元继续分享算法:如果还有5-3 = 2间房子,每人都分得房子,那么就要拿出 1200 X5 = 60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 6000 +2 = 3000元。35 .小明和小燕的画册都不足20本,如果小明给小燕 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2倍;如果小燕给小明 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3倍.原来小明和小燕各有多少本画册?我的思考如下:小燕两次相差2A,且两次相差总画册的1/3 1/4 = 1/12当A=1时,两人的总和是 2+1/12 =24本,少于 38本当A =
38、 2时,两人的总和是 4+1/12 =48本,多于38本所以,A=1第一次交换,小燕有 24 X1/3 =8本,原来小燕有8 1 = 7本小明有24 7= 17本36 .有红、黄、白三种球共 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3 ,黄球的1/4 ,白球的1/5 ,则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 1/5 ,黄球的1/4 ,白球的1/3 ,则剩116个,问(1)原有黄球几个? ( 2)原有红球、白球各几个?先理清思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下面的关系。37 .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时,爸爸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多
39、少岁?充分利用年龄差来解答问题。妹妹:9岁, 哥哥:兄妹差+ 9 ,爸爸:(兄妹差+ 9) X3妹妹:兄妹差,哥哥:兄妹差X 2,爸爸:34岁因为爸爸和哥哥的年龄差也将恒定不变。所以,(兄妹差+ 9) X2 = 34兄妹差X2所以,兄妹差是(34 2X9) +4=4岁即当妹妹9岁时,哥哥4+9 = 13岁,爸爸13 X3 = 39岁三人年龄和是9+13+39 = 61岁所以,再过(64 -61 ) +3 = 1年,年龄和就是 64岁了。所以,现在妹妹 9+ 1 = 10岁,哥哥13 +1 =14岁,爸爸39 + 1 = 40岁38 . B在A, 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
40、,乙从 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 .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 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我选择让丙先去追后出发的乙,10+ (31) =5分钟追上,拿到信后去追甲,甲乙相距甲行10 + 10 +10 + 5 + 5 = 40分钟的路程,丙用40 - (3-1) =20分钟追上甲交换信后返回追乙,这时乙丙相距乙行40 + 20 X2= 80分钟的路程,丙用80 + (3 1 ) = 40分钟追上乙,把信交给乙。所以,共用了 5 + 20 +40 = 65
41、分钟。乙共行了 65 + 10 = 75分钟,丙回到 B地还要75+3 = 25分钟。所以共用去65 + 25 = 90分钟又想到一个思路,追上并返回。追上乙并返回,需要 10+ (3 1) X2=10分钟追上甲并返回,需要 10X3 + (3 1) X2 = 30分钟再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 X2 + 30) + (3 1 ) X2 =50分钟共用10 +30 +50 = 90分钟39 .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1998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 甲车 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 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 43把竹椅. 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
42、?假设全是甲车间的工人,共生产:94*15=1410把;40 .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 ,甲每分钟比乙多走 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如果甲的速度和乙相同,那么甲的路程应该是乙的10/14 =5/7,比乙少2/7;而实际甲是乙的6/7,比乙少1/7,是因为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10分钟共多走12* 10 = 120 米。所以,这120米就是乙路程的 2/7 1/7 = 1/7;乙回家的路程为:120/ ( 1/7) = 840米。我也做两种基本的方法方法一:乙行甲那么远的路,就要 14 + (1 + 1/6 ) = 12分
43、钟所以甲回家有12 + (1/10 - 1/12 ) = 720米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 720 X (1 +1/6 ) = 840米方法甲行乙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10 X (1+1/6) = 35/3分钟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 12 + (3/35 -1/14 ) = 840米比实际少生产:1998 - 1410 =588把;一个甲车间工人换成乙车间的,多生产:43 15 =28把;乙车间共有工人:588/28 =21人;甲车间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1998 -21 * 43 * 2= 192把。红球 X 1/3 +黄球 X 1/4 +白球 X 1/5 = 160 -120 =40红球 X 1/5 +黄
44、球 X 1/4 +白球 X 1/3 = 160 -116 =44红球+黄球+白球=160 利用初中的代数消元法思想来解答。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取160 +40 =4次刚好取完,红球还差4/3 1 = 1/3 ,白球就多出14/5 = 1/5 ,黄球取完了,说明红球的1/3和白球的1/5相等,红球和白球的个数比是3: 5按照两种方案的比较发现,白球的 1/31/5=2/15比红球的2/15多4个即白球比红球多 4 +2/15 = 30个所以红球有 30 + (53) X3 = 45个,白球有 45 +30 =75个黄球就是160 45 75 =40个甲超过了 50度,乙未达到 50度。因为33
45、=5*5 +8,可以得出:甲用电:50 +1 =51度,乙用电:50 5 = 45度。如果都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 8的倍数,显然33不是8的倍数;如果都没有超过 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 5的倍数,同样33也不是5的倍数。因此,甲50度以上,乙50度以下。338Xn的得数是5的倍数(从个位数字可以得出)只有33 8X1 =25 =5X5符合要求。所以甲50+1 = 51度,乙50 - 5 = 45度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541 .某商品每件成本72元,原来按定价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每件利润为成本的 25%,后来按定价的90%出售,每天销售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照这样计算,每
46、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几元?原来每天的利润是 72 X25 % X 100 = 1800元后来每件的利润是是 72 + (1 + 25%) X(190%) =9元后来每天获得利润 100 X2.5 X9 = 2250元 所以,增加了 2250 1800 =450 元42 .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 5: 4.乙车先发,从 B站开往A站,当走到离 B站72千 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 A,B两站距离的比是 3:4, 那么A, 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利用份数来解答: 甲车行3份,乙车就行了 3X4/5 =2.4份,72千米相当于4-2.4 = 1.6 份,每份是72
47、 +1.6 = 45千米 所以A和B两站之间的距离是 45 X (3 + 4) = 315千米利用分数来解答:甲车行全程的3/7 ,乙车就要行全程的 3/7 X4/5 = 12/3572千米对应的分率是4/7 - 12/35 =8/35 所以全程是 72 +8/35 =315千米43 .大、小猴子共35只,它们一起去采摘水蜜桃.猴王不在的时候,一只大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5千克,一只小猴子一小时可采摘11千克.猴王在场监督的时候,每只猴子不论大小每小时都可以多采摘 12千克.一天,采摘了 8小时,其中只有第一小时和最后一小时有猴王在场监督,结果共采摘 4400千克水蜜桃.在这个猴群中,共有小猴子几
48、只?如果猴王一直不在场,那么 35只猴子8小时共可采摘桃子:4400 35 * 12 * 2 = 3560千 克 每小时采摘:3560 /8=445千克 假设35只猴子都是大猴子, 每小时可采:35*15 = 525千克 比实际多:525 445 =80千克 而每只小猴子比每只大猴子每小时少采 15 11=4千克 所以共有小猴子:80/4 = 20只,大猴子:35 15 = 20只。44 .某次数学竞赛设一、二等奖 .已知(1)甲、乙两校获奖的人数比为6: 5. (2)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60%. (3)甲、乙两校获二等奖的人数之比为5: 6.问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
49、该校获奖总人数的百分数是几?根据条件(2)和(3):二等奖总人数为11份,那么一等奖总人数为11 *2/3 = 22/3;转化为整数比,二等奖与一等奖人数比为33 : 22;甲、乙两校二等奖人数比为5: 6 = 15:18,甲、乙两校获奖人数比为6: 5 = 30: 25。所以,甲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15/30 =50%用份数来解答:获奖总人数6 + 5 = 11份,二等奖人数11X60%=6.6份,甲校二等奖人数 6.6X5/11 =3 份所以,甲校二等奖人数占该校获奖总人数的3 +6 = 50 %45 .已知小明与小强步行的速度比是2 : 3 ,小强与小刚步行的速度比是4:
50、 5.已知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 420米,那么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几米?根据条件,小明、小强和小刚的速度比是:2*4: 3*4: 5*3 = 8: 12 : 15 再根据“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 420米”可以得出,小明 10分钟走:420 * 8/ ( 15 8) =480米 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弓II少走:480 * ( 12 8) /8 * 2 = 480米 做完才发现, 小明20分钟比小强少走的,正好是小明10分钟走的路程,所以方法应该更简单一些。用分数来解答:把小强的看作单位“12那么小明是小强的2/3,小刚是小强的5/4所以小强10分钟行420 + (5/4 -2/3
51、 ) =720米 小明10分钟比小强少行 1 2/3 = 1/3 ,那么20分钟就少行1/3 X2=2/3所以,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 720 X2/3 =480米46 .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当完成加工任务的 3/5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 20%.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 10天,这批零件共有几个?在加工剩下的1 3/5 = 2/5零件时,工效变为原来的6/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加工这部分零件所用时间的 5/6,比原来少用1/6。所以,提前的10天时间,就是原时间的:10 / (1/6) = 60天 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的时间为:60/ ( 2/5) =
52、150天 这批零件共有:15 * 150 =2250 个。采用新技术,完成1 3/5 =2/5的任务,需要2/5 + (1 + 20%) = 1/3的时间,所以计划 用的天数是10 + (2/5 1/3 ) = 150天 所以这批零件的个数是15 X150 =2250个47 .甲、乙二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进行 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8米/秒,乙的速度为6米/秒,当甲每次追上乙以后,甲的速度每秒减少 2米,乙的速度每秒减少 0.5米.这样下去,直到甲发现乙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自己开始,两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 0.5米,直到终点.那么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
53、距离终点多少米?开始时,甲、乙速度比为 8: 6 = 4: 3,所以甲跑4圈时第一次追上乙;追上后,甲速变为8 2 = 6米/秒,乙速变为 6 0.5 =5.5米/秒,速度比为 12: 11,所以,甲再跑12 圈第二次追上乙;第二次追上乙后,甲速变为6-2=4米/秒,乙速变为 5.50.5=5米/秒,速度比为4:5。此时乙快甲慢,所以乙再跑 5圈追上甲。 这时,甲共跑了: 4 +12+4=20 圈,还剩 10000/400 20= 5 圈; 乙共跑了: 3+11 +5 = 19 圈,还剩10000/400 19 =6圈。 甲速变为4+0.5 =4.5米/秒,乙速变为 5 + 0.5 = 5.5
54、米/秒,速度比为9: 11。当乙跑完剩余的6圈( 2400米)时到达终点时,甲跑了 6圈的9/11 : 6*9/11 = 54/11 圈,还剩:5 54/11 = 1/11 圈,即:400*1/11 = 400/11 米。48 .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 ;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就比原来时间多几分几之?时间变为原来的4/5,说明速度是原来的 5/4,所以,原来的速度是:1.5/ (5/4 1) =6 (千米/小时)现在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也就是速度变为原来的:(6 1.5)/6 = 3/4那么所用时
55、间就是原来的4/3,比原来多4/3 1 = 1/3。49 .甲、乙、丙、丁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甲21岁时,乙17岁;甲18岁时,丙的年龄是丁的3倍.丁现在的年龄是几岁?利用和差问题的思想来解答: 现在丙和丁的年龄和是 64 21 17 =26岁当甲18岁时,即 2118 = 3年前,丙和丁的年龄和是 26 3X2 =20岁丁的年龄是 20 + (3+1) = 5岁 所 以丁现在的年龄是 5+3=8岁50 .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个.当加工完1/3时,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 10% ,结果提前了 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零件共有几个?继续用第46题的这个思路来做:由于改进技术,完成11/3 =2/3的任务,需要原计划总时间的2/3 + (1+10%) = 20/33 所以,原计划的总时间是 4+ (1/3 -20/33 ) = 66天所 以这批零件有66 X30 = 1980个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651 .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1460-2025信息技术汉字字型要求和检测方法
-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2026届高一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九中学2026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于都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检验科:肿瘤标志物检测解读指南
- 眼科青光眼手术前后护理措施
- 神经重症临床评估
- 超声检查在内科疾病的应用培训
- 药剂科镇痛药物使用安全规范
- 卒中康复评估汇报
- 保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申请报告
- 爆破施工技术要求方案
- 2026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四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门窗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全面)
- 机器挖地安全合同协议
- 2025年高考物理试题(浙江卷) 含答案
- 河北大学《宪法学》2024-2025学年期末试卷(A卷)
- 老年人听力障碍
- 帕金森病康复训练计划
- DB32∕T 4145-2021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