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语文?舍生取义?教案设计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和议论文的意义。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联络生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情感目的: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舍生取义的内涵。难点:感受舍生取义的真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准备:课件、题卡教学过程:一、借“义引申,导入新课。今天毛老师要和我们班的同学共同上一节语文课,请同学们把你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在座的所有老师,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有老师期待着这堂课能带给你们,也带
2、给我更多的收获和考虑。师:下面,老师写一个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义字。认识这个字吗?这是繁体的义字,今天我们这样写。你能说出哪些带 “义字的成语?师: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齐读。课件出示师:这么多成语中,你认为这三个成语中分量最重的是哪个字?师:因为义,才不畏惧;因为义,才不容辞;因为义,才无反顾。“义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么说的。二、提示课题,读懂课文。1、初读课文,提示课题,。师:好多同学都流露出惊讶的神情。请看老师出示的这篇文言文和你们接触过的有怎样的不同?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古代汉语的行文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且古人是以右为尊的,所以文言文的读
3、法是从上到下,自右至向的。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由出声读。师:谁愿意站起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心里面跟着默读。指名读。师:听他读完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好?师:这段文字选子?孟子 告子上?,你对孟子有多少理解呢?找同学来读小资料。师:如今我们将这段文字复原成今天的写法,谁有信心读得更好?生1读。准确流利,很好。哪位同学能再试试?注意读出感情。生2读。字正腔圆,颇有儒者之风。师:我们再看课文,第一句:“孟子曰,“曰什么意思? 说师:没错,“孟子曰,也就是孟子说。孟子一共说了几句话?四句谁来读第一句?读第二句?第三句?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吧。师:孟子的四句话说了几层意思?谁
4、来读第一层?第二层?指名读。师:孟子的话道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师: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题目。老师把课题补充完好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师:逝者如斯,假设你就是2019多年前的孟子,这个词应该怎么读?齐读:舍生取义。读得再坚决一些 读得再壮烈些同学们一齐再读。2、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把书翻到97而自由出声读两遍读孟子的这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a这篇文言文第一层意思与第二层意思句式构造相近,都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b在孟子的眼中,鱼和熊掌相比熊掌更珍贵,所以他选择熊掌。生和义相比义更珍贵,所以他选择义。这是采用了比照的修辞方法。c
5、本文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实本文还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开头以鱼和熊掌设下比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实际上是用鱼和熊掌来比喻生和义。在结尾引出舍生而取义。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d这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孟子所要说明的观点是舍生取义。师: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刚刚同学们一共有几个发现?找到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句式构造相近、采用比照和比喻的修辞方法。3、品读课文,解释词语。师:同学们的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请同学们将书翻到97页,默读课文和注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本文的注释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平时我们给的是字词的注释;这篇课文给的是整篇的译文。师:出声读一读。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译文?师:理解大
6、意后,请同学们挑战给文言文做注释,有信心吗?你知道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吗?生:联络上下文。生:查工具书。生:联络生活实际。生:对照译文师:大家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如今就把它应用到实际学习中去,试着给这篇文言文字词做注释。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比照一下和你们的理解是否一样?对于所做的这些注释,有不一样理解吗?谁愿意解释“也这个字,没人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也出如今文言文的句子末尾说明它是一个虚词,一个陈述性的语气词,不用翻译,在本文中,也可以翻译成“的。那么这个语气词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试着读第一句。这样读好吗?重读应该像“啊,呢,吗等语气词一样,轻读。师:
7、谁能再对“得兼这个词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通常习惯会说“兼得兼指同时,得指得到,兼得就是同时得到。既然是“兼得古人为什么要说成“得兼呢?这是古汉语的特殊现象词语倒装。请随老师说一遍“词语倒装。师:有一个成语叫“德才兼备。 你知道这个成语什么意思吗?德行和才能同时具备。师:这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4、悟读课文,挖掘内涵。师:尝试给文言文做注释,让我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今我们来看“生与义的选择,孟子的观点我们很容易看得出?他的选择是什么?舍生取义。师: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犯道义呢?生:因为孟子认为道义比生命更可贵,更使他向往和快乐,更值得拥
8、有。而假如反过来让他以背弃道义来换取生命,那将使他自己更痛苦,更难以忍受。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他选择了“舍生取义。师:那么孟子是不是一个不珍惜生命的人呢?本文还暗含了一种选择是什么?到底孟子想要生还是想要义呢?生义兼备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孟子并不反对生义兼备?反而希望生义兼备。说明孟子也是非常热爱生命的。师:生命珍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尊重、去珍惜、去热爱。三、联络生活,体会主旨。师:孟子担忧是不是多余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以下种种行为,你会想到那些成语?最好用上“义字。同学们可以从你搜集的成语当中选择一个最恰当,最适宜的。课件出示:不法商贩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蒙拐骗。见利忘义凶残的狼要吃掉
9、救其性命的东郭先生 。忘恩负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进犯条约,出动190个师、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背信弃义老师板书: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师:舍义取生者在,“舍生取义者更在!请看:你认识他们吗?宋代的岳飞,大义凛然、精忠报国、对抗金朝、义无反顾。南宋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沉着赴义,舍生取义。明朝的于谦,身披战甲带着士卒抵抗敌军,义无反顾。董存瑞捐躯炸暗堡。邱少云烈火中永生。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他是香
10、港的黄福荣,是一名汽车司机,在玉树地震中他作为一名志愿者,为了救三名儿童和一位老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人的“义表达在哪?师:时代不同,人物不同,但他们却用一样的行动追寻孟子先贤,做出了人生的抉择,写出了许多令人振奋千古名句。请同学们读一读。20师:面对生与义,他们做出的是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大声的告诉老师。21读:师:“舍生取义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无数人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生与义之间,他们这样做,也会这样说。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切正是缘于他们不同的选择。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成语,假设这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面对的选择,你会擦去哪个?保存哪个?请说出理由。师: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假如生义不可得兼,我们要怎样选择? 舍生取义。师:大家都支持这样的选择吗?老师真为你们快乐。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选择鼓掌。师:再次来读孟子的这段话,请用你们的声音做出选择。老师听到了你们坚决的声音,能不能把孟子的这段话背诵下来。试一试。四、小结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宝首饰行业法律法规与合规管理考核试卷
- 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培训
- 体育锻炼与心率课件
- 门诊部护理及治疗规范
- 小儿腹泻护理与健康指导
- 2025技术机密成果转让合同专业版
-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汇报
- 2025买卖合同买卖终止协议
- 2025年至2026年无线通信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诊断A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 某高速公路监理管理及工程质量监理要点
- GB/T 3682-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 GB/T 1931-2009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
- 保障宪法实施 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
- 初一下学期期中家长会课件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验收表
-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120急救网络医院建设标准
- MAM860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器
- 研究思路图模板
- BowTie模型简介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