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郑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2021.3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理性,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自觉意识与能力。探究自然,把握世界,追求“真”,是一种理性 能力;研究社会,认识自己,崇尚“善”与“美也是一种理性能力。前者为“科技理性”,后者 为“价值理性”。两种理性共

2、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追本溯源,在人类古代的朴素思想中,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 理性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作为重要范畴与核心概念,有两个来源:林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与阿那克萨哥拉的“努斯“逻各斯”对自然界本质规律的探究与“努斯”对心灵自由的导 引,构成了理性认识外部世界与追求心灵超越的双重意义与功能。虽然古希腊文化尚未对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作出明确界定,但这两种理性在先哲的论述中是合一的。对于东方儒学,有人认为它过度注重价值理性,造成了科技理性的缺失。其实不然,科 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东方儒学传统中从未分离。当然不可否认,儒学文化系统中的

3、科技理 性是以价值理性为目的的,但这并不代表对科技理性的排斥。实际上,儒学在求“善”与“美” 的同时包容了求“真”的成分。比如,易传在“天人合一”价值基础上,究万物之理,就内嵌 着自然观、科学观与方法论。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对自然界征限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 开始出现某种失衡,表现为科技理性的片面凸显与价值理性的日渐式微。科技理性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等问题,探究自然规律这一“真”的领域,表达的是一种 客观必然性,并通过主观能动性对其加以运用,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含。而 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辖的主导,科学技术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正如 高三语

4、文试题卷第1页(共10页)美国科技哲学家普挣南所言:“科学的成功把哲学家们催眠到如此程度,以致我们认为,在我 们愿意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之外,根本无法设想知识和理性的可能性与科技理性相对,价值理性主要回答的是世界“应当是什么”“怎样才更好”等问题,赋予 世界以“若与“美”,表达的是一种主观价值合理性。科技与价值是理性天平的两端,科技理 性的过度凸显带来了价值理性的式微。科学技术并非万能,它在给人类带来便利、财富的同 时,也带来了困惑、苦恼。比如,由于缺少价值理性的规导,科技会成为盲目的力量,不顾自 妹生态,肆意征服、掠夺,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科学技术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容 易造成精神家园的

5、荒花与意义世界的干瘪。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只有彼此平衡,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与功能。脱离科技 理性支撑的价值理性犹如“空中楼阁”,会因地基不牢而坍塌;块少价值理性引领的科技理性 犹如“没有罗盘幽舵手”,会因方向不清而迷失。为避免“坍塌”与“迷失”,我们应秉持科技理 4 II.性与价值理性合一的理念,推动物质世界的创造与精神家园的构建。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科技理性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可以窄化为科技化, 并不意味着人文价值理性就没有现代价值,现代化要建立在科技理性“动力工具”与价值理 性“方向指南”合一的完整理性基砒上。我们应以完整的理性文化把握实存的与应然的人类 社会,以科技理性

6、与价值理性互济共缔“真善美”的新时代。(摘编自牛绍娜推动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后者能够引领前者,显得更为重 要。8. “逻各斯”“努斯”为古希腊哲学重视,二者可分别被视为“价值理性”和“科技理 性”。C.东方儒学对价值理性的重视超过科技理性,但后者也内蕴于儒学对价值理性的追 求中。D.价值理性衰微,会削弱其规导作用,从而使科技理性过度膨胀,使科技成为盲目的 力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阐释核心概念,再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7、。B.文章用“其实不然”“当然不可否认”等词语,表明价值判断,彰显论述的严谨性。C.文章引用普特南的话语,突出了科技理性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D.文章在阚述两种理性的关系时,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说理透彻形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认为“德才皆具者,圣人也”,这种观点表明儒学蕴含着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 融合的思想。B.科技理性重视客观必然性,价值理性关心主观价值合理性,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真 善美”兼得。C.尽管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彼此之间都不可缺少但在当下社会,应该更加重视价 值理性的弘扬。D.若要改变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局面,使二者相互

8、融合,就需要复兴东西方 的某些源头文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8年持续努力, 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个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一系列新准扶贫的经跄做法,包括驻村第一书 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优势,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展望未来,中国要切实做好孔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适

9、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的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饯。要全面实施 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推进共同富 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摘编自脱贫攻坚中国说:消除绝对费困目标达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腾讯网2021 年2月25日)材料二: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脱贫攻坚改变了教育,而 教育又以在脱贫攻坚之战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牲作用改变着奔腾的中国。教育是限 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有学上”是起点公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这 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是“一

10、人一策”精准关 照每一个个体的突出成果。“上好学”指向教育提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 以及万名教师援藏援罐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枇枇好校长好老师蒋越山海,扎根乡村,倾情 教育。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教育在脱贫攻坚路上为贫困群众文化素质、就业能力 的提高打下了扎实基础,也为精准扶贫贡献出无穷的教育智慧。“扶贫必扶智”“把发展教育 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脱贫攻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接脱贫困首要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10页).并不是推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挥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既 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温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

11、之贫又要通过教育扶贫扶贫不再是简简单单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升级配套,而是从人开始,在“志”上帮助贫困 户转变思想,从内心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在“智”上帮助人们提高致富能力。脱贫攻 坚的伟大胜利,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教育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有效 路径,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钟曜平教育脱贫攻坚筑基伟大复兴,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25 0)材料三: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静,过去8年来,中国在扶贫方面投入了近1.6万亿元。在2月 21日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中国表示要坚持扶贫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时实现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街接。

12、“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使8亿多中国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一项非凡 的成就。世界银行中国区主管马丁雷泽对法新社发示。,法新社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除研究中心的数据,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 66.3%下降到2018年的0.3%。现在,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完成了义务教育,达到了全球高 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PTI)报道称,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摘编自外媒:中国吹响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号角,中国青年报2021年2月25日)4 .下列对脱贫攻坚战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3、.脱贫攻坚战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 困,这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做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的衔接、开展评估等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C.脱贫攻坚战包含了教育脱贫,脱贫攻坚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一方面脱贫攻坚促 、进了教育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D.脱贫攻坚战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 全球脱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获得多家外媒的高度评价。,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14、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的实施,取得了 极为显著的成效,但这些精准扶贫的经验不能够生搬硬套。B.摆脱贫困包括摆脱物质的贫困和摆脱意识、思路的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 重要,更值得重视,因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C.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正确实践相结合,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 胜利,这会为打累乡村振兴战役提供宝贵的经验。D.从美国智库故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得知,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在28年间下降 了 66% ,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6 .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北方,北方王开岭1992年夏,大学毕业的次年,单位组织去北戴河。暮色中,大客车沉重地发动了。从鲁西南向东,向北,车灯像雪白的刺刀,一头扎进华北 平原的苍茫里。一路上,我偎着末排车窗,将玻璃拉开一条缝,让风扑打着脸。夜色迷离,脑海里飞舞着群蛙般的念头:政治的、文学的、电影的、古今的、现实的与虚构 的似乎并非在旅行,倒像是一个化了装的逃亡者,一个隐私超重或携带理想的人,一个 穿越历史江湖的游侠,一个投奔信仰或爱情的左翼青年渐渐,野声四起,整辆车成了我一个人的马匹,脱绩的感觉,千里走单骑的感觉,浩荡而 幸福。伴着满天繁星,我看见了蝌奸般的村庄,看见了泰山,看见了黄河,夜

16、色中,它们恢复 了古老的成仪看见了灯火未凉的京津城郭,影影埠埠,像遥远的宫阙,像刚经历了一场 辉煌或浩劫。再向东,向北,我看见了山海关和玄铁般的山体,它像牢房,关押着狼嗥声、剑 戟声、喊杀声黎明时,我闻见了礁石的气息、海带的腥味,我听见了巨大的澎湃声,像播 放了几十万年的老唱片.兴奋,睡不着,都因为太青春了。青春,内心有汹涌和迷幻,血液里流淌着可燃物。那是我第一次去看海,第一次醒着穿越那么完整的夜,第一次把陆地走到了消失为止。这样的经历再未有过,但它常帮我忆起一些涉夜的细节,比如:儿时滂沱雨夜里的钟摆 声、丁香花开和窗台上的猫叫;夜行的驿车中安徒生那火柴般倏然明灭的恋情;托尔斯泰 午夜出走的马

17、车和弥留的小站;作家师友刘祥园曾用过的网名“夜驿车”我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皆是在深夜入场的。十年后,给央视社会记录做策划时,我说,一档深夜节目,它要有深夜气质和深夜属 姓,你要知道此刻哪些人醒着,他们是谁,为什么醒着。你要童视在深夜和你发生联系的人,那是灵魂纷纷出动之际,那是一天中生命最诚实、 最接近真相之时。那场千里夜行,还奠定了我对“北方”整体的粉神印象:无论于地理还是人文,它都让我 想到了 “辽阔”“严酷”“苍凉”“豪迈”“忧愤”“决绝”这些词,想到了朔风尊冽中的苏武牧羊、昭 君出塞,想到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作为历史器皿和时间剧场,它适于上演飞沙走石、铁 马冰河、刀光剑影,适于排练

18、政治、史诗、烽火、苦难和物牲;较之南方的橙色和诗意,它是灰 色和理性的,有着天然的冷调气质和悲剧氛围。就像五岳之首的泰山,少灵秀,但巍我然、磐 重巨制,方位、形貌、质地、褶皱,尽显“王者”“社秘”之象,是权力录取了它。北方,北方。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确信,自己的血脉里住着它的基因。我性格成分中的忧郁、激 烈、锋芒、刚性、爆发力都源于它。是它,在意志、耒性上给了我某种冷峻、坚硬、深沉和 笔直的东西,尤其是对家国、信仰、英雄、正义等高大事物的热忱。我向日葵般高扬的青春,我野狼股呼啸的青春,我麦芒被味亮的青春,我裹在立领大衣 里桀鳌不驯的青春,是北方给的。我的良知,我的血性,是北方的疾风噢醒的。我

19、是它的孩子,我是它的人0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北方,北方”点明写作对象,以两次使用同一词语的方式产生了反复咏叹之 效,增强了情感抒发的力度。B.第三段对自己身份的多重想象凸显了“我”夜行北方时的兴奋,也与后文的“内心 有汹涌和迷幻”照应。C.本文从深夜车行北方写起,归于“北方”精神特质及其对我的影响,由抽象到具体, 多角度展现了“北方”特点。D.本文熔叙事、描写、议论于一炉,叙事使文章脉络清晰,对北方夜景的描写营造意 境、烘托主题,议论画龙点睛。8 .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6分)(D我生活中重要的人和事,皆是在深夜入场的。(2)我是它的

20、孩子,我是它的人。9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陈希亮,字公弼。希亮幼孤好学,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 人表其闾目“三俊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堂后家,与诸贵人 ,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竟亮捕治置诸法。再迁及中丞,优知都县巫现岁效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 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母终腹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 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

21、之外或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 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更。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J遂引罪坐废。期年,奏起京西, 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京欲亡去,希亮以军城卒杂山河户, 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代还,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矫,水与桥争,常 坏舟。希亮抬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缭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 桥。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并渊。乃以希亮为曹州。不逾月,悉擒其党。 迁京东楮运使,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箝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希亮言其状,卒 以废去。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

22、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 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英宗即位,迁太常 少卿。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 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B.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 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C.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7陕西用 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D.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

23、/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 兵/愿以此馈军/诏里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闾,本义指古代里巷的门,后泛指人们聚居的地方,并常以“闾左”代称富豪望族。 B.淫祠,指民间私自滥建的不合礼制的祠庙。古代对祭祀对象和礼仪均有官方规定。 C.外戚,指帝王母、妻家的亲戚。历史上,不少外戚位高权重,常导致外戚干政之祸。 D.畿,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邻近京城的广大地区,如“京燃”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希亮禁巫毁祠,受民爱戴。他任职鄂县时,当地巫师装神弄鬼,恐吓百姓,聚敛 钱财,他严令禁止,并拆毁淫

24、祠,勒令巫师从事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B.陈希亮巧架飞桥,政绩卓著。宿州任上,他设计了无柱的飞桥,解决了水桥相争的 问题,便利了行船,朝廷下诏赏赐褒奖,让.他沿汴河直到泅州修建这种飞桥。C.陈希亮守城保境,捕盗安民。房州盗匪猖獗官府却没有军队,他组织数百人日夜 守卫,声势大振,民心安定;宛句贼势嚣张,他到曹州不足一月,就擒获了贼党。D.陈希亮敢于担当,便官利民。在凤翔时,他开仓借粮给遭遇饥荒的百姓,并一个人 承担责任,秋天丰收后百姓用新粮偿还陈谷,既利了民又解除了储粮银变之忧。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逡诸法。(2

25、)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刘长卿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邑人怜白发,庭片长新柯。故老相连少,同官不见多。唯余旧山路,惘怅板机过。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万密依然如旧,反衬岁月流逝之多,蕴含着强烈的伤感与无奈。B. “邑人”句通过写乡人对诗人头发已白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年老的哀伤。C. “庭树”句借景抒情,借庭树萌生新枝之景,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D.颈联写故人凋零,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15

26、.本诗尾联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 合作品简要榻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中,荀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学习具有能够弥补自身不足的作用,并得出 “,”的结论。(2)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一幅声色俱显、动静兼备 的峡江秋景图。(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 的诗句是:“J三、语言文字运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古代四时的变幻与文学艺术的创作往往是融为一体的。随着大雪节气而来的降温 与下雪,不仅催生了许多“

27、雪”的诗文,也大大丰富了艺术创作中对于雪景的描 绘。唐代诗人王维创作了描绘东汉高士的袁安卧雪图,图中雪里芭蕉所体现出的艺术创 作的自由性,就曾广为时人所称颂。此图 不存,但在南唐画家徐熙的雪竹田中,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到相似的意趣。此幅作品为纲本水墨,画面主体为荒寒中傲然挺立的 一丛雪竹及窠石。尤为珍贵的是,()。画家精心地用不同层次的淡墨烘托出画中不同物体上的雪,使留白的雪有了变化的律动之感。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宗赵佶的香江归棹图。整播画作用极为细秀的笔皴描绘了北方江岸 雪景的开阔硫朗,气韵雅润而苍古。在画卷的正中央,一位渔者独自驾着扁舟,面朝着苍莽 的雪山。艺术家的创作,往

28、往发乎性灵,他们用身体感知大雪节气带来的严寒与雨雪, 将之付诸笔端,创作出这些隽永的画作。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关于纵然进而又B.对于虽然进而也C.关于虽然从而又D.对于纵然从而也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 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B.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也广为人知。整幅画作用 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气韵雅润而苍古。C.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还有广为人知的宋徽

29、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 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D.在现存的古代雪景图画中,广为人知的还有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整幅画 作用极为细秀的笔触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气韵雅润而苍古。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画中积雪不施白粉,是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B.不施白粉、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的是画中积雪C.画家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成画中积雪D.画中积雪不施白粉,而纯用墨色留白渲染而成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世界上的文字分

30、为两大类,o不同于英文、法文等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 字,也叫语素文字。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语素独立 运用时是词,不独立运用时是构词成分。汉语中 ,例如“我回家吃饭”这句话中的五个汉字就是五个语去。不过也有例外的桥况个语素由两个或多个汉字构成,例如“葡萄”“苜蓿”“昆琶”“乒乓”“牡丹”筝都是双音节语素,“喜马拉雅”“奥林匹克”“白兰地”“辩 里啪啦”6淅淅沥沥”等都是多音节语素,都只是一个音节,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是一 个语素。21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面这幅漫画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100字)(5分)美的价值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

31、作。(60分)在振华中学高三(6)班的班会上,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下面两则名言引 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一一海明威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隰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 罗曼-罗兰同学们见仁见智,看法不一。为将认识引向深入,班级准备举行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 为“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反方观点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请你选择 一方加入其中,写一篇辩论词,阐述己方观点,并驳斥对方观点。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2、高三语文试题卷第9页(共10页)202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 (3分)C (A.程度夸大。“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有误,根据第八段可知,尽管 价值理答案微信搜试卷答案公众号性能引领科技理性,但二者是彼此平衡、互不可缺的, 不能说“后者显得更为重要”。B.信息错置。“二者可分别被视为价值理性和科 技理性”有误,根据第三段,应为“二者可分别视为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D. 因果颠倒。“价值理性衰微从而使科技理性过度膨胀”有误,应是“科技理性的过度凸 显带来了价值理性的式微”。)2. (3分)C (材料和观点不一致。

33、文章引用普特南的话语,意在批判“在现代社会, 由于市场经济与资本逻辑的主导,科学技术几乎成为人类文明的代名词”的畸形现象。)3. (3分)D (推断不当。“就需要复兴东西方的某些源头文化”有误,根据第二段“无 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东方儒学,都暗含了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初始合一的样态”可知,东西 方的源头文化可“借鉴”,但不必“复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3分)A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表述不严谨,缺少 了前文限定性的内容“我国现行标准下”。)5. (3分)D (“取得这一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于文无据。)6. (6分)“一人一策

34、”的精准关照,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有学上;乡村教师 “特岗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一系列好政策,让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乡村教育: 通过教育,在“志”上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树立摆脱贫困的坚定信念/通过教育,在“智” 上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就业能力、致富能力。(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答出“/” 前后任意一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 (3分)C (“由抽象到具体”错,“深夜车行北方”看到的北方景物是对北方的具 体印象,后面提炼出的“北方精神特质”才是抽象的。)8. (6 分)(1)运用了比拟修辞,表明“我”生活中的千里北方之行、儿时印象、文学记忆、节 目策划等重

35、要的人、事都与深夜有关,(1分)体现了深夜于“我”的重要意义,(1分)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2) “它”指北方,运用了比拟修辞,(1分)表明“我”的性格秉性、青春特质、 良知血性等都深受北方的影响,与之精神内核一致,(1分)表达了 “我”对北方的热爱之 格。(1分)9. (6分)整体语言风格激越而富有诗意。本文语言奔放炽烈,激情洋溢,不少表达 新颖别致,感受独特,充满诗意,韵味悠长。句式上长短结合,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本 文句式上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穿插运用,既整齐和谐,富有气势,又不乏变化,舒卷自 如。修辞上大量运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大量比喻的运用使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于

36、表 现力;大量排比的运用使本文文采斐然、气势充沛。用词答案微信搜试卷答案公众号 精炼准确、新颖形象。“扎进”“飞舞” “出动”“录取” “高扬”“呼啸” “瞭亮”等动 词、形容词的选用既表意精准,又新颖形象,表现力极强。(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 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 (3分)C (正确标点为: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福胜塔火,官欲更造, 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11. (3分)A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阊右,故多以“闾左” 借指平民。)12. (3分)B (原

37、文为“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意为朝廷大力推广 这种方法,从京城开封至泗州,沿汴河两岸都建造了飞桥。)13. (10 分)(1)和多位权贵结交,倚仗(他们的)权势侵占百姓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 陈希亮抓捕并依法惩治了他。5分;“交通”(结交,勾结)、“恃”(倚仗,依靠)、“置诸法”(依法惩治他) 三处各1分,大意2分。(2)除州知州施政暴虐严苛,因为小的过错就抄没数十户人家的财产,抓获小的盗贼, 一定逼他承认自己有罪后判处死罪。5分;“暴苛”(暴虐严苛)、“籍”(抄没,查抄)、“抵死”(判处死罪,处死) 三处各1分,大意2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

38、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 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3分)C (“抒发了诗人新达乐观之情”有误。“庭树”句为乐景写哀,以庭树的 生机勃发反衬诗人的衰颓之态和衰老之悲.)15. (6 分)刘长卿诗:对自己年老的感伤:对故人寥落、相聚稀疏的惆怅。刘禹锡诗:多年被贬、人生困顿的哀伤:不沉沦于生命困境的懿达乐观/对新事物 蓬勃发展的喜悦。(6分;两诗各3分,每首诗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6 分)(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39、上空留马行处(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3分)C (“关于”引进关涉的对象,“对于”引进对象。表示关涉,用“关于” 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纵然”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相当 于“即使”:“虽然”表转折。“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 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又”,表示重复或继续,可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也”无此用法。)18. (3分)D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结构造成主语残缺,应把“广为人 知的”放在“还有”之前充当主语;二是“描绘了北方江岸雪景的开阔疏朗”动宾搭配不当, 应该是“描绘了开阔疏朗的北方江岸雪景”。A项、B项搭配不当;C项主语残缺。)19. (3分)D (A项,根答案微信搜试卷答案公众号据“画中积雪不施白粉”的表述 方式,可知后文应表述为“而”的格式,以凸显对比性,因此排除A项。B项使用了判 断句,表现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未能突出前文所说的“尤为珍贵”之意,因此排除B 项。c项,结合上下语境,句子强调的是“画中积雪”而非“画家”;另外,如果主语为“画 家”,后文的主语亦为“画家”,“画家”前后出现两次,有重复之嫌,因此排除C项。)20. (6分)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和语素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语素大 多由一个汉字构成 这些词中的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