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_第4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3善用法律同步练习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在以下生活情境中,最适宜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是()A.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绝支付抚养费B.小李购买的图书有缺页,书店没有新书更换C.某同学因数学老师上课拖堂准备状告该老师D.黄某给同桌取绰号”并与其发生激烈争吵2 .村民胡某曾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本村鱼塘十年的合同,三年后因效益较好,村委会强行终止合同,胡某不服,于是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属于()A.刑事诉讼B.民事诉讼C.行政诉讼D.刑事自诉3 .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 不干

2、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A.忍了吧,再换一份工作B.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C.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D.利用网络平台散布不实言论4 .初中生小迪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可小迪一定要为爸爸讨回公道。这时小迪应该懂得()A.采用行政诉讼解决纠纷B.通过刑事诉讼进行维权C.只能采用协商的方法解决D.通过法律援助的途径解决5 .退出共享单车会员,押金难以要回;商店倒闭关门,充值卡退款无门;团购订单后,进店消费却被要求额外加钱面对上述侵权现象,我们应该()围堵涉事商家,表达自身诉求求助法律机构,维护合法权益寻求法律救济,诉至

3、人民法院学会宽容理解,不必费力交涉A.B.C.D.C.社会救助D.法律保障)6 .我国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称为()A.法律援助B.司法保护7 .诉讼途径即是打官司,下列不属于诉讼途径的是(C.民事诉讼D.行政诉讼A.投诉调解B.刑事诉讼8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正确的做法()A.自认倒霉,忍气吞声B.要求退学,外出打工即还手,以暴制暴D. 运用法律,依法维权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9. “未成年人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遭遇不法侵害时要()A. 增强防范意识B. 保持沉着冷静C. 设法制服侵害者D. 寻求法律帮助10

4、 .在享用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拆卸自行车零件、割破车胎、破坏车墩等。如果遇到类似的行为你会()事不关己、置之不理及时劝告制止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拨打110报警,协助警方指证破坏者当场擒获破坏者,强迫他缴纳罚款A. B. C. D. 11 .在探讨青少年“见义勇为”话题时,许多人认为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见义智为”。这一观点告诉青少年()A. 远离违法犯罪B. 拒绝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C. 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D. 消除从众心理12.快递员小军在送快递到某出租屋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的,在对方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军悄悄地观察了屋里的情况

5、,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或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军此时的做法应该是()A. 在屋内当面制止他们的行为B. 与己无关,送完快递马上离开C. 走到门外大声呼叫D. 不动声色离开后及时拨打110报警13 .放学后,小明在校外遭到社会青年的敲诈,无奈之下,他将身上的零花钱全都交出。事后,小明立即拨打 “ 110报警。小明的做法说明他(”)善于保护自己应对犯罪,有勇有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制裁违法犯罪A. B. C. D. 14 .浙江杭州市武女士带着上八年级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持刀抢劫,母女用唇语暗号成功脱险,这一案例告诉我们()A. 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B. 要避

6、免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 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D. 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三、材料探究15 .材料一: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让人触目惊心,调查显示: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多次拦截殴打同学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暴力倾向严重影响了受欺凌学生的正常生活扣学习,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材料二: 2017 年 6 月 20 日, 河南省高院出台关于全省法院少年法庭专项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实施意见2017 年 12 月,教育部等11 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八年级一班同学们准备召开一次 “学法知法,拒绝校园暴力”的主题

7、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知识向同学们讲解材料一中校园欺凌的几种现象各属于什么行为?(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受欺凌者寻求法律帮助出谋划策。( 3)情景再现:同学晓琳放学路上正遇到同班同学小亮被几个陌生少年围攻,请你为晓琳同学支招。16 .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自行车被撞烂。魏某父母闻讯后赶到现场,将儿子送往医院。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 5000 元。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 元。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

8、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结果,双方争执不休。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贾某状告魏某及其家人的诉讼类型是哪一种?( 2)魏某为什么维权不成反成被告?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17 .某中学向全校学生发出了一份倡议书,其主题是“中小学生应该见义智为”。 这份倡议书在肯定了见义勇为这一高尚传统的同时,也提出了“勇为 ”的前提是要自护自救,并且传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智为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同时,为什么要2)该校传授的“见义智为”的具体方法可能有哪些?答案解析部分依法

9、求助1. A解析: 根据所学,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父亲以佳佳不随父姓为由拒绝支付抚养费,直接影响佳佳的生活,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A 符合题意,正确。B 不符合题意,购买的图书缺页,可以通过协商或消费者协会先行解决。C 不符合题意,老师上课拖堂可以直接向学校反映即可。D 不符合题意,黄某给同学取“绰号 ”可以通过向老师反映解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求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比较四个题肢选项做法,可以选取最佳的答案。2. B解析: 根据所学,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

10、解决民事案件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村民胡某因与村委会签订承包本村鱼塘问题产生纠纷,向法院起诉属于民事诉讼,B 符合题意,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3. B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我们维权的手段有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题文中的农民工可以与侵权者协商、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等非诉讼手段,也可以采取向人民法院起诉来依法维权。故B 是正确的做法。采取忍气吞声、网上发泄等方式是不可取的,故排除AD ;C 错误,提起诉讼只能到人民法院。故答案为:B 。【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诉讼

11、的认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学生依据题干内容思考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我们就要依法维权,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题干农民工的经历可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解析: 根据所学,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非诉讼和诉讼的途径解决,由于小迪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用,所以可以通过申请法律援助的途径解决,D 符合题意,正确。AB 不符合题意,老板拒付医药费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应通过民事诉讼解决。C 观点太绝对,还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维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如

12、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5. B解析: 根据所学,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符合题意,正确。中围堵涉事商家做法不当,没有依照法定的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法错误,对于违法行为我们不能宽容理解,这是纵容违法的表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维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6. A解析: 根据所学,针对弱势群体,我国设立了法律

13、援助制度,要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没有委托律师的当事人依法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以切实维护公民的权利。A 符合题意,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援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我国,通过设立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制度,在公民和有关组织发生争议时,便于更好地查清事实和证据,保障争议遵循程序和依法处理,促进社会法治和司法公正。7. A解析: 根据所学,诉讼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争议主体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4、。BCD 属于诉讼,不符合题意,应排除。A 不属于诉讼,符合题意,入选。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司法途径。8. D解析: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尽可能拖延时间,必要时机智向他人等呼救、求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法律意识,需求司法保护,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D 说法正确。A 选项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助长了侵害者的嚣张气焰。B 选项是不珍惜受教育权,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C 选项没有采取合法方式维权。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

15、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紧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9. B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可知在遭遇不法侵害时我们要保持沉着冷静和机智应对,B 符合题意,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

16、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10.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当我们发现不文明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拨打报警电话。的说法正确且符合 题意,应入选。的说法错误,面对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一定要敢于并善于斗争,不能置之不理;的做法错误,我们应敢于并善于斗争,而且 要求他缴纳罚款”并不是青少年的权限。故答案为:B。【点评】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1. C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 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应“见义智为”可见作为青少年要采取机智灵活C 符合题意,正确。AB 观点错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7、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D 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做到见义智为,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12. D解析: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采取机智灵慧的方法,注意保护好自己。D 做法正确且符合题意;A 错误,在屋内当面制止他们的行为,不利于保护自己,B 错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C 错误,走到门外大声呼叫,容易惊动屋内人员,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重点要把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8、既要敢于又要善于。13. A解析:小明的做法体现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说法正确;制裁违法犯罪的是法律,不是公民,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点评】本试题主要考查犯罪的相关知识,我们要勇于、善于应对犯罪,但未成年人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处理,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承担起社会成员的责任。14. D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面对不法侵害,我们既要勇敢又要机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题文中母女勇唇语暗号成功脱险,体现了善于斗争,所以正确答案选 D,其中AC不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点评】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三、材料探究15. (

19、1)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多次拦截殴打同学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寻求帮助;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打电话告诉家长或老师;拨打110 及时报警;寻求周围的人帮助;虚张声势,灵活机智帮助同学脱离险境等等。解析:本题考查校园欺凌行为的实质。题干中打架斗殴、公然辱骂同学属于不良行为,多次拦截殴打同学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以此作答即可。本题考查依法维权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从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寻求帮助;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角度来回答。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具体方法。属于做法类问题。依据教材知识和题干情景,从可采用呼救法、周旋法、拨打报警电话等角度来回答。【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防范校园暴力、生命健康权、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等知识点,答题时要注意认真读题,从而准确的联系课本所学的内容,规范地去组织答案。16. ( 1)法律;民事诉讼。( 2)魏某没有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问题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