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2019】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1 2019 最新】高二历史 12 月月考试题 历史试卷 2015 年 12 月说明: 考试范围:必修三 +选修一;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本试卷分第 i卷(选择题)和第 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 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本试卷不上交。 第 I卷(选择题,40 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 I卷共 40

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此诗反 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 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 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而言,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 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3 著名学者余英时曾指出:“如果一定要在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 的,我个

3、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 ”此说的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格物致知 B .先理后气 C .存天理,灭人欲 D .理气同源 4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 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他 的这一思想主张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5.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D. 意在约束君主的统治行为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 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 深意矣。

4、”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 B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 西学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6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 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 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循 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 理学阻止了独特文明的延续 B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D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7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5、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 ) 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自由民主 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A. B. C. D. 8. 19 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 ,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 20 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 ) B .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D 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这一思想在 16 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10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11.有学者写到“与西

6、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 一直把人的价值、 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 而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 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 解正确的是 A. 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 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 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 五四运动后的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12 .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 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

7、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 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1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 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 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14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 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愚昧无知战斗时, 卢梭却已 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 D .自由

8、并自律 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 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9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 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 .从宗教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 .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C.提出D .促进思想解放 3 / 11 15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 ,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 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16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 事件

9、思想主张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 达尔文进化论 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A.神本化、人本化 B .理性化、科学化 C.宗教化、神本化 D .科学化、宗教化 17 .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 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 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 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B .文艺复兴时代 C .宗教改革时代 D .启蒙运动时代 18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 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 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 未被奴化,君主们包

10、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 诗经反映了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 诗经开创了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19 .有学者认为: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 经验工艺的水平上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B .有很强的圭寸闭性 C .缺乏理性精神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20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 世畀具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

11、-40Q年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3 57K 29 43% 公元1501-1S40年 472 19 4% 453 90%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科技领先于世界 B .鸦片战争使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21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 “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传 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而在于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12、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文人的思想导致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2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 “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 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 撕去了,因而 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 认识了自己。”其中的两个“认识”分别可能是 ( )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人文精神”的复苏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B. 牛顿经典

13、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C. 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D. 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理性主义”的光辉 23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 “19 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 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 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24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 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

14、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 进化论为 17、18 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 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C.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 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遭到教会敌视 25 1898 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 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 下表评论是针对( )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 49 期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 52 期 论民气之可用 第 57 期 排外平议 第 68 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26 1916 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

15、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 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 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 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27 “近代化”是研究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 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 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 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 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政治上、道德上、

16、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B . C . D . 28 . 1917 年 6 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 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 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 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 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9 . 1918 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 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 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 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 维新思潮

17、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 30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为历 5 / 11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 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表明李大钊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 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 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31 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 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 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

18、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2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 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 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这则材料实质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 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 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33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

19、,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 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 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真实用意是( ) A.通过重视经济权益争取民族独立 B 发展国有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C.通过国家垄断发展民族经济 D 促进社会公平,消弭社会革命 34 徐中约在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 以革新国家; 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 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 烈变革” (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

20、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为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35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 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社会的特殊性质 36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 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 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 后,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

21、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 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革命的真正力量 D .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37 毛泽东在 1945 年 8 月说:“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 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 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 ,而不是砍头。这个 弯路使我们党在这方面达到成熟,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 ”对这段话的 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 B .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 C.最终应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38 张岂之在

22、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 值的发现, 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 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 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39“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 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 .毕加索 C .贝多芬 D .巴尔扎克 40 恩格斯说,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对启蒙主义的“理性王国”来说是一幅讽刺画。充 满希望的启蒙主义

23、知识分子们忍受不了这样的社会现实, 强烈的反差令他们失望。其实, 也并不是没有人预感到这种社会现实。如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就提出了“返回自然”的 口号。而同时文学领域出现了 A.浪漫主义文学 B.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D.印象主义文学 第 H卷(非选择题,60 分) 注意事项: 1. 第 n 卷共 5 题 60 分,其中第 41 题 13 分,42 题 8 分,43 题 12 分,44 题 12 分, 46 题 15 分 2. 第 n 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 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答在答题纸 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1 . (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材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统洽者“不是 “沟政扌徳,譬如北辰,居 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 其所而从星拱之严 那些中了签的人”腐而是那些懂得 腐君便臣以礼,臣事君以 怎样统治的人 X 摘编自成回忆苏格拉底X g论语 材料二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iIM 黄隸( 1610-1695) 删君进飙提出疇臣平铲和仃商皆护 m. 颍炎鼠(1613-1682) 提岀“讯天下之菽寄天下史人卅的“众諳主监 王犬更(1619-1632) 蝎竄历代帝王耙天下作为液产的做金主张*循天下乏於 一自人教皈高申历史必修3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主妾思思 伏乐泰(16M-1778) 風对意主专制和甘

25、建神枚 认为白然斌予人类以思想自 飢出版白由、植仰自由以忌法律而前人人平等. 孟德M鳩 U689-1755) 氏对君主专札嘀导夭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阳 提岀三权分立w. 肓白人嫩版岛中历史必修1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 “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 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 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 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 空”。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 4 分),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 分)。

26、(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 (2 分)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 ?(2 分) (3) 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3 分) 42 . ( 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7 / 11 图一瘠代诗人分布(总计2712人) 蛰二宋代迥人分布(总计9215人)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文化变迁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3 . (12 分)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

27、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 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 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 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 一是“保存国粹”, 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 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

28、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 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每个阶段的核心主张。 (6 分) (2)材料二中针对中西方文化 “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举例说明你的 看法。(6 分) 44( 12 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 18 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 才呈现其近代 的形式。 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 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 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 19 世纪 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 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

29、动相竞争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但 是,在 19 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 概念。 (1902 年) 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明确提出:“今日欲救,无他术焉,亦 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 年 2 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 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 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 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的新

30、青年, 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 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 讲世界主义。”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8 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据材料一,比较民族 主义在 19 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 (5 分) (2) 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分) (3) 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 重大动作?( 4 分) 4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戊戌变法虽然过去 100 余年了,但其

31、流风余韵 至今犹存。如果把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 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 在湖南成功, 在失败。 在湖南所以成功, 因陈宝箴、 黄公度 ( 黄 遵宪 )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 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 (梁启超 ) 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 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 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 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 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

32、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 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 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 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 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 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 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 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 分) 2)材料二、三的作者分析戊戌变

33、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 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 1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 分)4 分)你认为哪则 9 / 11 2015-2016 学年度临沂一中 2014 级 12 月学段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AADB 6-10 DDBDA 11-15 BBCCC 16-20 BDBCD 21-25 DABCC 26-30 BBCCC 31-35 DCDBD 36-40 DCBBA 非选择题: 41(13 分) (1)孔子:实行德政;遵守礼制。 苏格拉底: 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 (或 反对直接民主) 。( 4 分)背景:政治制度弊端日益显露,道德沦丧。 (2 分)

34、 ( 2)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 (2 分)侧重:强调天赋人权。 ( 2 分) (3)认同:近代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但终因历次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 农村中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 或不认同:近代资产阶级对西方思想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 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3 分) 42(8 分) 唐代诗人集中分布于北方、黄河流域,宋代词人则更集中分布于南方、沿海地区。 宋代词人的数量远远超过唐代诗人。 从唐到宋, 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经济发展, 为南方人才崛起、 壮大奠定了经济基础。 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政治重心南移,大批北方文人迁移到南方。唐诗对仗整齐,严 肃工整,对诗人的文学水平要求严格。宋词形式活泼,灵活,对文人要求相对低,因此 词人较多。宋代,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