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创资料请勿散布七年级(上)语文同步速练卷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A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1)根深蒂固():(2)孜孜不倦():(3)持之以恒():(4)锲而不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0分)(1)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5分)(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5分)(3)本文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和末段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分)(4)概括本文的主旨。(5分)3、问题探究。(18分)(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6分)(2)你知道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
2、素吗?(6分)(3)本文除了中心论点外,还有哪些主要观点?请概括出来。(6分)4、把你了解的有关作者罗迦费因格的情况写在下面。(4分)B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答()数()()()(3)重()(4)正()()()2、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1)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2)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3)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3、问题探究。(16分)(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
3、什么?(4分)(2)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什么呢?(4分)(3)为什么说仅仅进行扩散思维还不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4分)(4)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你能再补充几个事例吗?(至少两个)(4分)课内语段阅读(20分)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
4、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
5、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4、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4分)(1)分层:(2)层意:5、选段中几个加点的词语分别指代的是什么。(4分)77、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分)答:。8、“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任何”等词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9、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对不对?为什么?(3分)10、你对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人了解的有多少?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说他的情况。(3分)OC新颖考题集萃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
6、组词:(8分))( )(1)汲()(2)版(吸()阪(3)即()(4)敲(既()镐(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8分)(1)那么,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2)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3)杨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3、课文问题探究:(12分)(1)“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中“恭喜”一词感情色彩如何?(3分)(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3分)o(3)课文中论述“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3分
7、)O(4)本文作者要论述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顺序?(3分)O4、改正下面的病句。(4分)(1)国家公务员和在职教师应接受普通话水平考试。(2)艺术团道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课外拓展阅读(18分)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
8、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
9、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占领它。5、解释下面两个词语。(4分)(1)满腹经纶:(2)惊愕:6、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4个字,4分)(2)7、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弟子们的回答让哲学家满意了吗?为什么?(2分)O8、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2分)9、文中
10、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2分)10、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2分)O11、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2分)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课高效解题要诀:1.议论文的三要素、结构特点、常见的论证方法要熟记。2.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本课快速解题要诀:1.基础知识的把握要准确、牢靠,如字形的辨析中“既”“即”,最易混淆,其实它们的读音、用法完全不同。2.解答修辞的判断题时要从整体上去理解,不要被表象迷惑,如“杨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应是比喻,不要看作是拟人。
11、因为句子的本意是把“杨柳”比作“孩子”。A基础储备卷1、参见课下注解。2、(1)第一部分: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312段)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第三部分: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是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主要有:例
12、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罗兰布歇尔的事例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引证法:第5自然段引用“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和第10自然段“如下结论”的内容。(3)第4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4)作者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指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得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结论,坚信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一结论对于当今呼唤创新的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1)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生动有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为后面“放矢”和“树的”作了很好的铺垫,显得自然顺畅。(2)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
13、识;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或:积累知识、活用知识、发展知识)(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4、罗迦费因格,1948年声,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B综合提升卷1、(1)d4答案;da答应。(2)shU数学;shU数出。(3)zh?ng,重要;ch?ng,重新。(4)zh由g,正确;zheng,正月。2、(1)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强调精通各种知识的重要。(2)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突出贝多芬他们在创造领域所作的贡献家
14、喻户晓。(3)反复琢磨。说明非凡灵感的产生是需要过程的。3、(1)主要依据是拥有创造力的人一定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2)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3)因为经扩散思维得出来的是几种设想,然后要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对这些设想进行筛选和最优化,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一过程就是集中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真理。(4)如:牛顿“万有引力”说;哥白尼“日心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我国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日常
15、生活中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等。4、|第一层:论述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得出结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5、(1)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2)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3)小的灵感。(4)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6、设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7、道理论证;举例论证。8、“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任何”等词起了修饰限定
16、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说明还有特殊情况;“往往”是说明是经常的;“任何”指无一例外。9、不对;因为“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关键是要会积累知识、活用知识、发展知识。10、参见课下有关注解。任选一个即可。C新颖考题集萃卷1、(1)j1汲取;xi,吸引。(2)ben,出版;fdn,田阪。(3)j,即使;ji,既然。(4)qi8,推敲;gB,铁镐。2、(1)设问(2)对比(3)比喻(4)通感3、(1)这里含有轻微的讽刺意味,从后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因为你思考问题没有跳出定势思维的框框,实际上是不值得“恭喜”的。(2)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3)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4)论述的中心是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4、(1)将“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工学院诚聘国内外高层次人才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江苏南京林业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和体育教师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0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大河智运物流(河南)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分类考试笔试临夏考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广东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总医院成员单位招聘1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春季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4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云南省)
- 焊锡岗位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版中国宪法课件
- 《食品厂员工绩效方案》
- 工程人员驻场服务方案
- 汽车智能技术与应用 教案全套 朱升高 项目1-10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介绍- 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
- 产品方案设计模板
- 企业合规经营规范手册
- 骨与关节运动学基础-运动链(康复护理技术)
- 2.2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
- GB/T 4706.74-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74部分:缝纫机的特殊要求
- 2024版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 DL 5190.5-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