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专题综合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_第1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专题综合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_第2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专题综合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_第3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专题综合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_第4页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一本通练习:专题综合5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检测(人教版)【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刷模拟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上学期期末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 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 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 “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 造成的。读图,回答12题。01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C.位于美洲板块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02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到链状火山岛屿()的年龄分布情形()较老年轻C答案:1.D 2.B解析:第1题,D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其地理条件非常特殊:全部由火山岩组成,这在美国绝无仅有。更令

2、人难以置信的是,夏威夷到处都是七千多万年前就存在的火山。正是因为这些火山,夏威夷可以说是深藏在海底几千米的火山群,人们看到的海面上的火山仅是大火山的一部分而已。 夏威夷的每个岛屿其实是火山多次喷发后露出海面的部分。选 D项。第2题,根据火 山的特征可知,离喷发岩浆的“热点”最远,山体形状最平缓,年 龄最古老。选B项。2019安徽A10联盟开年考试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 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 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壶穴发育阶段。读

3、图,回答35 题。03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04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 ,甲一乙一丙 B,丙一乙一甲C ,乙一甲一丙 D,乙一丙一甲05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C.地势 D.基岩性质答案:3.B 4.C 5.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 貌。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 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的。说明壶穴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贵州绥阳地处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 B项。第4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4、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 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 壶穴如“锅”形。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 一甲一丙。故选C项。 第5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由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 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 与气温关系较小。故选 A项。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 “碟形,甲图壶穴如倒形,丙图26-30 302019江苏海门中学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和部分 沉积岩等年龄线(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图例 八y等高线 一等岩龄线06M处的构造地貌属于()A.向斜谷 B.向斜山C.背斜山 D.背斜谷07

5、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侵蚀作用褶皱隆起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A. B.C. D.答案:6.D 7.C解析:第6题,据“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规 律和M处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可判断 M处为山谷,排除B、C 项;据等岩龄线可知,M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D项正确、A项错误。故选D项。第7题,据上题分析可知 M处为背 斜谷,故M处应为先受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 受内力作用发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 再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故 选C项。2019江苏南京调研下图为某背斜东翼局部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 图,回答89题。08图中岩层由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A. B.C. D.

6、09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 .固结成岩一挤压褶皱一断层一地壳抬升一地壳下沉B.断层一挤压褶皱一地壳下沉一岩浆侵入一固结成岩C.固结成岩一断层一挤压褶皱一地壳下沉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一挤压褶皱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一断层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背斜的岩层是中心老、两翼新, 图为背斜东翼局部地层剖面示意图, 则说明岩层比岩层老,而 位于图示区域顶部,形成时间则最晚,故 D项正确。第9题,该地 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 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 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 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随着地 壳的抬升顶部岩石被侵蚀,地壳下沉后顶部接受沉积,形成新的沉积

7、 物。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2019重庆巴蜀中学一模小浪底水库自2000年投入使用已有十 几年,下游河道冲刷库容20亿立方米,河道冲刷深度23米,河梢 的泄洪能力迅速增强。河南河段强烈冲刷河道2米多。读黄河下游河 道19992015年各河段3 000立方米每秒水位下降值图, 回答10 11题。10黄河下游沿程河梢冲刷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影响B.河梢形状改变C.水位落差提高D.来沙量减少11黄河下游沿程河梢冲刷显著的影响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夹河滩过流能力最大B.河梢过洪能力增强,河床不再抬高C.河口地区泥沙淤积作用变强D.河口地区三角洲萎缩答案:10.D 11.B 解析

8、:第10题,本题考查河流地貌。黄河 下游沿程河梢的冲刷显著,说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作用大大减弱, 侵蚀能力大大增强,黄河的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不断冲刷河床, D项正确。第11题,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夹河滩虽然流量水位变化 最大、冲刷最深,但过洪能力还要看河道宽度, A项错误;黄河下游 沿程河梢冲刷显著,河梢的过洪能力增强,河床不再抬高,B项正确; 来沙量减少,会使河口地区泥沙淤积作用变弱,C项错误;河口地区 的泥沙淤积受来沙量减少影响,淤积减慢,直到运输到河口的泥沙量 减少到海水的自然侵蚀能力,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泥沙的淤积作用, 三 角洲才会萎缩,D项错误。故选B项。122019河北唐山一模阅读

9、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 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 10千米后到达海拔5 050米的彩虹山(图a), 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 “彩虹”包 围的感觉,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市海泊界眯峰 城洞湖国山山68;0 -彘b(1)简述彩虹山地貌景观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2)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测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3)判断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大致时刻,并说明理由。答案:(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海拔高)曾被冰 雪覆盖;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

10、来冰雪融化。(2)褶皱(背斜)。当地早 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3)当地时间大约14时30分(13: 3015: 30)。通过登山队员的影子确定太阳 方位为西北;拍照日期为 5月1日,且影子较短,故判断时刻为 15 时左右较为合理。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可知,彩虹山地处南美洲安 第斯山脉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 不易被发现;且据材料可知彩虹山海拔 5 050米,曾被冰雪覆盖;后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第 (2)题,据图a可 知,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

11、背斜部位。该处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 共同作用下考虑。据图可知彩虹山为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地早 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 后受内力作用 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据图中影子朝向东南方向,则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方向;材料中提到拍照日期为5月1日,太 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 西北日落;据 图可知此时影子较短,因此可判断时刻为 15时左右较为合理。132019山东泰安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 力因素很复杂,

12、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 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口)乙时期 粗泥沙吧沙i水深(m)(1)与甲时期相比,说出乙时期河流径流与海流作用力的大小,试从拦门沙的位置及泥沙分布状况加以说明(2)分析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原因。(3)说明河口拦门沙会对河口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 响。答案:(1)乙时期河流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判断理由: 乙时期拦门沙位置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或远离外海方向);粗泥沙位 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2)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作用力加强;河流径流量减小,作用力减弱(降水量减少,河流径流减小,作用

13、力减弱;流域用水量增多,河流径流减小, 作用力减弱)。(3)河口拦门沙使水道淤积变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 水下泄,加剧洪涝灾害。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沉积的泥沙颗粒分析,乙时期粗 泥沙位置位于外海方向,细泥沙位置位于河流方向,说明拦门沙位置 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即向远离外海方向移动。与甲时期相比,乙时 期河流径流作用力小于海流作用力。第 (2)题,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 到乙时期,主要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作用力加强; 流域内降水量减少,河流径流减小,作用力减弱;流域用水量增多, 河流径流减小,作用力减弱。第(3)题,河口拦门沙是河流泥沙堆积 形成,泥沙堆积升高,使水道淤积变

14、浅,不利于水运;阻碍洪水下泄, 加剧洪涝灾害刷真题2018全国卷I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 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2、13,平坦面上均 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v洪水期河水仅 能淹没Too读图,回答1416题。1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 B. Ti C. T2 D. T31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T3形成时期B. T2形成时期C. Ti形成时期D. To形成时期16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4.A 15.A

15、16.D 解析:第14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 地,对应T。、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 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o的面积仍在扩大。A项正确。由于Tv T2、T3平 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项错误。第15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 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o>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 A 项。第16题,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 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

16、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 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 D项。2018天津卷读图,回答1718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7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 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 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18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答案:17.D 18.A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 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

17、类岩石的质地、坚 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 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 貌类型。D项正确。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 A项错误。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 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B项错误。图示为广西某地,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C项错误。第18题,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 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 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若该地 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 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

18、沉积物。 B、D项错误。若该地区经历过 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 床沉积物。C项错误。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9 题。囤沉积物 因砂岩 hrM石灰岩 目成岩 皿花岗岩 团溶洞 气断房19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 解析: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 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C项正确。甲处为花 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 流层。A项错误。图中地质作用发生

19、的顺序:断层一上覆沉积物一岩 浆侵入一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2017天津卷读图,回答第20题。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20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 积岩,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形成了 褶皱构造,选B项。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1 22题。2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丙

20、甲乙2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 1 B. 2 C. 3 D. 4答案:21.B 22.B 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 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 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 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选 B项。第22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 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 2次褶皱,选B项。2017全国卷H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 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 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

21、扇的分布, 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 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 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读图,回答2325题。IO6°E2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 B. C. D. 2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 B. 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答案:23.C 24.B 25.B 解析:第23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 携

22、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 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植被覆盖率低,因 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 比,坡度差异不明显。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 降水集中有 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故选C项。第24题,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 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 物中砾石较少。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降水差异与其他 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 的关系,正确,选B项。第25题,由材料可

23、知,贺兰山东麓南 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贺兰山东 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 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 故选B项。防段【海平面小阶段口 阶段u平顶海山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26题。26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 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 山地的 山顶被削平。故选D项。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

24、 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 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 升形成。读图,回答第27题。27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 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答案:C 解析:由图文信息可知,图中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中间新两侧老,其地质构造应为向斜,故排除B、D项。由图中岩层倾斜角度及表层沉积物的覆盖情况判定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排除A项,C项正确。2016全国卷I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 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 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回答2830题。iiroo'1nt1城lutin' x贝克堤iff28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