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人教版(新教案)_第1页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人教版(新教案)_第2页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人教版(新教案)_第3页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人教版(新教案)_第4页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人教版(新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课堂实录陈娟一、教学任务分析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声”的入门课和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声波的产生条件、声波的传播形式。本节课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声音的特征的学习,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并在科学课中对声音有所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但毕竟过去对声音的认识只是感性认识,且学生对科学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时间一长,就遗忘了,因而对声音的认识不全面、不系统。本节课拟通过让学生做大量实验,在体验和对比中认识声波的产生条件;通过一个实

2、验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对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分化教学的难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声波在介质中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前传播。 二、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疏密波的存在。、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对比,经历声波的产生条件的概括过程。、通过对弹簧振动的教学情景的观察、体悟类比法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感悟“观察”和“描述”在物理研究中的 重要作用,养成仔细观察和准确描述的好习惯。、通过小组实验,建立团队合 作意识。通过了解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体验物理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 、通过汶川大地震和神

3、七图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三、教学重点:重点: 声波的产生.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 声波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 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疏密波装置、紫丝带录音机、真空收纳袋、吸尘器学生实验器材:钢尺 橡皮筋 铁碗(槌)音叉(槌)、乒乓球烧 杯上套橡皮薄膜、泡沫塑料小球、小烧杯、大鼓( 槌)多媒体资源: 自制课件视频 五、教学设计意图突出重点:通过大量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声波的产生,在对比中感受声波 的产生条件;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实验,归纳出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突破难点:分三个环节一一.通过演示振动在弹簧中的传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 体验,.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能更加细微的观察到

4、疏密波的形成,.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声音在靠空气的振动向外传播。六、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 课题引入:播放视频(声音吹灭烛焰)师:我们看到,当音乐想起的时候,烛焰会跟着音乐起舞,越近,烛焰跳的越欢,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怎么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个问题。(板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声音的产生师:人讲话靠什么?生:严审师:声带在哪里?摸摸看。生活动师:有什么感觉?生回答:声带在振动(板书:人发声 声带在振动)师: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请大家用桌上的器材或身边的物体制造出各 种声音,越大越好,看看发生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做实验、回答,师板书师:

5、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轻敲音叉,拍一下桌子),它们 振动了吗?有什么方法证明它们在振动呢?学生实验,老师演示师: 好, 从刚才的实验, 我们知道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是有的明显, 有的不明显好,现在请大家试着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生活动总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是怎样传播出去的呢?先看老师的演示这是一根长长的弹簧,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距离是均匀的,所以颜色看起来也是均匀的, 如果老师把他们拢在一起 (操作) , 大家看, 现在弹簧密了, 颜色也深了, (放 手),疏了,颜色也浅了,我们可以从弹簧颜色的变

6、化来判断弹簧之间的疏密变化。现在,我用这个弹片击打这根弹簧,弹簧就会出现疏和密的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密和疏的部分是怎样传递出去的呢?生观察、回答(从左到右,从近到远)师, 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难道弹簧本身由近及远的运动出去了吗?为了便于大家的观察,老师在这圈弹簧上绑了一个紫色的丝带,当老师用弹片敲击弹簧时,大家注意观察这圈弹簧的位置是否有变化呢?生观察(没有)如大家看到的这样, 弹簧本身并没有运动出去, 弹片振动带动它旁边的弹簧振动,它旁边的弹簧又使它附近的弹簧振动, 这样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 这种波我们称之为疏密波声音的传播和振动在弹簧中的传播很相似,发声的物体就相当于这个弹片, 空

7、气就相当于这根弹簧, 说话就相当于弹片击打了一下弹簧, 发生体的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我们称之为声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播放视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板书: . 声音的传播形式疏密波了解了声音的传播, 同学们可以解释以下这个有趣的现象吗?请同学们把小杯子中的小球放到大烧杯的薄膜上, 当老师敲击大鼓时, 请大家观察塑料小球是否有什么变化呢?实验,学生观察生:看到小球在跳动师:这是什么缘故呢?可以解释一下吗?生回答师: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板书:空气可以传声)那么, 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小组同学商量一下,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也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学生讨论,师:

8、我们先来讨论固体是否可以传声呢?学生讲解师:在生活中,固体传声的例子很多,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就是用物体敲打铁管来告诉救援的人他们还活者, 在古代行军中, 士兵枕着牛皮靴睡觉,这样就能很快知道敌人的情况了(板书:固体能传声)那液体能不能传声呢?学生举例师:我们来一起试试吧,大家桌上有一个小的发声器,把它上面的小纸条拿掉就可以发声了, 将它装在袋子里放入水中, 还能听到声音吗? (能) , 说明什么?水能传声。(板书:液体能传声)师:我们把液体固体气体统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没有介质声音能不能传播呢?生:不能师:为什么生说师:现在我们来用实验说话演示实验将录音机放入

9、真空收纳袋中, 将袋内空气抽出, 学生倾听声音的大小变化。师: 看来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那么翟志刚和他的战友在太空是怎么交谈的呢? (翟志刚在太空图片)生:用无线电师:真空不能传声在生活中用的很多,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为我们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 我们的城市也处在躁声污染当中, 住在高架旁的居民是怎样对窗户进行改进的呢?板书:真空不能传声师: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呢?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呢生小结课堂练习师:大家知道吗?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携带着信息和能量,老师找了点这方面的视频,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播放视频下课八 .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尽量体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观察和体验为中心, 通过搭建

10、实验支架,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手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感受所学内容,让他们能够在实验中获取经历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参 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命 教育和民族主义教育以实例的形式渗透进来。. 如何引入课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开始是以一首音乐引入的,但发现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较平常;第二次我用到了“千手观音”的视频,画面唯美,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且因为是聋哑人表演的,在生命教育上也是极为生动的一点,但是,在试讲时发现很少有学生能把这个视频和声音联系起来,不能激发他们探究声音的欲望;最后决定用“声音熄灭蜡烛”的情景引入,是

11、实验引入呢?还是视频引入呢?做下来,发现这个实验的效果只有前面的同学能看清楚,后面的同学看起来效果并不好,所以,改用了视频,结果学生觉得特别新奇,对于这个他们见到过但被他们忽视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极大的激发了他们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欲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过,有一点需要 改进一下,视频的时间稍微有点长。在探究“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个环节中,有一点启示,就是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问到“你能用什么实验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呢?”,我很担心学生想不出来,很想给学生规定用什么器材,但是考虑到如果这样做的话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所以还是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但是最

12、后学生的成果让我非常惊喜,他们除了想到“用正在发生的音叉弹开乒乓球和溅起水花“的实验外,他们想到了振动的音叉去接触铁碗,铁碗发出声音、简单的几种器材,学生设计了个左右的实验,大家争着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从而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想到自己差点扼杀了学生的这份创 造性,真是觉得很惭愧。. 在实验准备中,一定要多试。本节课中,有个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敲响大鼓,学生面前的蒙了薄膜的烧杯上的塑料小球要跳动起来,刚开始用的是橡皮膜和废纸屑,小烧杯,前面的同学能看到效果,后面的同学看不到,后来在薄膜、纸屑、烧杯的大小上进行了改进,最后用保鲜膜,大烧杯和泡沫小球,效果 非常明显。还有一个演示实验“真空不能传声“

13、,因为真空玻璃罩的效果不明显, 所以这个实验通常用视频代替,后来我发现家里的真空包装袋和洗尘器可以用来 做这个实验,将录音机放入真空袋中,用吸尘器将里面的空气抽出,声音越来越 小,最后听不到了,然后把袋口打开,声音越来越大,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而且用的是学生身边的物品,学生很感兴趣,这节课上完的第二天,有学生告诉 我他晚上也回去做给家长看了,可见,多用身边的物品做物理实验,能大大激发 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环节中,插入事例“汶川大地震中,压在 废墟中的人怎么向外界的人求助?”以及“翟志刚在太空和他同伴怎么交谈”的图片,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

14、了爱惜生命的教育和激发了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有几点改进和思考:()语言的精练还需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的提出还需要斟酌()为什么可以用螺旋弹簧形成的波类比声波的形成,是否需要做一个体验性的实验,比如将注射器针筒由封闭的空气压缩和拉长,显示空气也是一种弹性介质,这样是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过程()这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如果把声波的传播过程中携带能量和信息的知识点作为小结后的拓展效果应该更好,在学生知道这个知识点的同时,也将物理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声音和声波究竟有什么区别?是否属于同一概念和不同概念?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 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 长一智。 多了一次失败, 就多了一次教训; 多了一次挫折, 就多了一次经验。 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 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快乐学习并不是说一味的笑,而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方式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因为快乐学习是没有什么大的压力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青春的执迷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