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用心用情服务教育42基础课程教学资料渊副瓢彖人身体演' 万事如意、阂彖欢乐,祝福同学付财成长,HI®取得好成灵 为祖国奉献力*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词多义“之”1、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2、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Q 蝎虐取/+首方口的-kWl目、 /| | /J | | | | j | .| ) l*V- 141 ES*W* 24 5F«»w» 603 -.»f. a.efMH*. 43 A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

2、,取消句子独立性)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 “而”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3、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

4、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鸿门宴知识点归纳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内,通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拒”,把守。 毋,通“无:不要。“纳”,接纳,进入。“邀”,邀请。“口匕” 主口匕“早”,早些。“否”。“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隔阂,嫌怨。颜

5、色。全部。古时乘车。8、令将军与臣有谷鼠谷八通“隙”,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骏”,、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士卒(飨;犒劳)夜驰之(之:至L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

6、: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去口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彳5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驻扎。名词作动词,称王。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名词作状语,在夜晚。1、沛公军霸上。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秦地可尽王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素善留侯张良。善,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于是

7、项伯复夜去。5、亡去不义。6、 .项伯杀人,臣活之。7、 .吾得兄事之。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9、范增数目项王。10、若入前为寿。11、常以身翼蔽沛公。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3、头发上指。14、刑人如恐不胜。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7、拔剑撞而破之。18、籍吏民,封府库。19、沛公今事有急。20、此亡秦之续耳。21、此其志不在小四、文言句式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活,使动用法,使活命。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前,名词作动词,上前。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止,使动用法,使停止。上,名

8、词作状语,向上。开I,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开I。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破,使动用法,使破裂。籍,名词作动词,登记。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一)判断句;1、 .此天子气也2、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 .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 .若屑皆且为所虏2、 .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 .不然,籍何以至此3、 .客何为者4、 .大王来何操5、 .沛公安在6、 .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

9、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8、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9、 沛公欲王于关中。10、 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11、 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嵋山以东。今义:山东省。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六、一词多义(一)为人

10、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动词,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谁为大王为此计且为之奈何何辞为为击破沛公军(二)故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故遣将守关者(三)辞卮酒安足辞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四)幸动词,出,制定,动词,对付,句末语气词,呢,介词,替,给,连词,所以)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副词,特意)推辞,不接受告辞,辞别讲究,计较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而诗经两首、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

11、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 |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 |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 |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三、一词多义1、言: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2、以:把,介词。如:秋以为期。而,连词。如:以望复关。3、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

12、易。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曰: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靡: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

13、霏霏。7、雨: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离散。如:一别如雨。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灌溉。如:水能自雨田。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通假字1、 .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殛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

14、”|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 |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指书信)|今义:指方向)|今义:指数次,从次)|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15、”)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倒装句:状语后置: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2、当于欣于所遇。3、终期于尽。4、不能喻之于怀。定语后置:1、仰观宇宙之大。2、俯察品类之盛。赤壁赋知识点整理、虚词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

16、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3、徘徊于

17、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蟒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实词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修(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

18、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2、望东望武昌七月既望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卜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扣舷而歌之动词,唱歌曰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三、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

19、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釐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4、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20、乎?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日裳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具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

21、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四、多义词1、有碑仆道(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其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代词,那)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22、)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8、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1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1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12、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13、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14、既其出。(句中语

23、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1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18、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1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五、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

24、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2、金就砺则利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通假字:1、糅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上食埃土5、下饮黄泉四、特殊句式“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糅 通“燥”,

25、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有通“又”。暴通曝,晒干。知通“智”,智慧。生通“性”,天赋,资质。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禾L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今义:黄金。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

26、置的标志。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六、古今异义1-糅以为轮一一古义:介词“以” +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古义:广泛嵯I今义:学问广嗜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一一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7、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师说知识点归纳一、 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 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小学

28、而大遗:(古)1、小的方面;2、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29、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

30、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之1、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至L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

31、2、吾欲之南海(动词,至IJ、往) 四、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一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五、文言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苏武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弄(jd) ”,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

32、见乎 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1、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

33、 。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移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10、会绥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三、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34、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辱:使受辱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抵乳乃得归 孚L: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繁弓弩 网、繁:名词做动词,结网、用繁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

35、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四、一词多义使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引1、虞常果引张胜弓I:招供。2、引佩刀自刺弓I:拔。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縻食不至食:粮食。4、给其衣食食:食物。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五、特殊句式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36、”。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判断句1、绥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绥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古今异义词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指知

37、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使动愉快为乐为愉快为善 羡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意动乐琴书以消忧乐:以。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三、一词多义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引壶觞以自酌端起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引兵

38、欲攻燕率领、引导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 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4、上:俨骏嘛于上路(形容词,高)5、披、间:披绣间(开,小门)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9、遗:逸兴遗飞(

39、副词,迅速)10、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1、高地迥(形容词,远)12、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3、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1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15、言均赋(动词,铺陈)二、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3、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4、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者B)2、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3、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4、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且: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2、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