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十三 师说课文分析师说 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分 4 段。第 1 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以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 "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
2、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第 2 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 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这三层, 层层深入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本质,步步展开,如层层剥笋,越剥越深,越说越透,又如海涛激浪,起伏不断,直到最后把问题的本质核心完全揭露无遗。第 3 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
3、迹,进- 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 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 " 。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是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第 4 段, 赞扬李蟠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
4、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本文开头第一段正面立论,阐述师道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老师的标准,作为全篇文章的基本论题。第二段从反面对错误的态度和现象进行条分缕析、深入透彻地分析、批驳和论证。第三段, 又以孔子的言论行动作为例子,从正面分析,强化文章的说服力量。整篇文章从正、反、合三个方面,有破有立,相互映衬,前后呼应,形成逻辑自足、说理严密的一个整体。本文的表达技巧是: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首先, 运用了多种议论方法和技巧。本文高度的说服力,固然与作者所提出的论点的正确性有关,但是也和作者采用了较好的说理方法也是分不开的。1. 事例论证韩愈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述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
5、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段概括举例由人到己,将论点和事实紧密联系。第二段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连用三层笔墨,进行分类对比。第三段, 又举孔子的例子从正面分析强化论点。谈理论,却不是空发议论; 举事实,也不是现象罗列。因此文章不蔓不枝,很有说服力。2. 对比论证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 “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 : “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
6、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则不言自明。3. 引用论证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阑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而且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第二,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体现了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态肆的特色。这是古今研究韩愈散文的人所一致公认的。北宋的苏洵,评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这一点在师说一文中表现得很明显。形成韩愈散文这种风格的因素当然很多,但就师说来看,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体会。1. 在语言
7、上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排偶句式就是把范围相同、性质相近的事物,采用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句式接连在一起来表达。这种句式如果运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如波浪滚滚,汹涌不绝。师说里的排偶句式很多,例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排偶语句,使人读起来不仅感到气势很盛,而且有一种音节的美,在语气上很自然流畅,它跟骈体文雕琢堆砌的排偶不同,所以常为后来许多写散文的人所运用。2. 句式上骈散结合,错综变化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文章
8、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但语气却各不相同。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 “同”中有“变”,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又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作者还创造性地采用接句法( 类似顶针的修辞手法)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二句句首的“师”字和第 -句末尾的“师 "字紧接
9、着。往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第二个“惑”字也是紧接着前一句末尾的“惑”字而来。其他如“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也都是采用的接句法。这种句法,也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急转直下,不可抑止。3. 结合丰富多变的句法,作者在语气语调的运用上也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如第二段开始,未说先叹:“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这两句,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出奇,然而联系上段来看,就显得非常有力。因为文章到这里出现了一个转折,它使文章掀起了一道波澜,避免了平板和呆滞。这两句往下,作者一连安排了三层对比,来对士大夫们
10、不重视师道的愚蠢行为进行批评和讽刺,笔端饱含着感情,真可谓嬉笑怒骂,淋漓尽致! 在语调上,作者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结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在次序的安排上也是颇有匠心的: 先疑问,后肯定,再感叹。这样,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间建议安排两课时。教学本课,可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掌握古诗文诵读的一般方法步骤和本文的说理技法。熟读并背诵课文。参照题解和 “教学参考资料”,
11、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做一些简要的介绍,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然后,让学生自己看注释,通读课文,对文意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有重点地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重要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诵读一段,讨论一段。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同时诵读还有利于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讨论, 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 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拘泥于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练习与
12、思考、解释下列加点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 .古之学皆必有师。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3 .吾丛叫师之。4 .今之用人。5 . 、学而大遗。1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 .是故,弟子小必 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3 .吾丛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4 .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5 .小了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二、下面的加点词都有多种含义,联系上下文,说出它们的意义和不同的 用法。古之学者必有师.。不耻相师。孔子师郑子。,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J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
13、行古道J、学而大遗。群聚而笑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已惑而不从师,具.为惑也,终不解矣其皆出于此乎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名词不耻相帅。学习,动词孔子师郑子。以. 为师,名词意动用法I.,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道理,名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名词余嘉其能行古道道义,名词小学而大遗。群聚呵笑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却,连词没意义,表修饰的连词已 罢了,语气词那些,指示代词大概,表猜测的语气副词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师不必贤于弟子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 .不拘于时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今其智乃反
14、不能及(之)6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8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 师不必贤于弟子译 :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 :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 不拘于时译 : 不被时俗束缚。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之 )了。6.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大小。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疑难问题的。8.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小呢 ?译 :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译 : 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 这些人 )译 : 因此, 无论 ( 地位 ) 高低贵贱,无论 ( 年纪 )译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译 : 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四、我国古代论说文有一个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它实际揭示了说理文的一般思路及其结构形式。请依照上述提示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从结构上看。本文首句是“起”,说明“什么是师”; 紧接着写“为什么要从师”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腿式凿岩机使用说明
- 2025年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025年现代商业综合体水电设施升级改造与长期维护合作协议
- 2025年特岗招聘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公务员法语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子产品绿色包装材料研发与应用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现代艺术画廊店面升级改造装修项目施工合同
- 2025年生态公园景观园林施工质量监督协议书
- 常规疫苗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智慧城市综合体商业空间租赁与一体化运营服务协议
- 康宝莱价值远景-康宝莱公司的价值远景
-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20)
-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考试试卷及答案
- 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应急预案
- 计划管理培训课件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课件
- 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配置指南
- 实习生综合考评表
- 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示范文本模板
- WJT9093-2018民用爆炸物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