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_第1页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_第2页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_第3页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_第4页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分类题型答题格式形象小说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设问方式: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 概括。注意:1、区别性格特点和形象的特点(形 象特点 性格特点)2、筛选好人物正面(言行、举止、 所思所想)与侧面信息(如别人反应、环境)3、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以 求全面概括。4、留心角色定位,认识人物性格多 样性。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包括物象)设问方式:1、小说采用什么方法来写XXX人物,有何作用2、运用XXX方法写XXX人 有什么用意3、XX人或物在文中有何作用三、“次要形象”作用设问方式:1、文章即写A又写B,有什

2、么 作用(好处、用意)2、文章即写A又写B,请分析 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3、文章即写A又写B,这样安 排好不好,请谈谈理由。4、文章主要写A,删除写B的 部分可以吗,为什么总分:(推荐)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 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 话作定性的总括。二、这一人物形象(或XX物)的作用。思考:1、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思考(社会意义、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衬或反衬 的作用)(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从揭示或暗示主题方面思考,思考人物形象折 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各种启示。3、从文章的线索方面思考,若是线

3、索人物,那么 这个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三、答题角度和答题思路1、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2、点明关系(相 似性、相反性);3、明确手法(衬托、烘托、映衬、对比、反衬、 自比、象征、托物言志等);4、对情感、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主要或次 要形象的感情,凸显/深化了主旨);5、结构上作用(承上启下、铺垫、线索等)。手法命题类型:1、鉴赏语句,赏析画线句子, 设头号方式如语言运用有何特色,某一句式 或某词语赏析等。(两位一体,P6,散文类3、 6、7,小说类1、2题)。2、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是景物描写作用。 (两位一体小说类3、6、10题)P73、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类。设 问方

4、式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运用等。(两位一体散文类1、5、8题, 小说类8、11题)。思维方向:1、体会、琢磨、分析语言特点 (如:简洁、传神、诙谐、庄重等),让语 言风格和文章主旨相联系;将词句放入语 境,特别注意挖掘其深层含义,并联系作者 情感倾向;考虑是否运用修辞手法。(品味 语言类)。2、环境描写类须注意:是否交代时间、季 节、地点、气候及景物,主要作用是烘托行 动、心情、宣染气氛;是否暗示社会环境; 是否暗示人物内心情感或体现性格;是否推 动情节发展等因素(参看山东高考一轮 179 页)。3、表达技巧类要从修辞、文章结构章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多角度考虑(必须参 看山东

5、高考一轮第18页和203页)。答题模板:1、XX词语(句子),交代了内容,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观点或情感,达到效果。2、XX描写了景色,营造了气氛;渣 染基调;烘托感情;为下文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运用技法,表达了内容,达到效 果(形式方面效果+内容或主旨或人物形象塑造等 方面效果。)探究一、命题类型(一)探究形象设问方式:1、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 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2、小说的 人物形象都充满丰富的个性,你认为主人公 是哪一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 理解。(二)探究情节设问方式:1、作者在结构上的这种处理是 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和理由。参看二位

6、一体15页马罗大叔 第1题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 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参 看二位一体15页遗璞第4题3、有人 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思维方向审清探究类型和探究点,即它属于哪类探究题, 要求你探究的点是什么(标题、句子、思想意蕴、 艺术构思等),弄清这两点,就知道了探究的方向, 即从哪些角度和层面探究。技法总结1、读题干,读出“角度”或“层面”要求。2、掌握常见探究题的探究角度(层面)。(1)标题类:探究意蕴或作用。角度(层面)有 标题本身;标题与文本的关系(主题、情节、 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就某一角度可以再深入 探究,如人物形象角度可分为主要人物形

7、象和次 要人物形象两个角度。如审丑。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三)探究主题设问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参看二位一 体13页被时间决定的讲述第1题2、 读了全文之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参看二位一体16页第九车厢第6题3、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问 题)的理解或看法。参看二位一体15页牛 第2题。(2)主题类:探究主题的意蕴和情感态度。角度 (层面)有:情节本身作用;表现人物; 表达主题;表现环境。(3)环境类: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或人物与环境 的关系。角度有:环境自身;人物;主题; 人与环境间

8、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人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中,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人对环境有主观 能动性)。(4)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 型意义。角度(层面)有:环境氛围;人物 自身性格心理;情节情境;时代与现实。(5)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角度(层 面)有:主题;人物;情节;艺术手法。答题模板:1、总一分式:亮出自己的见角T从文 本中引述论据T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析,阐 明自己的见解。2、总一分一总式:亮自己的见解 T从文本中引述论据T围绕观点进行分解式的分 析,阐明自己的见解-照应总结,强化论述的观 点O主题一、归纳概括主旨常见设问方式:1、找到体现主题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作 品的

9、主题。2、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 何启迪。3、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常见设问方式: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2、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一、得分策略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 意图,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 烙印和折射的时代特征,如牛祝福。2、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除表面意思还有比喻象 征意义或双关义,如祝福审丑。3、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命运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如圣 诞夜的歌声活着。二、得分策略 抓关键句:谈论散文常在开头(论 点),

10、抒情性散文常在文末(卒章显志),或在段 落的起始句、终结句、过渡句;或是文章中的议 论抒情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2、抓常用技巧:如从对比、烘托中体会观点态度, 有时作者为了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得更鲜 明,往往用一个方面的情况去跟另一方面进行对 照,如未婚妻中老媪和农民夫妇的对比。一 座孤傲的庙中写菊和兰是对屈原的烘托。3、抓描写的对象:抓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从对 人物、景物的描写中把握作者的褒贬感情。4、抓背景知识:借助于材料的背景知识,把握作 者在文中态度。如: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关注释 等,尤其是作品末尾的写作时间交待,和作家的 写作内容、风格。结构结构一、标题类。1、散文:P12 &

11、gt; 5 o 2、小说:P4 1; P5 5, 6; P6, 13二、归纳概括层意,梳理结构思路。1、散文:P4 6。2、小说:P3 1, 2; P45, 7三、段的作用1、散文:P3 1, 2 o P< 5> 7 o 2、小说:P4 2, 4; P5 8, 9, 10; P6 14一、解答小说标题类题的“六是否”(红皮P171):1、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了 环境的氛围。2、是否是线索、寄托情感,深化主 题。3、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4、是否暗 示情节的发展和铺开情节,呼应细节。5、是否一 语双关,对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6、是否设置 悬念,吸引读者。二、

12、“四步走”把握散文的结构思路(红皮P191):1、粗读全文,把握全貌。2、以段为单位仔细审 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标示段意。3、分析段落这间 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把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 个层次。4、无明显信息的段落,找出概括性的语 句,关键词语,分析合并段意。三、归纳概括散文文意的“四步”和“三法”(红 皮P196。1、“四步”:第一步,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 第二步: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第三步: 找区域,作对应,析要点;第四步:组织语言加 以概括。2、“三法”:(1)摘取法;(2)合并法;(3)舍取法。四、概括小说情节的“一寻”“一理”和“一抓” (红皮P166)o1、寻线索;2、理

13、结构;3、抓场面。五、“两角度”解答句段作用类题(散文红皮 P192)o1、从思想内容上考虑;2、从篇章结构上考虑。 另外,有的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作答。六、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三对”“一给”(红皮 P167)。1、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2、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4、给读者的感受,即站 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设问方式】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 本文的语言特色。)【如训练本P10,题5. (1)2、某处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 例分析。【如训练本P9,题3】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第二步,举例分析(用词

14、、句式、修辞等角 度);第三步,指出效果。3、表述方式: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语言艺术。语言'04、某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根据全文,概括某词在文中的含义。 或,请结合全文谈谈某词在文中的意义。【如 训练本P9,题5、66、如何理解文中这一画线部分的含 义。或,解释下面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如 训练本P9,题2、4、77、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见习他们分 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如训练本P8, 题1】鉴赏语言艺术,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包括: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各种句式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作用,常考文体的 语言特点,常用答题词语(语言的准确、简 练、生动、形象;风

15、格的幽默、辛辣、自 然、简明、含蓄、深沉)等。音韵、构图和 结构之美,含蓄与直白,赋、比、兴的运用, 多种表达方式等。(1)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 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 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 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 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 .、 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 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 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 或奔放,或细腻等

16、。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 事中情、理中情等。(2)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 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3)语言表达效果:准确、形象、生动、 清新、绚丽、质朴、明快、简洁、洗练、精 当、含蓄有力、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 空白、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义、手法、其他)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 文)3、析作用(主旨、情感)【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第二步:阐明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指出该手法 表现什么内容,或对这种语言特色进行阐释。第三步:结合文章,分析运用该手法或此种特色 语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

17、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段文 字的语言特色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1 .从用词的角度: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 词。【如训练本P8,题1】答:文中义>< 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 声词。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 如:XX,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2 .从句式选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 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XX,使语言简洁 明快,富于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 致,节奏富于变化。)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整句,或者整

18、散句结 合的情况。答:文中多使用整句,如XX,使语言形式 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使用整散句结合, 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语 言的灵动性增强。3 .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2、白描。 为写人。)(以上为写景,©人回味等。常 用 答 题 词 语 常见语言风格(特色)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泥土气息(生活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讥含蓄委婉清 新明快含蓄隽永,富于感染力洗炼简洁绚 丽飘逸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婉 约细腻旷达豪放音节铿锵,韵律 和 谐,节 奏 明 快 沉郁悲慨 幽默讽刺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平实自然形象生动 整散结合音韵和

19、谐【补充】(1)关于“描写”的鉴赏角度 修辞角度;写景时抓住特征,进行形、 声、色方面的描绘;调动视、听、嗅觉等 多种感官描绘景物;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方位变换(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定景换点);远近、高低、内外、点面结 合;选取的代表性事物来描写;正 侧面结合;细节描写【如训练本P9,题(2)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 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有时起到拟人化作用;指责的 语气,面对面的质问。第三人称: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的限 制,便于叙事和议论。(3)白描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

20、明 生动的形象。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 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 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 言进行朴素、单宛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 传神。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 组成生动的画面。如:房间内的光线不够,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如XX,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 沛、风趣幽默)。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 象。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 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起讽刺否定的作用。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